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7篇(有余数除法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3-06-19 06:19:18 阅读: 评论:0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竖式

教学目标: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 www. 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写格式。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房子,还剩几根?

二、探究新知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

166=2(个)4(根)

说一说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看一看,说一说。

先观察,再解释算式的意义。

三、练一练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3、学生自主编,并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

四、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二)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166=2(个)4(根)

答: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教学反思: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果盘、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你来说我来猜”的小游戏。老师画出红黄蓝三个颜色的气球,并标上数字1、2、3,告诉同学们后面的数字依次轮回红黄蓝颜色,现在你们可以任意说一个数字,我就能猜出它相对应的气球是什么颜色,之后师生进行猜气球颜色游戏,师说,几次我猜对了吧。为什么我会猜的这么准呢,其实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动手操作,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一)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二)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出示算式:7÷2=3(盘)……1(个),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5、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同学们,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如果是10根、11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3、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

4、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1)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2)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生: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教师板书:余数<除数

(3)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余数<除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四、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1、抢答有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摆三角形呢?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3、填一填:()÷6=7……里可能会填几。

五、课堂总结

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3、谈收获。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2=3(盘)8÷4=2(个)

7÷2=3(盘)……1(个)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余数小于除数12÷4=3(个)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横式、竖式写法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弄懂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教学准备:

准备小棒卡片火车头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发小棒,用小棒摆喜欢的图形。

2、引导用小棒摆一个一个独立的三角形。

二、探讨新知

1、小组交流摆的情况:最多摆几个,怎样列式,为什么?

2、汇报:用12根小棒摆4个,123=4。用11根小棒摆,113

3、讲解竖式写法。思考:余数表示什么?

4、观察比较:观察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有余数的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新知

1、用13、47根小棒摆三角形,怎么摆?列式计算(做一做)

2、坐车去旅游。看你桌上的题卡,请你认真做对题,可别上错车。(贴火车图)

3、咱班共有多少人?下火车需要租车,如果一辆车可以坐8人,需要租几辆车?剩下几个人怎么办?(列式计算)

4、老师还要再考考你们,看谁最快,最先到达目的地。(卡片)这个大红苹果就送给你。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上有哪些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教师花瓣学具、小组探究单

课前准备:

课前小探究

问题:把22朵花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朵,还剩()朵?你会用算式表示吗?你能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吗?

教学过程:

一、认识有余数除法名称及含义

1、情境引入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花,我们一起去欣赏。看,这是3片花瓣的兰花,这是4片花瓣的花,有5片花瓣的,还有6瓣花,它们美吗?你最喜欢的是几瓣花?

2、动手操作。

现在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花,用你们拿到的12片花瓣拼一拼,看看最多能拼几朵花?

3、学生汇报

预设1:我们把12片花瓣,每3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4朵花。

预设2:我们把12片花瓣,每6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预设3:我们把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追问:剩下能不能再拼一朵花?

预设4:我们把12片花瓣,每4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3朵花。

4、结果分类。

学生反馈

师小结:看来,我们在平均分东西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不够分,还有剩余的情况。

5、尝试列式

预设:12除以5等于2,单位朵,余2,单位片。

师教学并板书(师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有余数的除法。

6、理解含义

追问:1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商和余数都是2,但它们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预设: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可以拼成2朵,所以它的单位是朵。还剩余2瓣,所以它的单位是片。

(设计意图:以拼花和分花为主体,主要是想贴近生活,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我的数据“12片”,没有用教材中的6个草莓。因为12这个数据即可以被3、4、6整除而巩固了旧知,被5整除余2又延伸到了新课。)

二、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1、例题变式

如果增加一片,13片,还是每5片拼一朵,你说最多可以拼几朵?为什么?同桌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学生汇报。

2、小组合作

继续增加花瓣的数量,14、15……20、30、100。最多可以拼几朵,还剩几片花瓣?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要求:

摆一摆:小组里,每人选一种,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将你的想法用算式的形式汇报给小组长。

写一写:小组长将组员的结果记录下来并汇报。

对比观察除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

预设:除数都比余数大

……

追问:当除数是4,余数是?当除数是5时?除数是6时?

