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导语】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如:()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在排列时,我们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排列为4、2、6、1、7、5、3。
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例如:()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的数学家。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的数学家。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的排列应是:1、4、2、5、3、6。
三、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有这么一个习题: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根据这段话的特点,"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排列的顺序为:2、3、1、4。
四、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譬如:()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屋外"和"屋里"两个不同地点,对句子进行排列,顺序是2、4、3、1。
【篇二】
一、把握中心,确定龙首将句子粗略地读一遍,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找出中心。如:谁做什么?谁怎么样?说了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这样能使我们把握住排列时的总方向。
二、留心语段,注意标点
在审题时,我们要注意语段和备选句子里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借之帮助排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分号和句号。
三、联系语境,辨明句间关系
1.时间顺序。使用记叙表达方式的语段一般使用时间顺序。其顺序一般由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暗含时间概念的词语表示。
例: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正确的顺序应为()
①就像勇敢的战士一样。
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③马上扔下背包。
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解析:此题所列的四句话是“某校师生”发生的一系列动作,“听到广播”是引发“扔下背包”等的缘由,应排在开头;“像勇敢的战士一样”是形容战士冲入抢收战斗的,应放在最后。
根据暗含时间概念的词语,动作行为的先后顺序为“听到———不顾———扔下———投入”,因此四句话的正确排序为④②③①。
2.空间顺序。使用说明、描写表达方式的语段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其顺序一般是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等。
例:将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
是()
①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路旁有茅棚,住着一两家老百姓。
②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就是一条小溪,水却不深。
③小屋前门有一条小路,曲折向外,在松林中行约数百米,便“豁然开朗”。
④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有的还是很青翠,有的已经很枯黄。
⑤左手上坡去是一条较为正式的路,隔路又是一片松林,坡头长满了半人高的茅草。
A.①④②③⑤B.③④②⑤①
C.①⑤②④③D.③⑤④②①
解析:这是一个描写语段,写沿着小屋曲折向外,于松林中行约数百米后所看到的“豁然开朗”的场景。据此判断,③显然是首句。
此外,⑤④为一组,写左手上坡去所见的森林和草;②①为一组,写右手下坡去看到的小溪及过溪后见到的茅棚。由于空间顺序一般按“先左后右”的原则排列,所以确定⑤④应排在②①之前,则本题的答案为D。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主要有: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等。一般有相应的关联词作为标志。
例: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
①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的权威。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解析:整个语段按照逻辑顺序排列,从横线前“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一句的句式和句意可知,④句应与之紧密联系。剩下的三句从逻辑推理可知,应该先是①句“执著寻求”之因,才会有③句的“发现奥秘”,才会有②句的“震动学界”,所以四句话的排序是④①③②。
四、瞻前顾后,巧抓关键词句
1.代词
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称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当某句中出现代词时,可以根据语意找准它所指代的对象。这类代词有:这,这里,这些,这时,那,那里,那些,那时,我,你,他,她,其,其中,此,彼等。
2.重复出现的相同词句
【篇三】
一、陈述对象(话题或叙述角度)的同一在表现一个中心意思时,要围绕一个话题来安排句子,保持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而任意转换话题,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因此在做题时,看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主语、话题、叙述角度)是否保持同一,是常见的解题思路。
二、句间顺序的合理
短语、句子的排列与组合也是考查学生衔接能力的手段之一。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有着一定合理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等)。
三、句间关系的吻合
分句或句子之间常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前面所述的98年高考第9题)、总分等事理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顺进则层层上升,逆进则层层下降;如果是因果关系,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
一个复句、句群或语段,前后语句之间若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就会造成语句的脱节。因此,句间的关系必须吻合其内在的逻辑。根据上下文,确定句子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
四、情境氛围的协调
前人论文,有所谓的“乐境”、“哀境”之分,描写性或想象性语段往往根据不同的情景,作出相应的描述。如写景语段,要分析清楚景物的特征及观察角度。
色彩有明快、暗淡的区别,而不同色彩的景物描写中所寄寓的感情自然是各不相同的;写景的视角有原眺、近观、俯视、仰望等区别。选填这一类语句要充分考虑到原文语境,在情感基调、感*彩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做到与原文的协调。
五、词语的照应与暗示
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通过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能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呼应的题肢。
六、短语类型的一致
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短语、句子,我们可以根据其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利用结构上对称性,来选择所填的语句。
七、句式的勾联
从所语句的地位和作用上看,不外乎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在语段的开头,选填的语句有概括、总结和提示作用;二是在语段在中间,多用来承上启下或过度照应;三是在语段的末尾,用来总括或呼应。
八、音韵的和谐
音节的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的对称(前文已述),二是上下文的押韵。语句节奏和韵律的巧妙组合,常常能使语句结构更加紧凑,语意更为流畅。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17:0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92d5ca1b589f792b6c649fec04505def.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语文三年级句子排序方法【三篇】(3年级语文句子排序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语文三年级句子排序方法【三篇】(3年级语文句子排序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