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蝶恋花 原文篇一北斗秋横云髻影。莺羽衣轻,腰减青丝剩。一曲游仙闻玉声。月华深院人初定。
十二阑干和笑凭。风露生寒,人在莲花顶。睡重不知残酒醒。红帘几度啼鸦暝。
唐宋公主多不下嫁,入道观为女冠,内人之失宠者也然。《瑞鹤仙·陈华山内夫人》是也。此“道女”疑即其人。此等女冠多有秽行,文人对之多作轻亵语,韩愈《华山女》诗,亦不免此,此尚算庄言。《本事诗》卷下将此词定作艳词。可见《瑞鹤仙·陈华山内夫人》一词也为艳词。“睡重不知残酒醒”,释家严戒酒,道家则否,故《真诰》有“玉醴金浆”之语。“华山”在金元人之手,南宋妇女所不能到。此言“人在莲花顶”,乃虚拟词,托梦境耳。上片言入定,下片言酒醒,则其中所言皆梦境可知。以《瑞鹤仙》词题来看,这两首词应是送给同一个人,那末这“华山”也可作为名字解,即指陈华山内夫人。
“北斗”三句,述道女装束。此言道女头顶上盘着高耸的发髻,用一支玉簪横插其中。她投在地上的影子,极象秋高气爽时的夜空中的北斗星。她身上穿着剪裁合身的飘飘欲仙似的绸服,从后面望去细腰盈握,满头青丝飘拂。“一曲”两句,为道女自娱而写真。此言在月色明亮夜深人静之时,她在道观中用玉磬敲奏出一支悦耳动听的《游仙》曲来自娱取乐。上片写出这位道女的典雅不俗,也含有词人对她的爱慕之意在。
“十二阑干”三句,转写自身。“阑干”,这里作栏干解。“莲花顶”,即华山莲花峰,峰上有上清宫,宫前有池生千叶莲花。此言词人见了扇面上所画的山峰,仿佛自己也到了华山莲花峰顶的上清宫内。词人凭栏斜倚只觉秋风生寒,一片清凉。此非真到,只是因为是题“华山道女扇”,所以词人有此即兴想象之境,或即上所言之梦境耳。“睡重”两句,也是照应上三句的梦境。此言其饮酒填词,在不知不觉中却昏然睡去,酒醒后起床不知道绣帘外的昏鸦啼归已是叫了多少次了。下片全写自己对扇画的感受,最后才点出,以上这些只不过是他的梦中景象。
蝶恋花 原文篇二张先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从外面移来了一株小小杨柳,将它栽种后院。它在初春二月枝干尚短,也着舞动自己纤细的腰肢。不像那灞陵边上的柳树,因为人们折柳送别而残丝乱絮地被人抛弃在东西岸边。
几片眉毛一样的小叶因春寒而皱巴巴的。不要唱《阳关曲》了,还没唱它就因为别离而断肠了。告诉春天休要细看它了,它的一根根枝条都展现出与恋人分别的哀怨。
蝶恋花:词牌名,即《鹊踏枝》。此名取自梁·简文帝《东飞伯劳歌》:“翻阶蛱蝶恋花情”。
绿杨:绿柳。
宫腰:即楚腰,纤腰。《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世即以楚腰泛指女子的细腰。
青犹短:指杨柳鹅黄初现,而绿尚不足。
灞(bà)陵:地名,本作‘‘霸陵”,汉文帝陵墓,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附近有霸桥,为古人折柳送别处。
残丝:折断的柳枝。乱絮:散乱的柳絮。
小眉:喻杨柳初生的嫩叶。
阳关:即《阳关三叠》,又称《渭城曲》,曲调名。唐、宋时的送别歌曲。阳关,古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分付:付托。
条条:指柳条。
上片写从外间移来中一株小小杨柳,将它栽种后院,从此它就脱离中横遭攀折飘零之苦,言下之意颇为自得。杨柳垂条轻盈袅娜,诗词中常与美人纤腰互为比喻。此处“多舞宫腰”就将杨柳拟人化,开篇便宛然有一个歌女兼舞女的形象。“多舞”云云,可见其年尚小,不特“二月青犹短”的形容而然。这”,移柳之事似乎暗示着一个小歌女脱离风尘,进中人家宅院,于是境遇大变:“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灞陵自汉唐以来均为折柳送别之地,“残丝乱絮”抛置之多,不言自明。这二句暗示歌女脱离为人随意作践的境地,有中一个好心的主人扶持。
下片词意忽生转折。“寒不展”的叶儿,是皱眉的”子,看得出是情绪低落。以杨柳嫩叶比美人之眉,仍是继续前面的拟人,连下句依旧是描述那年少歌女的”貌。“莫唱《阳关》”,这一句点出离愁别绪,因为《阳关》乃是送别曲,而自然是与上文中的好心人离别中。主人将外出,故伊人依依难舍。“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白居易《杨柳枝词》)可见“真个肠先断”中的“肠”与“眉”均是借喻柳。末二句则是更清楚地说明中肠断的缘由,兼寄词人的感慨,其中代用中唐人雍陶《题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的名句,似乎那柳丝也不是柳丝,条条尽是离人怨苦之具象中。
此词将人柳合一,折粘折脱,畅而不拘,收放随心,末句点明题意,尤贵于深有寄托。将柳叶、柳枝比作纤腰、美目、愁肠,这在词人之前便已有之,然而妙于运用,以此造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人物,展示出一段曲折哀婉的特殊情事,则是独创。词先写佳人于坊间饱受折磨,移入人家后有所改变,但仍有不美满者。词人将此种旷怨之情融入柳寄离情的比兴境界中来表现,确是别有一番风味。
这首词创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词人八十五岁,纳一位叫“绿杨”的歌妓为妾,称她为“六娘子”。绿杨进了张府后,词人对其宠爱有加,便冷落了其他妻妾,其他妻妾们一合计,乘词人不在家,将绿杨赶出了张府。众怒难犯,词人只能默认,唯一能做的就是写下这首词。
蝶恋花 原文篇三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此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使人感到情懒意慵,神倦魂销。
暮春景致处处皆能生愁懒于梳妆打扮,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
慵:懒。
残红:指凋残的花,落花。
幕:这里指窗帷。
鬓鬅:蓬松,指头发松散的样子。
黛:一种青黑色的颜料,古时女子用来画眉。
愁媒:引起悉愁情的媒介。这里指暮春景致处处皆能生愁。
消遣:消解,排遣。
系绊:这里是“维系”的意思,还可以引申为“寄托、有着落”。
杨花:指柳絮,是离愁别绪的代名词。
管:照管。
