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最新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活动感想 清明节烈士陵园扫祭活动心得实用(3篇)

更新时间:2023-04-11 13:22:53 阅读: 评论:0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活动感想 清明节烈士陵园扫祭活动心得篇一

今年的清明节,我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甘肃。那个不大的小山村,承载了我孩童时期所有的快乐。细细数来,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没有回去过了,也不知道我那些儿时的玩伴过得怎么样,还有我那长眠于故土之下的太奶奶,她还好吗?

清风掠过脸庞,仿佛是太奶奶的手温柔地从我脸颊拂过。霎时间,我竟有点不敢相信,在面前这座坟墓里长眠的竟是我的太奶奶。温柔的风,让我跌进了回忆的漩涡……

在我模糊的记忆中,太奶奶是一位和蔼、慈祥的老奶奶。花白的头发又稀又少,瘦小的脸仿佛只有巴掌那么大,原本洁白而坚固的牙齿也随着时间的逝去而逐渐脱落,脸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是岁月留给她的印记,使她看上去更加苍老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三寸金莲,那双小脚像像六七岁孩子的小脚,那时,我总是觉得它们看起来很滑稽,却从来不知道这一双脚走过了多少世间沧桑。

常听大人们说,我是太奶奶最疼爱的重孙女。可是与太奶奶相处的往事我已记不起多少了,印象深刻的便是她那充满慈爱与关怀的笑容。我坚信,这将永远是我记忆宝库中最珍贵的笑容。

太奶奶在我不满四岁时就去世了,那时,家里办了一场很隆重的丧事,我也懵懵懂懂地成为披麻戴孝队伍中的一员。当家里的长辈们在太奶奶入殓之时泣不成声的时候,年幼的我却在背地里偷笑,不明白大人们为何哭得如此悲伤。时至今日,方才明白。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太奶奶下葬时的场景,那一声声高亢的唢呐声震天响地,我也在那时似懂非懂地明白了“死”到底是怎样一回事。不像大人们说的,太奶奶去了很远的地方,而是相隔百来米,一个在地上悲痛哭泣,一个在地下永久长眠……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放假最后一天,我们要返程回银川了。临走之前,我又悄悄地去坟前看望太奶奶,我想,大人们说的也许是对的,太奶奶会一直在天上微笑地看着我们,她会变成一颗璀璨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的心中……

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活动感想 清明节烈士陵园扫祭活动心得篇二

这个春天,我们为太多的人和事感动着:有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护人员,有不辞辛劳、连续奋战的党员干部,有默默奉献、守望相助的人民群众,也有不负戎装、鏖战火海的消防官兵……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是最可爱的人。请让我们以最高礼遇,向他们致敬。

致敬最美丽的天使——悬壶入荆楚,白衣做战袍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疫情发生后,数万名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放弃阖家团圆、放下儿女情长,主动请缨驰援湖北,用最美逆行彰显了人间大爱。他们有的身体欠佳,拄着拐杖在icu里战斗;有的悄然出征,到达湖北后才向父母“先斩后奏”;有的索性“玩消失”,直到家人在新闻中看到他们身影……任凭脸颊被口罩勒到溃烂、双手被汗水浸到泛白,甚至付出了宝贵生命,但他们都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无我无畏筑起了“让死神也望而却步”的生命防线。

致敬他们,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以血肉之躯铸就了钢铁长城,用生命浇灌出了人间奇迹。

致敬最坚韧的战士——艰难显党性,困苦见担当

“我先上”“我愿意”“我能行”“我来做”……

疫情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村居,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从凛冽寒冬到春暖花开,面对千家万户、千头万绪、千难万险,无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既当“守门员”“疏导员”,又当“跑腿员”“宣传员”,用坚守织就了严密防线,用忠诚捍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复工复产启动后,连续作战两个多月的他们,又马不停蹄、迅速出列,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扛起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与人民群众一道,齐心协力筑牢“战疫”防控墙,众志成城开启“战贫”复工键。

致敬他们,疾风劲草、烈火真金,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成就了真正的共产党人。

致敬最伟大的人民——风雨同舟济,拳拳鱼水情

“每扇窗后的坚守,都是捍卫家园的战斗!”

