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2023年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3篇)

更新时间:2023-04-20 18:23:18 阅读: 评论:0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篇一

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会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重视对现代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是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动向,拓宽学科视野,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向。

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

教师习惯上被称为教书匠,但实际上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人”,因此教学策略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方向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合作,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地理教学参考等教材,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模型、演示仪器等各种地理教具以及校内外学习场所,等等。

总之,每位教师都应当树立课改新理念,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教育观、学生观,深入钻研新教材。以上是我有关于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几点粗浅的体会,也许不够全面,还请诸位多多谅解。

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篇二

聆听完xx教授关于20xx年最新版课标的解读后,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加新颖和深刻的认识,我不断思考: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数学老师的主要工作只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吗?实则不然,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与学科的关系还要考虑数学与教育以及数学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关系。若想自己的教学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基于对《课标》的学习,我对我的数学教学工作有了如下规划和见解。

能读完《课标》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读懂《课标》,课标背后依托着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比如:何为核心素养内涵的一致性、表现的阶段性、表述的整体性;什么是核心素养中教育特征的意识、观念和能力;主题整合中概念与抽象、性质与推理、关系与模型、运算与运算等等术语,这些高度概括化的信息,需要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之建立联系,需要通过不断地研读和例证来加深认识、加强理解。只有真正的使这些上位的概念植入脑中、融入观念里,才能正确的在教学中加以应用。

xx教授提到,学生有时做不对题是因为读不懂题目表达的意思,于是新课标将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从原来的2个学段分成3个学段,将学生的认知发展更加的细化,使得阶段性目标更加明确,这就需要涉及我前面提到的关于教师对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目标的掌握。

同时xx教授也建议教师要有各类层级的备课,比如:集体、学年、学段、学校数学教师备课。这一点我非常的认可,也正如国外教育学家所说的,学生在中高年级能否顺利的学习,依赖于他在低年级时是否学会了如何学习。所以我认为,我们小学教师应该系统的研究课标中涉及的几大领域的发展脉络以及重点内容,从每个领域中规范好教学的一致性,让学生在低段所学的知识在中段以及高段学习的知识里也应该解释的通。通过《课标》中的主题整合,不应只是关注“存在”,而应关注与“关系”,真正做到“研究对象+”。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教师不免会突然迸发新的意识,这些意识的萌芽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向《课标》靠拢的,都需要我们借助《课标》不断地审视。

xx年听过xx老师讲三角形的周长一课,她正是按照xx教授在会上提到的运用尺规作图将三条边首尾相连依次落在一条直线上的方法来上课的,传统观念里只有到了高段才使用的圆规,却在三年级的课堂里出现了,这新颖的方法加之学生的表现给了所有人眼前一亮的触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我们在教学中要保持随时审视的习惯,摒弃复杂的传授,将问题简单化、系统化才是今后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xx教授提到,“数学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数学化的实现不应只是埋头苦教,如何真正做到会教数学,应将成为我教学的必修课。

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篇三

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所以,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我读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就感觉到2022年新课标之中,进一步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最终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让我们感觉到这次的修订是与时俱进的,最终我们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以德育为先,这是必须的!

作为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在深刻的解读语文课标的过程之中,我更清楚了一定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内容的修订原则上看,那么最终培养的孩子一定要是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个个新时代青年。

教育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要有适宜性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具备时代性。

寻其根本,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它课程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为健全人格也打下了基础,进一步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我们了解了课程性质之后,我们就要更深层次的了解课程的理念。其实语文一定是以生活为基础的,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主要包括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最终能够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促成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几年一直在谈核心素养,那么核心素养是什么?这一点我终于通过解读新课标清楚地知道,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那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提到了四个方面:

第一,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

第二,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备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第三,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

第四,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和以前我们所说的听说读写,这样的实践活动是吻合的。其实语文的四个学段的学习,让我更加清楚的知道,你最起码要识字与写字,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3500个左右的汉字。其次是阅读,我们这几年来总共要阅读的尤其是第四学段,就要阅读不少于260万字。