苏轼词在豪放以外,也显婉约含羞,《蝶恋花》词中即写闺怨女子,缠绵动人。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阕由写景过渡到写人。全词以哀景引入,“懒、慵”乃倦怠样,“蝶、莺”本为无情动物,词人却以主观情感灌入,描画了两物的慵懒散漫。后以“花落狂风”承接,更于慵懒外平添萧瑟,“残”为花落凌乱之形,暗含残败颓靡;“满”字作结,残红遍地,满布小院的情状即刻呈现眼前。全词前三句写景,由蝴蝶、黄莺的慵懒,转入花落残红的寂寥,为下文写人作铺垫,奠定了哀怨凄楚的氛围。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这两句由景及人,主人公午醉未醒,红日已晚,黄昏及至,帘幕低垂。此乃日落黄昏时分,抒情主人公应为一名女子,睡眼惺忪之时,天已慢慢暗沉下来,“帘幕无人卷”从侧面写出女子慵懒倦怠之象。景中含情,人中显意,全词上阕由景及人,细致描摹出一幅残败寂寥的少女闺怨图,色调浓郁低沉。
下阕直入,展开对人物外表与内心的描写,细腻地展现出主人公独居闺房之中的情形。“云鬓箭松眉黛浅”,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鬓发散乱,眉间黛墨浅淡,不饰打扮、素面朝天的女子形象显露无疑。这个女子之所以不修边幅,乃是“愁”字作祟,无尽愁怨,无处倾诉。“总”是起领,将女子悠悠“愁媒”一语道尽,见景思愁,见人思愁,万事万物在女子眼中“总是愁媒”。而这愁却无人可排遣,“欲诉”写尽女子渴望倾诉、渴望排遣的心理,但是“谁消遣”的疑问却暗含“无人消遣”的答案,五字将少女悲凉沉重的心情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凄楚难耐。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一句,以否定词“未信”领起,虽明言“未信”,却隐隐传递出“信”意,女子的孤单寂寞在这断言般的词句中传达而出。随后女子自比杨花,“杨花犹有东风管”,杨花似花非花,在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女人以花喻人,命薄如杨花,将其女子无所依傍、“难系绊”的深情道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全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表达对妻子的怀念。
《蝶恋花》约作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三月。是时,东坡31岁,丧妻九个月。为抒发思妻之幽情,作此词以怀念之。
蝶恋花 原文篇四窗外绿阴添几许。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老尽莺雏无一语。飞来衔得樱桃去。
坐看画梁双燕乳。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自是思量渠不与。人间总被思量误。
当日的雏莺已经长成,它悄悄地飞来,衔了颗樱桃又飞去了。看那窗外的绿树,又添了多少浓阴,只剩下红艳艳的樱桃,似乎要把残春留住。
独自坐着,静看那画梁上双燕在乳雏。燕语呢喃,像在惋惜我已年华迟暮。我自个儿在想念着他,燕子自然是不懂得的。唉,人间总被相思所误。
朱樱:深红色的樱桃。古代视为珍果。左思《蜀都赋》:“朱樱春熟。”
莺雏:幼莺。
画梁:雕花绘画的梁柱。双燕乳,双燕在哺育幼燕。
迟暮:比喻衰老。
渠不与:谓心中人不能与共晨夕。
渠:俗称他人曰渠。
思量:相思。
这首《蝶恋花》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抒写伤春怨别之情,寄寓对于人生的看法,其哲理意味并不很浓烈,而细加吟绎,仍可见它与传统的伤春怨别词有所不同。
词的上片侧重描写伤春情绪。
“窗外绿阴添几许”起拍设问。一开始便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住。因为绿阴增添,意味着春色衰减;经此一问不能不跟着察看窗外景象的变化。
“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接着回答设问。如此一问一答,即勾画出一幅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象图。原来词人关心的不是绿阴添加了多少而是还有几许春意。这时剩下的只有樱桃,抓住春天的裙角,不肯放春归去。词人无一字提及惜春,但惜春之意已现。
“老尽莺雏无一语,飞来衔得樱桃去。”而结拍又在这图中添上一笔,谓春天已是如此凋残,黄莺儿还要将此唯一为春天留下标志的樱桃衔走,表现出其对于春天的怜惜情状。以上所写,虽为一般自然物象,看似与社会人生无关,而自然物象的变化,却处处牵动人心。
下片由伤春转入怨别,专讲社会人生。
“坐看画梁双燕乳。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点出了上片之景全是词人在室内所见,窗外已无春意。词人将目光移及画梁双燕,希望能获取一些安慰,却见画梁间小燕子,呢喃细语,像是为人们失去美好的春天感到惋惜。而小燕子之成双成对,相亲相爱,同样也引起了主人公的怨别情绪。眼中所见乃心中所想,这一句反衬出词人的孤寂和凄凉。因为此时的主人公正是独自一人“坐看画梁双燕”。这是由眼前物景所触动的无端烦恼。此时此刻,主人公多么希望能够像画梁双燕那样,与自己所思的人在一起。
“自是思量渠不与。人间总被思量误。”这是词人的感叹。由此将词人带回现实中来,先前所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莺莺燕燕飞来飞去,欢欣鼓舞,是因为他们从不“思量”的缘故,世间之人之所以有迟暮之感,有许许多多的烦恼,是被“思量”所误呀!这里,主人公埋怨自己的“思量”不为对方所理解。在现实面前,经过再三“思量”,终于有所觉悟,认识到:“思量”是人生痛苦的根源。这就是全词所写惜春怨别情状所要说明的道理。所谓“思量”,可以解作相思,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包括对于自然界的变化以及社会人生变化的一种“忧患意识”。当然,词作所写伤春怨别情绪,都是“思量”的具体内容。
如果从字面上看,这首词所写伤春怨别情绪,似乎人皆有之,不见得有何特别之处,但是,如果联系作者的人生观及其对于世界的看法,就可发现这首词所写的情绪,内容很不一般。王国维对于人生怀有“极深之悲观主义”,他认为人生缚于生活之欲,只是痛苦而已。所谓伤春怨别情绪,实际上也是生活之欲的体现。他主张文字及美术,应当遗弃一切“关系”与“限制”才能得到解脱。因此,这首词对于“思量”的看法。当与这种在生活之欲中求解脱的思想有关。这就是说他已经认识到,对于自然物象变化的伤感情绪,对于悲欢离合的怨恨情绪,一切“思量”都将带来痛苦,但是这种痛苦又是很难解脱的。他把这一人生体验,即人生哲理,写到词中来,指出“人间总被思量误”,这却是前人所未曾道及的。
