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最新9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6-20 15:34:33 阅读: 评论:0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一

大班语言活动:

卖火柴的小女孩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让幼儿复述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四要素,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通过多重问题的设置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2、情感与人格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加强幼儿的共情能力,从而培养幼儿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

3、理解这一童话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重点:

使幼儿融入到故事角色中,在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中完成对故事的表述。

活动亮点:

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组织语言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1》精简故事情节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2》贫困家庭的生活图片配乐歌曲:威廉姆斯《辛德勒的名单》小蓓蕾组合《卖火柴的小女孩》

活动过程:

一、用问题语言导入,激发幼儿欣赏作品的兴趣。

你们喜欢过年吗?每年的除夕夜都是怎样过的?

二、第一次欣赏故事画面,幼儿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中描述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并引导幼儿尝试进入角色体会小女孩的处境。

有一个小女孩和你们一点也不一样,她穿着很单薄的衣服,圣诞节的晚上在雪地里站着卖火柴。

她为什么不回家呢?

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为什么光着脚卖火柴呢?光脚踩在雪地上是什么样的感觉?

她透过别人家的窗户看到了什么,这些属于她吗,她是怎样的心情?

别人家都在过节了,屋子里温暖又有好吃的,小女孩回家了吗?她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蜷缩在墙角里?

我们来观察一下她的手和她的脚,她这时候的感觉是怎样的,她会想些什么?

她太冷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暖和一点呢。

小女孩划亮了一根火柴,她都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火炉?看到火炉小女孩会说些什么?

火柴熄灭了,火炉很快就消失了,小女孩拿出了第二根火柴,她为什么要拿出第二根火柴呢?她又看到了什么?这是一顿怎样的年夜饭?小女孩会说些什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二

环节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如: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环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录像或录音呈现内容,请学生听后用简洁的言语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3、学习生字词

环节三、 精读课文,深化体验。

1、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小组里交流。说说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最感动?

2、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呢?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学习四次幻境体验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3、指导学生在反复阅读和想象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体验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之情。

环节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拓展部分,设计如下问题:

1、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惨,你们可以为她改写命运吗?

2、《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受各国小朋友的喜爱,其中小女孩四次幻想更是全篇的精华。回家后将部分内容讲给弟弟妹妹听。

3、 比较以前学过的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和现在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三

平铺直叙的提问不利于观察和转发问题,也不利于学生初步辩证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比较法,可以通过曲径设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用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的热情,是培养学生深入字里行间,养成认真读书和勤于思考习惯的好方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了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幻想大火炉、幻想烤鹅、幻想圣诞树、幻想奶奶及一起飞走)。把四次幻想和最后两段放在第二教时,在讲读完前三次幻想后,把重点放在第四次幻想上,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一、自由读,比较发现

1、让学生自由描写第四次幻想的内容,思考这次幻想与前三次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找“异”兴致很高,反复地读课文,比较后初步发现:

①前三次幻想的是东西,第四次幻想到奶奶,出现了人物;

②这次幻想出现了小女孩叫起来的语言。

2、再次让学生读课文,并作提示:引发幻想的火柴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维活跃,又发现了两点:

①小女孩在擦了一根以后又擦了“一整把”火柴;

②这次幻想没有写小女孩幻想的破灭。

二、体味读,比较提问

1、让学生读课文,深入体会:

①小女孩为什么幻想奶奶,这一次和前三次幻想的顺序能交换吗?

②小女孩在擦燃一根火柴之后,为什么又擦燃了“一整把”火柴?用“一把”行吗?

③这次小女孩为什么要叫起来?

④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幻想的破灭?真的没有写吗?

