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中国史学上的“通史家风”笔谈》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28 23:38:04 阅读: 评论:0

“通史家风”这一概念,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提出的。他在《文史通义》中评价创作了《通志》的宋代史学家郑樵:“不徒以词采为文,考据为学也。运以别识心裁,盖承通史家风,而自为经纬,成一家言者也。” 司马迁著《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历史是在变化中进行的,《史记》就呈现出了这种变化。《汉书》作者班固对司马迁多有微辞,但也肯定“其涉猎广博,贯穿经传”。在班固之后,《汉纪》的作者荀悦和《后汉纪》的作者袁宏,都把“通古今”作为历史撰述的宗旨之一。班固的《汉书》是纪传体皇朝史,荀悦的《汉纪》、袁宏的《后汉纪》是编年体皇朝史,它们都不是《史记》那样贯通的历史著作。他们强调“通古今”的必要性,一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宗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二是“通古今”也是当时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王充指出:“‘五经’比于上古,犹为今也。徒能说经,不晓上古,然则儒生所谓盲瞽者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思想背景下,荀悦等史家所倡言的“通古今”并非只是体现著作内容上的“通古今”,更要注重对现实的关注。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最全面的通史撰述,梁武帝的《通史》则是最早以“通史”名书的通史撰述,它与前者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史学上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南宋史学家郑樵是阐发史学之追求——“通”的名家,《通志》是其名作。首先,郑樵强调“会通之义大矣哉”,他继承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撰述宗旨。其次,郑樵批评班固,认为其“全无学术”“断代为史”,“会通之道,自此失矣”。应当指出,郑樵把“会通”与“断代”对立起来的看法,在史学发展上是不能成立的。 要理解“通史家风”的核心内涵,必须回到古代史学家对“通史”的理论认识中。“纵通”,即贯通古今,追源潮流,杜佑的《通典》上起黄帝,下迄唐天宝之末,“纵通”的特点非常鲜明。“会通”是郑樵极力提倡的作史方法,其“会通”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料的“会”,即广搜材料;二是古今历史的“通”。“横通”则在“通古今之变”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社会历史各个方面内容的考量与论述。 当我们以“断代为史”为参照审视“纵通”“会通”和“横通”会发现,文献资料上的“会通”和历史内容上的“横通”都不足以反映“通史家风”的主旨,因为断代史家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两点。在中国史学史上,无论是通史还是断代史,只要是优秀的史著,都需要广泛占有文献资料以及反映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这样才能留传后世。可见,“通史家风”是围绕“通古今之变”而形成的别具一格的理论体系,“通古今之变”是“通史家风”的真正精神内涵,是真正的通史精神。 历史上对一些史事的记述常有曲直、是非之分,只有在通史编纂中才能做到“衡鉴至公,庶几笔削平允,而折衷定矣”;历史上对同一史事的记述也存在详略不同,以致“首尾交错,互有出入”而产生“抵牾”,也只有在通史编纂中“统合为编”,定其去取,以提出一个合理的说法。从史学史上考察,某些重大的、根本性的历史问题和理论问题,往往是通史著作提出来的,并在学术史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上的“通史家风”笔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是在变化中进行的,司马迁写《史记》的宗旨,就是要探究天人关系,呈现古今的变化。 B. 虽然班固、荀悦、袁宏的书不是贯通的历史著作,但他们都把“通古今”作为历史撰述的宗旨。 C. 优秀的历史著作,需要广泛占有文献资料并且反映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这样才能留传后世。 D. 历史上对一些史事的记述常有曲直、是非、详略的不同,而在通史编纂中可以做到公允合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提出了“通史家风”这一概念,接着引用章学诚评价宋代史学家郑樵的一段话作为印证。 B. 文章第二段引用王充对“五经”的一段评语,意在表明“通古今”不是指内容,而是要关注现实。 C.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说明“通古今之变”是“通史家风”的真正精神内涵,是真正的通史精神。 D. 文章第四段展开分类论述,从“纵通”“会通”“横通”三个角度论述了“通史家风”的核心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的《史记》与梁武帝的《通史》,这两本书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最全面的通史撰述。 B. 史学家强调“通古今”的必要性,是因为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宗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C. 作《通志》的南宋史学家郑樵把“会通”与“断代”对立起来的看法,不被后代史学界认可。 D. 从史学上考察,通史著作提出的一些重大的、根本性的历史问题和理论问题,有长久的生命力。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班固、荀悦、袁宏……都把‘通古今’作为历史撰述的宗旨”说法错误。由原文第二段“在班固之后,《汉纪》的作者荀悦和《后汉纪》的作者袁宏,都把“通古今”作为历史撰述的宗旨之一”可知,不包括班固。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意在表明‘通古今’不是指内容,而是要关注现实”错,原文第二段“‘通古今’并非只是体现著作内容上的‘通古今’,更要注重对现实的关注”可知,原文是递进关系。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这两本书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最全面的通史撰述”说法错误。依据“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最全面的通史撰述,梁武帝的《通史》则是最早以“通史”名书的通史撰述”可知,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最全面的通史撰述,而梁武帝的《通史》是最早以“通史”名书的通史撰述。 B.“是因为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宗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归因不全。由原文“史学家强调‘通古今’有两个原因,一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宗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二是‘通古今’也是当时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可知,选项归因不全,遗漏了信息。 C.“不被后代史学界认可”说法错误。由原文“应当指出,郑樵把‘会通’与‘断代’对立起来的看法,在史学发展上是不能成立的”可知,郑樵把“会通”与“断代”对立起来的看法,不被本文作者认可,并非不被后世史学界认可。 故选D。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23:3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52d4b986302bbd2bf463a01d89cf3d9c.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史学上的“通史家风”笔谈》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史学上的“通史家风”笔谈》阅读答案.pdf

标签:家风   笔谈   通史   史学   中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