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事迹简介 篇一
袁隆平的世界那么小,小到只有他实验田里的水稻,他一生与农结缘、与农相伴。从19xx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起,他把大半辈子的精力和心血无怨无悔地一心扑在稻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袁隆平坚定着为全世界人民温饱的信念,仍乐观地期待着明天,更加努力地在烈日下、风雨中、稻田上埋头工作着。
“搞研究的人就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就不要搞研究”。他一直秉持着自己的理念,“绝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换取优质”。一路走来,亩产700kg、900kg、1000kg……我国超级杂交水稻不断取得了飞越性突破——正是田间那日渐佝偻瘦小的身影近六十载风雨无阻对梦想的追求、超越!许多人说中国的粮食够多了、够吃了,可他始终想:“世界这么大,几十亿人要吃饭,粮食安全不可掉以轻心”。
本该颐养天年的鲐背之年,袁隆平却依然坚持奋斗在科研第一线,,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有志不在年高”,他还怀揣着更高远的梦想:“禾下乘凉梦”(“坐在大树般高的水稻下乘凉,满树花生米般大的稻米清香扑鼻……”);“盐碱地稻田梦”(“世界上还有好些地方吃不饱,这些不宜农作物生产的土地岂不是浪费?……),于是他更勤奋地投入到科研中去。
我终于了解了这位“老农”,也明白了电视台全国播报的用心良苦。开始不再畏惧退缩,戒骄戒躁,开始尝试大胆的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勇敢地逐梦前行!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种着中国的农田,心里却装着全世界的温饱。他奋力逐梦的精神,不仅改变了杂交水稻,也永远激励着我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他就是我的偶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的名人故事 篇二
一个让14亿中国人吃饱饭的老人,一个不让粮食问题受制于人的英雄,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
这个活在教科书里的人物,科学上的成就人尽皆知,但他背后勤俭朴实的故事却少有人知道。
在老人离别之际,让我们给孩子们讲讲他的故事,永远传承他的精神,感恩老人,深切怀念时代的巨星,寄托我们的哀思。
大龄剩男闪婚的典礼简单得只花了50元钱
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湖南农校教书,当了一名老师。
他一心扑在水稻的实验上,时间与精力都用来做水稻研究,穿着粗布衣,不修边幅,所以女孩们都对他敬而远之。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大龄剩男,中间也经人介绍相亲过几次,但都没有姑娘能相中他。
直到34岁那年,袁隆平教学的班上来了个女孩,她叫邓哲,比袁隆平小7岁,能歌善舞,还爱好打篮球,这让袁隆平顿生好感。在同事的怂恿撮合下,上演了一场“篮球情缘”。
故事直白而传奇:那是县里的一场篮球比赛,邓哲是参赛队员之一,在篮球中场休息时候,袁隆平将邓哲拉到一边说道:“走,跟我领证去。”邓哲说:“还没打完比赛呢。”袁隆平说:“我们领结婚证,比你打比赛重要。”就这样,他骑着自行车,带着认识才一个月的邓哲,来了个传奇式的闪婚。
而闪婚的`典礼更为传奇: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就没有举行婚礼,因为我们可爱的“直男”大朋友,既没有给新娘子准备凤冠霞帔,也没有新婚礼服。邓哲身穿的就是比赛场上的红色运动服,就这样把自己嫁给了袁隆平。也没有酒席,两人只是花了50块钱买了喜糖,举办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
对家人买礼物从不吝啬,对自己却很抠门
后来,袁隆平杂交水稻实验成功,经常出国参加学术研讨与交流。而且生活逐渐好起来,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
有一次在北京给爱人邓哲第一次买礼物,写信告诉爱人:
在京给你买了2条裙子和一件衬衫,两黑一深蓝,这是我第一次买裙子,不知道什么号码适合你,所以买了两条,任你选择。
收到信的那一刻,邓哲笑出了眼泪,谁说糙汉只懂水稻,不懂浪漫?
不仅如此,袁隆平还特别喜欢送纪念品,无论是什么纪念日,逢节必买。戒指、项链、手表等只要邓哲喜欢的他都买买买,乐此不疲。
而对自己却相当抠门,一件50元的衣服,穿好几年都不舍得换。日常生活中,袁隆平爷爷十分朴实,外出时非常低调,经常有网友偶遇他。2016年还曾有网友在长沙超市偶遇袁老,逛平价服饰店,穿35元的衣服。
袁隆平爷爷的家里非常朴实,墙上只挂着地图和时间表,家具也十分简单,甚至显得心酸。日常吃饭,也是最简单的素菜汤和土豆丝,袁隆平爷爷还喜欢吃小零食。可是,他从不剩饭,哪怕有一粒米饭,都会把它吃了。他更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袁隆平一年能挣多少钱
有一次,袁隆平接受薇娅采访,薇娅曾十分八卦地问袁隆平,年收入多少?当时袁隆平还调侃薇娅说:“听说你年收入有30亿,就有人说我年收入1000个亿,我都笑哭了,这不是开玩笑吗?”
