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九篇)

更新时间:2023-04-20 19:10:24 阅读: 评论:0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篇一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所以这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教育的好教材。

启智七年级是有六名学生组成,全部都是男生,年龄在14—19岁之间,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较强。

a类:朱海龙、车明浩、胡钧豪。能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且完成效果较好,识字能力强、阅读分析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

b类:宋明富、高铭、任崇彬。能够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任务,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在老师的帮助和提示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差。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图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难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运用教学分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环境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你喜欢旅游吗?上节课我们初步游览了风景秀丽的桂林。今天我们继续桂林之旅。希望同学们在游览的过程中能仔细观察,用心体会。(谈话导入时,出示图片,对课文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欣赏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为下面的课文分析做铺垫。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6课,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第6课的课题是什么?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课题的印象,了解课文的描写重点。

(一)播放视频课文朗读及画面,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

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课文的朗读,观察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回答问题: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及作用。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是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能够学会概括和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老师提问: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给予提示与指导)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

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总—分—总”的叙述方法。

(三)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教学漓江的水的特点。

教师: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我们来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齐读后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在描写漓江的水的特点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①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②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呀”。“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句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真绿呀”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

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对比的描写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分析,和教师的讲解,配合运用多媒体课件精美的图片,帮助学生体会山水之秀,语言之美。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字词的意思,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说话能力。培养了语感。让学们自主探究的同时,加深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更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达到预期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读出美感。

2、教学桂林山的特点

教师出示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结合思考题,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结合图片进行演示,并进行补充。

生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

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桂林的山很“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还有的山像什么?(师出示图片)

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绿的屏障”的意思、“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词意。

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教师指导朗读: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思维。加深学生对排比句式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读出美感。

3、作者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

教师提问:

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②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生齐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因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师讲解:“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你是怎样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讲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

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桂林山和水关系,进一步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

根据板书,谁能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总结全文: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桂林的山的特点是()()();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特点和整篇课文内容的掌握。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赞美桂林的山水。比如画一幅桂林山水图。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性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

背诵《桂林山水》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真正表达对桂林山水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篇二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学习生字“澜、瑕”,理解“波澜壮阔、无瑕”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漓江水的特点,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的美。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排比和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仿照课文例句写句子。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背诵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

了解漓江水的特点,感受漓江水独特的美。

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排比和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谈话导入:

第一次见面,老师看见你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很高兴。如果你们在课堂上能举起自信的小手、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我会更兴奋!你们能做到吗?(能)老师太感动了!今天奖励你们跟着老师去游览一处人间仙境,好吗?带上行李,走吧!

2、范读课文。(出示图文结合的课件)

3、导出课题:

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叫什么?(板书:桂林)

那里最美的是什么?(板书:山水)

4、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1)桂林的山水自古以来就有一个美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给个提示,在第一自然段肯定能找到答案。(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

(2)有谁知道“甲”是什么意思?(板书:甲)

(就是第一位的,超过其它的)也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怎样?(天下第一)。

(3)小结:“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全文的总起句。下文就是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水和山两个方面作具体的描写,我们也一起来赞赞桂林吧……

1、自由朗读课文。

桂林的山水真的天下第一美吗?今天我们就走进桂林,验证这一句名言的真假。

2、检查生字的读音。

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认真地读了几遍了,现在老师来验收你们对生字的读音是否过关,谁愿意带头拼读?[读得字正腔圆!]全班来展示一下。这两个多音字也不会难倒你们吧?

提高难度,男女比拼一下。女孩优先,来……男生……我宣布字音关顺利闯过!

3、默读课文:想想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下一关是要求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开始吧!

第一段总述桂林山水甲天下,[很聪明,懂得抓中心句来归纳。]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一带的山,[概括得相当准确。]最后一段写了山水相融的美景。这样的结构就是总—分—总。

1、找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进行批注。

过渡:(漓江景)爱动脑筋的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漓江水美的句子吗?不用着急,先看清要求:

出示: 请用“____”画出漓江水美的句子,再用“△”标出关键字,还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独特感受。

师:其实,我们在句子上画的写的就是批注,(板书:批注)批注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如果我们能养成边读边批注的习惯,它能促使我们边读边想,还提高了我们理解句子的能力。现在请你们在描写漓江水的句子中作批注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汇报交流:

(1)课文哪个句子写出漓江的水美?

找到的请举手,预料之中。你做代表,是哪一句?

