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阅读答案与解析

更新时间:2023-06-10 02:47:45 阅读: 评论:0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南宋]张孝祥①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②,殆天数,非人力,洙泗③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④。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茄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⑤,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⑥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①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时任建康留守,当时张浚领导的南宋北伐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北)溃败,主和派得势,将淮河前线边防撤尽,向金国遣使乞和。在一次宴会上,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作。②当年事:指靖康二年中原沦陷的靖康之变。③洙泗:鲁国二水名,流经曲阜,孔子曾在此讲学。④区脱纵横:土堡很多。⑤埃蠹:尘掩虫蛀。⑥干羽:舞蹈乐具。 19.取典自《论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的“弦歌地”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下阕“冠盖”一词,用借代手法,代指_________________。 20.词作饱含爱国激情,声情激壮。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样的情感的。 答 19.礼乐文化之邦 冠服求和的使者 20.借景抒情,写边塞之景,江准区域宋金对峙时的荒凉景象与隔岸金兵的活动,揭示出词人对山河破碎的壮怀与黯然神伤。 对比,把百姓的愤恨与统治者的苟安进行对比,直接表达对现状的愤恨不满,词情更加悲壮。 多用三四言短句,构成激越紧张的促节,声情激壮,抒发词人的满腔爱国激情。 【翻译】   伫立漫长的淮河岸边极目望远,关塞上的野草丛茂是平阔的荒原。北伐的征尘已暗淡,寒冷的秋风在劲吹,边塞上的静寂悄然。我凝神伫望,心情黯淡。追想当年的中原沧陷,恐怕是天意运数,并非人力可扭转;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和泗水边,在弦歌交秦的礼乐之邦,也已变成膻腥一片。隔河相望是敌军的毡帐,黄昏落日进牛羊返回圈栏,纵横布置了敌军的前哨据点。看金兵将令夜间出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寒。   想我腰间弓箭,匣中宝剑,空自遭了 虫尘埃的侵蚀和污染,满怀壮志竟不得施展。时机轻易流失,壮心徒自雄健,刚暮将残。光复汴京的希望更加渺远。朝廷正推行礼乐以怀柔靖远,边境烽烟宁静,敌我暂且休兵。冠服乘车的使者,纷纷地奔驰匆匆,实在让人羞愧难以为情。传说留下中原的父老,常常盼望朝廷,盼望皇帝仪仗,翠盖车队彩旗蔽空,使得行人来到此地,一腔忠愤,怒气填膺,热泪倾洒前胸。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作品。此词写临淮观感,通过国土形势的纵览,谴责批评了朝廷的苟安政策,抒发了强烈的忠愤报国之情。上片描写了沦陷区的凄凉景象和敌人的骄纵横行。北望中原,山河移异。金人南侵,举火宵猎,笳鼓悲鸣,几千年文化之邦沦为犬羊窟穴。下片写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中原父老渴望光复,自己的报国志愿难以实现。边境上冠盖往来,使节纷驰,一片妥协求和的气氛,使作者为之痛心疾首。全词格局阔大,声情激壮,笔饱墨酣,淋漓痛快,为南宋初期爱国词中的名篇。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02:4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474be2201a2eaf9afd2eea9f2a74c3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六州歌头·长淮望断阅读答案与解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六州歌头·长淮望断阅读答案与解析.pdf

标签:答案   六州歌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