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篇一1、谈话
师:有谁知道我们五星小学是石狮市唯一一所省级什么传统校?(乒乓球传统校)喜欢打乒乓球的同学请举手,看来还真不少。那我来考考大家吧?你们了解乒乓球的赛制吗?
2、出示问题,揭示课题
校运动会要增加乒乓球赛,我们六(1)班要选出4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课件出示)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比赛场次”
3、认识单循环制比赛:认识“单循环制”: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认为应该抓住什么条件?我们把这种比赛方式叫做单循环制。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一)探究问题一,利用学过的列表法和画图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
2、交流解决方法。
3、师小结:看来,不管是画图法、还是列表法都非常直观简洁的,能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楚比赛的场次了。
(二)提出问题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六(1)班有10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师:如果现在有10名同学要进行乒乓球比赛,还用刚才的方法解决,你觉得怎么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我们发现10名同学进行单循环比赛问题有些复杂,如果按照学过的列表法或画图法一一画出比赛场次会比较繁琐,那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2、从简单的情形开始,研究过程,探索解决比赛场次的策略。
对了,当遇到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
请你根据刚才列表或画图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试着总结出计算比赛场次的策略,并完成课本85页中的3个图表。
(1)要求:先独立做,想发现了什么规律,再与同伴说一说。
(2)交流规律
方案一:列表找规律
交流展示: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方案,你是如何找规律的?
引导学生发现:把10名同学的复杂问题,转化为从2名开始研究,到3名,到4名,到5名,找出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小组代表发表想法。(能不能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们说一说)
方案二:画图找规律
师:还可以采用方案二,通过画图找规律,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2名同学时,只有1条线;3名同学时,增加了2条线;4名同学时,又增加了3条线,5名同学时,又增加了4条线,得出1+2+3+4=10。
说一说:10名同学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总结规律,找出解题策略:5名同学时,比赛场次从1加到4;6名时,比赛场次从1加到5;以此类推,10名同学时,比赛场次为从1加到7,即1+2+3+4+5+6+7+8+9=45,所以45名同学一共要比赛45场。
(3)补充等差数列求和方法:
同学们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能不能很快算出结果?
像这样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差值相等。则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计算等差数列的和可以用(首项+末项)×项数÷2。如:(1+9)×9÷2=45
(4)为什么每次同样是增加人,但比赛场次却是+2、+3、+4呢?边看图边跟同伴说一说?
每增加一名队员,该队员都要分别跟之前的队员进行一场比赛,所以参赛人数每增加1人,比赛场次所增加的数目等于原来参赛的人数,增加的场数应该是(现在人数-1),还要说明-1是因为自己不和自己比。
概括所有的情况:如果有n个人参加比赛,一共有多少场次?
根据规律得:1+2+3++(n-1)=比赛场次。根据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得(1+(n-1))×(n-1)÷2=比赛场次,也就是n(n-1)÷2
三、问题延伸
1、比赛结束后,2名教练和10名选手握手告别,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
2、抢答:(只列式不计算)
(1)全班同学进行单循环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次?
(2)小红与3位好朋友决定互送卡片庆祝节日,他们一共需准备几张卡片?
3、刚才8名同学进行单循环比赛28场,如果采用淘汰制进行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次?
介绍淘汰制比赛规则:淘汰赛是每两名同学之间比赛一场,必须分出胜负,负者被淘汰,胜者进入下一轮,最后决出冠军。
(1)画图帮助理解,列式:4+2+1=7(场)。
(2)小结:每一场比赛都必须淘汰一名选手,淘汰几人即赛了几场,8名选手参加,最终一名选手夺冠,淘汰了7名选手,所以比赛了7场。(8-1=7)
四、全课总结
解决刚才问题,我们采取了什么策略?