细读完四个学段的要求之后,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语文知识点,是一点一滴的渗透在一到九年级学生的学习运用之中。语文学科不是一蹴而就的,真的是日积月累,而且要灵活运用,语文的知识非常的广泛,也非常的享受。识字、阅读、鉴赏、表达各个层面的训练都有它各自的特点,当你能够循序渐进的去积累和运用的时候,你会深切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

我们要不断的让学生产生文化自信,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道革命文化,还要知道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这些都体现在每字、每句、每篇中,让我们能够沉下心来好好的去学,也好好的去习,那么我们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真正的把语文学好。

语文知识点非常的多,在课程标准的最后有五个附录:优秀诗文篇目的背诵,课外读物的建议,语法修辞,识字写字的3500基本字表,还有语文课常用的字表。

但说一千道一万,这个课程标准实施,我们一定要立足核心素养,最终彰显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也就是说,作为语文教师,一定应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每字每句研读透,渗透在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最终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的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

语文老师懂得了核心素养,又知道了教学目标,那么具体的实践性的环节,一定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日积月累的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服务于他们的生存与生活!当每一个阶段的任务群是不是能够扎实的落实,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在这一系列的实施过程之中,我们还要合理性的、公正性的去评价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有过程性评价,还有咱们的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我们平时的观察,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有我们平时的作业评价,阶段性的评价,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唤醒他们认真地学好语文。当然学业水平考试,像如何命题,怎么规划,怎么要求,也要慢慢的切合学生学到的东西,能够考察出他们真实的掌握水平。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不断的学习,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断丰富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好好的参加与研修活动,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素养。

然后我们根植于课堂,立足于教学实践,还要不断的提高教研水平,去发现问题,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始终记着要立足学情,因地制宜,那么我们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更多的是服务于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最终能够培养具备四大核心素养的优秀青年。

针对以上我所谈到的,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位语文老师,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读整本书,读透,读广,然后才能够从中发现语言文字运用的所有的美妙之处。只有一个语文老师不断的广泛涉猎,开卷有益,那么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就能活水源头来。

其次,一位语文老师应该去写,将自己的认知,将自己的感悟,能够通过语言文字细腻的深刻的表达出来。语文“语”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口语,能说会道;“文”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字,文章,那么能读能写、能说,还善于倾听,这样的目标就可以达成!

综上所述,我今后教育教学的侧重点,我会继续深读语文课标,它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纲目性的,指导性的,非常具体的一个标准,应该扎实的学透善用。其次,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落实里面所提到的具体要求,真正服务于学生,让学生从这第四学段之中,能够真正的吸收一些营养,濡养他们的学识与气质。

今后具体的操作就是落实读书,真的而扎实的向学生引荐一些好书,包括语文课本之中所提到的名著,还有好的刊物上好的文章,以各种形式让学生听和读,然后谈及感悟!真正的落实,多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成就书香课堂,书香校园。

第二点就是能够好好的书写中国汉字,把中国汉字的精气神写出来。以文化人,文以载道,文章的情深意切还是要通过文字去表达出来。那么作为一个中国学生,将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首先能够写的整洁一点,有骨气一点,再能有魅力一点,洒脱一点。我想这些一定要落实在学生的成长之中,素养之中。

第三,开展一些真正能够培养和实施,以及能训练的听说读写的活动,在评价中让他们深切的感受到祖国语言以及祖国所有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育教学改革不是一句空头话,它是一个伟大的系统性的工程。说的再大做不到,说的再广,不能落实到细处,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想在这一个暑假之中,深刻的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之后,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每天、每周、每月都能够落实一个个学生该有的语文素养的所有环节。

我是一个热爱语文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语文人,对语文肯定是偏爱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更有责任、更有使命,将这一学科教好用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武装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一个从事幸福工作的人,就应该追求做幸福的事。正值暑假,全身心的放松,然后认真的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我来说真的很惬意,也很感恩。其次,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做一个深爱祖国、深爱教育事业的语文人。我更感觉到我身上的责任与使命,我愿意身先士卒,好好的读书,好好的实施教学,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文发布于:2023-04-20 18:2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8cb382b0fd18c86252041fd10838ebd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3年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3年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3篇).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