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文学创作心得体会8篇(文学创作心得体会8篇文章)

更新时间:2023-06-25 03:24:13 阅读: 评论:0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t7t8美文号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文学创作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到您,就是t7t8美文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文学创作心得体会 篇一

通俗文学无非是一些情感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等,另外就是科幻小说,除此之外国外还盛行魔幻小说这一题材。这些对我的吸引力都不是很大,我想写写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托尔金的魔戒系列对我的影响很大,他凭借自己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宏伟的中土世界画卷,让全世界都为之疯狂。我想像他一样靠着自己的想象力,为世人构建一幅恢弘壮丽的图景。同时为使我的创作得以升华,作品应该融入对人性的探讨,而不是像现在绝大多数的作品一样只停留在感官的刺激层面。当世很多作品都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针砭时弊、痛斥人性,值得借鉴,比如斯蒂芬金的绿里奇迹和迷雾。但是这毕竟是西方世界的世界观,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文学宝库,有无穷无尽的灵感来源,在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更加易于接受。想象力与中国古典文学的结合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创作需要写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背景,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才不会空洞、贫乏。因此,最擅长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于我而言,没有特别丰富的人生经历,也不是什么拥有独特技艺的匠人,既没有见过什么大场面,也没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甚至连想象力也不丰富,写作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更加需要好好地构思。

文学创作心得体会 篇二

昨晚有幸蒙德发老师青睐,得以在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报告厅聆听德发老师关于《传统文化与文学创作》之讲座,虽然昨晚老师仍在感冒中,但丝毫没有影响这场让广大同学们和文学爱好者怦然心动的唯美视听盛宴。

赵氏德发公,昆仑之良师诤友,有感昨之讲座,昆仑有感言一二。

老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界定、审美,以及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文学创造功力上可谓无人不服,吾辈或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老师在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上用了“补皮、补气、补天”这三重境界来说明,这无疑是在教化心灵的戒尺上裹上一层厚厚的绒布。老师心地良善,为人中庸,处处本末兼顾与人为善,但昆仑就不这么良善了。愚以为今日之中国国学式微,众人皆尚西方舶来文化,虽有众人不明之愚,更有明者不言之责。

老师在讲座中也曾言道我们一直是强国,只是到了近代我们才衰落。老师只说了上半句,这没说的下半句我来说好了——衰落了什么?不是什么汽车、手机,也不是摇滚、丁客,是我们的文化衰落,或者说被文化入侵,而且是被低等的文化入侵,执笔于此昆仑心如刀搅。

想想我们的先贤们,前有先秦百家争鸣,中有汉唐星光灿烂,为什么传承到近代汉文化就“阳痿”了呢?看看充斥在街头巷尾的那些迷失的人群,他们在西方的舶来文化面前如痴如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早已成为弱势文化的牺牲品。

强势文化造就强势民族,弱势文化造就弱势民族,如果你要问我什么是弱势文化,那就看看哪些纸醉金迷,而且庸俗简单,方便流行的,那就是弱势文化。

我们不是没有强势文化,大家看看经史子集,琢磨琢磨前秦的繁荣,汉唐的辉煌就会发现一个强悍的民族究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中国先贤们留给我们的强势文化里有这么一件瑰宝——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告诉我们知识与实践是一个统一体,既不是先有知而后有行,也不是先有行而后有知,这就如同一本书的正反两面,缺一不可。

当我们决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不必瞻前顾后,大可放手去做,只要你开始去做,就必须需要知道指导这种行为的知识,所以掌握这种知识的决定权从你开始去做这件事开始,就不以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会在整个实践中指引你如何去学习、掌握、运用,除非你意志不够坚定,那就另当别论。

有没有那种只知而不行的人呢?肯定有,而且大有人在,那种疯狂的梦想家可以在脑子中天马行空,成为瞩目的巨人,但在行动上却是可怜的侏儒,最终一无所成。

有没有只行而不知的人呢?肯定有,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一个坑内摔倒无数次,我们亲切地称之为失败者。

我经历过有知无行,也经历过有行无知,那是在我还不知道我是我的时候,当我知道我是我的时候,我开始实践知行合一,从那一天起我开始做回我自己,开始写作,开始获得快乐。

我的朋友们啊,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强势文化,是中华民族面对魍魉鬼魅巍然不惧的中流砥柱。

弘扬国学,重振中华魂魄,从你我做起,赢得今天,从孩子们抓起,赢得未来。

有志者事竟成,眼到、心到手到、处处皆道。

文学创作心得体会 篇三

当前,在国内外新闻媒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新闻精品的创作成为各级媒体新闻传播的重要前提条件。旨在更好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增强媒体竞争力的新闻精品实施,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创作出新闻精品,将关系到整个精品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从新闻精品的内涵上看,新闻精品之所以称得上精品,是指它具有比一般意义上的优秀作品更为深沉厚重的特质。它凝聚了时代精神,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能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积极深远的影响力。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及其决议中提出的著名的四句话:"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可以视为新闻精品创作的标准。新闻精品是为受众而作。广播电视报纸新闻要以精良的品质吸引、感染群众,并赢得高收听(视)率和高满意度,才能是精品,这是我们评价一篇新闻是否是精品的重要标准。那种虽然经过精雕细琢,但却曲高和寡的"精品",不是我们在新闻实践中所急切呼唤的新闻精品,因为它已经脱离了受众市场。