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篇二【教材分析】
《比赛场次》是小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这一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借助“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学会从简单的情形开始,通过列表或画图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并运用规律,培养综合应用意识。三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了搭配问题,学生已经会用列表或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体会到当数量比较多时,从简单的情形开始,经历尝试验证、归纳运用的过程。学生在丰富的活动过程中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此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中类似的问题。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5—86页的教学内容。
【学生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都很喜欢体育活动,对学习素材和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此前,学生已经研究过类似“服装搭配”的问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学习能力:这部分对少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设计必须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教学设想】
数学必须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洞察力和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数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体验。因此,利用握手和我班乒乓球队员的图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提供探索的平台,在设计中要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空间,并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知识的形成,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联系生活实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课堂知识拓展到生活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比赛活动的意识。
【学习目标】
1、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
2、经历“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题过程,感悟化归的基本思想。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应用意识。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教学难点: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每天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建立了友谊,为了表示感谢,现在就请你和你小组的同伴握握手。要求:每两个同学握一次手,并说:“合作愉快!”从这个活动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①每一位同学握了几次手?(说了几次“合作愉快!”)②如果每两名同学都握一次手,一个小组4名同学一共要握几次手?(一个小组4名同学一共说了几次“合作愉快!”)
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次》问题(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
握手活动在缓解紧张的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唤醒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得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充满兴致。】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一)乒乓球比赛
1、制造冲突,寻找策略
课件出示乒乓球比赛情境:咱们六一班有许多乒乓球爱好者:谢崇涛、吴玉祺、郭浩、杲睿、王超、刘翔、杜兆华、王镪、刘尚、赵玉鑫同学。如果这10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感受到在有限的时间里,比赛人数较多时,用列表格或画图的方法较麻烦。
(2)观察完整的表格和连线图,进一步体会人数多时,不容易数清楚。
有关列表格方法学生需明白:
表格是如何建立的?(根据参加比赛的人数列出表格。)
表格中的“√”表示什么意思?(打“√”表示进行的一场比赛)
为什么要把表格的一半去掉? (去掉部分与打“√”部分重复)
④表格中间的一条斜线表示什么意思?(自己不能跟自己比)
(3)课件出示数学家华罗庚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体会到遇到复杂问题要“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让学生感知有据可依)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法从中感受到人数多时,通过有序列举、列表排一排、画图数一数,不容易数得清,从而引发思考。进而出现数学家华罗庚的解决策略,初步体会遇到复杂问题时可以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1)先让学生想办法,寻找规律。(提醒学生,如果发现规律就不用往下画。)
(2)小组汇报,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结合图表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规律。
3.知识梳理,总结规律
(1)结合学生交流的方法,对探究过程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得出比赛人数与比赛场次之间的关系:参赛人数每增加1人,比赛场次所增加的数目等于原来参赛的人数。
(2)概括规律
师:能举例说明你们发现的规律吗?预设:
如果有8个人参赛,需要打的次数是
1+2+3+4+5+6+7=28(场)
如果有9个人参赛,需要打的次数是
1+2+3+4+5+6+7+8=36(场)
如果有n个人参赛,需要打的次数是
1+2+3+……(n-1)(场)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选择寻找规律的方法,学生在列表或画图的方式中寻找实际问题蕴含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并且感受到虽然方法呈现的方式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交流汇报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质疑、尝试、验证、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进一步感受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从中渗透化归思想。】
4.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问题和这个问题的道理是一样的?