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得到了理解,对前三个问题意见趋向一致,认为小女孩幻想奶奶,因为无人疼爱,说明她内心孤独、痛苦。小女孩在多次幻想破灭后想起死去的奶奶,说明这个社会不但没有温暖,没有食物,没有欢乐,就连亲人的疼爱也不存在,她的悲惨命运是一层层加深的。小女孩之所以擦燃一整把火柴,是渴望留住这世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反映了多次失望后孤注一掷的心情,是一种绝望的表现。对小女孩的语言,同学们认识到这是小女孩在极端恐惧和极度激动情况下说的,是发自内心的呼唤,带着乞求和绝望。

但同学们对第④个问题争论不休。

2、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让学生把“奶奶”读成叫起来的声音,读得急促带着乞求。

三、感情范读,比较争议

对于第④个问题,范读这次幻想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展开争议。有的认为,课文没有写小女孩幻想的破灭,而是让小女孩在幻想中飞走了,也就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因为作者实在不忍心让这个与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小女孩失望了,表现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有的认为,课文写了小女孩幻想的破灭,她飞走了,就暗示她悲惨地死去了,还有比死更能说明悲惨吗?因为她是在冷、饿、苦、痛中离开这个悲凉的世界的。

当然,这两种看法无需匡正,它是通过比较后对课文的理解。

四、扣结尾,升华中心

小女孩已经悲惨地离开了人世,是这黑暗的社会夺去了她幼小的`生命,问学生:课文到这里可以结束吗?同学们都说可以,又问:那么作者为什么又写上两节呢?你能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这两段描写的作用吗?

学生深入字里行间,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自我体会,把文章的中心升华到了新的高度。有的说,作者反复强调大年夜,是把富人们的花天酒地与小女孩的惨死作对比,说明那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有的说,新的一年来临了,小女孩本应和我们一样享受新年的快乐,可她却在新年到来之时惨死在街头。有的说,她活着的时候没有人可怜,没有人同情,她死了也没有人理解,那个社会是多么冷漠无情。

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欣喜,且这些“独到见解”,给阅读教学注入了生机。

从以上的教学中我感受到,由于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学,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激起他们探索和发现,使课堂气氛活跃,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

这堂课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是对最后一次幻想有没有写破灭的讨论。以前总要费时讲句义,学生被动接受,囫囵吞枣。这一次,我鼓励学生敢于否定别人的意见,摆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造成争辩的气氛,唤起学生探索新的认识的欲望。这一教学是沿着“结论—思维过程—情感熏陶”进行的,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3、帮助学生学会“僵、梗”2个会认字和“裙、哆、嗦、烤、蜷、灌、僵、焰、铜、烘、梗、腮”12个会写字,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1.教师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播放课文朗读课件,读课题三遍: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2.学生质疑:

(1)课文写了谁卖火柴?她为什么要卖火柴?

(2)她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卖火柴?

(3)她是怎么卖火柴的?结果怎样?

(4)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教师小结: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

(6)简介作者

二、根据内容→*路

(一)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为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教师适时指导。

(二)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分为“小女儿孩卖火柴——擦燃火柴取暖——捏着火柴梗冻死”三个部分:

(三)小结课文内容: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遭遇悲惨的故事。

三、沿着思路→理层次

学生重点朗读第二段。按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取暖,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美好的幻象,把第二段划分为五个层次:

四、抓住层次→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让人感动的语句下面作好标记,在课文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五、联系课文→学字词

(一)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课文的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生字新词,并乐于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

(二)给课文中的生字正音、正形、正义:

1、学生会认“僵、梗”2个生字。

2、学生会写“裙、哆、嗦、烤、蜷、灌、僵、焰、铜、烘、梗、腮”12个生字。

3、学生重点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并自觉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课堂练习:

1、照样子,仿写词语。(至少三个词语)

暖烘烘(ABB):()()()

哆哆嗦嗦(AABB):()()()

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抓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突出“悲惨”

(一)抽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旁批、旁注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二)师生交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小女孩儿的悲惨遭遇和心情。

1、男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四至第五屏)

(1)小女孩儿卖火柴的时间是(),地点是(),天气是()。想一想: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为什么要着力描写小女孩的鞋?

(3)“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一个“冲”字说明了什么?

(4)从小男孩儿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从“只好”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说明了什么?

2、*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六屏)

(1)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句中的“这些”指什么?“她可忘不了这个”句中的“这个”指什么?

(3)文中写“雪花、灯光、烤鹅的香味”有什么作用?

3、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展示课件第七屏)

(1)小女孩儿不敢回家的原因有哪些?

