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碳经济的毕业论文,低碳经济是现在社会的主流路线。我们以此为话题书写论文时,可以参考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论文的格式也非常重要,t7t8美文号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低碳经济的毕业论文》,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低碳经济的发展论文 篇一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和关键,是工业文明向低碳生态文明转型的根本途径。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目前面临着能源结构单一、技术落后、研发能力较低、国家政策缺陷等诸多问题,加快发展中国低碳经济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大科研力度,实现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的有机融合,全面掌握低碳核心技术,同时建立健全的低碳经济技术研发保障制度,由此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低碳经济技术研发。文章主要对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发展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低碳经济技术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创新;问题;对策
世界经济发展建立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基础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事实上这是一种高碳经济,严重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向现代化工业,高碳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由此催生了低碳经济的产生。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通过新一轮的技术研发、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及新能源的应用,提高了地球能源的生产与利用效率,建立了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人类走出高碳经济和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概述
低碳经济产生于高碳经济下全球变暖的时代背景中,之所以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主要来源于英国政府在2003年颁布《Thefutureofourenergytocreatealowcarbone-conomy》白皮书。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对此仍然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义。通常来说,目前学术界又三种观点:方法论、行为论与革命论。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特认为: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技术的创新,最终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行为论的角度来说,我国专家冯之骏、潘家华和陈柳新曾经指出:目前,各种经济类型中,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最低的经济类型,集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经济发展形态的总和,是一种修复地球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型经济形态。
从革命论角度说,我国学者鲍健强、庄贵阳等人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低碳经济是对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反思,是一场依赖于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新型经济格局,是一场涉及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J.A.Schumpeter早在1992年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J.A.的创新研究概念非常广泛,涉及到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从技术创新角度来说,J.A.将其定义为新技术应用导致产生的函数的移动或者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技术价值的实现。S.C.Solo、G.Lynn、C.Freeman等人在技术创新方面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受国外学者影响较大。
傅家骥等人认为:技术创新是某一地区或者国家抓住市场发展潜在的机会,以获得经济效益和商业利润为主要目标,重新组织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建立效率更高、费用更低、消耗更小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而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和创新生产方法,开辟国内外更广泛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地区和国家的生产。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高效的技术创新系统,粗放型经济向效率型经济转变就缺少了技术支撑。
二、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从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来看,在低碳技术创新、专利技术转让及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薄弱,自主创新研究发展缓慢。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研发环节的强弱。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第一,低碳创新技术研发人才极度匮乏,核心技术研发人员、优秀的技术创新人员和综合素质较高、目光长远的公司家更是凤毛菱角,严重制约了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
第二,我国低碳技术整体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于国际水平来说比较落后。很多关键技术,例如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生物能技术、氢能技术等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缺少科学有效的资金支持和建立机制。
第三,低碳创新技术研发资金欠缺,同时低碳技术专利质量偏低。我国低碳技术专利总量较多,但是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达到一半,而且我国低碳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基本上都集中于科研所,公司专利申请数量过少。
其次,我国公司低碳技术创新意识淡薄。我国大部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仍然缺乏生态平衡的紧迫感和低碳技术研发创新的热情,在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与方向的选择上存在比较严重的短期行为,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时常背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低碳技术国家转移受到严格的限制,影响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的脚步。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于国情的发展需求和结构优势来说,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等方式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由此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来说,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共同协作过程中,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低碳技术。但是很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核心技术,维护低碳技术优势以及处于国家利益考虑,总是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设置重重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低碳技术的进步。
