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古今谈》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29 09:34:07 阅读: 评论:0
儒家文化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文化,并非生而高贵,它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和验证过程,才形成了今天的儒学风貌。儒家智慧贡献给我们一系列概念,比如“仁义”,既提倡仁爱,又强调要在正义的范畴内施行;比如“孝悌”,既提倡在家里孝顺父母,又提倡在社会兄友弟恭:比如“礼乐”,既提倡礼以节人、规范秩序,又强调乐以和情、安和内心;比如“中庸”,既提倡用中道、不极端,又强调保持自我、和而不同。
儒家在当今最有实践意义的思想之一,就是“忠恕”,它不仅是历史贡献给今天的,也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忠,是中人之心,尽心待人、忠于本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如人之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要极尽所能,“恕”是要量体裁度,所以“忠”与“恕”,与“仁”与“义”一样,是一对相互辅助又相互制衡的概念。
这样的理念,关乎体谅、诚恳、理解、尊重的品质,随着历史河流的向前推进,常常是越来越沉入了河底,其踪奋杳。两千多年前,就有一群知识分子,他们虽不同而和、虽不比而周,他们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难,他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尽管性情不同、出身不同、成就不同,但是在“忠恕”的感召下,都践行着儒者的光荣与梦想,体察万物,悲悯苍生。
“忠恕”确实可以作为中国文化在今天提供给世界的智慧准则。早在1971年,联合国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周恩来总理为联合国大厅带去了两幅语录,其一是“以和为贵”,另一条就是关乎“忠恕”的解读:“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请教孔子,是否有可以让人终身依照的一个准则?孔子便回复给他这一句照亮万世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是将中华文化的堂堂正气昭显于联合国面前的行事信条。
可见,“忠恕”正是对“和谐”的达成,而“忠恕”也不仅是古代很多知识分子个人修为的守则,更是当代政治风云涌动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准则。比如,旷日持久的巴以战争,是宗教信仰的冲突;国内的贸易顺差与国外的反倾销举措,是经济体制的冲突;文化输出与文化侵略的论争,是中西文化的冲突;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代沟,是价值观念的冲突;旧有事物对创新态势的打压,是思维模式的冲突……所有这些文明的冲突,究其避免和解决之道,都可在“忠恕”的心态中寻找答案。如此,就不会再用固执去拒绝异类、用偏激去反对异见、用自大去打击新生、用霸权去迫害弱势。
所以,纵观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今天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我们更应具备一份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而中国智慧,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摘编自曹雅欣《儒学古今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学经过历史的检验,由一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文化。
B. “忠恕”的“忠”是忠诚尽己,去付出和助益;“恕”是宽容待人,去换位和体谅。
C. 孔子的“忠恕”思想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堂堂正气,与联合国的行事信条是一致的。
D. “忠”与“恕”是一对相互辅助又相互制衡的概念,二者结合能促成“和谐”的达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简述“仁义”“孝悌”“礼乐”“中庸”等概念内涵,在于强调儒家思想具有辩证性。
B. 文中以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为例,证明了儒家“忠恕”思想的作用。
C. 文中通过举例和对比论证,指出当代各种冲突实质都是文明的冲突,需要达成和谐。
D. 文章重点阐述了儒家“忠恕”思想的现代价值,在论证时兼顾了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智慧贡献中“仁义”“孝悌”“礼乐”“中庸”“忠恕”等都体现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B.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尽管性情、出身、成就不同,但都遵循“忠恕”,践行儒者的追求。
C. “忠恕”是中国智慧,可以提供给世界作为指导准则,有助于解决当代各种文明冲突。
D. 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更能使我们具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与联合国的行事信条是一致的”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是将中华文化的堂堂正气昭显于联合国面前的行事信条”可知,孔子的“忠恕”思想与联合国的行事信条是一致的说法错误,文中不曾提到联合国的行事信条。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在于强调儒家思想具有辩证性”错。结合原文“儒家智慧贡献给我们一系列概念,比如……”,文中提到“仁义”“孝梯”“礼乐”“中庸”等概念内涵,是为了说明儒家有智慧贡献,不是“在于强调儒家思想具有辩证性”。
B.“文中以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为例,证明了……”错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是一个背景事件,而周总理带去的关于“忠恕”的语录突出了中华文化的堂堂正气。
C.“指出当代各种冲突实质都是文明的冲突,需要达成和谐”理解片面。根据原文“‘忠恕’也不仅是古代很多知识分子个人修为的守则,更是当代政治风云涌动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准则”“所有这些文明的冲突,究其避免和解决之道,都可在‘忠恕’心态中寻找答案”,文中的论证应该是强调“忠恕”对解决当代冲突的作用。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中信息推理判断的能力。
B.“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扩大对象范围,“都遵循”说法绝对。根据原文“两千多年前,就有一群知识分子,他们尽管性情不同、出身不同、成就不同,但是在‘忠恕’的感召下,都践行着儒者的光荣与梦想,体察万物,悲悯苍生”可知,“他们”指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群知识分子”,并非“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且“都遵循……”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本文word下载地址:《儒学古今谈》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儒学古今谈》阅读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