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高二化学课件7篇(高三化学课件)

更新时间:2023-06-18 11:15:05 阅读: 评论:0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课件编写工作,课件要明确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难点、要有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课件应该怎么写才好呢?t7t8美文号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高二化学课件》,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高二化学课件 篇一

1、 1.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说明

为什么要用滴定管:量筒的精确度不高。

滴定管是一根带有精确刻度的细长玻璃管,管的下段有可以控制液体流量的活塞。

(1) (1) 优点:易于控制所滴加液体的流量、读数比较精确。

(2) (2) 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I. I. 两种滴定管在构造上的不同点:碱式---活塞

酸式---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

II. II. 滴定管的读数方法:

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

精确度: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

最后一位是估计值。

III. III. 滴定管的洗涤:

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来润洗。

IV. IV. 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V. V. 操作: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挤压位置

酸碱中和滴定

锥形瓶:上下都不靠。

滴定时,禁止:左手离开活塞、眼睛看别的地方,要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板书

操作过程:

(1) (1) 查:

(2) (2) 洗:先水洗,后润洗。

(3) (3) 盛,调:

(4) (4) 取:待测液、指示剂

(5) (5) 滴定:

(6) (6) 记录读数:

(7) (7) 数据处理

讨论

1、 1. 完全中和点和滴定终点虽然不同,但可以等同计算。

如:用0.1mol/LNaOH滴定20mL0.1mol/LHCl.

氢氧化钠体积 [H+] pH

0 0.1 1

10.00 0.033 1.48

15.00 0.0143 1.85

19.50 0.00125 2.9

19.80 0.0005 3.3

19.98 0.00005 4.3

20.00 10-7 7

20.02 2x10-10 9.7

20.20 2x10-11 10.7

pH

7

氢氧化钠体积

2、 误差分析:

(1) (1) 润洗

(2) (2) 进气泡

(3) (3) 锥形瓶润洗

(4) (4) 滴定管漏水

(5) 读数角度

高二化学课件 篇二

一、说教材

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化学平衡之前有溶解平衡(初中),在化学平衡之后有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很显然,化学平衡在这一系列的平衡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和硫酸、硝酸工业生产的化学原理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奠定基础。

2、本节教材简析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状态;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勒沙特列原理。

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是核心,教材是在简单介绍固体溶解平衡的基础上引出跟可逆反应对应的化学平衡并以CO和H2O蒸汽在1升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为对象,在分析、讨论的前提下引出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其特征,为第二部分内容的教学打下理论基础,过渡自然,给出知识的先后顺序合理,介绍知识采取以老(溶解平衡)带新(化学平衡)的办法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所以,第一部分教材的编排,问题的处理,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总规律,教学时必须遵守。

而后一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采取先吃定心丸(即直接给出定义)后用实验证明的办法,我认为这个顺序有其不足之外,而将实验验证放在化学平衡移动定义之前,先以实验产生既定事实,之后再抽象归纳出概念较好。列宁说过:"从生动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所以,先通过实验现象找出规律,然后再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来,很自然地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编排意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掌握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初步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点及难点的确定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但最终学生必须用该理论来解决实际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所以"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的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学生对勒沙特列原理的字面含意"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的理解有较大的难度,故而对该原理中重点字词"减弱这种改变"的理解、剖析进而加以掌握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

2、对涉及原理的解释,力求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模拟的电化教学手段加以解决,即遵守直观性教学的原则。

采用方法1,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采用方法2,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且能使他们的认识过程遵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并能提高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确实帮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指导大多数学生用"发现"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还应注意不要忽视那些个性特征很强的学生,一定要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

为了不使我们的学法指导活动落空,我们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四、说教学程序

1、巧妙复习,引入正题

打破传统问答式的复习方式,应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及化学平衡的特征。

(这样做可以克服传统复习枯燥乏味的缺点,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将不可用肉眼观察到的微观粒子之间的化学反应,以实物模拟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变抽象为直观。)