总体来说,我国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之路困难重重,要想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国家、公司及相关部门必须从人才、资金、政策制度等方面共同努力,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大力扶持低碳技术创新及专利技术的研发保护,让中国尽早步入低碳经济发展轨道。
三、中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发展对策
(一)提高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公司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如今,低碳经济已经席卷全球,低碳技术已经引发了社会的迅速变化,绿色世界就是人类向往的未来。公司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尽快适应世界低碳经济的热潮,明确技术研发的目标,从根本上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目前,我国很多公司低碳技术创新仍然依赖于高校及科研机构,产品的市场指向性不明确。所以,公司与高校、科研机构应该实现紧密合作,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公司的资金实现完美融合,最大限度调动各自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尽快实现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优化。其次,我国公司需要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增加资金投入,实现公司之间的强强联合。公司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消费者需求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低碳经济的国际化的背景下,如果公司只考虑短期利益,放弃长远利益,必定会被时代淘汰。公司必须调整经营模式,让自身的发展经营模式与低碳技术之间达到平衡。公司作为低碳经济的执行者,同样应该对社会承担责任。公司在进行产品营销过程中需要大力宣传低碳经营理念,提高广大消费者的低碳环保意识,并逐渐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创造、发现市场契机。因此,我国公司需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公司的自主创新为发展动力,通过公司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加大对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实现公司之间的强强联合,培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续航能力,为我国尽早步入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制定相关保护措施,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创新
一项低碳技术专利的成果从研发到投入市场,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未知风险,风险之高严重制约我国低碳经济技术的研发。因此,政府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在政策上给予低碳技术研究一定的优惠。当然,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新技术研发成功,顺利投入市场,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则应该获得相应的风险投资收益。就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我国政府必须积极掌握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与话语权,由此才能更好地在我国开展低碳经济,才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当中。
(三)加强国际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之间的交流合作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它融合了多种技术、多门学科为一体才能进行生存与发展。低碳技术与传统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汇聚了多门学科与技术,单独依赖于某一个公司、某个领域、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国家都无法完全实现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完整性,只有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共同面对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共同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技术联盟,才能更好地运行低碳经济。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要想短时间内提高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自主创新成果,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实现低碳技术全球共享,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以美国为例,低碳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市场调节,技术创新机制由高校、公司、非营利性组织共同构成。各个产业之间实现了技术融合与扩散,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美国低碳技术研发创新资金有八成都是公司提供,而八成的低碳技术研究都由高校担任,非盈利机构则在公司与高校之间起到协调、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不会直接投入市场应用。再例如,欧盟低碳技术研究由高校、科研机构、公司及欧洲联合研究重心共同承担。欧盟为了将新的科研技术普及到各个生产领域,大力进行新技术的宣传推广、试验和示范,中介机构也会为了新技术的宣传制定一系列的宣传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低碳技术从研发、投入生产到进入市场一路顺畅,让低碳技术充满活力。从美国和欧盟的例子来看,我国需要向其努力学习,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积极引进、吸收、消化低碳技术,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寻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之路。此外,我国还应该建立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联盟,探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新的合作模式,包括政府、公司、高校、学术、培训机构、非营利组织等,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作出努力。总的来说,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涉及到科研机构、高校、政府、公司及消费者等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必须协调发展、相互支持,才能使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顺利实现。当然,现阶段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一定可以逐步解决问题,带领中国公司走出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瓶颈,迎来社会经济全新的发展局面。
低碳经济的发展论文 篇二【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峻,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导者,作为风暴的中心地带,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备受关注,因此企业在不断地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环境会计应运而生,它所注重的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更致力于环境的保护。本文以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会计为主体,通过介绍环境会计的相关知识以及研究背景,对环境会计问题展开分析,紧接着结合环境会计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文末展望了会计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
城市碳排放量的增加和PM2.5的升高以及资源的稀缺,为人类敲响了警钟,使得学者们加快了对环境会计研究的步伐。20世纪70年代,环境会计出现在历史舞台中,将研究重点放在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会计这一领域,转变了传统观念,人们开始用前瞻性的长远眼光看待经济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当代人的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子孙后代,因此“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势在必行。环境会计是一门前沿性学科,通过会计方法、程序和技术等,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会计相结合,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理念—发展低碳经济。
