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那些好人好事正绽放着正能量的光芒,感动着你我,温暖着人心,也净化着社会风气。今天学习啦小编分享的是好人好事的正能量故事,希望你会喜欢。
好人好事的正能量故事篇一:男子坚守长江大桥10年救助轻生者
已救下256人 今年9月10日,第十个“世界预防自杀日”,陈思记得清楚,这也是他坚守南京长江大桥救人的十周年纪念日。10年间,这位来自宿迁的壮实大汉,在大桥上救下了256个轻生者!
从前两年开始,45岁的陈思越发觉得力不从心,眼睛花了、血压高居不下,他开始琢磨是否已经到了结束这份“事业”的时间。
但从桥上走下之前,他想揭开一个埋在心底已经6年的秘密。陈思说,这也是他十年坚持救人唯一未了的心愿。
救人10年 有个“不能说的秘密”
今年6月,因为血压长期在“180/110”的高位(重度高血压)降不下来,陈思在妻子的催促下到南京鼓楼医院检查,“医生说我血液里的含铅量太高了”,应该是长期在大桥上,吸入太多汽车尾气的原因。
在此前6月9日的一次救人过程中,陈思就明显感觉到身体大不如以前。当天上午10点半,在南京长江大桥南堡西侧,大约200米正桥上,一个中年妇女准备跳桥轻生。生死瞬间,陈思箭步上前死命拉住,但对方执意寻死。
“多谢一对外地游客夫妻,帮忙一块(将她)拉到南堡”,陈思在当天的《大桥日记》里记录。换做几年前,他自信一人就能搞定。在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陈思好不容易才将这个轻生者弄到他的“心灵驿站”。
“心灵驿站”是陈思在南京大厂新华六村租的一套房子,专门供他救助的对象暂住。在房间里,有陈思特意贴在墙上的标语:“血在内心流,咬着牙吧!我要再撑一撑,看看明天会怎样?”过去的十年,有很多原本抱定必死之心的轻生者,在此短暂过渡后迎来新生。
细心开导之后,陈思获悉,中年妇女家住南京江北,是个严重的家暴受害者,丈夫经常莫名施暴,“可怜啊,被打得不成人样”。因此,她心灰意冷,准备跳桥以求解脱。
10年间,在4500多米长的南京长江大桥上,陈思见过太多这样的轻生者。据媒体报道,这10年,在大桥上有案可查的轻生者就有约2000人。
陈思介绍,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中有赌博输掉几十万的打工者、有事业失败的生意人、有失恋者、有抑郁症患者等等,都是一时的“热劲儿”,钻进了牛角尖,这个时候有人拉扯一把,这个坎儿基本就迈过去了。
在这些人身上,陈思看见了自己当年的影子。1990年,陈思来到南京,打工、捡破烂、乞讨什么都干过,曾经有那么一段“绝望”的时刻,但幸好最后挺了过来。这是他开始上桥救人的原因,也是他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的缘由。
10年救人,陈思有一个埋藏了6年的“秘密”。因为救人之后租房、管吃管喝、送医以及帮助返乡等“巨大”的开销,在他无法坚持的时候,2007年他接到一个来自汕头的电话,他让陈思办一张银行卡,从此开始每月5000元资助,直到如今。
这位自称“关微”的好心人,对陈思唯一的要求是,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他的信息。
陈思救人之后还承担着租房、管吃管喝、送医以及帮助返乡等“巨大”开销,2007年在他无法坚持的时候,一个自称“关微”的汕头人打来电话,让他办一张银行卡,从此每月5000元资助直到如今。
寻找“关微” 代256个受助者说声谢谢
因为身体已经不允许,从今年开始,陈思退意越来越浓,但真正走下大桥之前,他决定了却心中的一个心愿,就是见关微一面。
“如果不是关微,我不可能坚持到现在。没有能力感谢他,但最起码可以代表我自己和我所救的256个人,向关微先生献束花,当面对他说声‘谢谢’!”陈思说。
对于这个站在背后资助陈思救人的关微,除了每月固定到账的5000元,陈思与之的联系只剩一个手机号。几次电话沟通后,陈思感觉对方“应该是西装革履的样子”,“非常儒雅的一个人,事业想必做得很大”。
去汕头之前,陈思发短信给关先生,表达自己想见一面的心愿。一如既往,关微先生婉拒。
但这次陈思心意已决,他写信到汕头电视台,希望媒体能够从中协调,让他达成心愿。8月13日,陈思带着妻子、女儿一家三口启程奔赴汕头,他要亲自到汕头去“寻人”。