此词为词人于1907年春作于海宁。当时词人刚刚入京,历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局编译、名词馆协修。词人怀着哀怨无奈的情绪写下了这首词,这其中也包含了个人的心曲和时代的苦闷。
蝶恋花 原文篇五九十韶光如梦里。
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
落日野田黄蝶起,古槐丛荻摇深翠。
惆怅玉箫催别意。
蕙些兰骚,未是伤心事。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九十天的春光匆匆而过如在梦里,一寸寸的山河,每一寸土地都让人极度哀痛。落日之下野田里黄蝶飞舞,古槐树和丛荻摇曳着枝条显出一片浓碧。
玉箫吹奏起惆怅失意的音调催人别离,个人的挫折和失意,并不是令我伤心的事。热泪纵横悲愤难已,封好了信封,人生中只有真挚的感情才永不会死。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九十韶光:整个春天共九十日,故云。
寸寸关河:《金史·左企弓传》:“太祖既定燕,企弓献诗,略曰:‘君王莫听捐燕议,一过河山一寸金。”关河,犹言山河。
销魂:此指极度悲伤。
玉箫:用江淹《别赋》“琴羽张兮箫鼓陈”句,指临别时令人“惆怅”的管弦之音;也可能用范摅《云溪友议?玉箫记》所述韦皋游江夏,钟情于一名玉箫的侍女,临别时赠以玉指环一枚、诗一首,并约期再见事,及姜夔《长亭怨慢》词“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一作箫)分付,第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万缕”诸句意。如果是后者,当有本事在,惜已难考实。
蕙些(suō)兰骚:楚辞中又多以“蕙”“兰”之属的香草象喻品性志行的美善高洁。些,系古时楚人的习用语气词。骚,指屈原代表作《离骚》。此处以“蕙些兰骚”作为楚辞的代称。
未是伤心事:意谓蕙兰受害,并非消极伤心之事,乃是要同势力作斗争的事。
锦字:用锦织成的字,代指书信。《晋书·列女传》载,东晋时,前秦女诗人苏蕙(字若兰)的丈夫窦滔为秦州刺史,因罪被徙流沙。苏氏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寄思念。
作者自清穆宗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十八岁起,多次到北京。他第五次入京在德宗光绪十一年(1885)春,在京逗留一年余,与当时胜流盛昱、袁昶、沈曾植、曾桐兄弟、蒯光典、王颂蔚、陈炽、张孝谦、杨锐等游,名动公卿。次年(1886),应礼部试,与王懿荣、张謇、曾之撰合称“四大公车”,但不幸落第,于当年四月二十八日离京南下。据其《南旋日记》,此词为其出东便门时所作。
蝶恋花 原文篇六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小雨初停云消散,夕阳照庭院。金碧楼台,芙蓉池中倒影现。微风习习,杨柳亦依依。无数嫩荷尖尖角,好似翠钿。
如此园林,风景无限美。流浪归来,没了心情去赏欣。独自坐到天黄昏,悄悄庭院无一人。惆怅凄苦心烦闷,更添颜老人憔悴。
晚照:夕阳的余晖;夕阳。
金翠:金黄、翠绿之色。
芙蓉:荷花的别名。
袅袅:纤长柔美的样子。
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
王诜字严卿,开封人,约与苏轼等同时。官做得很大,曾任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但在1079年(元丰二年),曾坐罪,责授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移颍州安置,直到1086年(元祐元年),才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从该词的“流落归来”、“更添得朱颜老”等句看,此词可能是他官复原位后所作。
这是一首触景抒怀、感慨生平的词。上阕除“回晚照”三字或许寓有一种特殊的、自身的含义外,其余几平全是写景。将近黄昏时,一场小雨刚刚飘洒而过,阳光又从云隙中钻出。虽然只是夕阳回照,但经过雨水冲洗过的后园里的景致却格外清新,一片生机,春意盎然。那被阳光笼罩着的楼台,金翠相耀,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沼塘里,分外美丽;那经过小雨清洗、绽满新芽的杨柳枝,一丝丝地低垂着,在微风的吹拂下,正在轻轻地摇曳;那池塘里无数的荷花,虽未绽开,但花蕊经过雨水的洗涤,就如同女子头上的青钿一般玲珑细巧,十分逗人喜爱。
面对园林内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作者不禁感概万千,触动情怀,联想到了自己一生的官场起落。所以从下阕开始,作者转入抒情了。“似此园林无限好”一句,既总括了上阕的景物描写,又开启了下阕的无限情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当自己“流落归来”,面对园林美好春景,本百感交集,有无限情绪,但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究竟在想些什么,反而感到一股莫名的空虚,觉得“心情少”了。一个人悄悄地面对清静的黄昏园林,将人、景、心情三者融成一片,凝在一起,这种静态描写所显示的复杂心情,恐怕并不弱于一种热烈的激情描写。而在这种静谧的环境中,作者面对春光和景物,只牵动了一种情怀,那就是人变老了,揭出了全词的主旨和意蕴。
该词写景抒情,十分清楚。而写景又为抒情服务,使整首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本来万千思绪,一时却反觉“心情少”,最妙。写出了一种空洞迷茫、时光流逝的失落感。全词将盎然的自然景物与黄昏夕阳和作者的衰老心情反衬着写,有着强烈的对比色彩,而全词的题意至末句方才跃出,既总括全词,又有点题之妙。