一、环境会计相关理论综述
(一)环境会计的定义
环境会计是促使低碳经济能够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律法规等为基准计量并记录与环境有关的成本费用,如环境防治等,进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与企业财务成果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应及时、准确的对外公开,为企业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决策者提供完整的报告,从而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与利润的最大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环境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40亿美元,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制约,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环境会计的目标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手抓,使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发展,使企业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会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环境会计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提出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后,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各国研究者陆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研究的起步较晚,初期的重视度不够,因此尚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各级政府对环境会计日渐重视并且加大投入,但环境会计仍存在问题。
一是道德问题。个别企业缺乏责任感,认为环境保护与“我”没关系,只要有利可赚就行,视金钱为至上目标而肆意排放污水、排放废气,乱砍乱伐,非法捕抓动物等。个别企业滥用资源,使资源的使用速度大于再生速度,尤其是一些依靠自然资源为主要产业结构的区域。
二是制度问题。有关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保障环境会计制度的落实,如对违法的企业惩处力度不够,有些企业甚至钻法律的空子,逃避制裁和惩处,同时未建立与环境会计相匹配的业绩考核体系,使环境会计的实施受到阻碍。
三是监管问题。环境会计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监管的力度小,监管的范围模糊并且公平性有待提高。
四是信息披露问题。从现有数据来看,我国企业通过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比较低,披露的环境信息的内容较为简单,缺乏货币性环境信息的披露,且披露的方式不统一。
五是信息传播问题。个别企业信息滞后,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小企业,还没有在企业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环境会计体制机制。
六是教育问题。企业环境会计涉及多种学科,它所需要的是高学历、跨学科有相关经验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并且我国各类高校目前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因此缺乏在环境会计方面有造诣的高素质人才。
三、完善环境会计的对策建议
第一,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会计发展经验,取长补短,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二,广泛宣传、加强教育,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化到企业中去使每个企业都建立、健全一套环境会计制度。第三,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使违法者得到惩处。明确企业承担的法律责任,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重视政府的推动作用,政府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推出一系列加强环境的治理,加快科技的创新等政策条例,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第四,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应该征税税费,提高企业节约资源的意识,完善应征收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等税收范围和征收标准。第五,加大对环境会计的财政投入,设立有关环境治理专项基金,给予因环境问题经济困难甚至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给予对环境保护贡献突出的企业一定的奖励和荣誉。第六,各高等院校应开设有关环境会计的课程并且培养环境会计专业高端人才。第七,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确定并完善披露的项目、内容等,避免企业因害怕受到负面影响而漏报、错报,对于无法计量的项目应当以报表附注形式进行说明。
四、环境会计的前景展望
环境会计的开展相当必要,在传统会计中,只有可计量的才能在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等难以计量的物质,这不仅使利润虚增,更使一些企业对环境资源不加节制的使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日渐增长,资源却减少不断,人类应加强重视环境发展,环境会计的发展前景光明。众人拾柴火焰高,环境保护应该全社会共同行动,会计界应该与其他相关部门联起手来,多沟通、多交流。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应当结合我国国情与实际,根据我国特定的经济制度环境,深入探讨和挖掘环境会计与我国现阶段转型经济固有特征的契合点,并结合国际会计的发展,探索独创的环境会计模式。
五、总结
改革的东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机遇中,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企业看到了机遇,大力发展生产力,然而一些企业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却忽略了环境的保护,人们抵制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环境会计的建设。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环境会计,企业经济发展需要环境会计,中国会计事业发展需要环境会计,因此环境会计的建立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需要,我们应该了解和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并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制度。总的来说,我国在环境会计这一学科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未来仍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实践、归纳、总结、反思,就一定能够突破这一领域,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实现。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 篇三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然而,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和满足就业等仍是实现现代化的最大任务,向低碳经济转型还面临着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适时适度地创新公共政策,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的新要求,创立一种具有积极价值的、适宜的政策安排。
(一)、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倡导产业低碳化
