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是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你们想要了解马革裹尸的典故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马革裹尸的历史典故,供大家阅读!
马革裹尸的历史典故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马革裹尸的解析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
[释义] 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语出] 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正音] 革;不能读作“ɡě”。
[辨形] 裹;不能写作“里”。
[近义] 赴汤蹈火 决一死战
[反义] 临阵逃脱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马革裹尸的造句一、你当山中高士,我自马革裹尸,如果下一世真生在太平盛世,我来杭州,跟你看尽锦绣山河。
二、父亲曾说过“誓死效死疆场,马革裹尸,绝不辗转床褥作亡国奴”,他做到了,我们只有坚持战斗到底,才能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三、在这个以儒修行的世界,文弱书生以才气驰骋天下;沙场浴血,马革裹尸。
四、我关木纵横沙场半生,未尝一败!不料竟落到如此田地!也罢,大丈夫生当马革裹尸还,得偿所愿,死得其所啊!
五、那个什么马革裹尸,高中课文里有讲到的,我语文不行啊,上课就老打瞌睡。
六、所以成了很多男生的女神,反正那件事确实是个误会,这些男生为了自己的女神,自然是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七、如果说,战时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是的终极荣誉;那么,平时忧军备战、尽瘁事国就是的核心价值。
八、金鳞本非池中物,马革裹尸恩情负。
九、李大哥,大丈夫应当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就算战死杀场、马革裹尸也不枉男儿七尺之躯,大明如今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李大哥,难道不想不想报效国家?
十、曾在宾客与部下之间留下“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马革裹尸还”等豪言壮语,千古传诵。
十一、正是!如今北方战事在即,眼看李唐江山就要风雨飘摇,俺爹说了,大丈夫生于世,就该驰骋沙场,马革裹尸,报效朝廷,岂能混迹于市井中一辈子?
十二、倪兄听我一言,再过些时日在下便要随军北伐,如若成功便是对大清江山的迎头重击,如果失败在下也只能马革裹尸。
十三、即使腹背受敌也要血战到底,即使马革裹尸也要不屈不挠,即使兵挫地削也要重整旗鼓,征战天下。
十四、浴血苦战异域,何惧马革裹尸,搏杀歼敌四千五,正气千秋壮国魂,英雄终还乡。
十五、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但是谁不期望能够回去陪伴自己的父母妻儿呢,每当这时艾伦就觉得阵阵心痛。
十六、不言弃教会我们即使腹背受敌也要血战到底,即使马革裹尸也要不屈不挠,即使兵挫地削也要重整旗鼓,征战天下。
十七、一旦修炼了就是楚家的战士,要守护家园,要与敌人斗武,稍有不慎就会马革裹尸,修炼的道路上有时候不是杀人就是被杀,现在你还要修炼吗?
十八、这一骑横冲直撞,街上行人、摊位纷纷避让,避让不及的就被骑上的一根鞭子抽飞,也不落的马革裹尸的下场。
十九、在茫茫林海里,戴将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为国杀疆,力保中华,马革裹尸还。
二十、与“马革裹尸”的同僚相比,他能安安稳稳地死在自家炕头儿上,自然属于“善终”了。
马革裹尸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1.马革裹尸典故由来大全
2.马革裹尸的成语典故
3.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里
4.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马革裹尸(马援)
5.四字典故大全
6.四字典故大全
本文发布于:2023-04-09 01:0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9910ef9fb30ded93ebccd038337747ce.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马革裹尸的历史典故(马革裹尸是谁的典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马革裹尸的历史典故(马革裹尸是谁的典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