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提示“啊”的不同读音。

你们都同意吗?我要提醒你们,“啊”是多音字,前面两个读“a”,最后一个读“ya”。

②全班齐读这一句话。

现在请同学们一齐来感受漓江水的美。

(2)指导生字“瑕”的写法,理解“无瑕的翡翠”。

①理解“无瑕”的字意。

“瑕”是生字,请同学回忆一下,“瑕”跟以前学过的哪个字换了偏旁?

“瑕”的右边其实就是“假”的意思,王字旁就是玉。“瑕”字表示玉不纯正。“无瑕”就是说玉非常纯正、没有任何斑点。

②指导“瑕”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瑕”是右中左结构,写的时候每一部分都要写窄一点,要注意田字格位置的分配。请在本子上练写一个吧!(检查写字姿势)

过渡:写得真规范,老师奖你们观赏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

③出示翡翠图。

这是什么?(翡翠)。错,应该是“无瑕的翡翠”,你们看,它是多么纯洁,没有任何斑点。

(出示漓江图)这块宝贝与漓江的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颜色)[观察细致]作者把漓江的水比作“无瑕的翡翠”恰当吗?

(3)从标点符号体会排比句式:

作者观察得太仔细了,我也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出示句子):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特别?(为什么“啊”后面不用“!”,为什么用分号不用句号?)[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这样发现问题的。]

谁来解释?不知道?没关系,但要认真听:

第一,因为该句中的感叹句并不是结束句,该句中“啊”后面使用逗号,主要是为了引出句子后面补充说明的部分。

第二,该句是由三个连续的感叹句组成的排比句(板书:排比)。排比句中间一般使用分号表示几个并列的句子。记得了吗?

(4)导出漓江水的特点。

这三个分句,分别写出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板书:静、清、绿)你的概括能力很高,值得表扬。

(5)领悟补充说明的写法:

漓江水的这三个特点,每一处后面都有补充说明,都用上了一个“得”字,注意到没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我们来对比一下吧!

②比较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问:这两个句子,哪个描写得更具体?为什么?[分析得很到位。]

(因为每一个特点后面都有补充说明。)

对,第一句的语气虽然加强了一些,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样,清得怎样,绿得怎样,我们感受到了吗?(没有)但第二句作者抓住了“静、清、绿”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让我们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对吧?

(6)有感情在朗读句子。

漓江的水美得太独特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赞美之情吧!

(7)仿写句子。

这么好的写作方法,我们也来试一试。

出示:我们的校园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校园真美啊,美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校园真洁啊,洁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在本子上仿写,(边检查边说)会填哪一处就先写上,有些地方想暂时不出来也没关系,汇报的时候就会集合同学们的智慧,肯定能帮你解决问题的。

第一个空谁来补充?还有别的答案吗?第二个空……第三个空……谁最厉害,三个空一起来![你们看,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课后把没填好的补充上去。

3、指导对比写法:

(1)导出对比句:

作者为了突出漓江水独特的美,除了运用排比外,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板书:对比),你们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2)指导书写“澜”,理解 “波澜壮阔”的意思。

在这句子中,有一个生字笔画比较多的,是……出示“澜”, “澜”就是很大的波浪,与水有关。右边是一扇门藏着一张请柬,对吧?请同学们举起手跟老师一齐写。边师板书(澜)边说明:右边要定好“点”与“竖”的位置,写“柬”的时候注意笔顺。请你们在田字格练写一个。

②理解“波澜壮阔”的意思。

我们写“澜”字时,感觉气势蛮大的。“波澜”是大型的波浪。 “波澜壮阔”水势雄伟壮丽。(出示图片)感受到吗?

(3)体会对比的写法。(出示图文)

师:“波澜壮阔的大海”(出示文字)是雄伟壮丽的美;“水平如镜的西湖” (出示图文)是宁静柔和的美。而漓江的水呢?(出示图)是一种独特的美。(出示字)因此作者这样写……(出示句子)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出了漓江的水更独特,更配得上“甲天下”的美称。

(4)漓江的水真美啊!作者完全被陶醉了,当他从美景中醒过来时,才发觉,(出示句子)读……这是作者的真实感受。如果在习作时,能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进作文中,肯定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齐读第二段。

会读书的孩子会把关键字、句子转换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的。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同坐在漓江的小舟上……(让孩子跟着老师读)

(6)小结:

师:画面太美了!刚才我们通过识字、理解、诵读和仿写等方法来品味第二段,品出味道来了吧?利用“品读”(板书:品读)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句子,会让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体会句子的内涵。

4、指导背诵。(出示句子)

(1)指导背诵:

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语句,值得我们记在脑海中。现在来一个男女大比拼,看谁的记忆力强,给你们一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背诵。老师提示一下:背诵的时候只要记住“静、清、绿”三大特点的写作顺序,就容易多了。马上开始吧!