师小结: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把15朵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5÷4=3(朵)……3(朵)

追问:这里数字、单位都一样(3朵),意思一样吗?

(2)把16朵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6÷4=3(朵)……4(朵)

(3)把16朵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6÷3=4(朵)……4(朵)

2、课前探究结合。

这个问题还记得吗?就是我们课前研究的问题,现在你再试试看,跟之前写的一样吗?

3、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

(1)师:如果我们只看这个算式,去掉这些数据,你知道这里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6=()……()

(2)如果我知道余数是5,商是2,你知道被除数吗?

()÷6=(2)……(5)

四、全课总结师: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用途很广、作用真的很大,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课后拓展

在算式()÷6=……中,余数和商是相同的数,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它们有什么规律?

六、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五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这节课针对有余数的情况进行。在二、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对有余数的除法有感*的认识,还未达到理*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25÷3=8÷2=

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

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48÷5=9…3)

师:如果被除数不知道,该怎么求呢?(电脑显示:?)

师:你们发现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

师:这个关系式有什么用呢,

(学生回答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验算有余数除法是否做对了?(2)求未知数x。)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第78页的“做一做”(2)。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出现以下几点:(1)什么叫整数?(2)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3)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4)如何利用关系式进行验算?)

师总结:对,将你们所说的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电脑显示)

(1)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能被()整除。

(2)因为28÷4=7,我们就说28能被()整除。

(3)在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

(4)()÷3=8…2。

2.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1题。

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3.判断。

(电脑显示)

(1)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都比除数小。()

(2)19除以4,商是4,余数是3。()

(3)8能被32整除。()

(4)24只能被6整除。()

(5)128能被128整除。()

师:你们回答得都很好。(电脑出现回响掌声)

4.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2题。

如果学生考虑得不全面,教师进行引导。

5.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4题。

针对已知被除数、商和余数,求除数的题,可先让四人小组研究,再进行全班交流。

六、布置课外作业。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60—P61的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的具体情境,感受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

2、从实际情境和操作实践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在算式中理解各部分名称的含义。

3、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根据数学问题,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4、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用算式表达,感受余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并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五、教学准备

课件、9张鞋子图片。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读绘本吗?(生:喜欢)前两天老师也读了一本绘本,它的名字叫《百足虫的100只鞋》。这里面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里面还包含了一个数学问题,具有很独特的数学思考。它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绘本教学

(1)绘本阅读

方式:多媒体播放。

于是,它打算先把8只鞋子送给只有4只脚的小松鼠。

(2)复习无剩余的平均分

过度:爱思考的百足虫就在想: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1)课件提问: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预设:4只小松鼠。

过度:那我们一起来分分看。

2)课件演示:分的过程(每4只鞋子一份)

边说边分:把四只鞋子分给一只小松鼠。

分给1只小松鼠之后,暂停,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下的鞋子还能再分给一只小松鼠,我们就继续分。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小结:刚才我们把8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刚好分完,没有剩余。

3)用算式表示平均分

提问: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吗?

预设:8÷4=2(只)

师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

预设:表示平均分,我们就用除法算式。

小结:的确,像这样进行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1)引入新问题

过度:百足虫送完8只鞋子之后开开心心地回了家,可是……

绘本阅读

“还剩下这么多的鞋子怎么办?”小百足虫回到家问妈妈。

“你不是还有其它的朋友吗?”妈妈说。

师:小百足虫想到了小松鼠,松鼠只有4只脚,穿起鞋子也比较方便。

绘本:于是百足虫又带了9只鞋子,准备送给好朋友小松鼠。

课件提问:想一想9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2)动手分一分

过度:我们也像刚才一样分一分。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请拿出学具:9张鞋子图片。

1、同桌两人摆一摆、分一分。

2、分完后,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

3、说完后,把学具收起来。

师:谁来读一读?