预设:
生:握手、拥抱、一条长线段上有好几个点数线段个数、数有多少个角……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课堂知识拓展到生活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三、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策略牵移,解决问题
(1)出示“联络方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读懂规则。
(2)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3)交流汇报,进一步强化“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联络方式的问题解决,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学生寻找到的规律可能是多种的,教师引导学生回到问题的最初情形去尝试运用规律,进一步强化“从简单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总结提升
寻找共性:这节课,咱们一起研究“比赛场次”和“联络方式”这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3.拓展应用:为我们班设计一种联络方式,并用图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比较两个例题的异同,再次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化复杂为简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应用意识。】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我们刚才解决的问题,主要采取了什么策略?以后碰到复杂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致名言:老子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设计意图:以老子的名言进行总结提升,在渗透数学文化的同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板书设计】
比赛场次
增加一名学生,增加的比赛场次等于上一场比赛的人数。
n个人比赛场次:1+2+3+……+(n-1)
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篇三教学目标:
1`、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文的能力。
2、会用列表、画图的方法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重点难点:
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下面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你关注一下。
(出示问题1)
六年级4个班男生要进行足球比赛,如果每两个班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1、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3、小结: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画图、列表或枚举等方法进行解决。
4、如果比赛的队伍是10或者20,我又该怎样来解决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比赛场次的问题。
二、探索规律
出示问题2
如果是8个队伍参加比赛,每两个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1、请同学们结合前面的方法,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用什么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在小组里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4、汇报
引导说出表格如何建立的,发现规律,得到结果。
5、小结:遇到类似问题,尝试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规律,用列表、画图等方法解决问题。
三、解决问题
出示问题3
六年三班6人参加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学生依照上面学到的方法先独立解决 ,再汇报。
四、看书质疑
五、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篇四教案背景:
1、对象:全体学生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复习回顾三年级下学期《数学与体育》的相关内容
教学课题:
比赛场次
教材分析:
《比赛场次》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与体育》的第一小节。该问题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有过初步接触,当时数额限制在4以内,引导学生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本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借助解决“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也包括列表、作图的策略。
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设定了如下几点:
教学目标:
了解“从简单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规律,能正确计算比赛场次。
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和体育及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列表或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关键:
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学生用表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 讲授法 练习法 演示法 实践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8分钟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赛场次”这一内容。
复习
(1)出示
6年级有4名同学要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2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他们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2)读题
(3)提问:
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比赛规则是什么?
(4)估计
4名同学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5)试做
用以前学过的列表法和画图法
(6)小组交流
(7)全班交流列表法
能用一个算式求出4名同学一共要进行几场比赛
(生列式师板书4名 1+2+3 =6(场))
(8)引导
3名 2名 比赛场次是几?如何列算式?
(9)全班交流画图法
3、修改
自己的答案
4、尝试解答
5名同学参加比赛,试着用列表法和画图法接着刚才的继续做
交流
新知探究 15分钟
(一)探究规律一
试做
6年级有8名同学要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2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他们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交流
3、发现规律
有几名学生参加比赛就从1开始一直加到比比赛人数少1为止
4、验证规律
6名 7名
5、练说规律
6、比较三种方法
列表法、画图法和列式计算三种方法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加的省时高效?
7、举例类推
(1)如果有比8更多的人参加比赛,利用这个规律举出实际例子
(2)有n个学生参加比赛,列出算式
小结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
从简单的情形出发,找出规律,并利用这个规律列式计算——是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
(二)探究规律二
1、引导
如果每人都比赛四场,一共应该是多少场比赛?
如何计算的?
因为自己不能和自己比,这就减去了几场?
因为是一场单循环比赛,每个人只能赛一场,不能重复,所以,还得再÷2
2、得出规律
( 4 x 4—4)÷2
3、质疑
4、拓展
5名同学参加比赛,你也能运用这个公式求出比赛的总场次吗?
6名同学呢?
8名呢?
n名同学参加比赛呢?
5、规律之间的联系
1+2+3 = (4x4—4)÷2
6、小结激励
练习内化 7分钟
一场体育比赛中,一共有9名运动员。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
用刚才找到的规律,求出结果。
2、和小亚同组的选手还有9名,小组中每2人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小亚所在的小组共要进行几场比赛?
比赛结束了,运动员们纷纷合影留念,每2人之间都要拍一张照片。摄影师一共要排多少张照片?他准备了3卷同样的胶卷,每卷又36张,这些胶卷够用吗?
参赛:6人
替补:6人
领导:1人
教练:2人
合计:15人
4、“星星体操表演队为联络方便,设计了一种联络方式。一旦有事,先由教练同时通知两位队长,这两位队长再分别同时通知两名同学,依此类推,每人再同时通知两个人。如果每同时通知两人共需1分,6分可以通知到多少名同学?”