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会产生较大影响,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如果技术水平相同而产业结构不同,则会导致碳排放量相差较大。以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则是能源大户,需要大量消耗能源。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在一定的时期内还会显示强劲的势头,这也是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根据国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倡导产业低碳化,这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增大陆海碳汇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CO2,相当于减少了CO2排放,是良好的碳汇。据研究,我国人工造林的固碳率为1.4吨碳/(公顷?年),相当于每公顷林地每年可平均吸收5.1吨CO2。2005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18.21%,为促进全球碳汇建设和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国家《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按照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km(合96000万hm)计算,相当于2020年比2005年新增森林面积4600万公顷,每年可新增碳汇430.1万吨,相当于减排1578.4万吨CO22005.2020年间累计新增加碳汇5.2亿吨,相当于累计减排18.9亿吨CO2。另外,海洋也是重要的碳汇之一有研究表明,过去200年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CO2。被海洋吸收了近一半。我国在东海进行的大洋碳通量研究也表明,东海是CO2的汇。因此,通过加大力度开展研究,尽早比较准确地确定我国邻近海域的碳汇结构和强度.有望进一步增大我国的碳汇规模。
(三)、创新文化政策,倡导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是党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紧要关头所形成的又一重要思想创新,并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文化是基础国民教育,它奠定国民的品味教养;文化是生活,它决定我们所见、所感、所思的整体环境的真善美或假恶丑;文化是经济,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不言而喻。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民普遍共识的、绿色的生态文化的构建。生态文化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文化,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的总和,体现在人类为解决所面临的种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与自然和谐相处,求得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种种措施和手段上。创新文化政策就是要形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在生活中坚决抵制铺张浪费的奢侈文化,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
低碳经济的发展论文 篇四低碳经济就是要求能源利用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质量、环境保护水平都有质的提升和转变,是对传统能源利用、产业结构的挑战。为您编辑了“森林低碳经济的发展简论”
引言
低碳经济就是要求能源利用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质量、环境保护水平都有质的提升和转变,是对传统能源利用、产业结构的挑战。森林在低碳经济模式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林产加工等可通过新技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开发生物质能源来达到低排放,减少因非法采伐等引起的森林破坏、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通过科学规划增加森林面积,利用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碳汇功能;建立造林与更新长效机制,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使经营主体保持积极性,使森林经营与林农致富紧密结合,实现持续碳汇。本文就森林低碳经济的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1.发展森林低碳经济的作用
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森林植物体内和森林土壤中。同时,森林固定二氧化碳持久而稳定。同样,木材及木制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碳库,固碳的时间可达几十年、上百年。统计分析表明,通过植树造林方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核能、风能和生物质燃料等各种工业活动减排的成本。
2、森林是地球表面利用太阳能的最大载体
森林每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占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固定太阳能总量的多一半,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宝库。树苗长成大树,不仅吸收、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和储藏了太阳能。因此,选用那些易繁殖、萌发力强、能固氮、生长快、热值高、用途多和抗性强的树种,以大密度造林的方法,使薪炭林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阳光,就可以达到固碳储能的目的。
3、消除各种污染源排放
很多森林植物由于结构复杂,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大量飘尘。杜鹃、木槿、紫薇等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氧化锌等有害气体。松属、圆柏属、云杉属、桦木等许多森林植物能放出大量杀菌素,可杀死各种疾病的病原菌。采用人工措施或者喷洒各种杀虫剂或杀菌药来消除环境污染,不仅要付出能耗,而且需要较高的成本。
4、减少了人工措施的土石方工程
人们投资、投劳耗用水泥、钢材以及其他材料和化石能耗修建各种拦水、蓄水工程,不仅耗费了大量化石能源,而且产生了污染。当使用寿命结束时,清理报废工程仍然需要消耗能源。森林拦蓄降水,调节径流,减少洪涝灾害的成本远低于修建水库的成本。森林蓄水的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林业发展对化工产品和化石燃料的需求,减少了化石燃料使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
5、降低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与能源消耗
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增加的趋势。采用人工措施增雨、调水、防洪、减灾,不仅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更需要大量的物质与能量投入。森林能够调节气候,降低或减缓洪涝、干旱灾害,保持和维护有利的生产环境,减少了化石养分或能耗投入,使农作物和畜牧业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发展并获得高收益,从而降低了灾害控制和恢复成本,减少了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和能源消耗。
6、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森林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对人类生存有着良好的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精神放松,增进人体健康。同时,森林也是人们旅游、爬山、远足,甚至探险的场所。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意味着用于调温、调湿、滞尘的各种人工设备使用数量和时间的减少及其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的降低。
7、林产品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森林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而且还有占地少、一次种植持续利用的优势,是大有希望的新兴的绿色能源。森林提供的木材作为生物类的材料,以及各种非木质林产品,不论作为能源,还是作为生产、生活资料,都是一种低碳经济材料。在石油、煤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
2.促进森林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湿地及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商品林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制定和实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油茶等木本粮油等林业重点工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行木材加工产品“下乡”补贴试点,推动低碳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碳汇。