师:请拿出学具,边分边说,开始。

生操作,师巡视,并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3)生展示分法

师:哪一组来帮我分一分?

提问:你要怎么分?

预设:把4只鞋子分一份。

分好第一堆之后,师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余的鞋子数比1只松鼠的脚只数要多,我们就继续分。

分到最后只剩下2只鞋子之后,

追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下的2比4只少,不能再分了。

师评:谁明白了他的意思?

预设:1只松鼠需要4只鞋子,而剩下2只鞋子就不够分了。

师评:谁想再来说一说?

预设:剩下的鞋子只数比一只松鼠不得只数少,就不能再分了。

师评:你说的真清楚,请坐。

(意图:深刻理解什么时候能继续分,什么时候不能分。)

(4)说过程

过度:回忆刚才分的过程,谁能把分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

预设:我们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孩子。

课件出示完整的表述: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

(5)写算式

师:你能也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

师巡视不同的方法,并询问不同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取不同算式展示

预设1:9÷4=2(只)还剩1只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只小松鼠有4只脚,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就分走了8只鞋子,本来有9只

鞋子,就还剩下1只鞋子。

师评:你们听懂了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师:你呢,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

预设2:9÷4=2……1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就用除法算式9÷4,分的结果是分给了2只松鼠,就把2写在后面,还剩下1只鞋子就在最后面写上1、

师评:有没有问题想问他?

(学生的两种算式在描述过程中,根据学生的4只鞋子分一份,就把4只鞋子图片圈起来)

师:这两个算式,哪一个更能表示出分的过程和结果?为什么?

师评:的确,刚才我们是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就用算式9除以4(板书:9÷4),结果分了1个4,2个4,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边说边圈出2份,并板书2只),还剩下1只鞋子,我们就在2只松鼠的后面写上1只,中间我们用6个小圆点隔开。

板书算式:9÷4=2(只)……1(只)

(6)揭示课题

过度:观察2到算式,同样都是除法,这一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预设:有剩余的数。

师:你还记得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名称吗?9叫做(被除数),4叫做(除数),2叫做(商),那这里的2叫做什么呢?

预设:余数。

师红笔板书:余数

提问:这个算式你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生齐读:9除以4等于2只余2只。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手指算式)。

张贴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余数性质:余数<除数

(1)脱离实物,半抽象思考

过渡:分9只鞋子遇到了余数,爱动脑的小百足虫就开始想了:那把10只鞋子、11只鞋子分给小松鼠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停顿5秒)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卡”圈一圈、填一填。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成果?

预设:10只鞋子,每4只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还剩余2只鞋子。

师:用哪一个算式?

预设:10÷4=2(只)……2(只)

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余数2不能再分?

预设:1只松鼠有4只脚,而剩下的2只鞋子不够再分了。

师:说的真清楚,剩余的数比一只松鼠的脚的只数(手势指到4)少,就不能再分了。

提问:那分11只鞋子的算式怎么列?

预设:11÷4=2(只)……3(只)(师板书)

师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3)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提问:请大家认真观察分:9只鞋子、10只鞋子、11只鞋子时的余数,猜想分12只鞋子时,余数可能是?

预设:余数是4、

师:有不同意见吗?

预设:没有余数。

师评:那我们就来分分看。

出示课件分12只鞋子(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提问:谁来帮助列算式:

预设:12÷4=3(只)(师板书算式)

追问:之前分9、10、11时,都产生了余数,分12只鞋子怎么就没有余数了?

预设:因为12÷4刚好够除,三四十二。

师评:他用了口诀来解决这个问题,不错,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预设:如果剩余4只鞋子的话,就可以再分给一只松鼠。

追问:谁听明白了?

请人重复:剩下的数等于4时,可以再分给1只松鼠。

追问:也就是余数能不能等于4?

预设:不能等于4、

追问:那余数能大于4吗?比如余数能不能等于5?