在疫情防控这场严峻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密切配合、守望相助,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自觉居家隔离的武汉返乡大学生,到担心自己传染别人的善良患者;从免费提供房间让医务人员住的酒店老板,到通宵达旦为医院赶做早餐的餐馆厨师;从自愿为防疫捐款的“匿名者”,到送来一堆防疫物资便转身离去的“陌生人”……当各地呼喊“热干面加油”,我们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群众表露“都想这么做”,我们看到了患难与共、肝胆相照。

致敬他们,坚韧不拔、高风亮节,再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

致敬最壮烈的官兵——明知山有火,偏向火山行。

“7个70后,11个80后,1个95后,19名灭火队员不幸遇难”……

疫情还未散去,四川西昌森林的一场火灾,又牵动着所有人的心。牺牲的灭火队员中,年龄最大的才47岁,最小的仅25岁。他们是谁的父亲,是谁是丈夫,是谁的儿子,这些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的烈士,是我们的英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生命诚可贵,但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面前,他们选择豁出生命;生存价更高,但只要党和国家需要,他们毅然慷慨赴难。“谁都怕,但我们如果不冲上去,谁上去呢?”诚如斯言。

致敬他们,碧血丹心、壮怀激烈,以生命赴使命,激励了全社会的爱国情怀与时代精神。

幸得有你,山河无恙。这个时代是需要英雄的,但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因为,坚守初心、崇尚光荣,方可定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唤醒记忆、传递真情,才能点燃人们心中的精神火炬,从而更好照亮时代、照亮未来。

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活动感想 清明节烈士陵园扫祭活动心得篇三

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气清景明之时,梨花风、杏花雨唤醒了绿枝柳。在二十四节气里,唯独清明兼具节日的意义,最富自然与人文的气息。小时候,对清明节的直观印象是出门踏青、是上山扫墓,长大后,明白了清明节更像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种精神除了缅怀古人、寄托哀思,更是继承遗风、清心明志的为人之道。

淡薄生死,做正气浩然人。万物灵长,有生有死,既是自然之道,也是自然之实。“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句话从人生启蒙之初就深深地灌输到了很多人的脑海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一举一动,每当危急时刻来临,总有人置生死于度外,逆行火线,用生命诠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铮铮铁骨豪情。电影《寻梦环游记》中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第一次是人体生理的死亡,第二次是肉体在亲人视觉中消失,第三次是最后记得你的人也死了,这才是人一生真正的死亡。有些人死后很快就被历史遗忘,可有些人却能流芳百世、万古长青。人生在世,不求苟活,务求一生清正,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慎终追远,做饮水思源人。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在笔者看来,这个“感恩”至少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是感恩先祖。所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中国自古就有“叶落归根,生者寻根”的说法,可以说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无论走得多远,我们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那就是家,是父母。其二是感恩先烈。每个人都应该牢记岁月静好不是凭空出现的,革命年代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不应该被忘记,和平时期闻令而动、挺身而出的时代先锋也不应该被忘记。“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面对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透过清明这个节日,或许能得到些许解释: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要忘了来时的路。

时不我待,做埋头苦干人。清明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时至清明,气温升高,是种植庄稼的最好时节,于是民间就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如今,国内疫情寒潮逐渐褪去,形势日趋向好,各行各业开始走出阴霾,有序复工复产,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倒春寒”风险隐患仍然存在,矛盾问题千头万绪,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难度大。此时此刻,砥砺奋进正当其时,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量感,真抓实干闯关夺隘,放手一搏斗争到底,努力将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将溜走的时光赶回来。

清明清明,清生命之感,明生命之理。让我们在抚今追昔中清心明志,养一身浩然正气,做迈步新征程的饮水思源人,当建设新时代的埋头苦干人。

本文发布于:2023-04-11 13:2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88d3f3d252687a8bfdeb13c175c04b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最新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活动感想 清明节烈士陵园扫祭活动心得实用(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最新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活动感想 清明节烈士陵园扫祭活动心得实用(3篇).pdf

标签:烈士陵园   清明节   感想   心得   最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