随后,袁隆平正面回应了薇娅的提问,他说:自己每个月工资6000多元,除此之外,还有股份分红、稿费、咨询费等“额外收入”,所有这些加起来,每年大概有30多万元的收入。
这就是袁隆平爷爷,一位解决了中国14亿人温饱问题的伟大科学家,一年的总收入,也就是微不足道的30万元。这样的收入与那些明星、网红、影星等相比是不是极不相称?
什么是袁隆平精神
袁隆平爷爷离开了我们,但他留给世界,留给祖国,留给人民,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
今天,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走了,感谢他用一生为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他曾为了让每一个中国人吃饱饭而拼尽了全力,所以,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懂得珍惜今天餐桌上来之不易的粮食。
感谢您曾经来过,您的每一次点赞和评论,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作文路上,刘老师与你一同奋力前行。
袁隆平先生的事迹材料 篇三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可以说没有他,我们老百姓还是吃不饱,还是会挨饿,但是为了让人民吃饭,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知道吗?1960年7月他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从此便开始独自研究杂交水稻,那时他的家人都不支持他,认为他一个大学生去种什么田。后来1997年,她才有了自己的团队来研究。而1960年——1997年这37年间,他都独自一人奋斗,在稻田与实验室间。
听过一个故事,就是在时期袁老将他保护级的实验品种在4分田中,后来,稻株被收,他看见一口深井中,竟还有几株竟奋不顾身地跳下去。可以说没有这几株实验稻就没有今天的杂交水稻,袁老奋不顾身可以说今天的粮食是袁老拿生命换来的呀。
袁老在采访中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简简单单几句话虽使用了夸张却难看出他的雄心壮志。袁老,您逝世了,我们一定会完成您未完成的梦想的!
采访中,记者问袁隆平“如果您再次看饥荒您会怎么做……”主持人话音刚落袁隆平院士便马上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这是一个人对他产品的最大自信,也足以看出,他对杂交水稻的用心良苦体现了他的初心。2021年5月22日13时17分32秒袁隆平院士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当时许许多多的人站在医院门口目送车对远去路过之处设有几辆车,就算有也是停下鸣笛致敬。场面,一度十分壮观。本来我还想什么时候能见他一面,因为离得比较近吗?这下,可是再见不到了。
雨,落下来,又慢慢下大。这场雨带走了袁隆平院士,都将他印在了我们的心底。
袁隆平的故事概括 篇四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
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
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
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
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
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
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
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
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
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
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
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
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
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
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
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
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
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
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
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稳定50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
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
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
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
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
杂交水稻研究事业方兴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战略设想的方向迅猛发展!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概括 篇五
近日,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又火了!他给自己定了2个小目标。我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也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补足能力“七巧板”,把自身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去,“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要求落到实处。
把规矩顶在头上,做新时代的“清白人”,守住底线、红线。年轻干部要树牢规矩意识,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这是干事创业的基准线。坚守底线,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明白“只有守底线,才不会被底线守”的道理,将无限忠诚担当和为民服务初心融入胸中、铭于心上、践于脚下,不断提升自我政治能力,稳步迈入新时代。
把责任扛在肩上,做新时代的“孺子牛”,在工作中解民忧、惠民生。责任彰显担当,担当展现作为。年轻干部要有想干事的冲动,这是干事创业的生命线。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牢记初心使命,深入基层搞调研,走访一线摸民情。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头干,大事难事冲在前,急事险情靠前站。带着热心想工作,带着激情干工作,新时代面临新任务,需要我们撸起袖子,卷起裤子,扑下身子,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应急处突和群众工作能力,跨步走入新时代。
把务实抓在手上,做新时代的“实干家”,在工作中暖民心、聚民力。都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年轻干部当有能干事、干成事的决心和毅力,这是干事创业的动力源。守恒心、办恒力、求恒效。年轻干部要拿起法律武器,走好调研步子、打响试点牌子,把法律作为决策底线,把调研作为决策基础,小把片试点作为决策根据。年轻干部需以上率下、真抓实干。不仅要定好调子、画好谱子、唱好曲子,也要做到既挂帅又出征,当先锋,做表率,带头深入工作一线。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抓工作落实能力,跑步进入新时代。
把创新放在心上,做新时代的“改革家”,注重与时俱进,聚焦创新发展。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敢于“下深水”、善啃“硬骨头”,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爆发点。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在,年轻干部要学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用新思想推动发展,用新举措助力发展,用新成果体现发展。不断提升改革攻坚能力,冲刺飞入新时代。
年轻干部当拼齐能力“七巧板”,实现自我小目标,为国家大计出力、出智、更出效。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为大家整理的5篇袁隆平个人事迹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袁隆平的事迹介绍。
本文发布于:2023-06-13 16:2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94f63f71b66c21da2340fba30a8f6edd.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袁隆平个人事迹通用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袁隆平个人事迹通用5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