2、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设问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已经建立的化学平衡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样不仅开门见山地将本节研究的中心问题提了出来,而且使学生为之一动,此时,他们会在心中想"化学平衡在外界条件改变时到底会不会发生变化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新问题的求知兴趣。

在这种情境和氛围中,由教师分别分次演示实验1—4、1—5、1—6,其中实验1—4、1—5放在投影仪上去做。

这样可以增大实验的可见度)

此时只分析讨论条件改变时,平衡变还是不变的问题,变如何变,为什么这样变?通过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于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先让学生进行预测,后用实验论证的方式开展教学。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实质,深化认识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再次设疑:"为什么当外界条件改变时上述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呢?这些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这些问题只要教师稍加点拨,或经学生互相讨论,大多数同学都可以从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这一角度加以理解,并顺利得出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

(这样做可使学生感觉到,通过实验,他们发现化学平衡可能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抽象,概括知道了化学平衡在外界条件改变时为什么移动,既从直观到抽象,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产生认识上质的飞跃,使他们的思维加深。)

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在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之后,要联系实际,给出反馈题,启发学生思考。并由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答案,以加深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让学生做反馈练习的目的,用于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制定弥补的措施,在辅导时进一步完善教学活动)。

高二化学课件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②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②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

②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

③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

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逆合成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手段:

①新闻材料分析,分组讨论,引导启发、激发思考、情景问题的创设与解决、多媒体

②针对难点突破而采用的方法:通过设置有梯度的情景问题,分三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合成训练,在动手训练中自己体会、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多媒体展示与PVC保鲜膜有关的“新闻链接”以及“资料卡”,创设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合成情景引入新课(资料见后附表)

【情景创设1】

你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利用一些常用的原材料,合成PVC吗?

【教师评价】

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案写到黑板上,做出评价

【新课】

教师作归纳,以PVC的合成为例,引出有机合成的过程,以流程图直观展现

【过渡】

实际上很多时候有机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们要学会分析比较目标化合物和基础原料之间在骨架构建和官能团转化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完成“思考与交流”

归纳内容

【教师引导】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出适当的引导

【教师评价】提问不同小组学生的讨论成果,作出肯定与评价,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

【过渡】当我们掌握了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后,就要学会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有机合成过程中了

【情景创设2】

在日常生活中,饮料、糖果中常常添加一些有

水果香味的酯类香料,例如具有苹果香味的戊酸戊酯,你能利用1-戊烯为原料合成戊酸戊酯这种香料吗?

【教师评价】

对学生的成果作出评价,及时纠正错误;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逆合成分析方法的思路

【过渡】

我们发现,在分析合成路线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要对不同原料或合成路线的选择,那么

【情景问题创设3】

想一想:结合生产实际,同学们,你认为在选择原料和合成途径时,你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

选择有机合成路线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反应条件必须比较温和。

产率较高。

原料地毒性、低污染、廉价。

【过渡】

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设计复杂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是,它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而这个中间体的合成也是从更上一步的中间体得来的。依次倒推,最后确定最适宜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下面,我们就利用这种分析法,来完成这一道练习:

【例题练习】

试用逆合成分析法研究合成草酸二乙酯的路线。

【小结】

本节我们要重点掌握:

1、一些常见官能团引入的方法。

2、在有机合成中应用逆合成分析法。

【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1、3题。

2、思考课本P65学与问。

高二化学课件 篇四

【学习目标】

1、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2、了解铁分别与氧气、水、酸、盐等物质反应的情况

3、了解氧化铁与酸反应的情况

4、了解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了解氢氧化铁的受热分解

5、了解Fe3+氧化性,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基础知识】

一、金属铁

1、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银白色,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具有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反应:Fe + Cl2 Fe+ S 在纯O2中燃烧

②与水蒸气反应:

③与非氧化性酸(盐酸。稀硫酸)反应:

常温下,铁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

④与盐反应:古代湿法炼铜

二、铁的氧化物——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FeO Fe2O3 Fe3O4

颜色

俗称

与HCl 不作要求

用途 略 红色油漆和涂料 略

三、铁的两种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

Fe(OH)2 Fe(OH)3

颜色变化 白色 → 灰绿色 → 红褐色

化学性质 ①转化 4Fe(OH)2+O2+2H2O= 4Fe(OH)3

②与盐酸 与盐酸

四、盐

(1)Fe2+和Fe3+相互转化:

FeCl2溶液跟Cl2反应:

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

(2)Fe2+和Fe3+鉴别

Fe2+ Fe3+

水溶液颜色

浅绿色 棕黄色

加入NaOH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红褐色

先加入KSCN 无现象 血红色

后通入Cl2

归纳整理: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典型例题】

1、 (2007年水平测试)常温下,铁与下列酸溶液作用产生H2的是( )

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

2、下列氯化物,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又能由金属 www.chayi5.c www. om 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FeCl2 B.FeCl3 C.MgCl2 D.CuCl2

3、 (2007年水平测试)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

A.NO3- B.Fe3+ C.SO42- D.Mg2+

4、要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FeCl3,可行的是( )

A.滴入KSCN溶液 B.加入铁粉 C.通入氯气 D.加入铜粉

5、将铁的化合物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红色的是( )

A.Fe2O3 B.FeCl3 C.Fe2(SO4)3 D.FeO

6、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32 -+ 2 H+ = CO2↑+ H2O

B.金属锌放入稀盐酸中 Zn + 2H+ = Zn2+ + H2↑

C.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 + Cl2 = Fe3+ + 2Cl-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H+ + OH- = H2O

7、(20xx年水平测试)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A13+、Fe3+、K+、NH4+、C1-等离子,现通过如下实验对其中的阳离子进行检验:

(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2)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溶液过量后沉淀又完全溶解。实验过程中还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还有一种阳离子没有检验,检验这种离子的实验方法是(填写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8、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试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 ,D的化学式 。

(2)写出由D转变成H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向G溶液加入A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 。

9、(20xx年水平测试)将一定质量的铁、氧化铁、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100 mL4.40 mol/L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896 mL H2(标准状况),残留固体1.28 g。过滤,滤液中无Cu2+。将滤液加水稀释到200 mL,测得其中c(H+)为0.400 mol/L。则原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是( )

A.2.4g B.3.36g C.5.60g D.10.08g

高二化学课件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乙炔的重要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2、使学生了解炔烃的结构特征、通式和主要的性质;

教学重点

乙炔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

乙炔分子的三键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通过制作乙炔的球棍模型认识乙炔分子的碳碳叁键结构;

2、实验验证乙炔的化学性质;

3、类比、分析得出炔烃的结构特征、通式和主要性质。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将C2H6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去掉两个氢原子小球,在碳碳原子之间又连了一根小棍,得到了乙烯的含双键的共平面结构,现在如果通过反应使C2H4分子中再失去两个氢原子,得到的这种C2H2分子的。球棍模型。

碳碳原子以叁键形式结合。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分子就是乙炔分子。在该分子里两个碳原子之间有3个共用电子对,即以叁键形式结合,据此,请大家写出乙炔分子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按要求书写乙炔分子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并由一名学生上前板演:

一、乙炔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C2H2H-C≡C-H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

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CaC2+2H2OC2H2↑+Ca(OH)2

乙炔可以通过电石和水反应得到。实验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投影显示]实验室制乙炔的几点说明:

①实验装置在使用前要先检验气密性,只有气密性合格才能使用;

②盛电石的试剂瓶要及时密封,严防电石吸水而失效;

③取电石要用镊子夹取,切忌用手拿电石;

④作为反应容器的烧瓶在使用前要进行干燥处理;

⑤向烧瓶里加入电石时,要使电石沿烧瓶内壁慢慢滑下,严防让电石打破烧瓶;

⑥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向烧瓶里加水时要使水逐滴慢慢地滴下,当乙炔气流达到所需要求时,要及时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停止加水;

电石是固体,水是液体,且二者很易发生反应生成C2H2气体。很显然C2H2的生成符合固、液,且不加热制气体型的特点,那是不是说就可以用启普发生器或简易的启普发生器来制取乙炔呢?

