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大悲寺外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29 00:19:13 阅读: 评论:0

大悲寺外 老 舍 黄先生已死去二十多年了。这些年中,只要我在北平,我总忘不了去祭他的墓。自然我不能永远在北平,可是,我年年愿看看他的矮墓,在一株红叶的枫树下,离大悲寺不远。 他为什么作学监呢?胖胖的,老穿着灰布大衫!他作什么不比当学监强呢?可是,他竟自作了我们的学监;似乎是天命,不作学监他怎能在四十多岁便死了呢! 他初来到学校,差不多没有一个人不喜爱他,因为他与别位先生是那样的不同。别位先生们至多不过是比书本多着张嘴的,我们佩服他们和佩服书籍差不多。即使他们是活泼有趣的,在我们眼中也是另一种世界的活泼有趣,与我们并没有多么大的关系。黄先生是个“人”,他与别位先生几乎完全不相同。他与我们在一处吃,一处睡,一处读书。 半年之后,有些同学对他不满意了,其中有的,受了他的规诚,有的是出于立异——人家说好,自己就偏说坏,表示自己有头脑,别人是顺竿儿爬的笨货。暑假后,废除月考的运动一天扩大一天。在重阳前,炸弹爆发了。英文教员要考,学生们不考,及至事情闹到校长那里去,问题便由罢考改为撤换英文教员。 有人传出来,在职教员会议时,黄先生主张严办学生,黄先生劝告教员合作以便抵抗学生,黄学监…… 风潮转了方向,黄学监,已经不是英文教员,是炮火的目标。 黄先生还终日与学生们来往,劝告,解说,笑与泪交替地揭露着天真与诚意。有什么用呢? 我在街上遇见了他。 “黄先生,请你小心点。”我说。 “当然的。”他那么一笑。 “你知道风潮已转了方向?” 他点了点头,又那么一笑,“我是学监!” “今天晚上大概又开全体大会,先生最好不用去。”“可是,我是学监!” “他们也许动武呢!” “打‘我’?”他的颜色变了。 “为什么呢?”他好似是诘问着他自己的良心呢,“假如我去劝告他们,也打我?” 我的泪几乎落下来。他问得那么天真,几乎是儿气的;始终以为善意待人是不会错的。“顶好是不到会场去,无论怎样!” “可是,我是学监!我去劝告他们就是了;劝告是惹不出事来的。谢谢你!”果然晚间开了大会。 开会五分钟后,黄先生推门进来了。屋中连个大气也听不见了。 黄先生的眼好似被灯光照得一时不能睁开了,他低着头,像盲人似的轻轻关好了门。他的眼睁开了,用那对慈善与宽厚作成的黑眼珠看着大众。他的面色是,也许因为灯光太强,有些灰白。他向讲台那边挪了两步,一脚登着台沿,微笑了一下。 “诸位同学,我是以一个朋友,不是学监的地位,来和大家说几句话!” “假冒为善!” “汉奸!” 后边有人喊。 黄先生的头低下去,他万也想不到被人这样骂他。他绝不是恨这样骂他的人,而是怀疑了自己,自己到底是不真诚,不然…… 忽然由窗外飞进一块砖,带着碎玻璃碴儿,像颗横飞的彗星,打在他的太阳穴上。登时见了血。他一手扶住了讲桌。后面的人全往外跑。我们几个搀住了他。 “不要紧,不要紧。”他还勉强地笑着,血已几乎盖满他的脸。 找校长,不在;找校医,不在;找教务长,不在;我们决定送他到医院去。 “到我屋里去!”他的嘴已经似乎不得力了。 老校役张福进来看了一眼,跟我们说,“扶起先生来,我接校医去。” 校医来了,给他洗干净,绑好了布,叫他上医院。他笑了。低声地说:“死,死在这里;我是学监!我怎能走呢——校长们都没在这里!” 老张福自荐伴着“先生”过夜。 第二天早晨,老张福告诉我们,“先生”已经说胡话了。校长来了,不管黄先生依不依,决定把他送到医院去。 可是这时候,他清醒过来。我们都在门外听着呢。我们听见了黄先生说: “好吧,上医院;可是,容我见学生一面。” “在哪儿?”校长问。 “礼堂,只说两句话。不然,我不走!” 钟响了。几乎全体学生都到了。 老张福与校长搀着黄先生。血已透过绷布,像一条毒花蛇在头上盘着。他的脸完全不像他的了。刚一进礼堂门,他便不走了,从绷布下设法睁开他的眼,好像是寻找自己的儿女,把我们全看到了。他低下头去,似乎已支持不住,就是那么低着头,他低声——可是很清楚地——说:“无论是谁打我来着,我决不,决不计较!” 他出去了,学生没有一个动弹的。大概有两分钟吧。忽然大家全往外跑,追上他,看他上了车。 