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他的仁政
更新时间:2023-06-29 00:50:36 阅读: 评论:0
孔子生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他的仁政____________。他想做一个挽狂澜于既倒的大人物,“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天生孔丘,何用?然而奴隶社会土崩瓦解了,在许多市侩、政治骗子、谎言家,赳赳武夫得志之际,在许多成功人士于王事蹇蹇、席不暇暖之时,大师孔子,被晾在一边,____________,在那里干呆,有劲没处使。表面上看孔子,忙,甚至可以说忙的团团转。他开办私人学校,他奔走列国,他为世道人心的江河日下着急上火。可是这种“忙”都不是他心中所要的那个“忙”。孔子所要的“忙”是“克已复礼”,是参政议政。孔子对做名儒、名士都不感兴趣,孔子要做的是名臣。孔子所处的时代天下一团糟,的确挺需要名臣的。
据传孔子曾经删修鲁史官所记的《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____________。”看情形是金瓯片片碎,奴隶主贵族阶级忽喇喇似大厦倾。沧海横流,是要出英雄的。孔子就要做这个英雄,他要写天地这篇大文章,他要补天济世。他要日月所照之处成皆乐土,他要天下君王皆遵周制,他要刍荛采薪之人皆明礼义,他要儒家恩惠泽润众生。伟哉,孔子!壮哉,孔子!可惜,他一项也做不到。他只能是徒呕心血。孔子在历史面前是个迟到者,不合时宜者,逆潮流者。他想做的事,不是他不能为,而是时代已经不允许他“为”了。他或许应该选择沉默和缺席,但选择沉默和缺席,又不是孔子了。孔子选择的是“在场”和“出席”。在时代的长餐桌上,他拼命地要抓住属于自己的那份刀叉。“儒”,本来也是一种职业——为他人办丧事的一种职业。这使“儒”们的血液里存在着一种天生的实干家的执拗和吹吹打打的喧哗成分。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划横线的两处,第一处连用了四个“他”做主语,第二处只用了一个“孔子”做主语,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何差别,请简要说明。
【答案】
17.不合时宜(威无所施、举步维艰、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夏炉冬扇、无用武之地等);无所事事(一无所成、无所作为、蹉跎岁月、虚度年华、马齿徒增、百无聊赖等);不可胜数(不胜<可>枚举、数不胜数<计>、举不胜举、不可胜道、不乏其人、多如牛毛、指不胜屈等)
第一空,语境是说孔子的“仁政”与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不相合,他的主张得不到认可,才能无法施展。可填“不合时宜”“威无所施”“举步维艰”“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夏炉冬扇”“无用武之地”等。不合时宜:指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或社会潮流;比喻与时代潮流不合的事物。威无所施:无处施展威力,即无用武之处。举步维艰:形容已陷入十分艰难的处境。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进退两难: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无用武之地:比喻无法施展才能。
第二空,结合“被晾在一边”“在那里干呆,有劲没处使”可知此处是说孔子什么事也干不成,白白虚度时光,可填“无所事事”“一无所成”“无所作为”“蹉跎岁月”“虚度年华”“马齿徒增”“百无聊赖”等。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一无所成:意思是一点没有成就。无所作为:什么也不做或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虚度年华:意思是白白地度过年岁。马齿徒增:比喻自己年岁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百无聊赖:指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形容人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空虚无聊。
第三空,语境是说《春秋》记载的“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这样的事情很多,可填“不可胜数”“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举不胜举”“不可胜道”“不乏其人”“多如牛毛”“指不胜屈”等。不可胜数:不能计算数目,形容非常多。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不乏其人:那样的人并不少。多如牛毛:像牛身上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指不胜屈:形容数量很多,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
18.①第一处连用了四个“他”做主语,紧承上文,用排比手法,具体阐释了孔子补天济世的英雄情怀在当时社会中的种种具体表现,抒发了作者对孔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的推崇与赞美之情。
②第二处只用了一个“孔子”做主语,是作者继上文热情讴歌孔子后,又冷静地审视孔子所处的历史时代,指出孔子在自身抱负与现实矛盾中的辛酸无奈又尴尬的历史身份,表达对孔子历史处境的惋惜遗憾,又不失褒扬之情。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孔子生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他的仁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孔子生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他的仁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