小结回顾 1分钟
畅谈收获或体会
板书设计:
比赛场次
规律一 规律二
2名 1 1 场
3名 1+2 =3场
4名 1+2+3 =6场 4 x 4—4
…… ……
8名 1+2+3+4+5+6+7 =28场 8 x 8—8
n名 1+2+3+4+…+(n-1) n x n —n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既有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索活动,又有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既有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课本知识的发展和延伸。我认为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主要有三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我跟他们以聊天式的进行有关比赛场次形式的对话。例如,伦敦奥运会亚洲预选赛。学生深深地被吸引住了,自然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新授过程中,我还出示了相关的比赛图片,创设了相关的比赛情境。学生会觉得非常真实,比赛场次这个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自然就想去学习。
2、重视过程,渗透策略
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学生的内在潜力是无限的。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解决8名学生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这个问题,我首先出示4名学生参加比赛这一简单情形,然后鼓励学生猜测并运用图例、表格等以前学过的方法进行验证,引导学生发现比赛人数与比赛场次之间的规律。整个过程注重让学生体会“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这一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也包括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而不是仅仅为了解决类似比赛场次的问题。课堂中充分为学生提供给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空间。在学生研讨过程中,我注意走近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3、拓展教材,方法延伸
这节课我没有局限于教材上的一种规律,而是引导学生探索出了两种规律。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存在了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课前教师谈话导入的内容和紧接着进行的教学情境内容不够统一。
课前说的是:伦敦奥运会亚洲杯预选赛。教学情境的内容是:乒乓球比赛。两者没有能够很好的统一起来,显得他们之间不够衔接。
对学生三年级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足够的了解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预设学生复习4名学生进行多少场比赛应该能很顺利,但是由于时间比较久远,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淡忘了。尤其是列表法,在复习的交流中体现得比较随意。这就说明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还没有足够的了解。
今后改进措施:
1、创设统一的情景,这样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备课之前先备学生。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了解清楚,明确他们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再进行备课。这样会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篇五教学目标
1.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列表或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过程,体会“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体会“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回顾
同学们,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我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就和我们数学有着紧密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次。
1.出示例题
六(1)班有4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问:从题目中你们能获得那些信息?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同桌之间合作完成。
(给时间让学生做,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2.交流、汇报
师 :哪个组先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展示学生作业)
生1:我是用画图的方法做的。4个点分别表示4名同学......
师 :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用列表方法的做的。生1、生2、生3生4分别表示4名同学......
生3:......
(二)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乒乓球比赛最少需要几名同学参加?要打几场比赛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做。
(给时间让学生做,师巡视)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简明地说出自己的方法,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3.研究3名同学比赛的情况,交流、汇报
(三)发现规律
1.增加场数的原因
(1)人数每增加一人,场数的增加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3名同学比赛的场次3场比2名同学比赛的场次1场多了2场,4名同学比赛的场次6场比3名同学的比赛场次3场多了3场”发现“增加的场数比赛人数少1”
(2)为什么要增加2场呢?为什么要增加3场呢?
让学生说,引导学生发现“增加2场是因为增加的这位同学要分别和原来的2名同学比赛一场,所以增加2场。
(3)请大家猜想:5名同学比4名同学要多几场比赛?5名同学要比赛多少场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来汇报自己的方法)
2.观察、发现规律
请同学们结合图、算式进行观察,能不能发现什么?
