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品读庐陵读后感八年级下册集合100句(读品读庐陵有感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3-04-30 16:09:39 阅读: 评论:0

庐陵文化读后感1

庐陵文化是赣文化(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是指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的区域性文化。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庐陵府不但考取进士三千(天下第一)和状元二十一(天下第二),而且在明代建文二年(1400年)的庚辰科和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为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因而吉安有“一门六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

江西中西部,赣江中游,有一方方正正的板块,这就是今天的吉安。她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水面为次,号称“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自江而南,吉为富州……骈山贯江,扼岭之冲……土沃多稼”,唐时皇甫是在《吉州庐陵县令厅壁记》中曾这样描述过这块以红壤为主的土地。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在这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可惜境内的崖洞崖壁没有留下他们的崖画石刻,没有留下他们曾经生存的印记;也可惜我们的祖先生于草泽,没于蒿莱,结绳记事,没有留下他们的竹简帛书,使我们无法遥想他们是如何含辛茹苦,耕渔劳作。但是,吉安市河东镇的案山古人类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证明至少距今5000年前这里已有先人生息繁衍。永丰县佐龙镇尹家坪文化遗址出土的稻谷、稻秆,证明在新石器晚期这里就有水稻的栽种。新干县大洋洲一座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墓中,出土青铜器约480余件,陶器约300余件,玉器饰品100余件,震惊了中国以至整个世界!青铜器数量之多,品类之全,纹饰之精,全国罕见。巨型“中华钺王”、青铜犁铧,全国仅此一例。这些青铜器背后隐伏的文化“密码”委实是太多了,至少证明3000多年前在吉安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个经济、文化十分发达,与中原商殷王朝并存发展的另一奴隶主政权。可是,为什么不见诸任何历史记载甚至民间传说?破译了这个谜,中国古代史的某些史实甚至有些重要的史论将要重写。

秦王朝建立以前,三皇五帝,春秋战国,吉安这块土地大约属于有主无名的荒蛮地域,它一会儿属夏商古九州之一的扬州领牧,一会儿是周王朝子孙的分封领地,吴、越、楚这江南三大古强国都曾先后将吉安划入了他们的版图,春秋时期,吉安属“吴”;战国时期,吉安属“楚”,故有“吴头楚尾”之称。

有史可据的《明一统志》载:“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楚,虏负刍,明年置庐陵、安平、新淦三县,属九江郡”。秦始皇废分封诸侯,立郡县制将天下分为36郡。公元前222年,王翦踏平楚国后,九江郡(郡治在今天安徽寿县)管辖着新设立的庐陵县(今天吉安市部分地域)、安平县(今天安福地域)和新淦县(今天樟树地域)。“秦郡县天下,厥有庐陵”,“庐陵”由此浮出历史的水面,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此后吉安(当时称庐陵)升“郡”复“县”,改“州”称“路”,名称几经变易,府治再三迁徙,地域时广时窄。东晋咸康八年(公元342年)太守孔伦迁建郡城于吉州区附近,应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吉州区建城之始;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庐陵郡为吉州,这是古庐陵的第一次更名;元朝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改吉州路为吉安路,取三国时吉阳郡、安成郡头一字命名,一直延续至今,一一除开1968至1979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一度更名为“井冈山地区”外,——“吉泰民安”、“吉祥安康”美好的祈盼,都溶注在我们今天470多万人民共有籍贯上了。

庐陵文化读后感2

读了《庐陵文化读本》这本书后,使我感受到中国,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国度,涌现出的千千万万个爱国英雄。其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一篇文章是《抗日英雄姚显微》。

文章中姚显微担任国立中正大学教授兼导师以及战地服务团团长。在教学中,他热情地歌颂国民抗战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忱。

在一次战斗中,年仅37岁的姚显微教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临死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姚显微这个名字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头。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甘愿舍身救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我中华有志之士,必须先尽自己抗日救国的天职,到前线去!到战壕中去!做一个中华民族的好儿女!”这声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

