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评论中的“骨气”,是指书家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操守,与书家的“魂”融为一体
更新时间:2023-06-29 13:08:49 阅读: 评论:0
中国书法评论中的“骨气”,是指书家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操守,与书家的“魂”融为一体。与其他书法家洋洋洒洒的评论不同,①。唐穆宗即位后纵情享乐,荒于政事。②,柳公权借用书法的道理劝谏道:“运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一心为国,不顾个人安危、不畏权贵的骨气,是对“心正则笔正”的绝佳注脚。
中国文人在书法中不断追求遒劲有力的“骨气”之美。《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所写的祭文。作者当时情绪极度悲愤,故时见涂抹之迹,国耻家仇、民族大义流淌于字里行间,线条浑厚圆劲,力透纸外,结体俯仰变化很大,气势凛然。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价颜真卿字“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我们从米芾的评论中可以读出颜真卿的铮铮铁骨。由此可见,③,实乃中国人修身养性、仁者爱人、达兼穷善、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代名词。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1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20 .①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则是言简意赅②有一次他请教柳公权如何运笔③书法之骨气
21.《祭侄文稿》是一篇祭文,作者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写下了这篇文章。
22.①比喻,以“挂甲、排突、硬弩、铁柱”来比喻颜体字形坚韧厚重、方正端庄的特点,将抽象的颜真卿书法的风格具体化。
②拟人,“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赋予了颜真卿字体以人的神态,表现了颜真卿字体方正端庄、正气威严、字字凛然、稳健厚重而不可侵犯的特点。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结合“与其他书法家洋洋洒洒的评论不同”此处应是指某位书法家对书法的观点,根据后文可知是柳公权,其核心观点为“心正则笔正”。相对“洋洋洒洒”,“心正则笔正”则显得“言简意赅”。故可填: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则是言简意赅。
②结合后文“柳公权借用书法的道理劝谏道:‘运笔在心……’”可知是柳公权劝唐穆宗,则此处是唐穆宗请教柳公权书法运笔的问题,故可填“有一次他请教柳公权如何运笔”。
③此处为总结句,应该和首段提出的话题“中国书法评论中的‘骨气’”呼应,且结合前后文可知,谈的还是书法的“骨气”,故可填“书法之骨气”。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
先找出短句中的主干句:《祭侄文稿》是祭文。
然后把其他修饰成分加上相关主谓语变成短句。如把“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改为“作者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把“为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所写的”改为“颜真卿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写下了这篇文章”。
最后整合以上句子,适当增删词语,使之连贯、通畅得出答案:《祭侄文稿》是一篇祭文,作者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写下了这篇文章。
2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是比喻的手法,本体是“颜真卿的字”,喻体是“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
“项羽挂甲”是在描述颜体字的结体。用项羽挂甲的阳刚威猛、正气逼人来形容颜字方正端庄、正气威严、稳健厚重的特点。
“樊哙排突”是在描述颜体字的行笔和运笔。用樊哙排突的目的精准,出击迅猛来形容颜真卿的书法在落笔、行笔、收笔之处的果敢和具有力道的特点。
“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是在笔画特征和章法气息的层面形容了颜体字的特点。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犹如铁柱林立,形式颇雄;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有如箭锋耀其精神。
这四句写出了颜体字的刚韧气质和整体的雄浑气势。
“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是拟人的手法,说颜真卿的字带着一副昂首挺胸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情,把颜真卿的字赋予了人的情态,写出了颜真卿的字具有“骨气”之美,字如其人,也写出了颜真卿其人刚烈雄壮的性格特点。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书法评论中的“骨气”,是指书家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操守,与书家的“魂”融为一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书法评论中的“骨气”,是指书家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操守,与书家的“魂”融为一体.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