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明白:“从1开始加一直加到比比赛人数少1为止”这个规律。)
3.即时练习
六(1)班有8名同学参加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自己的方法,通过比较发现用规律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很方便、简单。
(四)回顾规律的探索过程(播放幻灯片)
先研究2名同学,用表格分析,记录比赛场次;
接着研究3名,用表格分析,记录比赛场次;
再研究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通过观察就发现了规律,最后用这个规律解决了8名同学比赛的情况。
其实这种方法是我们今后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先从简单的情形开始研究,发现规律,再用规律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师:通过刚才播放幻灯片,谁看明白了这个过程?给大家说说。
(多请几名同学来说,让大家都明白这个过程:先从简单的情形开始研究,发现规律,再用规律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五)练习
1.出示题目:把小三角形“ ”像下图中那样一层一层的摆放,摆了6层,一共需要多少个小三角形“ ” ?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给时间让学生做,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生:(展示学生作业)我先研究一层的情况,只要一个三角形;接着研究二层的情况1+3=4个,再研究3层的情况1+3+5=9个,到这我就发现规律了:有几层就是几个连续的奇数相加。这里是6层,就是从1开始连续的6个奇数相加:1+3+5+7+9+11=36(个)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六年级数学比赛场次教学设计]
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篇六《比赛场次》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借助“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课堂中,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的空间,采用对比、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材和结合学生实际谈话引出:“学校将要举行运动会,如果在六年级两个班各选出4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要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问题一提出,学生迫不及待的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开来。就连平时注意力一向不集中的薛泽华同学也都一样迅速的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起来。课堂状态一下子就进入了正题。
2、鼓励探索方式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策略的空间,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为了解决比赛中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这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图例、表格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发现答案,有点学生还能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特别走向学困生和他们一起去探究交流。
3、让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怕学生错。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中,从一开始给学生猜测比赛场次,再到探索解题方案,最后到总结,学生出现错误挺多,这些错误都是从他们自己的经验出发,是有感而发的。我不急于给答案,让学生有自我操作的欲望,从而达到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篇七本节课既有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索活动,又有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既有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课本知识的发展和延伸。我认为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主要有三点:
1、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他们的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我跟他们以聊天式的进行有关比赛场次形式的对话,例如你知道什么是淘汰赛,什么是循环赛,我们学校举行的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又是什么形式等问题,学生深深地被吸引住了,自然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新授过程中,我还出示了一张真人的乒乓球比赛图片,一共有十个人,其中两个是裁判,然后提出问题,每两个人之间比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学生会觉得非常真实,一点也不觉得假,自然就会更用心去学习。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学生的内在潜力是无限的,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解决小组比赛中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这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图例、表格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发现正确答案,有的学生还能创新地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研讨过程中,我注意走近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引导学生合作完成。
3、让学生大胆汇报,讲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在这个环节我组织学生合作并发现不同的方法,使学生体验方法的多样化,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据课堂观察,学生能在交流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思考并作修正。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很有潜力,他们所想到的方法并不都是教师预设之中的,如:学生同样用连线的方法,但在表达上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更加厉害,还自己尝试总结出公式。
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篇八从准备课一直到活动结束,可以说我收获的东西比以前几年的都要多。特别是“如何组织学生活动”这方面的收获,更是我从事教学工作永远受益的。现在的数学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的成功与否。要设计一个有效的、有弹性的数学活动,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尤其是课前的准备工作非常的.重要。通过这次教学,我明白了怎样去准备、设计、实施数学活动。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教参。真正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教参的教学目标,以教材为载体,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用学生熟悉的素材作为活动题材进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欲望,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就是我们平时遇到的问题。
其次,设计活动前还需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需求去进行活动设计,这样做出来的活动就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使得活动非常高效率的进行;不仅如此,还需对老师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老师,与老师间进行交流,思维发生碰撞,对“活教材”进行挖掘、分析,既是相互间的一个提升,也是对教材更深层次地、再一次地钻研。
再次,仅有老师和学生间的调查研究,做出来的活动,对知识重难点的突破还不够,需要查证一些比较好的、优秀的资料,拿来作为参考,甚至就把这些经典的、好的例子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改编出来,这样既和学生生活、认知非常的贴近,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又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同时,活动采用的形式不能太单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灵活的组织活动,把活动进行地更生动、形象。
最后,活动设计出来在实施的过程中,切记不能操之过急。老师对活动的要求要清楚、具体,但不能过细,让学生明白自己该干什么就可;活动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活动操作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分享小组成员的成果,让学生学会倾听、接纳、分享其他同学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还不够,要鼓励学生把活动中的发现、体验、感悟用自己的话有条理的、清楚的表达出来,反复地让不同的同学来说,直到全班达成共识。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效的、高效的教学活动。