此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老大无成之慨,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压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原词之墨迹保留至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起笔“小雨初晴回晚照。”富于象征意味: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暗寓作者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终见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阳黄昏,亦复可悲。这亦喜亦悲之情,全融于这初晴晚照之中。接下来“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二句更需玩味。楼台本已巍峨壮观,叠下“金翠”二字状之,气象更加富丽堂皇。如此金碧辉煌的楼台,沐浴于晚照霞辉之中,其倒影又映现于荷池之水面,楼台本身与其倒影,遂构为一亦实亦幻的庄严景观。难怪《宣和画谱》称王诜“风流蕴藉,真有王谢家风气”。“杨柳垂垂风袅袅。”词人更以如画之笔,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杨柳垂垂,原是静态;风袅袅,则化静态为动态,姿态具动静相生之妙。“袅袅”二字极美。从其手迹可见,此二字真是姿媚无限,笔意之美,与词情相得益彰。“嫩荷无数青钿小。”歇拍承上文芙蓉沼而来。时值春天,初出水面之嫩荷,宛如无数青钿。至此,盎然春意触目萦怀。
过片“似此园林无限好。”将上片作一绾结。园林如此富丽,春色复如此迷人,确乎可说无限之好。应知此园林非指别处,就这位驸马之府邸。王诜词中曾一再对之加以描绘。句首“似此”二字,已暗将此美好之园林与自己之间推开一段距离。“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流落”二字,写尽七年的迁谪生涯,所包蕴的无穷辛酸,又岂是“归来”二字所可去之以尽。重到了旧时园林,已物是人非,经此重谴,词人临老,妻子下世,园林纵好,也只能是“心情少”了。韵脚之“少”字,极含婉厚重,有千钩之力。词情至此,由极写富丽之景一变而为极写悲哀之情,真有一落千丈之势。“坐到黄昏人悄悄。”黄昏遥承起句晚照而来,使全幅词有绾合圆满之妙。更重要的,还于以时间之绵延,增加意境之深度。坐到黄昏,极言其凄寂况味。更应添得朱颜老。结句纯为返观自己一身之省察,词情更为内向,悲感尤为深沉。园林依旧,朱颜已改,人生到此,复何可言。
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皆可喜之景,亦皆可慰人心。然而词人却只是“心情少”,无法摆脱悲哀。而写景设色愈富丽,则愈反衬出其伤心怀抱之黯淡。中间具一大跌宕、大顿挫,笔势变化有力,是此词又一特色。抒情结构的巨大转折,与情景之间的强烈反衬,都是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足可玩味。
王诜约与苏轼等同时代,官做得很大,曾任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但在1079年(元丰二年),曾坐罪,责授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移颍州安置,直到1086年(元祐元年),才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从该词的“流落归来”、“更添得朱颜老”等句看,此词可能是他官复原位后所作。
蝶恋花 原文篇七蝶恋花·和漱玉词
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
花漏:镂花的铜漏。
欹枕:斜靠在枕上。
窗罅:窗户的缝隙。
桐花凤:鸟名,羽毛五色,暮春采集桐花而得名。
连珠弄:古曲名。
漱玉词: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集。
花漏:镂花的铜漏。
欹枕:斜靠在枕上。
窗罅(xià):窗户的缝隙。
桐花凤:鸟名,羽毛五色,暮春采集桐花而得名。
连珠弄:古曲名。
这是《衍波词》中的名作。“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的比喻清新尖利,以致词人被称做“王桐花”。细绎词意,此词恐亦有寄托,“往事迢迢”二句,或与其早岁《秋柳》诗一样,表现出对南明王朝的眷念。此词为和李清照《蝶恋花》词。李作如下:“暖雨和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再三味之,似终不及和作之雍容深婉。
蝶恋花 原文篇八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来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霜华:此指严霜。因其每呈结晶状,故云。张祜《旅次上饶溪》诗:“秋竹静霜华。”
阳关:指《阳关三叠》曲。为古代送别的曲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谱入乐府,即以诗中“渭城”或“阳关”名曲。
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老庄学说认为人生世事虚幻无定,故云。
耽(dān):指沉溺、迷恋;也有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词的第一句作者上来就点明了时间,大雪飘零,万物冰冻,首先在时间上为作者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瘦马,残月,都是一组凄凉的意象,作者在这里用他们渲染气氛。阳关自古就是人们分别的地方,作者在这里使用主要是表明自己的离别之情,用了暗喻的手法。作者接下来说分别的时候,车轮呜咽的也哭泣了,暗含对分别的伤痛。
下句作者重点以情驭景,他开始感叹时间还在,但是物是人非,昔人不再。他开始回忆起自己以前与人相处的美好时光,想到这里,作者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他突然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只能感慨的说一句:离别。
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静安曾奔父丧南归故里。这期间所写的诗词充满着悲凉的情调。本词写离别时的情景,残月出门,西风瘦马,词人不幸的遭遇加上他忧郁的天性,使他更感到人生的虚幻了。
