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村料一: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时的一

更新时间:2023-06-29 00:13:05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时的一段发言受到关注。发言中关于“警惕考研高考化趋势”的表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热传。 梳理梅兵代表的整段发言,不难发现,发言的重点本不在考研,而是对少数具有某学科超常潜质的学生以及研究生教育“两端”的关注,希望通过强化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以及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人才。 梅兵代表表示,“考研热”的背后实际是就业形势的问题。缓解“考研高考化”,关键在于推动就业。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对此问题,高校要立足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做好学生和招聘单位之间的“桥梁”,走出去、请进来,多为学生寻找、挖掘、拓展就业岗位。 从短期来看,针对现在就面临就业的学生,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调整就业心态,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自暴自弃,增强找到好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做好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向招聘单位更好展示自己。部分高校还利用直播等新媒体手段为学生“站台”。 从长期来看,高校应该帮学生做好就业筹谋。从专业设置源头入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进行调整。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上要务实、高效,“不怠慢”同学,要对他们的青春高度负责。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能力的培训,重视对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重视对学生实践实习环节的优化。 总之,高校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教育,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从底层缓解“考研高考化”压力。而对于学生来讲,无论继续深造做基础研究,还是从事应用型工作,都要明晰自己的志向,充满热情,才能在不同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8日,有删改) 材料二 据教育部公布的消息,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比上年增加了80万,增幅达21%。这一报考规模为何惊人?要知道,200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仅为79.7万,还不及今年较去年的报考增长人数。 为什么会出现持续高涨的考研热?这主要是由招聘门槛水涨船高导致的。高等教育普及化,带来的是学历的相对贬值。当下,研究生学历成为越来越多的工作单位入职的起步门槛。可以说,当下的考研,已经成为社会竞争与筛选的前置条件。此前,承担这种职能的是高考,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后,这种前置筛选的压力,逐渐转移到考研上。 如此一来,考研便成为很多大学生的核心目标,考研本身也愈加应试化。当下,不仅考研培训机构比比皆是,在一些“双非”高校,大学生活也变成了“高四”,很多人从入学起就集中精力准备研究生考试,真正的大学专业学习反而不受重视。与此同时不少高校也在创造各种条件支持这些早早立志考研的学生,因为读研率、保研率可以成为高校在招生竞争中的宣传亮点。 如今,“优秀=读研究生”的观念越来越有市场,考研越来越“热”,也日渐成为事实上的“二次高考”。然而,研究生毕竟不是普通的高等教育,而是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现实中,太多学生与家长把研究生当成更高层次的大学来读。一时间,适合的、不适合的学生纷纷涌入研究生行列。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03月24日,有删改) 材料三 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 这些职业能够使才能适合的人幸福,但也必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就仓促从事的人毁灭。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摘编自卡尔·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桥梁”是指高校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起到的沟通作用。 B.“站台”是指高校通过搭建网络直播平台等方式,帮助学生向招聘单位更好地展示自己。 C.“不怠慢”是指高校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上务实高效,对学生的青春高度负责的态度。 D.“二次高考”是指大学生把研究生当成更高层次的大学来读,并将其作为学习的核心目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择业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为同时代人的完美和幸福而工作的人就能使自己达到完美。 B.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在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时的发言重点关注的是“考研高考化”这一现象。 C.2000年以后考研人数整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2017年首次达到200万,随后整体呈现出高位上的高增长趋势。 D.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后,高考承担的社会竞争与筛选压力都转移给了考研,一些“双非”大学也就变成了“高四”。 3.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材料三“就业观”倾向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要追求那真实的功业,要追求永远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 B.人生在世,不留一番好事业,终日饮食暖衣,无所用心,何自别于禽兽? C.世上做大事的人,都是先由梦想来;无梦就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也就没兴趣。 D.每个人生下来都要从事某项事业,每一个活在地上的人都有自己生活中的义务。 4.请结合材料一、二,概括社会对“考研高考化”现象应采取的策略。(4分) 5.《“探界者”钟扬》一文中,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钟扬,因为兴趣转身投入植物研究,33岁成为武汉植物所副所长后,又为了“种子事业”将足迹延伸到“无人区”,主动申请到西藏采集种子,并终其一生致力于此。请依据材料相关内容,谈谈钟扬的经历对你未来职业选择什么启发。(6分) 答 1.D 2.C 3.C 4.①从短期来看,高校应该做好学生就业能力指导和就业心态调整。(1分) ②从长期来看,高校应该做好学生就业筹谋。(1分) ③学生应该明晰自己的志向,充满热情。(1分) ④社会要转变“优秀=读研究生”的观念。(1分) 5.①要有明晰的志向。明确自己在植物研究方向的兴趣之后,毅然放弃了原本的无线电专业,并终其一生致力于此。 ②要有充足的热情。明知西藏的恶劣环境,钟扬选择放弃所长职位,主动申请到这个“无人区”采集种子。 ③要有更高的追求。为了国家的种子事业,选择牺牲小我的名利追求,远赴西藏“无人区”终身研究。(在三则材料中选择合适的点对应题干事件内容,分析合理即可。)

本文发布于:2023-06-29 00:1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6658ded1d79e9e8098862a264d2762af.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村料一: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时的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村料一: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时的一.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