(2)从这一段课文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师精讲课文→教给学法,体现“扶”学

教师重点指导,精讲课文第二段第一层。

(一)读一读:教师示范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二)画一画:哪些语句是小女孩儿联想到的内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说一说:这个自然段可以划分成几层?怎么概括层意?(注意运用旁批、旁注的学法方法。)

(四)议一议:(展示课件第八至第十一屏)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敢、终于、一根”等词语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2、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3、“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这是小女孩儿第()次擦燃火柴。她在幻象中看到了(),说明她的现实生活是()的,她渴望得到()。

(五)悟一悟:再次感情朗读这一段课文,

想一想:课文把小女孩儿的现实生活和美好的幻象对照着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

三、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2)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2、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改写成第一人称)

————————————————————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改写成陈述句)

————————————————————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自学课文→实践学法,体现“半扶半放”学生尝试自主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层,教师相机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读一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

(二)画一画:哪些语句是小女孩联想到的内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说一说:这一自然段可以划分成几层?怎么概括层意?(注意运用旁批、旁注的学法方法。)

(四)议一议:(展示课件第十二至第十三屏)

1、这是小女孩儿第()次擦燃火柴。她在幻象中看到了(),说明她的现实生活是()的,她渴望得到()。

2、读了“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这一句话,你有什么感想?

(五)悟一悟:再次感情朗读这一段课文,

想一想:课文把小女孩儿的现实生活和美好的幻象对照着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

二、生合作学习→运用学法,体现“放”手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选取第二段第三层至第五层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合作小组学习,然后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讨论。

三、谈感想体会→品味“幸福”,反衬“悲惨”

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交流讨论:

(一)“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展示课件第二十二屏)

1、小女孩儿冻死了,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

2、这里是第几次写到“大年夜”?有什么深刻含义?

(二)“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展示课件第二十三屏)

1、“多么美丽的东西”指的是哪些东西?

2、句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阅读链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展示课件第二十四屏)

(四)揭示中心。作者写这篇童话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展示课件第二十五屏)

四、课堂练习。

1、多音字组词。

几:()()

喷:()()

2、小练笔。

展开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篇五

现在我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的教学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先叙述了大年夜,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我主要教学的内容是课文的第一大段――“卖火柴”,这部分共有四个自然段,先讲小女孩怎么会赤着脚走路;接着讲她已经在街上走了一整天;再讲她闻到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最后讲她不敢回家。突出体现了小女孩的“可怜”。

课文安排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点外国文化,感受作品中蕴含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读进去之后,再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设计。根据本学科教材的特点和《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写作条理。

3、重点学习1—4自然段。通过反复地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设身处地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引起心灵的震撼,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二、说学法

依据《课标》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本节课教学中,我尽可能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只作相应点拨,只作宏观调控教学进程,让学生运用“自主阅读——交流体会——想像补充——练笔延伸”的自学法来学习课文,这四类自学方法既相互独立,又连为一体,在教学中逐步渗透,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三、说教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我采用“导读——导思——导说——导迁”等辅导法,辅以多媒体教学,力求少讲,教师辅导引路,引导读与学生积极自学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并结合本课内容,力求迁移,发散,延展课堂教学,使教学有一定的深度。

四、说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一)走近安徒生

1、用课件出示安徒生资料,让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感受“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伟大。

2、课外搜集安徒生的有关作品。

(二)走近小女孩感受“可怜”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下的悲惨生活现实。

2、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听录音,结合课文内容概括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想一想围绕这件事,课文分为几部分来写?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指名带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理解字词:通过字形对比,辨析字义,等方式理解字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导书写,对学生书写有困难的生字教师进行指导。如:“兜”“焰”。

4、反馈学习情况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方面来说)

(2)引导学生以写小标题形式概括(卖火柴 擦火柴 冻死)

(三)走进小女孩深化“可怜”

1、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你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可以边读边在语句旁做上批注,也可以在练习本上分条列出小女孩遭受了哪些不幸。

2、教师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做好旁注。

3、学生小组间交流反馈。

4、指名反馈学习感受,教师随机诱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采用“边读边想象”、“情感朗读”等方法读出或说出小女孩的“可怜”。)

45、请同学们怀着对小女孩无比同情的感情读一读1-4自然段,自由品读,指名个别读。

6、小结:可怜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街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多么渴望有人来买她的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