2、实施森林经营工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积很低,这是增加森林碳汇的最大潜力之所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森林经营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符合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是未来气候谈判增汇减排的重要筹码。因此,应尽快启动《全国森林经营工程》,同时应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
3、开展碳汇造林试点
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即在设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和森林经营以及林木生长的全过程都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的营造林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造林模式。建立与“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固碳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三可”奠定基础。
4、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5、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
森林在维护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被提到了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高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指出:“森林是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应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林业措施,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在应对气候变化当中能够作出巨大的贡献,特别是跟低碳经济结合起来。我国现有森林植被的贮碳量只相当于潜在贮碳量价值的40%多。通过强化森林经营管理,提高森林的质量,能够大大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贮碳能力。
低碳经济的发展论文 篇五摘要:随着现代城市化进展的不断加深,我们在获得经济建设成果显著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我国发展对策建议
通过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的相关计量检验可知,只有将金融发展转变为碳金融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低碳经济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下面针对我国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的相关理论,提出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的一些建议,主要表现在政策、服务以及金融市场三个方面。
(一)构建相应的碳金融市场
为了促进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健康全面有效发展,首先应该构建与之相应的碳金融市场,并且采取各种有力措施进行碳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利用。我国是能源大国,碳排放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较为丰富的,我国的碳排放权供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名列前茅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进行供给。这是我国目前存在的独特优势。但是我国的碳金融市场就目前而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国外先进国家尤其是一些碳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欧美国家,我国的碳金融市场无论是从碳金融市场的功能方面而言,还是从碳金融市场的规模而言,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国只有区域性的交易试点,就全国范围而言,还没能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碳金融市场交易平台。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发展较为滞后,还基本是起步阶段,碳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小,也达不到理想的价格。这些都是我国碳交易市场中存在的弊端,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始终处于碳排放权交易的价值链低端。这是因为如此,我国应该极力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碳金融市场国家的经验,学习他们在碳金融市场的区域规划、制度设计以及交易平台的建设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结合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形成了不少一部分区域性的碳排放权交易所,但是这些已经成立的碳交易所都是各自为营,相对独立,它们之间并没有统一的、系统的、全面的可以跨越不同交易所的市场规则和体制,因此急需要我们构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机制,完善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加强我国的碳交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国快步融入世界碳交易市场高端价值链,成为国际上都屈指可数的碳交易平台。另外就是,我国的碳交易产品相对单一,很少有或者几乎没有碳金融相关的衍生产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清洁机制项目交易、合理能源管理交易、自愿减排项目交易以及节能减排技术交易,加强其优势竞争力,促进广大的企业能够了解和熟悉相关的碳金融产品,加强碳交易产品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碳交易产品的相关衍生产品进行大力开发和创新,不断推出相关的衍生产品,比如将碳排放权作为标的物的相关的期权以及期货等碳金融交易产品的衍生产品等。
(二)完善服务体系
为了促进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健康全面有效发展,除了应该构建与之相应的碳金融市场,发展和创新碳金融交易产品之外,还应该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碳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通过培养一些碳金融中介机构,来很好地服务于碳金融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交易流程比较复杂,交易过程中涉及众多交接事项,而且交易历时较长,且常常涉及到境外客户进行交易,对整个交易场所和交易管理人员的综合专业要求较高,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具备相关的交易执行能力和相关项目开发能力的专业性机构来服务于碳金融市场的交易。我国的碳金融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碳金融中介机构也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不仅缺乏必要的交易专业知识和经验,而且相关的碳金融交易中介规模和数量也存在很大的劣势,远远形不成规模和系统的服务机构体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发展。为此,我们应该在开展碳金融交易的同时,加强开发和发展中介交易机构的力度,培养专业碳交易服务体系,促进我国碳金融快速高效健康的发展。可以加强专业咨询机构的参与力度,加强其对碳交易活动的指导,同时加大相关评估机构的参与力度,并加强一些基金公司、碳金融业务相关的银行以及碳金融业务相关的保险行业等进行介入,以达到有效降低碳交易成本,降低碳交易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保证碳交易市场高效健康持续的发展的目的。通过大力发展碳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和服务体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碳金融的快速高效发展。首先,商业银行要不断的开发和拓展相关的碳金融中介服务和业务活动,提供一系列的管理服务,包括与低碳项目相关的信息咨询、项目推荐、资金管理以及相关的项目开发等服务,银行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有优势和资源,积极参与协调国外投资者、政府部门、和项目发起人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积极开发和创新各种金融理财产品,全面为企业的各项金融交易等提供一系列的资金支持,积极开拓各种全新的投资渠道。其次就是,相关的碳资源管理公司要加强自身在碳金融市场中参与力度与调控力度,积极为碳金融市场提供相关的各类资讯服务,如碳信用经纪服务、碳资产开发、相关碳项目的融资和相关的碳金融项目的咨询服务等。只有加强相关的碳资产管理公司的参与力度,才能有力地保障碳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再次,就是要加强碳资产评估机构的参与力度和调控力度,要完善相关的碳金融产品的评估体系,为碳金融进行全面系统的咨询,最大程度地规避碳资源市场的风险,为碳金融市场提供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经纪服务。最后,就是要保证在碳金融市场中作为评级机构部门的信用程度,碳信用评级机构要充分认识自身在碳金融交易市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确保能够对碳信用进行合理科学公正的评级,对相关企业做出公正合理的信用级别评价,最大可能地降低碳金融市场交易中的风险因素,积极为企业碳金融交易进行融资,并为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费用。
