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通用5篇

更新时间:2023-04-11 03:40:27 阅读: 评论:0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通用5篇)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宵节的习俗作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1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谓上元节,因为这节日的活动主要在月圆的夜间,通称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热闹非常,有几个地方特别热闹,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门街,都是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方。灯的种类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应有尽有。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与“吉丁”近音),用纸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状简朴大方,民众多爱观赏。另外还有一种真的桔子灯,用较大的鲜桔皮制成。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通明绚烂,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品。曾有人写诗赞道:“何人剖桔空中点,胜看莲花大盏灯。”

  灯节期间,有些地方叠灯为山,人称“灯山”或“鳌山”。这鳌山开头只是一些有钱的富贵人家所张设,任人观赏,后来更多设在寺庙、神祠或闹市路口,让更多人看热闹。鳌山中除了干姿百态的大小花灯之外,多还摆设一些名贵的手工艺品、古董等加以点缀装饰,构成“鳖山胜景”,甚为壮观。

  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龙灯长数1O尺,有头有尾。龙身有九节或十一节,以长帛彩绘鳞甲披盖其上,各节燃蜡烛,前导一灯球,由十数人手执舞弄,屈曲盘旋,随灯球而上下,前后敲锣打鼓以壮声势。龙灯于元宵夜在街头巡回,谁家有放鞭炮以示欢迎者,即进入该家庭院舞弄,让人们观赏,舞毕主人以薄礼相送以示答谢。这种舞龙灯,福州人称为“舞太平龙灯”。舞龙灯的龙灯,由各地寺庙札制,节后收入庙中。来年重加修饰后再用。

  灯节中还有一种灯猜颇受欢迎。灯猜也叫“猜灯谜”或“出灯猜”。谜语之题材,大体说来有几大类,一是古书中的语句,二是人物、地点、词牌、剧目等,三是动植物、器具、谚语、成语、术语等,四是字,五是不属于上述的其他内容。各条谜语的谜面多注明属于什么格,以提示和启发猜谜者。

  猜灯谜,以前多在私人离宅或某一街巷举行,后来多集中于公共娱乐场所,福州在白塔寺,泉州在开元寺,厦门在中山公园内或工人文化宫,漳州在公园内的文化馆,那些地方多是既有猜灯谜,也有大规模的花灯展览。

  灯节原是群众喜爱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至今福建各地仍年年举行灯节,不过灯内蜡烛以电灯代替,彩灯闪烁,展现一片迷人的夜景。

  在福建元宵节期间也有不闹灯的,那就是永定姓李的客家人。他们在正月十五日另有活动,每家每户忙于扫墓祭祖敬神,是谓“春祭”。永定李姓人家元宵不闹灯有其原因:传说唐朝高宗李治于公元684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看灯看得正高兴时,得知薛刚闹事踢死太于李奇,一下给吓坏了,从栏杆上摔下来致死。正月十五日成了李家悲惨的日子。为了让姓李的都记住这悲惨的日子,后来唐王朝统治者下令,每年正月十五日,李家不准闹花灯,违者不承认其为李家子孙,永定客家人系从中原迁来的,一直保持着元宵不闹花灯的传统。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2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舞龙灯。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3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又叫“灯节”和“上元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另一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

  元宵节起源于西汉王朝。相传汉惠帝死后飞扬跋扈的吕后篡权,任用了大量吕氏亲信,宦官当权。吕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在老忠臣协助下登基,博采众议,在正月十五这天,一举扫除了诸吕残余势力。

  因古代“夜”与“宵”同义。正月又叫“元月”,为了纪念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就将此日定为“元宵节”。从此,经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每到“元宵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

  节日期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说所描绘的:“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李商隐的诗曰:“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描绘了当时观灯时车水马龙的宏大场面。

  流传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悬灯欢乐的规模更加盛况空前,花灯的装饰造型也更精美,灯节带给人们更多欢乐,更多光明。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大词人辛弃疾也曾有著名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些诗词描绘了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到了清代,据《京都风俗志》记载:清代太平年间每年元宵节都是:“通街委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由此可见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面。

  到近代,这一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春节。

  宋代诗人欧阳修诗曰:“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明在这灯好月明人团圆的喜庆佳节里,亲朋好友相约团聚,早已是民间庆春节的重要习俗。如果在团聚时捧去一把鲜花,携带上一个花篮,让美丽娇艳的鲜花送来一个吉祥幸福的欢乐好运,会给朋友相聚增添无比欢乐的心情

  这时应该选用寓意团团美美、如意祥瑞的花材,如火红的火鹤花、满枝悬挂形似红爆竹的.炮仗花、鲜艳的孔雀草、象征明媚春天光明的银芽柳、闪烁洁白繁星的满天星等,都会展现出一片祥和安乐的氛围,为亲朋好友送去一年吉祥幸福的祝愿。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4

  我们一家刚吃完团圆饭,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傍晚,一轮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这时,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开了。

  人们在春节的欢乐中走亲访友后,又迎来了热闹的节日元宵节。一大早,噼哩啪啦的爆竹声就轰动了全村。大人们忙碌着,小孩们欢笑着。村民的心也随之沸腾起来。农家院子,一般只有自家人进进出出,可现在不同了,左邻右舍走家串户。...

