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最后的堑壕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29 07:25:48 阅读: 评论:0

最后的堑壕 王中才 三连两夜行军,极度疲劳,黎明时向侵占我领土的敌人发起冲击,敌人的火力出乎意料地凶猛。他在团指挥所的溶洞口观察主峰,林密雾浓,什么也看不清,只听见锵锵的高射机枪的响声。那是敌人的。他们用高射机枪打平射,严密封锁住我冲击路线。三连伤亡近半。 “团长,三连长请求炮火支援。” 他跑回溶洞,戴起耳机: “三连长吗?你们在什么位置?” “球!老子离龟孙第一道堑壕有他娘的十米!” “好。五分钟后炮火支援。” 他刚刚给炮兵下达过命令,耳机里又传来三连长骂骂咧咧的声音: “老子不要炮火支援!不要!” “为啥子?拿出理由!”他对三连长的出尔反尔非常恼火。 “凶啥子嘛!”三连长话中带刺,“我们有人攻上第二道堑壕了,在敌人堆里,你的炮弹是打敌人,还是打自己人?” “攻上去多少人?” “一个!” 胡闹!就因为“一个”取消炮火支援吗? “三连长,听着!”他斩钉截铁地命令,“炮火支援时间不变!” “不行!”三连长竟敢抗拒命令,“他是个英雄!你没权力把英雄和敌人炸成一堆!你没权力!我们能冲上去!” “混!凭啥子冲上去?你凭啥子?” “凭感情!凭对战友的感情!你知道他是谁吗?” 赵恂拿耳机的手剧烈地颤抖着。果然,当他听到那个名字时,几乎晕厥。那是大名鼎鼎的有将军坯子之称的李小毛。 “三连长,李小毛能不能站住脚?”他多希望李小毛在敌人堆里已经站稳脚跟,这样他就有了取消炮火支援的理由。 “不管他站住站不住,老子都不要炮火支援,老子有能力把他救出来!”“那好吧!取消炮火支援!”赵恂无奈只得应允,“趁李小毛牵制住敌人,你们冲上去!我命令四连加入战斗!” “团长!”参谋跑到他跟前小声报告,“四连伤亡十一名,三连又伤亡七名。三连一排长牺牲了,三连长左臂负伤……” 赵恂浑身的血液陡然凝固了。“三连、四连在什么位置?”他痛苦地询问参谋。 …… “还在第一道堑壕前沿。” “李小毛呢?” “他们说情况不明。” 赵恂低头再次钻进溶洞,一把抓起耳机。他不再犹豫了。 “四连吗?后撤二十米,三分钟后炮火支援!” 四连答应后,他又命令三连。 “老子不撤……”耳机里传来三连长嘶哑的嗓音。 “执行命令!”他啪地一声放下耳机,狠狠咬住向上兜起的下唇,制止住愤怒和苦恼激起的剧烈痉挛。 “报告,团长!”参谋的喊声将他震醒,“成功了!首群覆盖率就达到百分之九十!连老鼠洞也没给敌人留下!” 是成功了!可李小毛在哪里呢? 他越过第二道堑壕,向最后一道堑壕走去。虽然他不相信李小毛能冲上最后的堑壕,但仍抱着万一的心理去寻找。他没想到,最后一道堑壕几乎不存在了,炮弹炸翻的红土和敌人的尸体,将堑壕填得满满的,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他瞪大酸痛的眼睛,在坍塌的掩蔽部四周搜寻。烟雾笼罩的暮色越来越暗,他已彻底失望了。就在这时,他的眼睛碰见一条炸断的带子,半埋在坍塌的掩蔽部顶,露出的半截隐约画着五个红色的小星星。他跑过去,一把从土里抽出断带,那下面挂着一个水壶。这个水壶正是他送给李小毛的啊! 那是一次雨夜行军,赵恂一眼看见匆匆赶路的李小毛,趴鼻子上沾满红泥,被汗水冲出一道道沟痕,像京戏的脸谱。身上的弹药倒很齐全,唯独没有水壶。他伸手将李小毛一把拽出队列。 “水壶呢?” “团长,”李小毛皱皱沾着红泥的趴鼻子,“你说,消灭敌人靠子弹,还是靠水?” “都得靠!”赵恂突然很恼火,“说!水壶呢?” “存在老乡家了。”李小毛抹了把汗水,顿时变成红花脸,“我多带了二百发子弹……” “混!”赵恂沉着脸吼叫,顺手将自己的水壶摘下,斜挎到李小毛的肩上,“带上!你要是扔掉,回来我处分你!我那背带上有记号,五颗红星!” 不错,这确实是那个水壶。怎么沉甸甸的?他拧开壶盖,啊,水依然顶着壶嘴,李小毛竟连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他跪在地下,双手扒土,战士们也都跪下扒,扒…… “李小毛——”他忘情地吼叫着,没人答应,连回声都没有…… 一个星期的战评活动中,三连长当着上级机关的不断提起这件事,说我们自己的炮火,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打死自己的英雄,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赵恂利用手中的权力沽名钓誉。这些看法渐渐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像滔滔洪水不断涌进赵恂耳朵里。他沉默着。 