山有山的特性,水有水的特性。我们中华儿女的特性是:国难当头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祖国。这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特有的情怀。这种高昂的情怀永远激励着华夏儿女。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得幸福、安宁,但是这美好的生活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爱国人士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我们不仅要好好的珍惜这美好的生活,还要继承他们那种高尚的爱国情怀。这就是先烈们托付给中华儿女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要好好读书,长大成才,为祖国的发展而贡献出一份力量,使祖国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这样才能对得起长眠于地下的英烈们。

我们要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啊!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庐陵文化读后感3

大一时刚到吉安不久,室友就带着我去了吉安的庐陵文化生态公园,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庐陵”这个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庐陵”是“庐陵生态公园”的缩写。后来在学校图书馆偶尔看到一本名为《庐陵文化》的书,还觉得奇怪,一个公园怎么会有这么厚的文化历史?拿起来一翻,原来“庐陵”是今江西吉安市的古称,而“庐陵文化”是指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的区域性文化。顿时觉得特别羞愧———我对自己所在的城市了解太少!

继续读下去,才知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庐陵文化既有以青原山佛教禅宗青原派系为主体的宗教文化,又有以吉州窑黑釉天目瓷为标志的陶瓷文化,更有以人才辈出的白鹭洲书院为代表的书院文化。

空闲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去了青原山、白鹭洲书院和吉州窑这三个庐陵文化的代表性地点,更深切地感受了庐陵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最开始去的是青原山,那时是和学校老乡一起。登山路上,不时能看到路两旁充满佛理的佚名题词,往山下俯瞰时,隐隐约约能见到林间的净居寺。途中有几个木制的休息亭,到达山顶还有一个古老的塔。不愧是佛教圣地,处处透露出一种静谧感。下山返回山脚时,一个小水库吸引了我们的眼睛。从未见过的蔚蓝色湖水,像仙境一样,美得让人窒息。潺潺水声也恰到好处,给旁边的净居寺增添了不少雅致。顺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净居寺的正门前,还未入内我就感觉到佛教的威严。尽管佛教属于外来宗教,但净居寺建于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佛教思想对庐陵人的影响比较久远。

白鹭洲书院建于赣江的白鹭洲上,远远望去,只能看到树木葱郁的白鹭洲。初见时我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沙洲,完全没想到还有一个书院藏在里面。去之前,我猜想书院里可能会有种私塾的氛围,但是没想到书院和现代中学气息融合在一起,古今书香交织相依。我去的时候刚好是旱期,赣江水位下降,露出了细细的河沙。恍惚中有海岸读书的愉悦感。胡乱探索一番,我发现一堵刻了书法的墙,虽然不太认识上面的书法,但看墙身就觉得很可能是与书院有关的人物留下的真迹。书院里设有云章阁,书院独特的构造体现出庐陵特有的书院文化。

去吉州窑的那天,刚好是大雨过后,走过一段泥泞的小路,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一旁的泥土里混杂着破碎陶瓷片,不愧是古代名窑之一。越往里走,古瓷片、窑具俯拾皆是,一条条用窑砖铺成各种图案的长街古巷,纵横交错,依旧保留了古瓷镇的风貌。看着现在的吉州古窑包,不难想象南宋极盛时期的“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繁荣景象。吉州古窑的风格给人一种中国古建筑的韵味美。置身其中,新奇和兴奋涌上了心头。

庐陵文化读后感4

文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文中的每一篇文章我看后都是赞不绝口。文中的高贵品质让我敬佩不已。