抵达汕头之后,陈思这才得知,他要找的关微先生在当地其实已经大名鼎鼎。提及关先生,很多汕头人都说知道此人,并纷纷竖起大拇指。
当地媒体举行“爱心助圆大学梦”活动,关微先生捐款55万元;一个小学生因为左脑长了一个室管膜瘤住院,医药费没有着落,“关先生”雪中送炭捐款2万元;希望工程募捐,他2007年时就已给该项目捐出了72.5万元……
据当地有心人统计,仅据媒体这些年的公开报道,迄今为止关微先生捐款已近300万元,但无一例外,在所有的捐助活动中,关微先生没有露面,除了一个“关先生”或者“关微”的名号外,其他任何有效的信息都没有,这位慈善家低调而神秘。
前些年,央视、《南方日报》以及汕头本地媒体都曾经发起过“寻找关微”的活动,但都无果而终。时至今日,没有一个救助对象见到过关微。
至此,陈思一下明白,他坚实的“靠山”、此生最让他感动的人——关微只不过是个化名。
至于他真实的姓名?到底做什么事业如此成功?为何这么多年倾情慈善?如此等等,汕头本地人也鲜有人知。
闻知这些,陈思对关微更添敬意。而对已经抵达汕头的他来说,一反之前多少有点乐观的预期,他开始担心自己能否如愿见到关微。
终于相见 共同的守望“感动汕头”
终究,在陈思的“软磨硬泡”下,关微答应私下见面。
陈思兴奋不已,当即去买了一束鲜花,换上了一件喜庆大红色的耐克polo衫。他希望自己正式些,以求在关微面前,郑重表达其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感谢。
两人见面是在汕头一家茶社里,看到关微后,陈思大吃一惊!“对方压根就不是‘西装革履’——50多岁的样子,满头白发,很瘦很朴素,穿着一件褪色上衣,感觉像是一二十块钱的地摊货。还没我穿得好呢”,陈思惊讶不已。
接过陈思的鲜花后,关微谦虚地说:“些小帮助何劳你千里辛苦!”
关微透露,他一直关注陈思的博客,每当看到又一人获救就会高兴;而当陈思的心灵驿站遇到困难时,也会一同着急。关微知道陈思身体不好,因此一再叮嘱要保重。
话锋一转,关微满怀歉意地说:“近几年做生意艰难,运气不好,已经好几年负债经营。因而,好多要帮的人,已经没办法抽出资金了”。
唯独资助陈思这一项尚在坚持,关微表示,这也算是一项难得的慰藉。
一席话下来,让陈思陷入“震惊”:他没想到关微在自顾不暇的同时,还在坚持资助他。“(关微)给我心灵以洗涤以震撼!”前日,怀着复杂的心情,陈思更新了他的博客。
震惊之后是伤感,从汕头返回南京后,陈思这种伤感而又更加感激的情绪蔓延至今。
行将离开汕头时,陈思收到关微发过来的一条长长的短信。关微说:“其实我们见不见面都没关系,您在大桥坚持了十年,挽救了无数条性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担当起本不该由您负起的社会责任。您的善举感天动地,我也深受感动。”
“我记得你发给我的一段话:‘每一个轻生者是多么善良,只有你走近他才能体会,他们没有感到温暖,并不恨这个世界,他仅是伤害了自己。’这也是我几年来对您点滴微薄相帮的初衷……”
从汕头回来后,陈思收到几条好消息,一条是汕头记者告知的,他在汕头寻找关微的事情经媒体报道后,因两人对生命共同的守望,事迹感动全城。
另一条来自老时,老时是陈思救下的256个轻生者之一。当年为给女儿治白血病负债累累,一时想不开准备轻生。老时开心地告诉“陈大哥”:女儿已经大学毕业,现在在一家德国的物流公司上班……
好人好事的正能量故事篇二:七旬老人做裁缝抚养弃婴15年1998年秋天,张卓英夫妇在上海徐汇区龙华寺门口,看到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蜷缩在襁褓之中,被人遗弃在墙角,他们心中不忍便将女婴抱回家中抚养。14年间,老夫妇俩依靠微薄的退休工资,含辛茹苦将女孩抚养长大。
寺庙门口捡到弃婴
昨日,记者来到海门市余东镇新富村四十三组,这里是张卓英的老家。老夫妻俩户口在上海,在两地轮流住。15岁的张倩在上海念书,一放暑假便赶到乡下陪“爷爷奶奶”。她剪着一头齐耳短发,紧紧偎依在奶奶张卓英身边,显得很乖巧。
今年已88岁高龄的张卓英老人说,1998年10月12日,她和老伴儿王冠军一早起来去家附近的龙华寺烧香,刚出寺庙大门,张卓英看到墙角边有个东西,过往的人都停下脚步在看。
她走上前去,发现那竟然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孩子被一块破布裹着扔在地上。”张卓英称,过往的路人看看便离开了,可是要没人管,这个小孩怎么活下去。