四、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

(可怜)擦火柴

冻死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六

一、教学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 2.能够通过理解重点句体会小女孩的不幸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设身处地地引导孩子走进文本。 2.难点:让学生体会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小女孩的悲惨辛酸。

四、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师生合作读 这是当年九岁的刘倩倩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让我们也来读这个故事,(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全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静场,进行整体阅读,之后汇报。) 2、故事中的小女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学生汇报

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小女孩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卖火柴的呢? ⑴ 指名读。 文中说到了大年夜,告诉老师在大年夜你都做些什么呢?咱们再来看看美丽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呢? ⑵ 出示课件,谈体会。(小女孩卖火柴的录像片段。) 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想想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呢?) 2、在这样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呢? ⑴ 指名读。⑵ 师范读。(小女孩实在是太可怜了,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部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⑶ 指名说。再读。

四、学习点燃火柴的部分 1、可怜的孩子在风雪中卖着火柴,又冷又饿却不敢回家,小手几乎冻僵了,于是她擦燃了火柴,在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景。谁知道小女孩共几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些什么? 板书: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幻景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这些幻景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幸福、美好、温馨、美妙。) 3、我们和小女孩一起来感受着美好的幻景吧。 (出示课件: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⑴ 眼前这种种美好的幻景深深地打动了我,你喜欢哪一次幻景呢?请把你最喜欢的多读几遍。 ⑵ 指名朗读。 4、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景? ⑴ 小组交流。 ⑵ 汇报。 ⑶ 师小结: 是啊,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痛苦,饥饿和孤苦。然而,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小女孩看到流星时,想起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于是小女孩情不自禁的叫出声来,体会小女孩当时的心情,想想该怎么读第10自然段。 (激动、渴望、乞求。) 播放课件:朗读。

五、学习“冻死街头”的部分 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就这样被冻死了。让我们一起送送她吧。 1、小组讨论: 出示投影:课后思考题: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2、指名回答。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安徒生童话里的一个小故事。课下,希望同学们能够多阅读几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生活。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并解题。

2、教师设问:大家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吗?

3、学生老师共同简介作者的资料:

安徒生:这篇童话是19世纪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之一。他一生共写了167篇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于1845年,当时丹麦已经沦为英国的附庸。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剥削下,境况十分悲惨文章反映了丹麦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受到丹麦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

二、初读课文,听录音,引导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划出生字词,写出小节序号;

2、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和不懂之处。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检查预习情况。

投影出示:考考你

1、写出正确的读音。

(1)小女孩的一只()拖鞋也没有了,只()好赤着脚。

(2)、她忘不了()今天是大年夜,而她却为了生计不得()不上街卖火柴挣()钱。

2、区别组词。

梗()

蹒()

跚()

蜷()

焰()

便()

瞒()

栅()

倦()

掐()

橱()

烁()

魂()

烘()

填()

厨()

砾()

魄()

哄()

镇()

3、课文讲了(谁)(什么时候)(怎样)(在何处)的事。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

2、指导分段,概括段意。(课文按照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取暖、冻死可以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1——4自然段):讲述在下雪的除夕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仍然在大街上情景。

第二段(5——11自然段):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她所看到的幻景。

第三段(12、13自然段):讲述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出示自学提示:

(1)朗读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

(3)还有什么问题?

3、分析句子。

(1)她从家里出来时,……穿的。

A、大雪天穿大拖鞋顶用吗?

B、这双拖鞋是谁的?

C、她自己有没有鞋?

(2)“这一整天,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这个句子说明了()。

(3)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不过她没注意到这些。

(4)他们头上只有房顶,……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4、教师小结:小女孩过着穷苦悲惨的生活:大年夜有家难归,光头赤脚在雪地里走,卖了整整一天的火柴,却没有得到一分钱,更不敢回家,还怕遭到爸爸的毒打,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六、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思考: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

二、学习第一次幻景。

1、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一部分。这一小节作者是怎样写的?

(现实、渴望、幻景、结果四个部分。)

2、再度思考:小姑娘眼前的现实是什么?她渴望得到什么?眼前出现什么幻景?结果怎样?

