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数一数》教案优秀4篇(数学《数一数》教案)

更新时间:2023-06-20 21:42:27 阅读: 评论:0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次t7t8美文号为您整理了4篇《《数一数》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数一数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用添加语气词的唱法表现歌曲的诙谐有趣。

2、运用"重组法"改编歌词,并能大胆的唱出新歌词。

3、敢于迎接绕口令的拗口和歌词的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体验成功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绕口令《数一数》。

2、歌词大图谱一份,小图谱3份,操作板3块,休止娃娃和花、云朵。

3、幼儿已初步了解一些常用的语气词。

活动过程:

一、练声《太阳出来了》。

二、学唱歌曲。

1、念绕口令,激发兴趣。

2、师范唱歌曲,幼儿学唱歌曲。

三、尝试用添加语气词的唱法表现歌曲的诙谐有趣。

师:我也来唱一唱,听一听我唱的这遍和你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同?

1、师添加语气词演唱,幼儿感受语气词的有趣。

2、幼儿尝试添加语气词并演唱。

四、改编歌词,并大胆唱出新歌词。

1、变换图片位置,集体改编歌词并演唱。

2、幼儿分小组合作改编歌词并表演唱。

五、延伸活动

师:除了我们刚才的几种变法,还有很多种变法呢,我们可以在游戏中继续表演,好吗?

活动反思:

对于刚入学的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家大多已接触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小朋友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数数的方法,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开学第一节课同学们对新的校园环境比较好奇,结合这一特点,我用挂图“校园图”导入,让他们先看看图上都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而不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待小朋友们一一说出校园图里的人和物后,再给出数数的任务,此时小朋友会说:“有1面红旗”、“有5只鸟”、“有6个垃圾桶”等等,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地发问:“小朋友真聪明,数得很好,图上那么多东西,哪些数了?哪些没数呢?你们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既不多数也不少数?”学生会说:“数了的用手盖住”, “数一个做一个记号”、“编号”,还有的学生说:“从上面数,再数下面的”这些想法都很好,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教师问“红旗有几面啊?”“大树有几棵?”……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数完图中的数,我让学生数数自己身上或同学身上的数,再数教室里的数,比如“电扇几台?”、“电灯几盏?”等。

课后我给学生布置口头作业,回家数数家里的东西,几口人?吃饭的时候数数几个菜碗?几个饭碗?几把椅子?等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小百科:数,是一个用作计数、标记或用作量度的抽象概念,是比较同质或同属性事物的等级的简单符号记录形式(或称度量)。

大班数学教案数一数 篇二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

2、探索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

1、糖葫芦一串,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为幼儿人数的三倍,其中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数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分别贴上红绿圆点或安全图钉),托盘。

2、每组安全图钉、圆点标记、小塑料片若干。

3、串珠每人一串,勾线笔、记录纸每人一份。

4、统计大表格,红、绿圆点标记若干。

5、实物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观察糖葫芦和玉米排列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数出玉米的列数。

1、引导幼儿猜测玉米的列数。

2、引导幼儿尝试数玉米的列数。

3、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数玉米列的方法。

4、出示串珠,引导幼儿发现标记的作用。

三:统计并发现玉米列数的规律。

1、幼儿自由数红点玉米和绿点玉米并记录。

2、集体交流,统计玉米列数并发现其规律。

活动延伸:

“通过大表格,我们发现点子都在双数的下面。今天,大家数到的玉米列数竟然都是双数列的,不知道生活中会不会有单数列的玉米呢。下次妈妈买玉米时,你就数一数,看看有没有单数列的玉米,如果有,一定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二、学习新课

尝试计算例1。

通过订正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师:

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

②例1与准备题比较哪相同?哪不同?(讨论)

③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说明:虚线框的部分,我们在计算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题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不写,而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

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分两步计算,是一次通分好,还是分步通分好呢?学生尝试计算并订正。

教师:

①怎样计算简便?

②为什么分步通分简便一些?

说明:虚线框的通分过程,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或写在草稿纸上,也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师: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下图的计算步聚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得数。

4、思考题:华和王英比,谁高一些?高多少米?

《数一数》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用添加语气词的唱法表现歌曲的诙谐有趣。

2、运用"重组法"改编歌词,并能大胆的唱出新歌词。

3、敢于迎接绕口令的拗口和歌词的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体验成功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绕口令《数一数》。

2、歌词大图谱一份,小图谱3份,操作板3块,休止娃娃和花、云朵。

3、幼儿已初步了解一些常用的语气词。

活动过程:

一、练声《太阳出来了》。

二、学唱歌曲。

1、念绕口令,激发兴趣。

2、师范唱歌曲,幼儿学唱歌曲。

三、尝试用添加语气词的唱法表现歌曲的诙谐有趣。

师:我也来唱一唱,听一听我唱的这遍和你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同?

1、师添加语气词演唱,幼儿感受语气词的有趣。

2、幼儿尝试添加语气词并演唱。

四、改编歌词,并大胆唱出新歌词。

1、变换图片位置,集体改编歌词并演唱。

2、幼儿分小组合作改编歌词并表演唱。

五、延伸活动

师:除了我们刚才的'几种变法,还有很多种变法呢,我们可以在游戏中继续表演,好吗?

活动反思:

对于刚入学的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家大多已接触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小朋友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数数的方法,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开学第一节课同学们对新的校园环境比较好奇,结合这一特点,我用挂图“校园图”导入,让他们先看看图上都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而不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待小朋友们一一说出校园图里的人和物后,再给出数数的任务,此时小朋友会说:“有1面红旗”、“有5只鸟”、“有6个垃圾桶”等等,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地发问:“小朋友真聪明,数得很好,图上那么多东西,哪些数了?哪些没数呢?你们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既不多数也不少数?”学生会说:“数了的用手盖住”, “数一个做一个记号”、“编号”,还有的学生说:“从上面数,再数下面的”这些想法都很好,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教师问“红旗有几面啊?”“大树有几棵?”……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数完图中的数,我让学生数数自己身上或同学身上的数,再数教室里的数,比如“电扇几台?”、“电灯几盏?”等。

课后我给学生布置口头作业,回家数数家里的东西,几口人?吃饭的时候数数几个菜碗?几个饭碗?几把椅子?等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4篇《《数一数》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本文发布于:2023-06-20 21:4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64e75bed17058dc74d5c504407a25db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数一数》教案优秀4篇(数学《数一数》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数一数》教案优秀4篇(数学《数一数》教案).pdf

标签:教案   数一数   优秀   数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