预设:大于4只鞋子,也可以再分给一只松鼠。

提问:余数不能大于4,也不能等于4,也就是说余数必须?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4、

师板书:余数必须小于4、

过度:当我们4个4个分的时候,余数必须小于4,如果除数是6,6个6个分,余数就?如果除数是8,8个8个分,余数就?(出示课件:一堆鞋子分给:蚱蜢、蜘蛛)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6,余数必须小于8、

师:看来余数跟算式中的什么数有关?是什么关系?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师擦掉4,板书除数。

师:我们一起来把你们重大的发现读一读。

生齐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5、巩固提升

过渡:你们这么爱动脑筋,百足虫太喜欢和你们交朋友了!

师:于是百足虫打算把9只铅笔,每人分2只。可以分给()人,还剩()只。

追问: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预设:……

师:小百足虫突然想到今天妈妈给自己买了很多山楂,于是它打算把17个山楂平均分给3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分()个山楂,还剩()个山楂;请你拿出“学习卡”圈一圈、填一填。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预设:……

过渡:看来大家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下面百足虫想考考我们大家的眼力,大家有信心吗?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不计算,运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断计算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14÷4=2……6()

(2)18÷5=2……8()

(3)21÷3=7()

(4)27÷4=5……7()

过渡:看来大家的眼力也不错,百足虫想跟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大家愿意吗?

师:请看游戏规则:大家一起唱“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1)7人2人一组

(2)15人4人一组

师在黑板上记录:_____人一组剩余_____人

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大家观察老师记录的:“每组人数”与“剩余人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剩余人数必须小于每组人数。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和百足虫一起学习了数学知识,你学的开心吗?为什么?

预设1:我知道了怎么写有余数的除法。

预设2: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师评:孩子们,你们都有了这么多数学知识的收获,真是不简单,那你想对绘本中的主人公小百足虫说点什么?

预设1:善良,因为它把鞋子送给自己的朋友。

师评:懂得分享的孩子,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不过老师觉得你们也很善良,因为你们都积极思考,帮助百足虫解决了余数这个难题。  师小结:百足虫真是一个善于分享的好孩子,不过老师也必须我ini门送去大拇指,因为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绘本故事中发现了数学问题,而且勇敢地解决了今天的数学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老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也能像今天一样,带着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本节课就上到这里,孩子们再见!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分桃子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算式表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

2、借助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巩固学生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课件,桃子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整理课堂,师生问好!

1、出示课件(6个桃子,每2个摆一盘,要用几个盘子?)

2、请2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生:要用3个盘子

师:6个桃子每2个摆一盘,要用3个盘子、6÷2=3(盘)

(说说各数字的意思表示什么)

3、出示课件(7个桃子,每2个摆一盘,要用几个盘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摆一摆)

师:为什么这个桃子没有摆进盘子?

生:因为每2个摆一盘,一个不够一盘,就剩下1个

列示:7÷2=3(盘)1(个)

7个桃子,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一个。省略号表示剩余,1表示剩下的桃子,叫余数。

做练习(13个圆,2个2个地圈,圈了几组?还剩几个?)

4、出示课件:摆小棒,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8÷4=2(个)

分组练习用不同根小棒摆正方形,9根,10根,11根,12根,

9根9÷4=2(个)。.。1(根)

10根10÷4=2(个)。.。2(根)

11根11÷4=2(个)。.。3(根)

12根12÷4=3(个)

观察余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得出结论:余数总比除数小。

5、练习用一堆小棒摆六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剩几根小棒?为什么?

6、余数有可能是几?

(1)x÷8=x()

(2)x÷4=x()

余数最大可能是几?

(3)x÷8=x()

(4)x÷4=x()

6、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总比除数小

7、课下作业:完成60页第2题

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7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3-06-19 06:1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4b5dc2dc3bf42724f9f6e7e7e132db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7篇(有余数除法教案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7篇(有余数除法教案设计).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