3、学生讨论汇报。

4、教师小结:她向往温暖,但是小姑娘却生活在寒冷的现实中。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更加凸现了小女孩的不幸。

三、学生自学二、三、四次幻景。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注重朗读的训练。)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自由朗读,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质疑:

(1)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为什么作者写到小女孩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2)为什么说小女孩和奶奶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

(3)小女孩只是在幻景中看到了她渴望得到的一切,现实生活是残酷无情的,课文中却说“她曾经多么幸福”?

3、学生自学讨论,进行解疑。

4、分析重点句,加以理解。

句子(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体会: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只有真正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小女孩和像她一样的穷人,才有可能过上没有寒冷、饥饿、痛苦的生活。小女孩就是怀着这样的一种美好的幻想,被寒冷、饥饿和痛苦折磨死了。

句子(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体会:这句话中,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又是谁也不知道的。说明谁也不关心她。这些愿望与谁也不知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五、进行朗读训练。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鼓励幼儿运用形容词(例: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衣衫褴褛的),把自己的感受连贯、完整地述说出来,借助幼儿思维的跨跃性,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和求异性。

2、通过感受童话故事中小女孩悲惨的经历,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3、通过幼儿自由想像,并鼓励他们将发生的事大胆地讲述出来,培养幼儿的独创性。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感知圣诞节是开心、快乐的节日。

2、环境准备布置有圣诞气氛的环境。

3、物质准备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电视机、VCD机、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整体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1.师:圣诞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怜的小女孩是怎样度过圣诞夜的,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书面汉字: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等形容词,营造气氛,帮助幼儿理解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师: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

二、分段欣赏,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1.师: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让你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你会怎样帮她呢?

2.师: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会怎样帮助她呢?

3.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是怎样热热闹闹过春节的?

4.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过圣诞夜的?

三、整体欣赏,激发幼儿感情的升华。

师:小女孩这么可怜,如果你能帮助她,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四、各领域渗透艺术:让幼儿在欣赏这一童话故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对小女孩的祝福与希望画出来。

五、生活中渗透在生活中,鼓励幼儿多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培养丰富的情感。

六、环境中渗透

1.将故事制成图片,让幼儿进行排图讲述。

2.设置小小舞台,放置道具,让幼儿尝试表演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七、家庭中渗透建议家长让幼儿多欣赏同一体裁的童话故事,深化幼儿对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懂得珍惜。

活动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想。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这些幻觉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的,因而在她临死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这些幻想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篇九

(一)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内容均为外国文学或以外国人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经典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本文是学生自小就爱读的童话,过去一直侧重于欣赏故事情节和美丽的人物形象,而六年级的学生即将小学毕业,过渡到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在这个转型时期则应指导学生驱策中学生通话的表达方法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根据《语文课文标准》对5—6年极段的目标要求,我确定 本课时的知识目标:学习作者基于现实展开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过程和方法目标定位:在对课文重点内容的`阅读理解中体验、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教材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想。这些幻象的美好与小女孩现实生活的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教材的难点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的两个句子,一是“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餓,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和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他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故事性强,学生有学习兴趣,经过几年的阅读理解训练,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已基本能够自己读懂故事。只是在重难点内容的学习上,老师还需适当的点拨,教给他们理解故事中深刻含义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主要采取“给方法,说思路,自读悟”的方法教学。在老师以一处内容为例,指导方法之后,学生按照思路去学习。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比较体会来领悟思想感情。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谈话,用动画故事,让学生感知故事内容和童话生动的特点,引出大人读童话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

2、回顾课文内容,板书小标题。

3、学习第一部分,重在体会小女孩现实生活之悲惨。抓“每一个窗子里都透出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理解体会小女孩内心的想法引出下文的学习。

4、学习重点内容。以第5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理解及感情朗读,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内容。了解幻象是源于现实生活的需要,体会幻象的美好。

5、学习第三部分。抓住对难点句的理解和体会,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课外拓展。

一是让学生感受现在生活的幸福学会珍惜和关爱别人;

二是学习品词析句,体会童话深刻的含义,并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通过练习来巩固。

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带来的9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本文发布于:2023-06-20 15:3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47ec156a0967b148168e9131617c8f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最新9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最新9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