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材料一:历史研究应以客观事实而非价值观为基础,这是中西方史学家长久以来共同追求的核

更新时间:2023-06-28 22:00:00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 历史研究应以客观事实而非价值观为基础,这是中西方史学家长久以来共同追求的核心守则,实事才能求是。理解或诠释,当然是史学研究的魅力所在,但发现与考订史实不仅是历史理解的基础,更是验证历史理解以及实现历史理论更新演进的关键所在。当然不能简单地认为历史学的求真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实是有限度的;但无论是扎实地历史还原,还是借助学术想象力的历史再现或认识,都必须在客观的原则下,借由史料的分析来开展。 今日的史学者普遍相信,受可掌握材料和研究者视野的限制,研究者无法简单地复原全部历史——研究者所展示的历史,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以至于当代中国史学专业大学生的官方教材里都非常明确地指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和“史家纂写的历史”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史学家们同样明白,这不仅不可以被理解为史科无用,或者史学研究可以放弃史料,仅依靠想象价值观或任何预设的规律进行研究;反而是进一步告诚历史学家要更审慎更谦卑地对待史料,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史料,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史料——无论是建构新的历史解说,还是打破旧有陈论,都必须从旧史料新解或新史科发现出发。 因此,尽管文史哲都是人文学科,彼此间也确实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以求真为目的、为标准才使得历史学既不会是哲学,也不会是文学,反而在精神与方法上更接近科学。史景迁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他曾经写过一部研究清初山东农村基层妇女生活状况的名著《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尽管这是一部非常前沿且有趣的新文化史、微观史著作,但由于地方志等史科中缺乏基层妇女的生活材料,史氏一方面使用了《聊斋志异》等纯文学材料;另一方面又发挥文学想象,对王氏这位具体女性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诸多细致的细节联想。显然,这部作品“不是妇人王氏的‘信史’”,它或可代表一种历史书写的方式,但不宜被看成历史研究的范本。正如周振鹤指出的,兼具科学和人文两重属性的历史学,“往前进一步是哲学,往后退一步是演义(即文学)”。也就是说,如果历史学不强调客观性,不以求真为标准,不坚持历史解释、理论或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等都必须建立在以史料考订、史料分析为基础的“真实”之上,那么,历史学在人文领城的学科属性就会被消解,失去存在的必要。 求真是史学的标准,先实事再求是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规范与逻辑。从“实”到“识”再到“是”,研究过程的递进伴随着主观性的增强,但客观性基础并不能动摇。章学诚认为“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即器议明道”,道不离器,如影不离形,这就是历史学先求实再求是的过程。历史学的人性,就是以求真来说理的人性,没有了求真,就没有了历史学的人性,这也就是促使科学、规范地考订史料和分析史料成为史学研究工作的核心并独立于人文学科的关键所在。 (节选自梁晨、李中清《从求实到求是:数字史学的价值与追求》,有删改) 材料二 当前主流的历史学家已经承认通过文献考订是无法复原史实的。如果我们承认无法复原史实,那么如何判断我们通过“科学”方法挖据、考订更多文献的研究方式是接近还是远离了史实?因此,从这一层意义上,所有文献和考据方面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只是让我们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而已,但“具有说服力”并不等于“史实”,如果套用法律术语,就是这样的研究能达成的只是证据真实,而不是事实真实。如果认为历史学作为学科与众不同的力量在于“真实”的话,那么这种认知应当更正为历史学的力量在于“让其他人、或者其所针对的对象或者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真实”,由此注定历史学不可能成为一门通常意义的科学。 但无论是获得真相,还是 “ 让其他人、或者其所针对的对象或者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真实 ” 都属于历史学的力量,而不是历史学的目的。要界定历史学的目的,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界定历史的作用。人类几乎所有的决定,上至国家层面的政策的制定、决议的形成,小至个人的在早市上选择购买的蔬菜,从本质上都是在对 “ 历史 ” 的研究 ( 或通俗的说就是 “ 经验 ” )的基础上,形成了影响未来 “ 历史 ” 的决策,即在 “ 让其他人、成者其所针对的对象或者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真实 ” 的基础上形成 “ 历史认知 “ ,由此来预测和影响未来。在目前史学界,认为 “ 历史认知 ” 可以绝对 “ 客观 ” 以及能做到 “ 客观 ” 的人应该是不多的,我们不得不说任何 “ 历史认知 ” 都是主观的,由此通过人类的主观认知,使得过往的历史与未来建立起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节选自成一农《抛弃人性的历史学没有存在价值》,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现与考订史实不能够完全还原历史,但它是历史理解的基础,是验证历史理解以及实现历史理论更新演进的关键。 B.“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和“史家纂写的历史”性质不同是由于研究者所展示的历史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C.材料一中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借助学术想象力再现历史,也是扎实地还原历史的方式。 D.材料二认为,通过”科学”方法疙掘、考订更多文献并不一定能让历史研究接近事实真实,而只能提供证据真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规范地考订史料和分析史料,是历史学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的重要标志,让历史学独立于人文学科面接近科学。 B.章学诚所言“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即器以明道”中的“事”“器”指历史研究方式,“理”“道”指历史研究的作用。 C.“历史学的力量”和“历史学的目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求真”体现了“历史学的力量”,“求是”是“历史学的目的”。 D.从发现与考订史实到理解或诠释史实并形成历史认知,是历史研究从“实”到“识”再到“是”的完整过程。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 B.《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此即为“春秋笔法”。 C.班固评价司马迁著《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D.若乃事实未明,而徒以褒贬、文采为事,则是既不能成书,而又失为史之意也。 4.关于历史研究,两则材料观点同中有异,请简要概括。(4分) 5.费孝通在《再论文字下乡》中说:“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历史的“实用”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4分) 答 1.C(借助学术想象力再现历史并非扎实历史还原的方式。) 2.B(“事”“器”指历史研究内容,“理”“道”指历史研究成果。 3.B(材料一的观点是:研究历史要以求真为准则,要以客观史实为基础。B项“春秋笔法”的特点是有取舍的褒贬,微言大义,是历史书写主观性的体现。ACD都强调史学研究和历史书写要尊重客观,实事求是。 4.同:两则材料都认为历史研究需要求真,要以史实为基础,但无法真正还原历史。(2分) 异:材料一认为史料的客观性是历史研究的核心关键,材料二强调主观的历史认知是历史研究的关键。(2分) 5.从对历史的还原中获得思考方式,以求真来说理,帮助人形成决策;建立过去与未来的联系,预测和影响未来。(每点2分,写出2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21:5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7a7e19662c398918120bd5151a6866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一:历史研究应以客观事实而非价值观为基础,这是中西方史学家长久以来共同追求的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一:历史研究应以客观事实而非价值观为基础,这是中西方史学家长久以来共同追求的核.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这是   中西方   史学   而非   应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