⑦实验室中不可用启普发生器或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实验装置作制备乙炔气体的实验装置。主要原因是:

a.反应剧烈,难以控制。

b.当关闭启普发生器导气管上的活塞使液态水和电石固体分离后,电石与水蒸气的反应还在进行,不能达到"关之即停"的目的。

c.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启普发生器是厚玻璃仪器,容易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d.生成物Ca(OH)2微溶于水,易形成糊状泡沫,堵塞导气管与球形漏斗。

该如何收集乙炔气呢?

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与空气比较接近,还是用排水法合适。

熟悉和体会有关乙炔气体制备的注意事项及收集方法,并由两名学生上前按教材图5-14乙炔的制取装置图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将电石用镊子小心地夹取沿平底烧瓶内壁缓慢滑下,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一滴一滴地缓慢滴下,排空气后,用排水法收集乙炔气于一大试管中。

由几个学生代表嗅闻所制乙炔气的气味。

请大家根据乙炔分子的结构和所收集的乙炔气来总结乙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三、乙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ρ=1.16g/L、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实际上纯的乙炔气是没有气味的,大家之所以闻到特殊难闻的臭味是由于一般所制备得到的乙炔气中常含有PH3、H2S等杂质造成的。

根据乙炔、乙烯和乙烷的分子结构特点,预测乙炔该有哪些化学性质?

[小组讨论]乙烷分子中两个碳原子的价键达到饱和,所以其化学性质稳定;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而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被打开,所以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乙炔分子中两个碳原子以叁键形式结合,碳原子也不饱和,因此也应该不稳定,也应能发生加成反应等。

大家所推测的究竟合理不合理,下边我们来予以验证。

[演示实验5-7](由两名学生操作)将原反应装置中导气管换成带玻璃尖嘴的导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水缓慢滴下,排空气,先用试管收集一些乙炔气验纯,之后用火柴将符合点燃纯度要求的乙炔气体按教材图5-14所示的方法点燃。观察现象:点燃条件下,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而伴有浓烈的黑烟。

乙炔可以燃烧,产物为H2O和CO2,在相同条件下与乙烯相比,乙炔燃烧的更不充分,因为碳原子的质量分数乙炔比乙烯更高,碳没有得到充分燃烧而致。

(补充说明)乙炔燃烧时可放出大量的热,如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氧炔焰温度可达3000℃以上,因此可用氧炔焰来焊接和切割金属。

2.乙炔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a.燃烧2CH≡CH+5O24CO2+2H2O

检验其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所氧化。

[演示实验5-8](另外两名学生操作)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缓慢滴下,将生成的乙炔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现象:片刻后,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

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乙炔气体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前边的学习中提到由电石制得的乙炔气体中往往会含有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这些杂质也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实验中如何避免杂质气体的干扰?

可以将乙炔气先通过装有NaOH溶液(或CuSO4溶液)的洗气瓶而将杂质除去。

b.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演示实验5-9]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缓慢滴下,将生成的乙炔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溴的四氯化碳中溴的颜色逐渐褪去。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可以反应且生成无色物质,那么它们之间的反应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从时间上来看是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迅速还是乙炔与之褪色迅速?

(回答)乙烯褪色比乙炔的迅速。

这说明了什么事实?乙炔的叁键比乙烯的双键稳定。

应注意乙炔和溴的加成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可表示如下:

(2)加成反应

乙炔除了和溴可发生加成反应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与氢气、氯化氢等发生加成反应。

高二化学课件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电离平衡(第一课时)。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从分类标准角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跟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等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

(3)理解电离度、电离平衡等含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分类关系的认识,理解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掌握用不同分类标准对同一对象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有关实验,提高从化学实验探究化学本质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由弱电解质的电离、阴阳离子共存等特征,体会矛盾体双方相附相存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电离平衡中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离子间的结合这种动态平衡关系,进一步体验化学平衡的“动”、“定”、“变”等特征。