(2)学生试背。

(3)出示关键词,学生背诵。

先来考考女生的记忆力,来吧……男生……

此时此刻我送给你们一个字是最合适的,你们的表现是“甲”。

(4)小结:

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背诵下来(板书:背诵),永远地积累在我们的脑海里,这是多美的事情啊!

5、归纳学法,谈收获。

(1)刚才我们用了哪些学习方法来感受了漓江水独特的美的?(学生读板书:批注——品句——背诵)这是读懂文段的很好学习方法,学习第三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按这样的方法来自学。

(3)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机动)

这节课已经到尾声了,回顾一下,你们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们实在太棒了,老师最后奖励你们享受一顿丰盛的自助餐:(出示文字)

第一碟:我是书法家(正确、端正地抄写第二段)

第二碟:我是记忆王(正确、有感情地背诵第二段)

第三碟:我是收藏家(收集描写风景的四字词)

第四碟:我是小导游(根据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语句,设计一段导游词)

总会挑到一碟感兴趣的吧?记得回去要好好品尝呀?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篇三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课件展示1)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在老师的描述中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吗?(板书:桂林山水)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上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先请大家: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2011+214-1=2224年

(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

(1)请学生来指图。(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

(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师总结:我们也要感谢第三组的介绍。这奇幻多姿的岩洞被人们称为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真是名符其实!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种神奇的景像都会叹为观止的!可以说桂林的奇洞美石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

3.刚才三组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谁最好。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了“三绝”的绝妙之处。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看录像,课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

(1)请大家看书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

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桂林山水形成的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x石灰岩: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石灰岩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x含有二氧化碳水(教师板书)

(2)关于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没有问题要提?学生提问,教师归纳为两个问题。

①什么是石灰岩?

②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

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篇四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体会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二)情景导入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淼先生的一篇观赏桂林山水的课文。(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人们观赏归来时都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话呢?谁知道呀?(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2、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

(三)出示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1——2遍,在读通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生字。

2、试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课文的内容。

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一)预习生字的情况

1、分形式读,指小组读——齐读——指到那个生字词就读那个

2、学生在练字本上把生字词写一次,写时要注意那个字比较容易写错(容易错在哪),小组长检查同学写的情况,并及时纠正组员写错的或写得不好的。

3、指导书写:瑕、攀、泰

(二)检查读的情况

1、指名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1、出示互学的要求,并合作完成。

2、小组长逐一检查组员读生字词的情况,要每个组员过关。

3、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1、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文将________、_________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显示了漓江的独特之美。

(2)第2自然段最后的一句照应了漓江“______”的特点。

(3)“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用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写出了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句子。

(二)、小组内互相交流

1、智引精练,灵活拓展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汇报自主学习内容

2、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

(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

(4)句式练习

a、天气真热啊,热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西湖的景色真美啊,美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反思

通过朗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1、师:导入新课。(播放画面1桂林山水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吗?多生展示。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吗?生。师: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师板书《桂林山水》,请生齐读。

2、师:(播放画面2词语荟萃。)师: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开火车读词语,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生读,可随机正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2、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1、谈话激发合作兴趣,组建合作小组学习。

2、小组合作,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4、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浏览课文。师;字词读准确了,才能把课文读流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话,一语道出陈淼先生去桂林游玩的理由?预设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2、总结段意。(师播放画面3)师:请问,这个“甲”是什么意思?预设生:第一。师:显而易见,这句话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地位。师板书“甲天下”。师指名读文。

3、师:同学们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预设生:总起。师: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岂有不游之理?出发前老师还有个问题,你能否把“观赏”换个词,而句子的意思不变?预设生:欣赏。师:观赏仅限于看,我们可不能说我在观赏音乐,应该说……预设生:欣赏音乐。

4、师:好,出发,我们现在就去欣赏桂林的山水。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读文。

师:那么谁来做我们的导游,读读第2自然段?