(三)健全法律政策
我国的碳金融市场目前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碳金融交易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还几乎是处于一片空白,为了促进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健康全面有效发展,除了应该构建与之相应的碳金融市场,发展和创新碳金融交易产品,构建与之相应的中介服务机制体系之外,还应该从宏观上对碳金融交易活动进行调控和管理,为碳金融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保障,保障其能在一个健康有效的大环境中快速发展。我国应该充分借鉴国外碳金融市场较为先进的国家情况,结合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的配套的与碳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对其进行健全和完善,以保证我国的碳市场能够高效持续而且规范化地运行和发展。
(四)加强监管力度
为了促进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健康全面有效发展,离不开监管部门的配合和管控。只有保证监管部门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和流程进行监控和管理,才能保证我国的碳金融市场相关法律法规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在碳金融市场的开展过程中,除了要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之外,还应该在同时加强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金融监管部门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接受和创新最新的服务理念,改变传统的监管模式和方法,研究和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能够在现代碳金融市场中发挥独特巨大作用的碳金融监管新思路,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也要根据国际先进碳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结合我国自身碳金融市场现状,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一系列配套的监管体制和风险调控制度等,全面降低碳金融的风险,保证我国的碳金融业务能够在一个健康良性的大环境中持续高效快速的发展。
二、结语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展的不断加深,我们在获得经济建设成果显著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而我国就目前而言,低碳金融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法律制度和政策还处于一片空白,相关的碳金融中介服务机制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的碳金融市场产品较为单一,缺乏一些碳金融产品的衍生产品,这些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碳金融市场的良性健康高效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这些情况予以重视,不断寻求适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有效途径。
结束语 篇六目前,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与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从经济的角度讲,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依赖的是原始生产要素的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工业化中级阶段,经济发展以投资和科技进步为主要带动力量;工业化高级阶段则以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中国的经济转型摒弃了传统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路子。公共政策的创新使我们主动融入到低碳经济的实践和世界发展的潮流中,获得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和技术,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新模式。
低碳经济的发展论文 篇七1.快速城镇化与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关联
1、快速城镇化的内涵
2014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4.77%,按此前的速度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相比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城镇化平均速度快了一倍多。西部地区城镇化率比起全国平均水平来说有一定距离,2014年广西按城镇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为46.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76%,但广西的城镇化率却正处于快速推进的阶段。从1978年到2014年,广西城镇常住人口从360万增加到2187万,城镇化率从10.64%提高到46.01%,年均提高0.98个百分点,尤其是2004年以后城镇化增速明显加快,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广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人居环境等明显提升,但是对GDP总量的追求使得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长期存在,以提高效率和经济增长质量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久久被压制而难以施行。因此,建设方式粗放,管理水平不高,空间开发无序,重经济、轻环境,重建设、轻管理,重地上、轻地下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态空间不足等城市病逐渐显现。
2、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概念是在2003年英国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所提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针对严重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经济所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生存环境恶化等问题所提出来的,目的是要通过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技术创新、能源开发等手段,促使经济社会朝着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并非贫困经济,是要求人们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走向富裕,低碳经济也并不是说不能发展重工业,而是要提高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碳效率。有些人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就会降低生活水准,不能开小车,不能住大房子,不能吹空调等。事实上,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缓解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国内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3、快速城镇化与低碳经济的关联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被作为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快速城镇化的发展计划一拟定,随之而来面临的是城镇化进程中粮食安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挑战,因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会产生城市经济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使得城市能源消费急剧增加,碳排放量增大,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需求增多。