过了三天,他死在医院。 看见了黄先生的坟,也想起自己在过去二十年中的苦痛。坟头更矮了些,那么些土上还长着点野花,“美”使悲酸的味儿更强烈了些。太阳已斜挂在大悲寺的竹林上,我只想不起动身。深愿黄先生,胖胖的,穿着灰布大衫,来与我谈一谈。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大悲寺外黄先生的矮墓开篇,又以其结尾,前后照应,使文章笼罩在一片哀思之中。 B. “他作什么不比当学监强呢?”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我”对黄先生职业选择的不认同和惋惜之情。 C. “别位先生们至多不过是比书本多着张嘴的”,语言诙谐又略带讽刺,从中可看出教员与学生之间的隔膜。 D. 结尾处“大家全往外跑……”,显然黄先生的宽恕与仁爱感化了学生,让他们的内心受到极大触动。 7. 下列对文中黄先生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如我去劝告他们,也打我?”他意识不到自己的善意可能招致的危险,写出了黄先生的天真与善良。 B. “我是学监”这句话多次出现,通过反复的方式刻画出黄先生忠于职守、死于职守的形象。 C. 当学生风潮集会时,只有黄先生到场,校长、教务长等人的临阵脱逃衬托出黄先生的勇敢无畏。 D. 黄先生最后坚持到礼堂来,他想用“决不计较”帮助打人者卸下思想包袱,表现了他的仁爱精神。 8. 本文在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悲”是本文的中心情感,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何而悲。 【答案】 6. B .“表达了‘我’对黄先生职业选择的不认同”说法错误,反问的语气主要是表达“我”对黄先生之死的悲痛和惋惜之情。 7. C.“校长、教务长等人的临阵脱逃衬托出黄先生的勇敢无畏”说法错误,于文无据。文中对于校长、教务长的缺席并未交代原因。 8. ①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进行叙述,自然真实,便于直接抒发自己对黄先生遭遇的情感态度。 ②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回忆的方式讲述黄先生的故事,并在开篇交代黄先生因“学监”职务而死的结局,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③多用对话的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人物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故事更为集中。 9. ①为黄先生之死而悲。黄先生仁义、善良,富有责任心,面对别人对他的伤害依旧选择原谅和宽恕,但最终却在这场人为的灾难中死去。 ②为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而悲。黄先生的真心付出并未换来学生的理解,无端的猜忌、隔阂甚至冷漠最终把他推向了死亡,人性的复杂与冷漠令人悲叹。 ③为自己的苦痛已无法与黄先生探讨而疏解,无法聆听黄先生的教诲而悲。文末最后说“想起自己在过去二十年中的苦痛”“深愿黄先生……来与我谈一谈”,表达出“我”经历的苦痛,及对黄先生离世而自己的苦痛无法消解的悲伤。

本文发布于:2023-06-29 00:1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878941627f88d439c81d9b4bfa8595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悲寺外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悲寺外阅读答案.pdf

标签:大悲   答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