蝶恋花 原文篇九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作的一首词。全词上片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月亮;后二句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下片前三句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后二句是作者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这首词悼念亡妻,凄美之中透着轻灵,通过对明月圆缺的观察,燕子呢喃的对语,蝴蝶双飞的描写,反映出了对亡妻刻骨铭心的哀念。
辛苦最怜,算是天上月。一轮端正,悬挂天中。一昔如环,曾有最光辉的时刻,那么圆满皎洁。但一朝别去,永远留下遗憾。如果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那么,我作为冰雪,将不惜为你融化。
十分无奈,尘世因缘竟然那么容易断绝。但是,帘幕间的燕子就不一样,年复一年,辛苦奔波,不是和往常一样,仍旧踏在帘钩上,轻轻地呢喃。鬼唱秋坟,纵使能够另恨血化碧,只是挽歌唱罢,心上的愁和恨,仍旧不能消解。而今,算是已经认定,死后化作花丛双蝶,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①减字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天上月:指亡妻。
③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昔昔,即夜夜。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
④“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卿,“你”的爱称。
⑤无那:犹无奈,无可奈何。帘钩:卷帘用的钩子。
⑥“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⑦“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⑧认取:注视着。取:语助词。
作者在康熙十九年(1680)重阳节前三日夜曾做过一个梦:“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而这首《蝶恋花》就从这个梦里的两句诗生发而来。妻子卢氏去世后,作者生活便长期痛苦悲伤,他用月亮盈亏喻人生的聚散,希望月亮夜夜明亮,长圆不缺。所以作者将天上的月亮,作为歌咏对象作词一首。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块”,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如玉环般的圆满,其他的夜晚则都如玉块般残缺。在这里,“辛苦最怜天上月”为倒装句。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以月的圆缺来象征着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在这里说月,实际上是在说人,说的以前自己或是入职宫禁,或者伴驾出巡,与卢氏聚少离多,没有好好陪伴她,说的是卢氏过早的逝去,给自己留下终生的痛苦。
纳兰曾梦到过亡妻,而且临别时妻子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君圆。”所以“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纳兰想象着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自己日夜思念的亡妻,如果梦想真的能够实现,自己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为妻子夜夜送去温暖,从而弥补心中的遗憾。
然而梦想终究难以实现,当一切幻想的破灭后,纳兰的思绪回到了现实。“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无奈尘世的情缘最易断绝,而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叙语。此时的纳兰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自己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于是,他的思绪又开始飘散起来。
尾句“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是纳兰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在你的坟前我悲歌当哭,纵使唱罢了挽歌,内心的愁情也丝毫不能消解,我甚至想要与你的亡魂双双化作蝴蝶,在灿烂的花丛中双栖双飞,永不分离。
在这首词中,纳兰仅以明月、燕子、蝴蝶这三种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景物,就畅快淋漓地表达了妻子逝去后,自己内心难以消散的愁苦,正因为感同身受,才会写得如此情真意切,而尾句以喜语来强化悲情。
蝶恋花 原文篇十蝶恋花·别范南伯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蝶恋花·别范南伯》是南宋词人杨炎正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的上片从夜雨话别写到春江水涨,登舟启程,表达了临别时的依依难舍之情;下片设想别后,彼此天各一方,被无重数的乱山遮隔,相见无由,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此词融情入景,化故为新;幽畅婉曲,情思绵绵。
酿成这一夜春雨,是我们的离恨别情。把一江春水,都添得岸满潮平。汇同江水一股脑儿,向东方汹涌奔腾。纤弱的嫩柳,怎能挽住船的航行。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
您到达南徐,渡口的芳草一片青青。如果您升起春游的豪兴,一准要漫步当年同游的小径。别后会孤独难耐,免不了要回望送别的长亭。乱山像屏障挡住您的视线,看到的只有数不尽的山峰。
1.蝶恋花: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本称《鹊踏枝》,晏殊改为《蝶恋花》,又称《江如练》《西笑令》《桃源行》《明月生南浦》《桐花凤》《黄金缕》《卷珠帘》《风栖梧》《一箩金》《望长安》《细雨吹池招》《细雨鸣春沼》《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双调,上片五句,押四仄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5]