同时,我国经济近几十年来的高速发展,日益突显出一些体制性、深层次的问题,如产业结构升级迟缓、经济建设方式粗放、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际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能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内循环能力,而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道路,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2.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1、体制机制方面十二五期间,广西结合区情,制定实施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节能减排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广西区合同能源管理奖励资金管理具体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为节能减排提供了专项资金支持,也促进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此外,为了推动产业转型和建设美丽广西,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定》《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指导意见》及三个配套文件《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工作指南》《饮水净化专项活动工作指南》和《道路硬化专项活动工作指南》,促进广西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道路。
2、节能减排方面近几年,广西在节能减排方面卓有成效。2014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4.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3.7%。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9.3%。全年总用水量290.9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6%。其中,生活用水增长2.4%,工业用水减少30.2%,农业用水下降0.1%,生态补水下降23.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185.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64.3立方米,人均用水量611立方米。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405.5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6.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6.5%,提高2.1个百分点。2013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43.8万吨,比上年减少3.36万吨,截至2014年底,全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累计完成了十二五目标任务的103%、71%、233%和22%。在监测的1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在监测的14个城市中,城市区域环境质量较好的有8个,占57.1%,轻度污染的有6个,占42.9%。
3、林业碳汇方面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建设美丽广西的根基,也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家底。截至到2014年,广西林地总面积2.366亿亩,活立木蓄积量6.8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6.4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1%,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在全国排名依然第三。2014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9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有146万公顷,保持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约0.6个百分点的态势,年均增加森林面积达200多万亩。此外,全区已获批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达到25个,全区建成自然保护区达到7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2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有135.27万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29.65平方公里。
3.广西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快速城镇化促使碳排放升级健康的城镇化应该是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要以经济城镇化为基础。而在目前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广西乃至全国的城镇化模式都较多趋向于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相对缓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重重。究其原因,当前广西经济城镇化还是沿袭了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以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为代价,大量接纳大城市淘汰掉的高能耗、重污染的落后产能,使得碳排放量上升;土地城镇化实际上是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在城市土地紧张的局势下,城郊的耕地成为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这相当于增加了碳排放源;人口城镇化就是人口从乡村地区流入城镇以及人口在城镇的集中,这必然导致城镇居住人口的增加。日益增加的城镇人口和逐渐提高的生活水平使得能源消费、基础设施和住房的需求在不断升级,碳排放有增无减。如建筑施工过程中能耗大、碳排放量高,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持续产生;消费过程中房子越大越好、夏天空调越冷越好、汽车排量越高越好。虽说发展中国家70%的碳排放是企业排放,30%是居民排放,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高碳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是不可小觑的。
2、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足低碳技术是能够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能源消耗的新技术。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和去碳技术。广西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较弱。现有低碳技术基本上靠引进,照搬照用的低碳技术往往出现水土不服,使用效果不理想。因此,自主研发适合广西本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的低碳技术刻不容缓。广西的能源供给结构主要是由原煤、原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构成,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其次是原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而煤炭、原油的消耗量越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汽体的排放量也越多,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自身能源状况,利用低碳技术不断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将以煤炭、原油消耗为主的能源结构向以太阳能、风能、沼气、生物质等清洁能源消耗为主的能源结构。但目前广西的低碳技术在创新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西低碳经济的发展。
3、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来发挥引导作用。广西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力的扶持政策和配套的支撑体系,如企业在投入低碳项目时应获得政府一定程度的资金投入,当地金融机构应在政府的补偿机制下优先给予企业低碳项目的财力支撑,而目前广西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非常有限,金融支持力度不够,低碳技术人才也严重缺乏,企业选择低碳项目的热情度不高,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广西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虽然当前广西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和节能减排的补偿机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难以实行,导致鼓励政策和补偿机制名存实亡。因此,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1、倡导低碳消费