  今天是元宵节。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兴高采烈的来到豫园九曲桥去看荷花灯。一朵朵美丽的荷花灯,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风情万种,真是好看极了!荷花下面的龙船。龙船长50米,在水面上,很像龙。

  元宵节见闻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过晚饭后,外公带着我到白鹭洲公园看灯展。公园门口的一座圆柱形灯塔远远就吸引着我,它高约12米,有四层楼那么高,灯塔两边的金鼠不停地旋转,好像在着观赏花灯的人们。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鞭炮和花灯的节日,晚上我和哥哥的几个朋友到街上去看花灯,街上很热闹,卖什么的都有,街上人山人海,大约在7:00的时候,各式各样的烟花都争先恐后的出现在上空!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束束五彩斑斓的烟花,...

  今天是2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玩。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市中心周围四条宽阔的马路上灯火通明,使整个城市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元宵佳节祝福你,做个元宵送给你!滑滑的,甜甜的,对你的感情粘粘的!赏月,观灯,我等你!花灯,月下,我想你!月圆,汤圆,缘梦圆!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宵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额...

  要问我最喜欢什么节日,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元宵节。去年的元宵节,我记忆犹新。那一天我是在外婆家过的,我十分得快乐。我们一家子聚集在一起做汤圆。妈妈做的汤圆特别好。汤圆又白又圆,看起来使人垂涎欲滴。

  天晚上,我们买了一箱100响的大礼花,箱子的长宽高几乎相等,约莫80厘米,它沉甸甸的,我、妈妈、外公、舅舅抬都抬不动,最后,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放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的位置。舅舅把炮点燃后,迅速地跑开了。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5

  我的家乡正月十五闹元宵,很热闹,主要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

  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午饭刚吃过,锣鼓一响,狮子队、高跷队、旱船队就忙活起来了。只要锣鼓一响,五村六庄的男男女女就赶过来了,表演队走到哪儿,人们就跟到哪儿,从中午跟到天黑,一路演下去,只见人多,不见人少,那个疯狂劲儿,就像一群追星族,要知道,这样的热闹一年可只有这一度呀。这元宵节舞狮子、踩高跷,除了艺术和技术,还要有勇气。

  就拿狮子队来说吧。狮子队还没来,每家每户早已准备好了大大小小的方桌,一层一层码上去,每一层都会放上烟酒或精美的点心,越往上去,礼物越贵重。本领越大的舞狮队就爬得越高,越高,得到的礼物也越多,喝彩声和掌声也就越热烈。本领最高的舞狮人可以爬到八层高。这时候,主人往往还要特别放上一大挂花炮,以示感谢和奖赏,因为,在庄稼人看来,那可是沾了最大的福气。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妈妈的旱船队。妈妈天生一副好模样,身段好,歌也唱得脆亮,自然就成了旱船队的主角。平时,只要一说起划旱船,妈妈的脸就像星星月亮一样放光彩,她这一辈子,因为元宵节划旱船而变得无比闪耀。旱船又叫采莲船,因为表演的内容是江南女子采莲的情境。漂亮的采莲船美过华丽的轿子,一舞起来,轻盈如风,船身摇曳,如凌波仙子。表演的时候,采莲船中的女子两手抓着船帮,人走,船便走,脚步似行云流水一般,小小采莲船便恰如在长满莲花的湖水中穿行。船旁边还会跟着一两个艄公,艄公多打扮成小丑,他们故意不好好撑船,惹得采莲女东倒西歪,笑若莲花般灿烂,抖出百般笑料,引来观众一阵阵喝彩和掌声。妈妈玩的采莲船,能让观众笑出眼泪来,直到第二天还讨论和重复着那些精彩动作。看了妈妈表演的元宵采莲船,古诗中那“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的热闹景象就再现在我的眼前。我们育溪古镇近年打造全国文化名镇,专门修建了民俗博物馆。

  今年的元宵节更是盛况超前。你看,高跷队来了,如潮的人流被从中劈开,远处走来了一个个衣着艳丽、踩着高跷的古装女子。待走近一瞧,踩高跷的“女子”竟然都是一个个年轻小伙子!他们化着艳妆,踩着高高的木桩,随着鼓点不时变换队形,还舞着长长的水袖,一个个美得如同出水芙蓉一般。街道两边的观众兴奋不已,掌声雷动,笑声不绝。高跷队刚过,舞狮队就过来了。只见一雌一雄、一黄一白两头狮子随着锣鼓舞动,舞狮人手拿红绣球穿梭于两狮之间,两头狮子还不时为争绣球互相追逐。突然,绣球高高抛起,两头狮子竟然腾空跃起,争着用嘴叼绣球。顿时,密集的鼓点紧张得使人喘不过气来,大家都屏住呼吸,等待最后的结果。随着那头黄狮子的胜出,狮子的庐山真面目也终于露了出来,哈哈,扮演狮子的原来是两个小伙子,只见他们满身大汗,脸上却是掩饰不住的欣喜。

  压轴戏就要上场了,人们翘首以待。终于,老人孩子欢呼起来,啊,采莲船蹁跹而来。只见粉的红的,一朵朵莲花状的采莲船摇着摆着,徐徐而来,那莲花的粉色,那莲花的轻舞,让人仿佛嗅到了莲花的清香。看那采莲女,一个个妩媚妖娆,莲步轻移,巧笑倩兮。蓦地,一个采莲女冲我一颦又一笑,我惊呆了,那不是我妈妈吗?没错,那最美的采莲女正是我妈妈!多少年来,妈妈一直就是这个节庆习俗的主角。有时我常想,以后的元宵夜,是不是还会有这份纯真和朴实?假如妈妈老了,舞不动了,假如人们蜗居在室内你我不相往来,这华灯如昼的元宵夜还会如此热闹吗?

本文发布于:2023-04-11 03:4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447ae40a7cc219e986a4e6ce0dc7f7c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元宵节的习俗作文通用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元宵节的习俗作文通用5篇.pdf

标签:元宵节   习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