2.范南伯:范南伯,名如山,字南伯,河北邢台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随其父自中原起义南归,为辛弃疾的妻兄。[1]
3.刬(chǎn)地:越是,越发。
4.都不住:都系不住。
5.听鸣舻(lú):舻,同橹。鸣舻,划船时橹摇动所发出的声音。
6.南徐:指江苏镇江。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
此词具体创作时间未知。范南伯是辛弃疾的妻兄,杨炎正是辛弃疾的知交,他们常在一起议论国事,唱和赠答,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此词为作者送别范南伯赴京口之作。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
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名家点评
晚清词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前段婉曲而近沉着,新颖而不穿凿,于词为正中之上乘。
蝶恋花 原文篇十一小院深深门掩亚。寂寞珠帘,画阁重重下。欲近禁烟微雨罢,绿杨深处秋千挂。
傅粉狂游犹未舍。不念芳时。眉黛无人画。薄幸未归春去也,杏花零落香红谢。
深深的小院,关闭起大门。画阁上珠帘一重一重的放下低垂。要到寒食节了,微微的春雨停了,那绿杨深处的秋千直直的悬挂着,纹丝不动。
傅粉人发狂似的去游冶,还未舍得放弃呢。就是不想在这大好春光时节,没有人为我画眉。薄幸郎不归来,整个春天都过去了,你看杏花已经零落,香花亦在凋谢。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晏殊词改今名。
门掩亚:意谓门没有关死,只是虚掩着。寂寞珠帘,
画阁重重下:此为“寂寞画阁,珠帘重重下”的倒装,谓宁静的画阁,垂下重重珠帘。
画阁:彩绘华丽的楼阁。
禁烟:禁止烟火的日子,指寒食节。
傅粉:白面少年。
未舍:没有尽兴。
芳时:良辰,花开时节。
眉黛无人画:谓在如此美好的时节里,女子的黛眉却没有人替她描画了。
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因称眉为眉黛。
薄幸:薄幸郎,古代女子对负心男子的称呼。
这首词是作者早年行役江南时的作品,具体创作时间无从考证。从词的内容上看,当是的作者境况不佳,或认为可能与科举考试的失利有关,于是创作了这首词,借闺人之怨抒发自己内心的愁苦。
上片用“小院深深门掩亚”提起,既表明了这座小院中女主人公的身份,又表现出她此时的心境。一个能在深深庭院中生活的女子,肯定是位贵族妇女,她之所以不把门紧紧锁上,是因为她朝思暮想的情郎还没回家,她在苦苦地等待着呢。按理说如此“芳时”,她应该走出房门,起码要到自家的庭院里观赏春光才是,可她又为什么把重重的珠帘都垂下来呢。在这一句里,一定不能忽略“寂寞”二字,正是由于如此大好时光里没有人与她共度,使她感到无比寂寞,没有心情去欣赏花草。时间已经接近寒食,杨柳也已长得茂盛,而庭院里那架秋千,依旧孤孤单单地悬挂在那里无人理会:见不到女主人公娇美的身影,更听不到她银铃般的笑声。“欲近”句点明时间是寒食节,一场小雨后,更显凄清萧索。“绿杨”句更显环境之深邃寂寞。整整一阕的文字,令人感到最真切的只有两个字:寂寞。
下片着力写女子的孤独与哀切,她在心底埋怨着深深爱着的那个情郎,他是那么英俊潇洒,倜傥风流,可惜无论爱他有多深,他都没有真正把自己放在心上,依旧在外面恣意冶游。你知道不知道,大好春光里,苦苦等待你归来的美人已有很多天没有好好梳妆了,本该替我画眉的你真的把我忘到脑后去了。眼看着春天快过完了,你这个薄情郎还没有回家,不知道你想让我等到什么时候。到此为止,女子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虽然这些话只能默默地对自己说,但她毕竟在屋里待不住了,无法自控地走出屋门,盼望着出现奇迹:或许一眼看到那冤家就在门前,朝她走来呢。然而这只是她的一厢情愿,映入她眼帘的,仅仅是粉红色的花瓣随着风儿纷纷落下。最后这句话很有深意,它不仅强力昭示了女主人公的失意,更把女子红颜易逝的哀苦通过杏花飘零折射出来,更增加了全词的'情感力度。
词写闺怨,写一个女子由于丈夫薄幸,放荡不归,又值暮春时节,从而引起的寂寞无聊、哀怨感伤,却又无可奈何的感情。这些都是她内心的哀怨,但她内心更存在着焦急,“薄幸”人还未回来,可春已归去,杏花已零落凋谢。她的内心是多么盼望春归之前能与这个“薄幸”人相聚。
蝶恋花 原文篇十二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余名字。
送别的酒劝你一醉方休,清秀而丰润的潘郎,你是哪家的郎婿?记住美女与升官所赏的喜钱,不要交给东边邻居好色的小人。
忆起京城那个美女密集的都市,我是英俊潇洒的不一般的人物。为向青楼女子寻觅往日风流韵事,在院的墙上还留着名字。
①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②潘大临:字邠老,秀才,北宋江西派诗人,著有《柯山集》。苏轼贬居黄州时,二十多岁的潘大临从苏轼学诗习书。
③钗头: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结住头发的称“钗子”。钗头系钗的首端,多指钗。这里代指美女。新利市:仕庆所赏得的钱,这里代指升官所得赏钱。
④东邻子:东边邻居好色之子。
⑤回首:回顾,忆起。长安:古都。这里泛指京都。佳丽:美丽的女子。
⑥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这里代指院中的女子。
⑦花枝缺处:院,白居易《长安道》诗:花枝缺处青楼开。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潘大临将赴省参试。苏轼借京都试成出仕文人昔日风流韵事作该词,激励潘大临的心志与大愿。