一天中午,电话铃突然急促地叫起来,赵恂抓起话筒。 “赵恂吗?我要撤你的职!”是军长严厉的声音。 “听着,!撤你,不是因为炮火支援,是因为炮火支援太晚了!知道吗?太晚了!” 他一直默默地等待着这句批评,总算等着了,他的泪水夺眶而出,露出孩子般的羞涩。 话筒里传来军长一声微弱的叹息:“你既然能用十八个人的伤亡,满足感情需要;我也只有牺牲你,来满足战士的感情需要。我和你一样,都无力越过最后一道堑壕。” 赵恂兜起的下唇松弛下来,眉心的三道竖纹舒展开去,“谢谢,这也是满足我的感情需要……” 一九八四年九月四日于沈阳 (原载于《鸭绿江》1984年第11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战争场面的描写,交代了敌我双方的作战形势,渲染了焦灼惨烈的氛围,为小说奠定了情感基调。 B.小说中三连长虽只是简笔勾勒,但个性鲜明:言语鲁莽,却无比英勇,关爱战友,可以为其献出生命。 C.小说中李小毛从未正面出现,仅仅通过他人的对话与心理活动,从侧面对其进行刻画,使之形象鲜活。 D.小说中人物内心世界、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多处产生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关于小说中团长对李小毛展开的回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一情节是插叙,使小说形成故事套故事的写法,别具匠心,不仅使叙事变得更为复杂,也增强主题的表现力。 B.团长将自己的水壶送给李小毛,这折射出他对士兵的关爱,与他在战场上的绝情反击形成对比,使他的形象更饱满。 C.李小毛“多带了二百发子弹”“竟连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等细节,与他孤身一人冲上敌营的英雄本色互相映衬。 D.画着五颗红星的水壶成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物件,烘托了李小毛的品质,也成为他冲上最后一道堑壕的有力证据。 8.请说说“最后的堑壕”对情节发展的作用。(6分) 9.评论家巫晓燕说:“《最后的堑壕》小说中的‘情’与‘理’的思考使得这部小说具有了一种超越意识和理性之美。”请谈谈小说给你带来的"情"与"理"的思考。(6分) 答 6.(3分)C【解析】“从侧面对其进行刻画”不正确,文本从正面与侧面对李小毛进行刻画。 7.(3分)B【解析】“与他在战场上的绝情反击形成对比”不正确,团长赵恂在战场上,面对炮火支援与保全自己的士兵生命的抉择时,内心非常矛盾,甚至痛苦,表现出他内心对士兵的关爱。 8.(6分) ①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小说脉络清晰。②是故事发生的中心地点,使小说情节集中,结构紧凑。③是小说矛盾冲突的焦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三连长与团长、团长与集体、团长内心的矛盾都围绕“最后的堑壕”展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线索”“故事发生的中心地点”“矛盾冲突的焦点”每点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团长赵恂为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不得不放下情感,理性地命令炮火支援,放弃只身入敌营的李小毛;②战争胜利后,赵恂在理性上深知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然而难以逃脱外在与内心情感的谴责;③军长也认为他的决策是正确的,然而却决定撤他的职,满足战士们的情感需要;④在战争中,以牺牲少数人的代价换取战争胜利的理性追求与人内心深处的集体情感诉求常常发生矛盾,且互相拉锯,这也是小说带给我们的思考。

本文发布于:2023-06-29 07:2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9a4180acad1510469deae52b9d410fd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最后的堑壕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最后的堑壕阅读答案.pdf

标签:堑壕   答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