于心不忍的张卓英决定将这个可怜的婴儿带回家抚养。婴儿的襁褓里只有一张写着她生辰的纸头,连出生证都没有。王冠军给女婴取了个名字,叫张倩。
含辛茹苦抚养15年
两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抚养起一个婴儿。为了给小张倩补充营养,张卓英宁肯自己紧衣缩食,也给孩子买好的奶粉。“那时一般的奶粉只有二三十块钱一袋,我买的是48元一袋,质量好一点。”张卓英告诉记者,当时老伴儿王冠军已经退休,100多元的退休工资根本无法负担一个小孩的开支。为了补贴家用,70多岁的她还在做裁缝,想多赚点钱。
据张卓英介绍,她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成家了。“我也不向他们要钱,就我们老夫妻俩自己赚钱养张倩。”
老夫妻俩不管去哪里,都要将张倩背着或抱着,从不舍得丢下她。一晃到了上学的年纪,张卓英每天早上早早地起床,做好早餐,王冠军则骑自行车送小张倩去上学,到了放学的时候,又早早守在学校门口将她安全接回家才放心。
庆幸的是,两位满头银发的老人,除了张卓英听力视力有些下降,精神都很好。懂事的张倩心疼爷爷奶奶,在家里总是抢着做家务。“爷爷奶奶对我比对亲生的孙子孙女还要好。”张倩感激地说。
坚持给孩子上学
张倩在上海闵教院梅陇附校上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让张卓英夫妇既宽慰又骄傲。
“我们艰苦点,孩子只要想念书,我们就让她念下去。”张卓英称,虽然现在老伴儿的退休工资涨到2000多元了,但是为了攒钱给孩子上学,他常年烟酒不沾。如今年纪大了,在老家呆的时间多一些,用土灶井水,门口种点蔬菜,开支也不大,家里能省就省,将来孩子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为了多省点钱给张倩上学用,张卓英利用自己的手艺,拿出陈年的布料,帮小张倩做衣服。
“从衣服到裤子到内衣,都是奶奶做的。”至今,即将升初三的张倩除了校服,衣服都穿的是奶奶亲手做的。她拎出一个小包,里面装着张卓英新帮她做的花格子衬衫,款式中规中矩,布料也是在箱底压了二十几年,虽然不够时尚,但张倩却说,“没关系,我就是喜欢穿奶奶做的衣服。”
好人好事的正能量故事篇三:9岁小女孩去世后捐器官救5人曾称要做有用之人 没有葬礼,紧闭双眼的小乐安详地躺着,仿佛只是睡去一般。哭了连续三日,小乐妈妈几乎流光了这辈子的眼泪,她知道,小乐永远地睡去了;唯一让她感到安慰的是,她也算完成了小乐“做一个有用的人”、“帮助了有需要的人”的愿望。
2013年7月17日,9岁的小乐成功捐献双侧眼角膜、肝脏和双肾,惠及5名患者。她换了一种存在方式,成为顺德第9位有记录的器官捐献者。
事故发生在7月12日,9岁的小乐因为溺水被送进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经抢救后仍呈深昏迷状态,情况危重,形势并不乐观。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对祖国有用的人,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一定要帮助他们。如果有财物在路上,不要贪(小)便宜,还给失主,或给警察叔叔来处理,如果有老人行动不方便的话,一定要帮他们。”这是小乐的最后一份暑期作业,学校发下一张“‘微文明’在校园”的明信片,要求学生用简洁扼要的文字传播文明,传递正能量。小乐用仍然稚嫩的笔迹写下以上一段话。正是小乐暑假作业上的这段话,让她的父母作了捐献小乐器官的决定。
7月13日,小乐父母向医院提出可以无偿捐献器官。因为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仪器设备达不到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要求,顺德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立刻联系到了广东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