蝶恋花 原文篇十三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天际升起。碧绿草色,飘忽缭绕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上片写登楼伫望情景。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意象,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上片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笔意婉约。下片抒情,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拟把”、“强乐”三句辞意顿折,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最后揭明词人对待“春愁”果决态度:“终不悔”。“为伊”,方始画龙点晴地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隐秘:为了她——那“盈盈仙子”(《曲玉管》)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挟带着市民式激情,真是荡气回肠。全词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形象,描写心理充分细腻,尤其是词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精神境界,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坚毅性格与执着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蝶恋花 原文篇十四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这是一首闺怨词,抒写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全词语言朴实,清新温婉,意境含蓄优美,情景交融,通篇不见一个“愁”字,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主人公的愁怨,将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表达得酣畅淋漓。在手法上,此词运用白描写情态动作,生动传神,真挚感人,体现了小晏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梦境里黯然销魂无处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
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⑴消魂:魂魄消灭。多以名悲伤愁苦之状。江淹《别赋》有“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⑵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消魂:一作“佳期”。
⑶尺素:书写用之尺长素绢,借指简短书信。素:白绢。古人为书,多写于白绢上。
⑷浮雁沉鱼:古代诗文中常以鸿雁和鱼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又《汉书·苏武传》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因合称书信为鱼雁,亦有以鳞代鱼,以鸿作雁者。另亦指传书信者。
⑸终了:纵了,即使写成。无凭据:不可靠,靠不住。
⑹移破:犹云移尽或移遍也。破:唐宋大曲术语。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破,犹尽也,遍也,煞也。
此词上片写梦里相思。下片写醒后遣怀。全词语言清畅,而抒情有递进、有顿挫,故沉挚有力。
起首三句:“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特征,使梦境显得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
接着两句:“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这两句写得最精彩,它表示梦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绪无处可说,已经够难受;醒来寻思,加备“惆怅”,更觉得这“消魂”的误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但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递进一层,比“江南”一词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备增绵邈。这种以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不多见。词之上片,写梦中无法寻觅到离人。
下片转写寄信事。起三句:“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说的是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
结尾两句:“欲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用的乐器是秦筝。古筝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撑,“柱”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弦急则高,弦缓则低。她借低音缓弦抒发伤别的情怀,移遍筝柱不免是“断肠”之声。以“缓弦”、“移柱”来表达其“幽怀难写”,可见以行动写心理,自有其妙处。
这首词语言清疏明畅,但写情从做梦到寄信,到弹筝,节节递进,节节顿挫,又显得沉挚有力。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小晏亦是“古之伤心人”,所以写出来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这首词真可说是“浅语有致”。
蝶恋花 原文篇十五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万,少住万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万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万万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这大好的万光,可是万天却只稍稍停留便离去了。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随着万风要看万归向何处?