生读。

师:指名。请你来说说,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生:漓江水的特点。

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静、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

2、对比—不同。

师:(播放画面4并读文。)同学们,老师不大明白,我们是来赏游桂林的,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

生。

师:那么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大海和西湖的风光。(点击超链接。)

师:大海什么样?预设生:波澜壮阔;师:西湖什么样?

预设生:水平如镜。

师:那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静、清、绿。

师:现在明白了吗?大海有大海的气势,西湖有西湖的妩媚,各具美感。作者就是想通过对比这三种景观的不同特色,来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点击画面,出现“对比”。)

3、漓江水特点分析。

师:(播放画面5。)作者是怎么样描写漓江水的静的?

生读。

师:静到如此地步,令你想到什么?

生。

师:请读一读关于描写漓江水清的句子。

指生读。

师:请问,清得你还能在水中看到什么?

预设生:小鱼、浮萍。

师:描写漓江水最后一个特点的句子谁来读?

生读。

师:你认为绿得还像什么?

生。

师:对于这句话的描写,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预设生:排比和比喻。

师:读排比句应由弱到强,读出它递进的语势,谁再来展示读?

生读。

师:漓江水这么美,我们不由赞叹起来,应该怎么读?(变陈述为感叹)

预设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面对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的水,你最想做什么?

预设生:歌唱、洗脸等。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学。

师:下面请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方式,自学第3自然段的内容。稍后请你汇报学习成果,可以组内同学互助,生自学,师巡视。

2、自学展示。

师:指名读,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生。师适时

板书:桂林山奇、秀、险。

3、桂林山特点分析。

师:同学们在自学中硕果累累,值得表扬。(播放画面6)谁来读文?

生读。

师:这一段中,作者继续采用什么方法写桂林山的与众不同?

预设生:对比。(师点击超链接)

师:(指泰山画面)泰山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峰峦雄伟。

师:(指香山画面)香山呢?

预设生:红叶似火。

师:那么相比之下,桂林山则是?

预设生:奇、秀、险。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师:(播放画面7)想亲身体验桂林的山有多奇,有多秀,有多险吗?

生:想。

师:请看!(播放画面8)

生齐读。

好,我们先来见识一下桂林山的奇———(师点击超链接—老人山、巨象山和骆驼山。)除了这三座山峰作者没有再一一举例,而用两个词语表明桂林的山不但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是哪两个词?

预设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我们再来欣赏桂林山的秀———(师点击超链接—屏障、竹笋。)像屏障的山峰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翠绿。

师:竹笋呢?

预设生: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师:明丽也就是?

预设生:艳丽。

师:我们最后来感受一下桂林山的险。(师点击超链接—危峰兀立。)危峰兀立什么样?

生。

师:怪石嶙峋呢?

生。

师:面对桂林山,我们无法不惊叹———

预设师生齐: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注意“啊”的变音。)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融文入画,由画及诗。

师:(播放画面9)风景美吗?

生。

由画及文,你想到课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写?

生读文。

师指导:你陶醉了吗?这么美的山水没令你陶醉吗?哪位自觉已经陶醉了,好,请你读!

生再读。

师:有山无水则失灵气,有水无山则少刚毅,山水相依,才相映成趣。思考,最后一小节作者除了山水还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生: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作者从空中到山间到江上,简单几笔勾勒出桂林山水图,请问:是图画吗?

预设生:是连续不断的画卷。

师:是啊,图画局限的,而从桂林市到阳朔县全程83公里,沿途处处皆景,恍若仙境。泛舟江上,作者诗兴大发,不由吟道———

预设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板书:画中游。

2、总结写作方法。

师:(播放画面10)那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吗?

生说。

师:最后,文章以诗句收尾,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全文,这与首句的“人们说”———

预设生:遥相呼应。

师:(播放画面11)纵观全文,同学们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

预设生: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而2、3自然段则分述桂林山和水,第4自然段则是对全文的总结。

师:这种写作方法就叫———

预设生:总—分—总的写法。

师:我们在以后的作文中也要尝试运用这种“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条理更加清楚。同时别忘了,还要学习作者细心观察,采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的写法。

(一)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桂林山水美吗?

生答。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多壮丽!慨叹之余,我们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更美!让我们伴着音乐,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尝试着背诵全文,好吗?