在许多的激动文章中,我最喜欢邓晓帆写的《陶母教子送“三土”》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使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讲了晋朝的陶侃从小发愤学习,年少时被陶母好友范逵推荐给了皇帝。随后,皇帝任命年少气盛的陶侃为都督,并担任枞阳地方的县官。陶侃接旨后顿时喜气洋洋,不过陶母看见陶侃这个样子顿时脸色变得沉重。第二天,陶侃准备去上任时。陶母给了三件东西给陶侃。一是故乡的土,教导陶侃上任后要时刻记住要为家乡争光。二是一个土碗,希望陶侃不能贪富贵,永远保持勤俭节约的本色。三是一块白色的土布,希望陶侃做人、做事、做官都要清清白白、一尘不染。陶侃看后顿时恍然大悟,随后,他带着三样东西上任了。从那以后他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诲,升官成了一位大将军了。陶侃做到了。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以后一定要向陶侃学习,做一个正直的人。在生活中多帮助他人,受到好评不能骄傲、自满。别人给我意见时我要虚心接受并改正。

在学习中我要发奋学习,长大为祖国争光。我感谢《庐陵文化读本》这本书让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学中我还要学习古人的刻苦精神。虽然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但是祖国也需要更强的力量。不让列强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读书。从中获得更大的人生道理,《庐陵文化读本》你是我人生的老师,让我走向成功。

庐陵文化读后感5

吉安从秦汉起称庐陵,至唐才称吉州,元以后改为吉安。人们称庐陵文化,是因庐陵之名最早,时间也相对较长,从秦汉至唐达800年,而习惯又往往成自然。何况欧阳修、文天祥这些历史上重量级的人物在诗文中均以庐陵人自许。

所谓庐陵文化,主要是指读书人多,文教设施多,建功立德者多,发表著述多,达官闻人多。也就是状元进士多,宰相尚书多,学者专家多,忠臣义士多,文章诗词多,书院学堂多,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不仅人气旺,而且文风盛,特别是忠烈多,并且延续千年不衰,尤以宋明两朝为最。

庐陵文化内涵可谓博大精深,其精神却是刚正义烈,是古代江西地区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和比重,并为宋元明清四朝文化的中坚。在江西,它与饶州、抚州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国,它与苏州、杭州文化相互媲美。

庐陵自古称为“文献之邦”,或“文章节义之邦”,确非虚言。先有“地灵”,才有“人杰”。庐陵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得力于“母亲河”赣江航道的开通。在古代,河流是交通运输的主要载体。自从开通了大庾岭交通线后,赣江成为北方通往岭南惟一的一条航路,不仅是“官道”,也是民运的要道。许许多多的儒士雅客,也在这条河上航行,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

到了明初,吉安府督朱政对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不管是学宫书院,还是游览纪念场所,都以庐陵先贤的事迹来教育感化后人,学宫书馆里的乡贤祠、名宦祠、进士堂、科第题名碑之类就是起这样的作用。如庐陵历史上著名的“五忠一节”欧阳修、胡铨、杨邦又、周必大、文天祥和杨万里等庐陵知名人士,便是供奉纪念的对象。对庐陵籍的杰出人物都会建祠堂纪念。如“六一”(欧阳修)祠、胡忠简(胡铨)祠、周益国公(周必大)祠、文山(文天祥)祠等。除此以外,还对历代到庐陵任职者中爱民的州官、县官,也立祠以表纪念。如颜真卿、江万里、王明等都建有祠堂祭祀。

这些文化设施,增加了吉州城崇尚气节和儒雅之风的文化氛围,使庐陵历代状元有16名,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历代进士3000多人。“隔河两宰相”、“一门六进士”、“百步两尚书”、“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的描述,至今传为佳话。

庐陵文化的读后感1

读了《庐陵文化读本》这本书后,使我感受到中国,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国度,涌现出的千千万万个爱国英雄。其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一篇文章是《抗日英雄姚显微》。

文章中姚显微担任国立中正大学教授兼导师以及战地服务团团长。在教学中,他热情地歌颂国民抗战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忱。

在一次战斗中,年仅37岁的姚显微教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临死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姚显微这个名字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头。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甘愿舍身救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我中华有志之士,必须先尽自己抗日救国的天职,到前线去!到战壕中去!做一个中华民族的好儿女!”这声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

