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到了,那么你知道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有哪些吗?来了解一下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有哪些1.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2.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3.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清明》
4.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5.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6.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寒食》
7.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黄庭坚《清明》
8.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10.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11.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12.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13.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14.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15.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16.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 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17.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8.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19.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0.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21.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2.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23.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24. 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断桥西堍。——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25. 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26.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27.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寒食》
28.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9.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30. 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31.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3.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34. 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35.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36.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37.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38.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39.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40.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拓展阅读:清明节习俗一、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就可以收拾供品打道回府了。
二、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
三、折柳赠别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感觉。自汉朝以来,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同时希望离别的亲友,到了他乡也如离枝的柳条,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随处存活,这些都寄托着对亲友的美好祝福之情。
四、荡秋千
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由来已久,历史相对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来为了避免某些方面的忌讳,才改为秋千。最早的秋千一般都是以树枝为架,然后再拴上彩带。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做成的秋千。荡秋千的习俗传承至今,深受人们喜爱,不仅能锻炼身体,也可以借此锻炼自己的勇气。
五、儿女亲家互送麻糍
在浙江部分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儿女亲家互送麻糍的习俗。在古代,男女联姻后,往往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正式嫁娶,也是为了便于双方互相考察,毕竟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儿女亲家互送麻糍,就是在嫁娶前的一种礼仪,男方一般在清明节前给女方送去麻糍,意思就是下一个清明节前就要来迎娶新媳妇过门了。等女儿出嫁后,女方家的父母,又要在清明节前给男方家送去麻糍,意思是祝福小两口日子过得糯滋滋、甜丝丝,幸福美满。
六、蹴鞠
蹴鞠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于战国时代,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是用皮革做成,里面用羽毛填充。蹴鞠运动是古代清明节时期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到了唐宋,蹴鞠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成为一种大型活动,在宫廷内,经常有数百人参加。《水浒传》里的高俅,就是一位蹴鞠高手,正因为他球技高超,才深得宋徽宗赏识,一路平步青云。
七、拔河
拔河的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开始是在军队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拔河就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比较粗的绳子,将对方拉出河界,就算获胜。唐玄宗时期曾经在清明节时期举行大型的拔河比赛,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了。
八、吃鸡蛋
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后涂上各种颜色,称为“五彩蛋”,他们把这些五彩蛋投到河水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们就争先抢捞,认为吃了以后,就可以孕育生子。
后来人们在清明节时期吃鸡蛋,象征一家团圆,也有民间传说清明节吃了鸡蛋,一整年身体都会好,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一种节日食品。
九、踏青
踏青也称作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一直相传至今。
十、吃发糕
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由黏米碾成米浆蒸熟做成,发糕重要的不少好吃不好吃,而是看蒸得够不够“发”、够不够“高”,用来寄托“发财”、“高升”的美好愿望。
本文发布于:2023-06-09 21:4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666cdb181c30be19e81fc547042f446b.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2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有哪些(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有哪些?2022).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2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有哪些(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有哪些?2022).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