在以后的教学中,把这些收获灵活的运用进去,多反思,不断地积累,创造性地教学。
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篇九“比赛场次”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实践活动课“体育中的数学”的一个内容。“体育中的数学”是通过研究体育中“体操队列”与安排“比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组合问题融合在一起。“比赛场次”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多种策略。教材试图让学生用直观的画图、连线、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从中学会有序、有条理的思考,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这节课是初步学习,六年级上册还将进一步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
从学生的现状来看,此前,学生已经研究过类似“服装搭配”的问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所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探索、彰显不同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关注学生是否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能用图、表等多种模型和方法探索结果和描述过程,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
这节课的另一个目标是让学生“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应用意识”,这是综合实践课的要达到的目标。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是要强调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整体性,突出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运用。而综合运用是指运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解决问题或探索规律。这也是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体育中的实例,探索比赛中的搭配问题,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应用意识。
其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我设计了“游戏引入――解决问题――课堂总结”的教学流程。
在“游戏引入”部分,我通过一个击掌游戏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并且很好地消除了他们情绪上的紧张感,同时在这一环节中还渗透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解决问题”环节,教材呈现的场景是 年第 4 届世界杯女子足球赛。学生都很喜欢体育活动,但考虑到由于场地的限制,学校没有足球场,学生亲身体验踢足球的机会比较少,而运动会却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环节在 解决运动会中遇到的问题这条线索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索了比赛中的场次问题。先是解决了三年级的拔河比赛场次问题,在这里,学生充分探索了图解、列表、排列、连线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再解决了较难的六年级篮球比赛的场次问题,再一次让学生学习运用这些策略,最后把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升到算式的形式,进一步深化了这节课的学习。这样的处理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有明显的梯度,层次分明,突破了教学重点。把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当中,同时达到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的目标;并且通过成功地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最后的“课堂总结”,我抛弃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一类的常规总结模式,采取请学生向请求帮助的老师们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果的方式进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更好地达到了回顾课堂,总结知识的目的。
一节课上完,总体来说,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孩子们基本上掌握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说,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练,这也是我在今后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不管怎样,我相信,有经历才会有进步,有尝试才会有成功。
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篇十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通过学生最关心身边的话题入手;提出整节课的中心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去探索新知识、形成新的技能。课堂实践下来发现学生对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较感兴趣,也比较乐学。
二、教会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四支对要进行几场比赛,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我首先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其次才让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图表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关键是通过要达成以下目标:1.学会用符号表示各个球队,为后面探究问题提供方便,同时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为以后学习作好铺垫。2.会用列表、画图等方法解决问题。3.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实践下来,效果比较理想。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课堂上要努力体现先教后学、自己探索、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充分给予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学习、思考的全过程。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具体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学生的解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过程,试图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并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倾听。
(2)全班汇报。组织学生合作并发现不同的方法,使学生体验方法的多样化,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据课堂观察,学生能在交流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思考并作修正。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很有潜力,他们所想到的方法并不都是教师预设之中的。
这节课是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数学,从内容、选题上我觉得很适合,总的来看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在每一个环节上我都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体现了我校开展的尝试教学法,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能逐步总结规律,整堂课学生兴趣很高,兴致很浓、气氛活跃,研究讨论特别起劲。他们不但轻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目标,还经历了科学探讨的过程。实际师生互动,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思考时间。
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篇十一“比赛场次”的问题在三年级下册学生有过初步接触,当时球队数限制在4支以内,引导学生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本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借助解决“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也包括列表、作图的策略等,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类似比赛场次的问题。
因此,在课堂中,我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空间,并采用对比、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是最好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我一开始就以谈话的形式引出:“如果在我们班上进行一次兵乓球比赛,每两人之间都要赛一场的话,一共要比赛几场?”这个问题是例题的复杂版,全班44人,要打多少场呢?让学生去想,去猜,去说,这时就算是说错了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最后肯定没人能说出结果或者正确的做法来的。这时,我适时再加一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知道怎么去求出正确的结果了。”于是,同学们都特别有兴趣,都想把这个难题解决,都想知道老师怎么去做。而且,学生也会感到很真实,更加用心去学。