倡导低碳消费,首先得树立低碳意识。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合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政府具有极强的公信力,其消费理念对企业和公众低碳意识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政府应树立榜样,政府采购选择节能减排的产品或服务,办公楼宇实行低碳化改造,行政办公尽量选择无纸化绿色办公。企业要以生产低碳产品、提供低碳服务作为生产目标,从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低能耗、低排放的生产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低碳产品和服务。居民消费不容忽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进行,城镇居民逐渐增多,而城镇居民是消费群体中的主要力量,因此,广西城镇居民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意识的形成对广西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愈发膨胀,攀比之风盛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环境污染情况越发严重。因此,转变城镇居民的消费理念,需要通过媒体或公益宣传来让低碳生活深入人心,让城镇居民改变传统无节制、奢侈、过度消费,形成低碳消费、低碳出行等低碳生活模式。
2、创新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能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促进广西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首先要扩大低碳技术研究队伍,集聚高校、科研所等研究资源,为新能源、清洁能源等低碳、无碳能源的技术开发提供人才储备。而目前广西低碳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要想扩张队伍、集聚资源还得从薪酬激励、研发环境方面来下功夫。其二,政府应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成立专门组织研发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立足工业、能源供应、交通、建筑等领域,创新低碳技术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设立专项基金来研究新能源利用技术,大力开发快速交通等运量大、节能型的交通工具,推广建筑节能技术等。
3、发展低碳产业
发展低碳经济就得发展低碳产业,目前广西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稳步下降,第二产业稳步上升,第三产业先增后降的趋势,而第二产业在三产中的碳排放量较高,第一、三产业碳排放量相对较少。因此,广西低碳产业的发展要求我们控制第二产业的碳排放量,同时应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是要谨慎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承接低能耗、低排放产;
二是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耗能新上项目;
三是建立耗能企业监管模式,对未达标企业实行停产改造;
四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五是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
六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4、推进碳汇建设
广西应进一步推进城镇绿化、村屯绿化工作,加强城市园林建设,提高林木覆盖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城市绿化空间。同时应促进造林、护林机制的完善,强化广西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按照《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指南》有关规定从技术准备工作、工作组织保障、技术方案执行、遥感判读区划、监测报告编写等方面严格执行。
5、完善体制机制
首先应制定广西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在发展规划中明确低碳发展的各项指标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考核办法,在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还应制定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给各领域低碳发展确立标准。
其二,应健全广西低碳发展的法规体系,制定有利于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发展的有效政策和措施,在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政府补贴等方面加大对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
其三,应建立广西碳交易机制,根据广西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确定广西经济圈的碳减排总体目标,并建立起碳排放交易市场来开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市场交易。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篇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低碳经济政策,积极推动低碳绿色增长。尤其是为了应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一些国家更是把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重要动力。
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德国的生态工业政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制定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智能;推出刺激汽车业改革创新措施以及实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为了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轨,德国除了注重加强与欧盟工业政策的协调和国际合作之外,还计划增加政府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私人投资。德国政府希望通过筹集公共和私人资金,建立环保和创新基金,以此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法国的低碳经济政策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2008年12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一计划有50项措施,涵盖了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除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之外,2009年,法国政府还投资4亿欧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和“低碳汽车”。此外,核能一直是法国能源政策的支柱,也是法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点。
美国选择以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重新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美国政府低碳经济政策可以进一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的开发是核心。2009年2月15日,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该法案将发展新能源列为重要内容,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在节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汽车节能。此外,为应对气候变暖,美国力求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8篇《低碳经济的毕业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本文发布于:2023-06-22 03:2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97f57ee7b8bbe8aa04557afbebd17fc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低碳经济的毕业论文优秀8篇(低碳经济发展论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低碳经济的毕业论文优秀8篇(低碳经济发展论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