山有山的特性,水有水的特性。我们中华儿女的特性是:国难当头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祖国。这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特有的情怀。这种高昂的情怀永远激励着华夏儿女。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得幸福、安宁,但是这美好的生活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爱国人士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我们不仅要好好的珍惜这美好的生活,还要继承他们那种高尚的爱国情怀。这就是先烈们托付给中华儿女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要好好读书,长大成才,为祖国的发展而贡献出一份力量,使祖国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这样才能对得起长眠于地下的英烈们。

我们要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啊!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成语国难当头: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如: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国难当头的现在,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不就正是这些人么?”又如:国难当头,我们应该尽弃前嫌。

庐陵文化的读后感2

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庐陵文化读本》,收获了很多知识和快乐!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吧,我刚拿到这本书时,还不知道“庐陵”是什么意思呢!我悄悄地问妈妈,妈妈笑着说:“很久以前,吉安叫做庐陵,所以庐陵就是现在的吉安,庐陵文化就是吉安的历史文化。”哦!,原来是我们吉安的文化呀!

我一口气就把书读完了,我把书中内容分成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写庐陵的今天,新吉安各地的发展变化。我喜欢的文章有《遂川三宝》、《三代人的书包》、《第一次坐飞机》和《家门口的大学》等。它们告诉我,吉安经济发达了,物产丰富了,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二方面是有趣的又有意义的故事。《三把锄头擒匪兵》讲了三个农民机智勇敢,用三把锄头,活捉了25个拿枪的匪兵的故事。《小青蛙的理想》描写了小青蛙不断地变化理想,却不去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还有《小猪和小猴》、《账单在我心里》很多故事,我都很喜欢。

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三方面的内容。它们描写了吉安是革命的摇篮地,红军战士在吉安各地打土匪闹革命的感人故事。《一根灯芯》讲了毛主席为了省油,坚持只点一根灯芯,在昏黄的灯光下写出了《井冈山的'斗争》。一盏油灯,一根灯芯的亮光,最后照亮了全中国。特别是《张师长献盐》的故事,感动得我流下了眼泪。张子清师长负伤住院,伤口发炎却没有消炎药。战友们将平时省下的一些食盐送给他洗伤口,他一直舍不得用,每天只用茶叶洗伤口。当医院里断盐,重伤员增多时,张师长把省下的一小包盐毫无保留地交给护士,给了其它重伤员用。不久,张师长自己因为伤口恶化,光荣牺牲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张师长,您是我们吉安的骄傲。我们庐陵子孙一定努力读书,长大后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成语一事无成:一事无成[yī shì wú chéng],意指一件事也没做成。指事业毫无成就。语出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源]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据《全唐诗·卷四四六·白居易》引)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於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典故]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元稹是好朋友,经常诗文往返,联络感情。这首〈除夜寄微之〉诗,就是白居易寄给元稹的一首诗。诗中,白居易在除夕团圆的夜晚,感叹起自己年纪老大,两旁鬓发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斑白细长,却连一件事没做成,令他十分难於承受。“一事无成”从此常被引用,或指一件事也没做成,或指事业毫无成就。

成语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但应死得有价值。如: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如:人生自古谁无死,嗟此恨凭谁语。可怜衰绖拜坟茔,不作锦衣归故里。——元·高明《琵琶记·风木余恨》

庐陵文化的读后感3

在学校图书馆偶尔看到一本名为《庐陵文化》的书,还觉得奇怪,一个公园怎么会有这么厚的文化历史?拿起来一翻,原来“庐陵”是今江西吉安市的古称,而“庐陵文化”是指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的区域性文化。顿时觉得特别羞愧——我对自己所在的城市了解太少!