2、探索学习方式多样化。
在课堂中,为了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空间,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解决小组比赛中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这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图例、表格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发现正确答案,有的学生还能创新地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研讨过程中,我注意走近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引导学生合作完成。
3、让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怕学生错。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正确,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却大凡是一种经历。”
在课堂中,从一开始给学生猜测比赛场次,再到探索解题的方案,最后到总结,学生出现的错误挺多,这些错误都是从他们自己的经验出发,是有感而发的。我不急于给出答案,让学生有自我操作的欲望。从而达到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了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会出现的各种情况,比如有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画图方法。而我只是太过强调用列表法来解决问题,对画图法讲的不够细。2、对课堂整体的把控上欠火候,教学经验有待提高。
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篇十二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通过学生最关心身边的话题入手;提出整节课的中心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去探索新知识、形成新的技能。课堂实践下来发现学生对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较感兴趣,也比较乐学。
二、教会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四支对要进行几场比赛,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我首先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其次才让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图表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关键是通过要达成以下目标:1.学会用符号表示各个球队,为后面探究问题提供方便,同时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为以后学习作好铺垫。2.会用列表、画图等方法解决问题。3.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实践下来,效果比较理想。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课堂上要努力体现先教后学、自己探索、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充分给予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学习、思考的全过程。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具体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学生的解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过程,试图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并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倾听。
(2)全班汇报。组织学生合作并发现不同的方法,使学生体验方法的多样化,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据课堂观察,学生能在交流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思考并作修正。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很有潜力,他们所想到的方法并不都是教师预设之中的。
这节课是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数学,从内容、选题上我觉得很适合,总的来看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在每一个环节上我都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体现了我校开展的尝试教学法,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能逐步总结规律,整堂课学生兴趣很高,兴致很浓、气氛活跃,研究讨论特别起劲。他们不但轻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目标,还经历了科学探讨的过程。实际师生互动,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思考时间。安全教育教学反思安全教学反思爱我中华教学反思
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篇十三学校组织的新课标教学比赛活动已经结束。此次比赛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风采的平台。也许最后的结果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最重要的是我享受了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能够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磨砺自己,提升自己!下面就对这次比赛作以下总结:
第一,要精心的备课
选择好课题后,就要对本节课进行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研究课程标准要求、研究教材的具体内容、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研究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1、在课程标准要求方面。 新课程要求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化学的应用,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提倡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 在具体的要求上,新课标要求“了解羧酸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因此本节课在内容上有两点要求,一是要注意对比醇羟基、酚羟基、羧基的结构差别,对比乙醇、苯酚、乙酸的性质差别;二是要注意乙醇、乙醛、乙酸和乙酸乙酯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用变化的观点区思考问题;三是注意从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含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根据这些要求我制定了相应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教学难点: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比较及酯化反应。
2、在教材的具体内容方面。首先应细读教材,包括书本的每一个例题和本节后面的练习题,研究例题和练习题的立意,为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在研读了教材之后,要根据新课标对本节课内容和方法的具体要求编写学案,学案中设置部分有梯度的问题,达成水到渠成的目的。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完全达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这样做不仅避免了照本宣科带来的枯燥无味,而且使课堂充满了生机,通过上课发现这种做法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因此也是十分成功的。
3、在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方面。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苯酚、碳酸、乙酸酸性的强弱,同时对比醇羟基、酚羟基和羧基的氢原子电离的程度,进一步探究酯化反应机理,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也是对有机反应特点的再认识。
4、在教法和学法方面。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在教学方法上我选择了以复习回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活动的教学模式。 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概括归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和动手尝试相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思维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第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在充分分析了以上信息之后,就要动手设计学案和多媒体课件。在这里我借鉴前人的做法,以减少工作的重复性和复杂性。考虑到课堂的生成性需要,并不要求把每一个细节都罗列在课件内,而是让课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得课件的实用性得到加强。 因此,我在课件的设计上追求简练、明了。这样设计下来可见的内容和页数都得到精简,把更多想象的空间都交给了课堂,交给了师生的互动环节,使得整个课堂简练而不空洞,精准而不乏味。 第三,模拟演练环节。