[重点与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本课时的难点是弄清化合物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H2O、NH3H2O、H3PO4、HF (B)Cu(OH)2、 CH3COOH、C2H5OH、CH3COONa

(C)H2SO3、Ba(OH)2、BaSO4 (D)H2SiO3、H2S、CO2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水分子外,不存在其它分子的是( )。

(A)NaF (B)NaHS (C)HNO3 (D)HClO

3.医院里用HgCl2的稀溶液作手术刀的消毒剂,HgCl2熔融时不导电,熔点低。HgS难溶于水,易溶于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关于HgCl2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是难溶的共价化合物 (B)是离子化合物

(C)是一种强电解质 (D)是一种弱电解质

4.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 (D)固体氯化钠

5.下列物质容易导电的是( ),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一课时)》。

(A)熔融的氯化钠 (B)硝酸钾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无水乙醇

6.将0.1 molL-1的CH3COOH溶液稀释10倍,下列微粒浓度减小得最多的是( )。

(A)CH3COO- (B)OH- (C)H+ (D)CH3COOH

7.浓度与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的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醋酸更多

(D)盐酸与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样多

8.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正确的叙述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B)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大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

(C)强电解质在任何浓度的溶液中都100%以离子的形态存在,而弱电解质则大多数以分子的形态存在于溶液中

(D)在一般的浓度下,强电解质的一级电离是不可逆的,而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9.在一定温度下,在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着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处,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

(3)a、b、c三点处,电离度最大的是_______;

(4)若要使c点溶液中c(Ac-)增大,溶液的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试用简单的实验证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CH3COOH H++CH3COO-的电离平衡。要求从促进和抑制CH3COOH电离两个方面写出简要操作、现象及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或结论。

课堂练习答案

1A,2C,3D,4D,5AB,6D,7AD。8D。

9.(1)在“O”点处还未加水,是纯醋酸,纯醋酸中醋酸分子没有电离,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导电能力为0。

(2)cab。(3)c点。(4)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碳酸钠固体;加入镁或锌等金属。

10.(1)在醋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将上述溶液加热,发现溶液红色明显加深,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反应,升温使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增大,故溶液红色加深,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

(3)向(1)中加入醋酸铵固体,振荡后溶液红色明显变浅,是由于醋酸铵溶解后,CH3COO-增大,平衡向左移动,即电离程度减小,H+减小,故溶液红色变浅。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

高二化学课件 篇七

目的要求:

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

初步学会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了解中和滴定的全过程,为学生进行定量实验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

中和滴定的操作

教学过程:

引入

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多,而滴定法是其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但是滴定的手段有很多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滴定方法(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而酸碱滴定是滴定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掌握此种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

板书

第五节 酸碱中和滴定

一.一.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

提问

(1)在一定量的碱溶液中,滴加酸,正好中和时,碱和酸应该有什么定量关系?

引出

H+ + OH == H2O(中和反应实质)

n(H+)== n(OH-)

根据此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酸碱相互反应来测知未知液浓度

(2)不同酸碱的定量关系

HCl + NaOH === NaCl + H2O

1mol 1mol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1mol 2mol

H3PO4 + 3NaOH ==== Na3PO4 + 3H2O

1mol 3mol

(3)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x溶液体积(L)

n = cV

阅读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例题1

在未知浓度氢氧化钠溶液0.23L,需加入0.11mol/L的盐酸溶液0.29L才能完全中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板书

(1) (1) 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在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知道某种酸或减的标准浓度,例如:在实验室有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怎样测定他们的准确浓度呢?这就需要利用上述酸碱中和反应中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来测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带来的7篇《高二化学课件》,能够帮助到您,是t7t8美文号最开心的事情。

本文发布于:2023-06-18 11:1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62a98e9d9f5df323c489f06109f832b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二化学课件7篇(高三化学课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二化学课件7篇(高三化学课件).pdf

标签:化学课件   高二   高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