一片碧绿的山野间传来一声声杜鹃的啼叫声,杜鹃即使无情,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举杯送别万天,万天沉默不语,黄昏时分忽然下起了潇潇细雨。
系:拴住。
青万:大好万光。隐指词人青万年华。
少住:稍稍停留一下。
犹自:依然。
杜宇:杜鹃鸟。
便作:即使。
莫也:岂不也。
“把酒”句:把酒,举杯;把,持、拿。送万,阴历三月末是万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浇愁以示送万的习俗。此句与王灼《点绛唇》“试来把酒留万住,问万无语,席卷西山雨”写法相似。
潇潇雨:形容雨势之疾。
惜万伤万,留万送万,词中常调。这首“送万”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万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万嫩柳,这样方与送万之旨吻合。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万”,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万天。然而“少住万还去”,万毕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过叹息伤感而已,词人却从随风飘荡的柳絮生出“随万且看归何处”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诗词中或状撩乱万愁,或状漂荡无依,即使联想到“送”,也只有“飞絮送万归”(蔡伸《朝中措》)一类想象。朱淑真却以女词人特有的灵心慧性和缠绵执着,将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随着万天,想看一看万究竟归于何处。由“系”到“随”,进一步写出了柳对万天的无限依恋和无尽追踪。
下片从“万归”生出,转从送万的词人方面着笔。“绿满山川”正是暮万之景。这一望碧绿之中正含有落花飞絮狼藉的伤感记忆,更何况耳畔又时时传来象征着万归的杜鹃鸟凄伤的呜叫声。目接耳闻,无非芳万消逝的景象即便是无情人,恐怕也要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从反面假设,“莫也”句则故用摇曳不定之语从正面渲染愁苦,愈觉情怀酸楚。写到这里,方才引出这位满怀愁情的女主人公。“系万”不住,“随万”难往,唯有“送万”:“把酒送万万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两句似从欧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化出,但独具神韵。在词人感觉中,这即将离去的万天,像是怀着无限别离的惆怅与感伤,悄然无语,与伤万的词人默然相对。时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细雨。这“潇潇雨”,像是万天告别的细语,又像是万天归去的叹息。而女主公情怀的黯淡、孤寂也从中隐隐传出。妙在“不语”与“潇潇雨”之间存在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对应与联系,使读者感到这悄然飘洒的“雨”仿佛是一种不语之“语”。这一境界空晨。极富象外之致的结语使词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远的情致。
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万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万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朱淑真在少女时期也曾“天资秀发,性灵钟慧”(宋·魏仲恭《朱淑真断肠诗词序》),写过欢快明丽的《万景》诗:“斗草寻花正及时,不为容易见芳菲。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万光伴酒卮。”——她要趁万光明媚而及时地去寻觅鲜花,去与女伴们斗草戏耍。这不仅因芬芳秾艳的万景不易常见(故而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由大自然的万光唤醒了自己的青万之感,激发了对自己美好青万的珍惜之情(所以对万天倍感可亲可爱),因而她不肯为闺中“女训”“女诫”所拘钳去拿针缝线学什么无味的女红,而要欢欣喜悦地举起酒杯,邀请万天这少女般的伴侣陪自己共度人生之良辰。然而,曾几何时,在经历了人世的辛酸折磨之后(传说她“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下配一庸夫”致使“一生抑郁不得志”,“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朱淑真却给后人送来了悲凄幽悒的《送万》词。扫视这前后的强烈反差,读者既可感触到旧时代的凄风苦雨,又可从女作家不同风貌的艺术描述中领略到不同的审美韵致,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
这是一首惜万词,词的上片抒发对万天眷恋的感情,下片抒发伤万的感情,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万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万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词中首先出现的是垂杨。“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万,少住万还去”三句,描绘了垂杨的绿姿。这种“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的景色,对于阴历二月(即仲万时节),是最为典型的。上引贺诗中即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万风似剪刀”之句。它不同于“浓如烟草淡如金”的新柳(明人杨基《咏新柳》),也有别于“风吹无一叶”的衰柳(宋人翁灵舒《咏衰柳》)。为什么借它来表现惜万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细如丝缕的枝条的构造成似乎可以系留着事物的联象。“少住万还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万天的柳条没有达到目的,它只把万天从二月拖到三月末,万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万且看归何处”两句,对暮万景物作了进一层的描写。柳絮是暮万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所以诗人们说:“飞絮著人万共老”(范成大《暮万上塘道中》)、“飞絮送万归”(蔡伸《朝中措》)。他们都把飞絮同残万联系在一起。朱淑真却独出心裁,把天空随风飘舞的柳絮,描写为似乎要尾随万天归去,去探看万的去处,把它找回来,像黄庭坚在词中透露的:“若有人知万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清平乐》)。比起简单写成“飞絮”“送万归”或“著人万意老”来,朱淑真这种“随万”的写法,就显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犹自”把“系万”同“随万”联系起来,造成了似乎是垂杨为了留万,“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艺术效果。
像飞絮一样,哀鸣的杜宇(杜鹃鸟)也似看作是残万的标志。“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万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一片碧绿。远望着这暮万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词人在想:杜鹃即使(便做)无情,也为“万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鸣,词人通过这摇曳生姿的一笔,借杜宇点出人意的愁苦,这就把上片中处于“暮后”的主人公引向台前。在上片,仅仅从“楼外”两个字,感觉到她的楼内张望;从“系万”“随万”,意识到是她在驰骋想象,主人公的惜万之情完全是靠垂杨和柳絮表现出来的。现在则由侧面烘托转向正面描写。
“把酒送万万不语”。系万既不可能,随万又无结果,主人公看到的只是暮万的碧野,听到的又是宣告万去的鸟鸣,于是她只好无可奈何地“送万”了。阴历三月末是万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这时把酒举杯,以示送万。唐末诗人韩偓《万尽日》诗有“把酒送万惆怅在,年年三月病恹恹”之句。朱淑真按照旧俗依依不舍地“送万”,而万却没有回答。她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起的潇潇细雨。作者用一个“却”字,把“雨”变成了对万的送行。这写法同王灼的“试来把酒留万住,问万无语,帘卷西山雨”(《点绛唇》)相似,不过把暮雨同送万紧密相连,更耐人寻味:这雨是万漠然而去的步履声呢,还是万不得不去而洒下的惜别之泪呢?
这首词同黄庭坚的《清平乐》都将万拟人,抒惜万情怀,但写法上各有千秋。黄词从追访消逝的万光着笔,朱词从借垂柳系万、飞絮随万到主人公送万,通过有层次的心理变化揭示主题。相比之下,黄词更加空灵、爽丽,朱词则较多寄情于残万的景色,带有凄忱的情味,这大概和她的身世有关。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10:0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5b4faf124170ff11e56b61ed621cb1d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最新蝶恋花 原文大全(1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最新蝶恋花 原文大全(15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