在设计好课件后,就要在赛课前进行模拟演练,在模拟演练的过程中再细细雕琢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把课堂上的更加精彩。一堂模拟课之后,师傅对我的课不太满意,要求我要大动刀子修改,课堂缺乏师生的互动,活动内容太少,整体性不够连贯,过渡环节不够自然等等问题,师傅都一一给予了指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正方案。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好地帮助作用,在这里我也要好好的谢谢我的师傅—汪维柱老师。 第四,正式赛课。
进入正是赛课的时候,心中不免会产生一种紧张的情绪,这时候自己什么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的展翅一搏。说紧张不如说是对成功的一种期待,对结果的一种期许。
比赛的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很好,对已学知识复习的比较到位,但是在问题探究和讨论结果展示时,往往就是几个尖子生,一些学生只是“看客”,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就被尖子生的思维牵着走了。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探究”,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不过总体而言学生在本节的学习中还是达到了预先的知识要求,整体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第五,赛后反思。
“教好书不在于教龄多长,而在于反思多深。”比赛已经结束,但细细回味,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 可能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收获是巨大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体验过程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历练了,收获了,成长了。本次活动中有丰厚的收获,更有深刻的思考。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的处理不当,导致最后时间不够,没有进行能力提升训练,使整堂课没留有“余味”。对于羧酸的概念、分类、官能团的知识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获取的,就不用在课上讲解,但考虑到一堂比赛课内容应当完整就保留了,导致学案上“乳酸和浓硫酸混合共热产物有几种?”这个问题没提,学生就轻松的下课了,思维没有发散开来。
2、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不足。
此次比赛的收获:
1、本次活动中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眼界,也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经验,同时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心中有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在备课时就会考虑设计的问题是否都能给全体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在上课时关注这个问题应该由哪个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老师在某一节课关注不到的学生,也许下节课就会有意识地关注了,在一个阶段里实现了面向全体。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应该是面向全体的真谛。
2、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思考,课堂评价应准确到位。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中国教育报》首席记者李建平博士提出“不要追求形式的活、表面的活,要追求孩子情感的活;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及时进行价值判断;活而无效往往是老师无效地接学生的话”。当学生提问的时候,老师要认真倾听,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核心问题,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理清学生思维顺序,找出问题,帮助学生纠偏。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学生非常看重
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就必须运用准确而恰切的课堂评价语来深深地打动着他们的心灵,促使师生体验产生共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点燃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化学老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也是我充分感受到“终身学习”的深刻内涵。古人们尚且知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且还要经常更新。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因此,我们应善于主动性地学习,不让自己陷入被动。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永远处于充电的状态,才能保持永远的自信。
感谢大赛让我懂得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同时我坚信:作为一名青年老师,不可避免要参加各种公开课,优质课,大奖赛,这是对我的挑战,也是对我的锻炼。正是这一次一次的挑战和机遇才成就了那么多的名师,所以我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以后我还会积极把握这样的机会的。
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篇十四1、击掌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的第一个教学环节,让3名学生见面每两人击一次掌,其他学生帮助老师计算一共击了几次掌,学生被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自然地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
2、贴近生活的数学,更易于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学生的内在潜力是无限的,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解决小组比赛中一共进行多少场比赛这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图例、表格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发现正确答案,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研讨过程中,我注意走近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学生在绘制单循环比赛示意图时遇到困难,我及时进行示范,引导学生合作完成。
3、从简单情形,寻找规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练习时,重点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或画图寻找规律的过程,体会“从简单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于规律本身不需要学生记忆,以后学生解决类似问题时,能够列表、画图来寻找规律解决问题即可。这一点我认为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寻找规律的过程做得还是较到位的,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错误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正确,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却大凡是一种经历。”在课堂中,从一开始给学生猜测比赛场次,再到探索解题的方案,最后到总结,学生出现的错误挺多,这些错误都是从他们自己的经验出发,是有感而发的。我不急于给出答案,让学生有自我操作的欲望。从而达到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了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会出现的各种情况,比如有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画图方法。2、计算时没有观察数字特征,去运用加法结合律使运算简便,导致得数出现错误。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蕴藏无限的创造力、生命力,值得我们去探索与应用。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22:5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59a9c8ae94de5f5a281fd6e7dd0e15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最新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十四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最新比赛场次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反思(十四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