生齐诵。

(二)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赏读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2、收集桂林景观—两洞的资料。

(三)板书设计: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篇五

1、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3、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4、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5、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

课件、音乐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2、“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3、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3、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1、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2、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三层

⑶修辞手法: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

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3、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4、检查背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3、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4、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2、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第三节

1、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2、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

1、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3、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4、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1、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

1、指导课后练习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2、完成其他练习。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总起:甲天下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绿

山 秀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篇六

1、学习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会认生字,能正确读写。

3、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1、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教案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篇七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录音带,搜集图片(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

:两课时

1.导语:桂林在我国广西东北部,是一座古城。那里山峰挺秀,江流清澈,岩洞瑰丽,四季如春,漓江如玉带,连绵80公里风景如画真是山清水秀石美洞奇。今天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进《桂林山水》。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导语: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①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③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④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a.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b.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③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篇八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并学会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2.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知道桂林是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品词析句,使学生入情临境地朗读、理解和品味课文。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写景抒情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课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一学期我们一起游览了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走进了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感受到了我们祖国山河的壮美。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桂林看一看。(课件出示:桂林山水风景图片)欣赏了桂林山水的景色,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同学们都觉得真美啊,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乘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美丽的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一)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动手画一画你喜欢的或觉得写的美的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叙述方法来写的?

3、用自己的话概括自然段的段意,同桌或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4、指名读自学提示后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二)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及时正音。

无暇 攀登 骆驼 泰山 屏障

奇峰罗列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波澜壮阔 峰峦雄伟 怪石嶙峋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想读那句就读哪句,想读哪段就读哪段。教师及时鼓励学生。

3、指名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抽生说说段意。(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总 分 总)

三、学习课文,感受美景。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读了课文后,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把桂林山水的美概括出来?(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虽然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但毕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看看漓江的水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思考问题。

3、抽生说说漓江的水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静 清 绿)

指名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运用排比和形象的比喻等)

4、课件出示:比较句子,说说那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好静啊!

漓江的水很静啊!

5、学生读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引导读好“真”字。

6、品读描写漓江水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到什么程度呢?课件出示带句子的图片。

学生看图读句子,教师引导:你觉得这一句把漓江的水写的怎么样?写出它的静和美,你能用自己的读来展现这种感受吗?抽生读这句话。(教师多鼓励:你读得真好、你读得真美……)

7、依次课件出示写“清”“绿”句子的图片进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与体会句子中理解“无暇的翡翠”的意思。

8、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当你看到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也这么“美”的漓江水时,你坐在木船上,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木桨,你想干点什么呢?

课件出示:练一练,选喜欢的说一说。

1、漓江的水真甜啊,甜的

2、教室真安静啊,

3、早晨的空气真清新啊,

4、花朵真香啊,

9、大家都知道这一段主要写漓江的水,作者为什么在开头还要写大海和西湖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课件出示:波澜壮阔的大海图片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漓江的水和大海的水、西湖的水不一样,从而更加突出漓江水的与众不同。

10、同学们再来把这一自然段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先自读,再指名读。(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总结上段学习方法。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读文来游赏美丽的漓江水的?学生尝试总结,指名说说是怎样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教师再引导小结梳理。出示课件,指名读学习方法。

(1)读句子,抓特点。

(2)看美景,品句子。

(3)展联想,话美景。

2、按上述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要求: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桂林山的.图片。你可以结合图片和课文中的描写,或独自思考或同桌或小组讨论。来学习和感受桂林山与众不同的美。

3汇报自学情况。

抽生说说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相机板书:奇 秀 险)

出示带句子的图片,学生感受特点并有感情地读美句。谁想读都行,强调读出相应的感受来就行,及时鼓励肯定学生的朗读。

面对这样的山,引导学生畅谈感受,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桂林的山。

(四)学习第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四段课文的图片,学生齐读。

2、 教师小结: 是啊,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真是美上加美啊,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真不愧是人们都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啊!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当代著名作家袁鹰也曾这样深情地赞美漓江的水──我们来一起深情地读读。(出示课件诗词《浓碧》)

浓碧

是谁将百里漓江,

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

轻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

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

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学生先自己读,再指名读,后齐读。说一说感受。

五、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总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让我们让再一次对桂林山水的美发出赞叹吧!(桂林山水甲天下。)

2、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搜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篇九

教学课件

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1.字词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1.将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结合,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培养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请有实地感受的同学具体谈一谈。

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感受。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4.检查自读效果。

(l)重点纠正下列字音:

(2)引导学生体会本课新词。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评点。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

③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本文发布于:2023-04-20 19:1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8e3861eb37f7f5b2e942d90fa41df4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九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九篇).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