继续读下去,才知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庐陵文化既有以青原山佛教禅宗青原派系为主体的宗教文化,又有以吉州窑黑釉天目瓷为标志的陶瓷文化,更有以人才辈出的白鹭洲书院为代表的书院文化。

空闲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去了青原山、白鹭洲书院和吉州窑这三个庐陵文化的代表性地点,更深切地感受了庐陵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最开始去的是青原山,那时是和学校老乡一起。登山路上,不时能看到路两旁充满佛理的佚名题词,往山下俯瞰时,隐隐约约能见到林间的净居寺。途中有几个木制的休息亭,到达山顶还有一个古老的塔。不愧是佛教圣地,处处透露出一种静谧感。下山返回山脚时,一个小水库吸引了我们的眼睛。从未见过的蔚蓝色湖水,像仙境一样,美得让人窒息。潺潺水声也恰到好处,给旁边的净居寺增添了不少雅致。顺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净居寺的正门前,还未入内我就感觉到佛教的威严。尽管佛教属于外来宗教,但净居寺建于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佛教思想对庐陵人的影响比较久远。

白鹭洲书院建于赣江的白鹭洲上,远远望去,只能看到树木葱郁的白鹭洲。初见时我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沙洲,完全没想到还有一个书院藏在里面。去之前,我猜想书院里可能会有种私塾的氛围,但是没想到书院和现代中学气息融合在一起,古今书香交织相依。我去的时候刚好是旱期,赣江水位下降,露出了细细的河沙。恍惚中有海岸读书的愉悦感。胡乱探索一番,我发现一堵刻了书法的墙,虽然不太认识上面的书法,但看墙身就觉得很可能是与书院有关的人物留下的真迹。书院里设有云章阁,书院独特的构造体现出庐陵特有的书院文化。

去吉州窑的那天,刚好是大雨过后,走过一段泥泞的小路,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一旁的泥土里混杂着破碎陶瓷片,不愧是古代名窑之一。越往里走,古瓷片、窑具俯拾皆是,一条条用窑砖铺成各种图案的长街古巷,纵横交错,依旧保留了古瓷镇的风貌。看着现在的吉州古窑包,不难想象南宋极盛时期的“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繁荣景象。吉州古窑的风格给人一种中国古建筑的韵味美。置身其中,新奇和兴奋涌上了心头。

成语恰到好处:恰:恰好。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如:清·况周颐《惠风词话》卷一:“恰到好处,恰够消息。毋不及,毋太过。”又如:只是平心静气的说,紧要关头却不放松一步;真所谓恰到好处。——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成语人才辈出: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如: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许衡教国子,则人才辈出矣。”又如:我们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文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文中的每一篇文章我看后都是赞不绝口。文中的高贵品质让我敬佩不已。

在许多的激动文章中,我最喜欢邓晓帆写的《陶母教子送“三土”》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使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讲了晋朝的.陶侃从小发愤学习,年少时被陶母好友范逵推荐给了皇帝。随后,皇帝任命年少气盛的陶侃为都督,并担任枞阳地方的县官。陶侃接旨后顿时喜气洋洋,不过陶母看见陶侃这个样子顿时脸色变得沉重。第二天,陶侃准备去上任时。陶母给了三件东西给陶侃。一是故乡的土,教导陶侃上任后要时刻记住要为家乡争光。二是一个土碗,希望陶侃不能贪富贵,永远保持勤俭节约的本色。三是一块白色的土布,希望陶侃做人、做事、做官都要清清白白、一尘不染。陶侃看后顿时恍然大悟,随后,他带着三样东西上任了。从那以后他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诲,升官成了一位大将军了。陶侃做到了。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以后一定要向陶侃学习,做一个正直的人。在生活中多帮助他人,受到好评不能骄傲、自满。别人给我意见时我要虚心接受并改正。

在学习中我要发奋学习,长大为祖国争光。我感谢《庐陵文化读本》这本书让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学中我还要学习古人的刻苦精神。虽然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但是祖国也需要更强的力量。不让列强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读书。从中获得更大的人生道理,《庐陵文化读本》你是我人生的老师,让我走向成功。

本文发布于:2023-04-30 16:0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4acd2ea7b08a916865abd1240d9d1b2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品读庐陵读后感八年级下册集合100句(读品读庐陵有感八年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品读庐陵读后感八年级下册集合100句(读品读庐陵有感八年级).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