7月13日晚8时左右,广东省红十字会的专家团来到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团对小乐的身体状况进行分析,展开器官捐献的初步评估。在确定其满足器官捐献的条件之后,7月16日,在顺德区红十字会协助下,小乐的家属与广东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签订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并被送上转运广州的救护车。
“这是顺德区目前年龄最小的无偿器官捐献者。”顺德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2011年9月至今,顺德成功捐献器官案例有9例,共36名患者受益,小乐是第9个无偿器官捐献者,也是最小的一个。
按照规定,器官捐赠者与受赠者的身份信息相互并不公开和了解,小乐妈妈表示:“不管是谁,只要用着小乐的器官好好活下去就好了。”
好人好事的正能量故事篇四
我妹夫,长得精神,人挺不错。最主要的是人缘好,整天笑眯眯的,不笑不说话。
他曾是名,上过老山前线,从炮火中闯过来的。因立了三等功,复员时被分配到银行工作。他工作没得说,努力并吃苦。家在农村养成了他坚毅忍让的性格。初遇我妹妹时,便以待人和气,吃苦能干得到认可。结识时间不长,妹妹便义无反顾地要嫁给他。父母犹豫着他的家庭,父母年迈,兄弟众多,怕将来妹妹受苦。谁知他来一到家中,二话不说便挽起袖子大干起来。厨房的事他无一不精嘴甜脚勤终于让父母心中乐开了花,同意了这门亲事,放心地把妹妹托付给他。几十年来,他俩相敬如宾,又添了一位美丽的小公主,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让人羡慕。他们孝顺父母,每次回家都钻到厨房干这干那。亲戚家中有大事小事他都不顾一切当成他的事全力以赴去办,老家的人都说他忠厚老实。他成了我家和老家的亲善大使。
他与人为善,和单位同事从末红过脸。部门领导当的风生水起,经常将自己下属照顾得无微不至。大家都抢着跟他干,不为别的,只图心里痛快。储户也爱和他打交道,存款都交给他才放心,他成了名符其实的揽储状元。那些年基金红火,他成了这方面的顾问,整天门庭若市,电话不断。自己跑破鞋底,费尽周折揽储所得,却分于他人,就这样礼让再三,年终他仍是单位拿奖金最多的人。各种奖项也雪花般地飘来。
他心底善良,下班回家路上看见有老人没卖完的菜,一定会全买回家,说老人可怜的。他经历过没饱饭吃的年代,家中姐妹众多,人到中年还经常说起,上学时要走几十里路就带些干粮,自己上山挖药凑学费和零花钱。那时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当老师,不为别的就为能吃上白面馍馍。现在经济好些了也很节俭,他记得上学时哥哥给他买过的第一双皮鞋,姐夫给他送过白面馍馍吃。别人对他的好一辈子都记着。
他爱夸别人,也喜欢让别人夸。你越夸他干的越带劲。他人很勤快。想吃什么,再困难一个人也要做。老公有次去他家找他有事,进门后发现他一个人在包饺子。老公觉得不可思议。回家后给我念叨了好几天,说没见过这么有意思的人。这件事对老公也有触动,现在偶尔也做些复杂的饭菜给人惊喜。他爱干净,讲卫生。家里最累的活要数擦地板,只要每次干完都累的支不起腰,挪不动腿,要三二天才能缓过劲。他把这活承包了。加之妹妹也是勤快之人,因此家里经常窗明几净,使人舒心。有次他一人在家妹妹和外甥女出门逛街,回来后热腾腾的糖包出炉了。听着都让人觉得温馨。因此,这几年妹妹越来越年轻。前几天外甥女回来说她爸说今年春节家中蒸馒头的事他包了,大家一听欢喜雀跃。
当然,他以前性格比较急躁,到哪儿都坐不住。现在变成宅男了,在家一猫就是一晚上。他爱睡觉,尤其中午觉是雷打不动。有事别在那时找他,不然会让你失望的。如果不让他睡午觉,一整天都很焉,什么都提不起他的兴致这就是他,一个好人,我们大家的榜样。
好人好事的正能量故事篇五时光走进六月,江南的天气象烂了一样不停地泻着雨,一时间大江小河的水瀑涨,低洼地里的水也积成了湖泊,长时间阴雨连绵的天气,连家里的东西都潮湿得发霉。这不,昨夜滴滴哒哒又落了个通宵,卓婶这会躺在床上正愁着呐。
天刚朦朦亮,“咚咚咚”的敲门声催着卓婶不情愿地爬起床,嘴里还溜出一句:“老东西回来了!”卓婶随即打开门一看,“老东西”卓伯象个水鬼似的湿淋淋地站在面前,怀里还搂着一抱木头。
见到自己的“老东西”这神情,卓婶就气不打一处来,堵着门垮下脸没好气地问:“你搂这些木头回来做什么?老东西!”
