首页 > 范文

题于越亭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10 02:11:19 阅读: 评论:0

题于越亭① 张祜 扁舟亭下驻烟波,十五年游重此过。 洲觜②露沙人渡浅,树稍藏竹鸟啼多。 山衔落照欹红盖,水蹙斜文卷绿罗③。 肠断中秋正圆月,夜来谁唱异乡歌。 [注]①于越亭:原为唐代元晦所建,游人多喜登临此处。②洲觜:水渚,水洲边的小块陆地。③绿罗:绿色的绫罗绸缎。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诗人行止,一个“重”字饱含十五年来物是人非的无限感叹。 B.沙洲水浅,鸣鸟藏林,一少一多、一显一隐勾勒出别具情味的空寂景象。 C.时至中秋,诗人独在异乡,羁绊于客旅,不由得泛起断肠的静夜之思。 D.这首诗题咏胜迹,首联侧重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侧重抒情,布局妥帖。 16、颈联中的“衔”“蹙”历来被誉为炼字的典范,请对其加以鉴赏。 答 15、A.“饱含十五年来物是人非的无限感叹”错误,首联有故地重游之意,写诗人乘一叶扁舟,行经于越亭下,停舟暂驻,面对一江浩渺的烟波,十五年后旧地重游,不由得感叹万端,由一个“重”字就认为“饱含十五年来物是人非的无限感叹”有过度解读之 嫌;再结合全诗分析可知,这种说法缺乏依据。 16、①“衔“蹙”两字是颈联的诗眼,用字生动传神。“衔”即含,有宏大的吞吐气势;“蹙”即收缩,有微观的细节特点。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以人的特征。夕阳似乎被山衔起,水光潋滟一如美人蹙眉,两字写尽美景之韵致。③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衔”“蹙”两字描绘了于越亭周围黄昏夕阳时的山光水色。美景融入诗人的即时情感,从而情因景生,妙意天成。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02:1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9a6a3e463d00d0788c6056452e9dcc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题于越亭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题于越亭阅读答案.pdf

标签:答案   于越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