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可以帮助到您,就是t7t8美文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一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l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l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过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
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
姐妹分家—减Ⅱ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1.减Ⅱ前期2.减Ⅰ前期3.减Ⅱ前期4.减Ⅱ末期
5、有丝后期
6、减Ⅱ后期7.减Ⅱ后期8.减Ⅰ后期
答案:9.有丝前期10.减Ⅱ中期11.减Ⅰ后期12.减Ⅱ中期
11、减Ⅰ前期
12、减Ⅱ后期13.减Ⅰ中期14.有丝中期
七、有性生殖
1、有性生殖是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
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3、在有性生殖中,由于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由合子发育成的后代就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二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与卵细胞相同点: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三、注意:
(1)同源染色体:
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
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四、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生物常考知识点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学好高中生物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真进行观察和实验。
3、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三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去雄。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
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第二节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这表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
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
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数量比例是: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9种: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性状表现有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9:3:3:1。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母本,还是作父本,后代表现型有4
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比例是9:3:3:1,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结合。
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8、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第二章第一节
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2、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4、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5、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6、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8、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10、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11、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12、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第二章第二节
1、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
2、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
3、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X
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XwWY,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XWXw/XWXW,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XwY,Xw。
4、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现了说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二章第三节
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
2、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往往有
(4)女患者的一定患病。(母病子必病)
3、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2)女性患者男性患者。
(3)具有世代连续性。
(4)男患者的一定患病。(父病女必病)
4、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如I、Ⅱ等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等)个体。
5、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在种类上都不一样,X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
第三章第一节
1、染色体是由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连续性。
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1)实验目的:证明什么事遗传物质。
(3)过程:①②
③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
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4)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目的: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2)实验材料:
(3)过程:①T2噬菌体的S标记,侵染细菌。
②T2噬菌体内部的DNA被32P标记,侵染细菌。
(4)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有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5.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6、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DNA,而是RNA。
第三章第二节
1.DNA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4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
2、结构特点: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平行盘旋而成的
②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式遵循则,即A一定要和T配对(氢键有2个),G一定和C配对(氢键有3个)。
3、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G)的量总是等于
第三章第三节
1.DNA的复制概念: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是随着的复制来完成的。
3、场所:
4、过程:
(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
全相同的子代DNA。
5、特点:
(1)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
6、条件:DNA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DNA母链,原料是游离的脱氧核酸,需要能量ATP和有关的酶。
7、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8、功能:传递。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穿给子代,从而保证了的连续性。
第三章第四节
1、一条染色体上有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排列。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这说明DNA中蕴涵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2、概念: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位。
3、结构:基因的
4.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构成了DNA分子的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第四章第一节
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合成的RNA有三种: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
2.RNA与DNA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T(胸腺嘧啶);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DNA短。
3、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以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的过程。
4.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
5、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搬运工是。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种氨基酸,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第四章第二节
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2、基因通过控制
3、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第四章第三节
1、克里克的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1个氨基酸,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叠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2、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在试管中只加入苯丙氨酸,在加入除去了的细胞提取液及人工合成的RNA,结果在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
第五章第一节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有如下特点: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3、基因突变的意义在于:它是的根本来源,是的原材料。
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第五章第二节
1、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长或减少。
4、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部遗传信息。
5、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其作用机理是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不能减半,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6、单倍体是指的个体,在生产上常用于
第五章第三节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可能由性致病基因引起,也可能由性致病基因引起。
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主要包括一些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如21三体综合征,又叫先天性愚型,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而形成。
5、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年,目的是测定信息。
第六章第一节
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它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2、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其优点是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
第六章第二节
1、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技术。
2、基因工程最基本的操作工具是基因的剪刀即;基因的针线即连接酶;基因的运载体常用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3、基因工程的操作一般经历四个步骤、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
4、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农药的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5、基因工程生产药品的优点是
6、目前关于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全,要严格控制;另一种观点是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第七章第一节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他的基本观点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达尔文提出了以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3、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体水平。
第七章第二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
(2);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
3、种群的基因库是该种群中
4、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和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突变和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导致生物朝着的方向不断进化。
6、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7、隔离是和理隔离。
8、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9、地理隔离即同一种生物由于的现象。
10、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多样性。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四1、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2、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5、全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五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六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①解旋;②配对;③连接;④释放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过程:(看书)
(3)条件:
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1
4、密码子
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碱基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密码子 起始密码:AUG、GUG(64个)
终止密码:UAA、UAG、UGA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提出者:克里克
2、内容:
二、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淀粉的圆粒和皱粒等。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注: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6篇《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本文发布于:2023-06-21 18:2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4363f1fc4c9120e7ac7c5cf1cbc989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6篇(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6篇人教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6篇(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6篇人教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