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文学的四大文体中,散文研究最不受重视。究其因,主要有三:第一,散文最为零
更新时间:2023-06-28 22:31:25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在文学的四大文体中,散文研究最不受重视。究其因,主要有三:第一,散文最为零碎和复杂,它是一个“余数”,即无法归入小说、诗歌和戏剧的文学作品,都被放进散文这个篮子。正因其杂、散、乱的特点,文体特征不够鲜明,所以难以归类和研究,其价值也就大打了折扣。第二,古今中外没有成熟的散文理论作为支撑,这给散文研究带来极大难度,更无捷径可循。第三,长期以来,新文学价值评估将“创新”作为绝对标准,散文是一个传统性较强的文体,其价值自然不像小说、诗歌、戏剧那样引人注目。所以,其他文体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散文研究则门可罗雀。
其实,这种状况既不正常,也是观念的偏向使然,它反映的是整个学界对于散文及其散文文化的误解、误读与无知。如改变研究的路径依赖,打破理论至上及西方文化优势的偏见,散文价值就会获得新的阐释。
从文体的纯粹性来说,散文之“散”与“杂”似乎显得杂乱无章,是个缺点;但从丰富多样、包罗万象、有容乃大进行考量,这又是个优点,几乎没有哪个文体在开放性与包容性上能与散文比肩。这也是为什么,散文可容纳一百多个分类。如将小说、诗歌比成一条河流,散文无疑是一个大海,其中有不断拓展和增殖的研究空间及其可能。
以往,学界总是站在向西方学习角度看待甚至否定散文价值,认为它落伍于时代,在传统中打转,没多少存在价值。事实上,散文比其他文体可能更多保留了传统文化文学基因密码,更好地实践和创新了中西文化文学的现代转型。从李大钊的《青春》、鲁迅的《野草》、林语堂的《个人的梦》、施蛰存的《论老年》、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林非的《浩气长存》、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等作品中,可见其端倪。当更多小说、诗歌、戏剧还停留在简单向西方学习和模仿,忽略传统及其现代转型,散文却不弃传统、悄然进行创新性转换。
散文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说诗歌靠浪漫的想象与诗意见长,小说重视虚构和编织故事,戏剧着眼于制造激烈的冲突,散文则眼睛向下,直面现实,尤其是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琐碎与光影。在以往研究者看来,散文这一特点无疑成为过于现实、琐屑甚至无聊的代名词。但换个角度看,也正因为散文的及物特点,它才被广泛运用,成为社会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话语表达式。
散文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随处可见,其审美趣味也是难得的滋养。一本《古文观止》不知培育了多少世代国人的哲思与高尚的美学趣味,如韩愈《师说》中的“师不必贤于弟子”,欧阳修《秋声赋》中的不与草木而争荣,还有丰子恺的《渐》和朱自清的《匆匆》,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散文的独特价值,确立散文文化自信,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学基础上,克服以往对于西方文化文学尤其是各种理论的过分依赖和盲目崇拜,呼唤散文研究新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王兆胜《散文的文化自信与价值重估》)
材料二:王兆胜自由的散文观在思想上体现为天地之道和人文精神,而在文体上则呈现为“形不散—神不散—心散”的散文观念。“形不散”是对散文“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错误思想的反拨。散文的“形”,“即‘形体’之谓也,指散文的结构布局、用词遣句”,王兆胜提出“形聚”的散文观念,意在督促散文家将散文之“形”聚合起来,按照一定的散文逻辑、规则撰写文章。“神不散”是散文创作的固有要求,散文的“神”,王兆胜认为可以理解为“精神、神采、神气或神韵等”,王兆胜希望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时注重“神凝”的必要性,创作出富有神采的、精光四射的散文。在强调散文要“形凝神聚”的同时,王兆胜特别重视“心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散文的“心散”,即拥有宁静从容、自由散淡的心灵,即使身处喧嚣的都市也能拥有“心远地自偏”的心境。而散文文体的边缘性特质决定了散文平淡自然的特性,由此王兆胜强调散文家都应该修炼一颗自由平淡的心灵,这样才能“不受限制,挥洒自如”,创作出真正优秀的散文。对于冰心的《寄小读者》,王兆胜颇为喜爱,因为在这里没有世俗功利的一面,只有真、善、美以及一颗珍贵的“童心”。冰心在《寄小读者》里着意营构一个美好纯洁的世界,她不是不懂得人世间的黑暗与残忍,而是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意的回避。在散文中揭露世界上的黑暗与丑恶并试图提出解决的方法固然意义重大,但是构造一个美好的世界给人以爱和美的享受也同样珍贵。正是因为冰心以一颗自由、纯净的心灵进行散文创作,才能创造出这样一个充满爱与纯洁的世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蕴含着天地之心和人文关怀,不失为一部佳作。但是他在创作《病隙碎笔》时却因为失去了自由宁静的心灵而造成思想的沉重与心灵的闭塞,这在王兆胜看来是极为可惜的。
(摘编自毛苹清、贺仲明《“真诚与自由”——评王兆胜的散文研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杂、散、乱的特点,使散文文体特征不够鲜明,进而影响其归类评估,这是散文研究不受重视的最主要原因。
B. 正视散文的独特价值,确立散文文化自信,是对否定优秀文化文学传统,盲目崇拜西方各种理论的拨乱反正。
C. “形不散”“神不散”既纠正了“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错误思想,又是散文创作的原本就必须遵循的规范。
D. 史铁生在创作《我与地坛》后性情大变,《病隙碎笔》等作品体现出的就是他此时思想的沉重与心灵的闭塞。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材料一用“汗牛充栋”“门可罗雀”来对比其他文体和散文的研究状况,论述语言富有趣味。
B. 材料一中列举了大量散文经典作品为例,便于阐释散文新的价值,同时增强了文章论述的说服力。
C. 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点出“形不散—神不散—心散”的文体观,然后一一论述。
D. 材料二论述王兆胜颇为喜爱冰心的《寄小读者》,意在阐明冰心的创作不受限制,挥洒自如。
3. 下列语句中与文中“形凝神聚”的“神”的内涵最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 意得神传,笔精形似。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D.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包括《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登泰山记》等篇目,你认为教材编者选取这些文章组成该单元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5. 学校文学社拟召开散文创作学习心得交流会,请你发言。请根据材料二撰写发言要点。(4分)
答
1. B
2. D
3. A
4. ①这些文章体现出散文文体的丰富性和包容性;②对自然事物和个人经历的抒写具有现实意义;③充满人生哲学和智慧,富有高尚的审美趣味;④体现出散文文体在坚持文学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转型。(每点1分)
5. ①强化文体意识,结构布局、遣词造句等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散文逻辑和规则;②作品必须内容集中,富有神采和气韵;③作品既可以选择揭露黑暗丑恶,探讨解决方法;也可以选择表现真善美,构造一个美好的世界,给读者爱和美的享受;④创作心态要宁静自由、从容平淡。(每点1分)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一:在文学的四大文体中,散文研究最不受重视。究其因,主要有三:第一,散文最为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一:在文学的四大文体中,散文研究最不受重视。究其因,主要有三:第一,散文最为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