卓伯眨巴着被雨淋得模糊的眼睛看了看对面的老伴,咧开嘴道:“你倒是让我先进去啊。”卓婶瞪了“老东西”一眼,索性敝开门一侧身让卓伯抱着木头进去了。
卓伯将木头往地上一放,脱下雨衣就进房东找西寻,找出锤子钳子铁丝钉子,接着就“叮叮咚咚”地拼凑起木板来。看这情行站在一边早就不耐烦的卓婶责问道:“这清早的就叮叮咚咚敲得乱响,你说你这是做什么?”
蹲在地上的卓伯抬起头昂望了气嘟嘟站在面前的老伴卓婶一眼,笑着说:“一会你就知道了忙了一个早上,夫妻俩终于把这些木头拼成了一块结实的大木板,卓伯直了直腰然后对着老伴卓婶呵呵一笑说:“劳驾帮忙抬到门口水边上去。”
“你老糊涂了,门口哪来的水?”卓婶气得不行,毫不客气地顶了“老东西”一句。
“抬去你就知道了。”卓伯憨憨地笑说。
老俩口刚抬出门口,就听外到面闹翻了天:“都淹成湖了,怎么出门啊?”“我家小孩还要去补习,这么深的水叫她怎么出去啊?”……
邻居们站在楼梯口看着小区一夜被水淹成泽国,个个都惊得大呼小叫。恰时,卓伯老夫妻抬着块大木板来到水边,邻居们“唰”地用惊奇的目光向这边投来。放下木板,卓伯望着对面小区的楼上亲切地说:“莫急,来了来了。”
这时,卓伯周围几个趁热闹的年轻人也看出了门道,赶紧过来帮忙将大木板平推到水里。卓伯穿上下水裤,带上草帽,手拿竹竿,将木板一步步地向对面楼口撑了过去。老伴卓婶站在岸上对着水中央撑木板的老伴关切地喊:“小心点,老东西!”
好人好事的正能量故事篇六窗外的雨比傍晚时小了些,却远没有要停住的意思。现在又不是春夏,霪雨却接连下了许多天。汽车的轰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安宁的夜。
我的心分外的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我沉在这平安中,忽而记起先前看过的一篇好的故事。这故事很美丽,然而忧伤,哀婉,有种凄美的调子。美的人和美的事各各纠缠,然而却被伤感牵引,于是织成一段哀婉的曲调,令听者不禁黯然。
我以为这是个悲剧。所谓悲剧,就是把好的、有价值的事物毁灭给人看。虽则故事的主人公是没奈何的心愿的自我毁灭。真正的悲剧正是如此:它并非单由某一个人造成、某一件事引起;也不能用某一种办法来避免、来解决。真正的悲剧是无可化解的,身处其间的人虽然明知是悲剧,仍然无法可想,一如被拖入大漩涡中,无可遁逃。这是怎样的可以悲哀。而这些都是永恒的、人生的悲剧,并非一时一地的命运捉弄。
而在爱情这一永恒话题里,就有一个这不可化解的永恒的矛盾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不是同一个人”。其实这个矛盾并不一定会导致悲剧,关键在于人们怎样面对自己的心。人最难的是面对自己的真心,不管是好的或是歹。多愁善感者往往沉入其中,被恼苦与悲愁吞没,不能自拔。放达的人自然以为多事:天下遇到这等事的人何其多,他们也就这样过。
然而我所看到的这个故事很美丽,忧伤,哀婉,有种凄美的调子。花样青春流连其中,悲苦而欢欣、抗争又顺从、各各的恋慕而终于决绝。然而一切纷华落尽、残红渐消,永恒的悲剧却仍然盘亘在人间。
但我仍然以为这是一篇好的故事。并且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回忆还在,我要追回它、留下它。我于是翻开稿纸,提起了笔。
本文发布于:2023-04-08 20:0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8e8c42a0711a99fcc0500184a93adf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好人好事的正能量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好人好事的正能量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