一、新闻精品的创作策略

根据我们前面所论述的群众期待视野的层次构成,具体分析当前群众对新闻精品的期待需求主要有:希望通过收听收看新闻精品节目准确地把握当今社会的基本发展脉络与发展方向;希望从中深入地探究大众关心的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希望从中获得深刻的审美情感体验;希望从中享受到丰富精彩的视听效果。在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新闻媒体的功能与定位,我们来探讨适于实际操作的新闻精品的创作策略。

二.新闻精品的选材要突出体现时代发展主题

跨入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在新时代的发展主题是什么?根据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把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新闻精品创作中,要把选材的视点聚焦于我国人民创新发展的社会实践,生动全面反映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坚忍不拔,开朗乐观的精神风貌。新闻精品在选材上瞄准了时代发展主题,站在历史与全局的高度,分析形势,把握方向,体现出恢宏、大气的独特个性。大气使新闻精品能够舍弃琐碎与细枝末节,正确认识社会前进的方向,从而能够积极地引导舆论,发挥了广播电视报纸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的作用。

新闻精品将选材的着眼点放在时代发展的主题上,使广大群众更加明晰地认清社会发展趋势。每个人只有将个人的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才会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才会真正得到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精品着眼于对人们的生存意义与价值的终极关怀。新闻精品聚焦时代发展主题,在选题的具体操作上,应着重强调两点:

(1)着眼于创新看发展。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我国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进行着实践。新经验、新方法、新成就、新业绩层出不穷。新闻精品在选材上应首先把创新的实践作为一个重点。新知、新识、新观念、新思路会拓宽人们的视野、启发人们的智慧激发更多的创造热情。选材上体现出着眼于创新看发展,符合当前人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对新闻精品的期待需求。

(2)正视问题看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过程中总会有困难与波折。对于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新闻要客观、公正地予以报道,冷静深刻地剖析问题的实质。在必要的时候,还要拿起批判的武器,对与发展主题背道而驰的一些假恶丑现象予以批评与揭露,从积极的、从建设性立场出发帮助受众正确认识发展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寻找更好更快地发展良策,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新闻精品以"平民化"的视角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平民化"的视角也就是苍生大众的视角。站在大众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感知变化,往往赋予新闻精品更多的亲和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衣食住行的基本生存需要,也有追求美好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更高需要。种种与大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决定,如就业创业、住房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都是大众谈论的热点话题,也是新闻报道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新闻报道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热情关注民生,聚焦社会热点。同时还要深入探究热点问题出现的背景、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帮助群众认识问题,寻找更为有效的生存与发展手段。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理性的审视与思考,体现出新闻精品注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本质内涵。

四、新闻精品要深入挖掘新闻事件中的情感因素。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些话都说明了情感在影响人的心灵、改变人的态度中的重要作用。情感,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现实生活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普遍存在着情感因素。新闻传播者作为活生生的人,同样具有丰富的情感。新闻传播者调动自我的情感体验,去感受、去捕捉、去挖掘新闻事件中所蕴含的情感"亮点",将之形象化表现出来,将会使新闻报道以特有的感染力抓住群众的心,打动群众的情,使群众进入审美境界中。我们说,美之为美,虽然一方面包含着普遍必然的真理,但另一方面这一真理又必须是渗透到人的心灵、情感、个性之中的东西,一切不能拨动人的心弦,不能在人的心灵中唤起情感反应的东西是不能成为美的东西的。作为广播媒体,要充分调动解说词、现场音响、音乐等多种传播符号,将新闻中的情感因素以立体化的"声音形象"加以展示、放大,使群众在审美情感体验中与报道对象进行交流与沟通,达到情感共鸣。深入挖掘新闻中的情感因素可以极大增强新闻精品的审美价值,而这也是现代社会中,群众对新闻报道的期待与需求。强化新闻的审美情感价值,可以使群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得到精神的抚慰和心灵的净化。

探索新闻精品的创作、传播策略将是今后新闻报道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长期课题。从群众的心理期待与需求的角度分析,探讨新闻精品传播策略,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有助于推动整个新闻精品战略的稳步实施。

五、新闻精品要注重专题研究

创新闻佳作,必须加强新闻研究。全国、全省好新闻作品的攻创工作在不断发展,新闻队伍人员在不断变化,评选的标准越来越高,因此,要不断研究好新闻作品标准的发展趋势。要从全国、全自治区的大局着眼,认真研究全国、全自治区好新闻作品,分析发展趋势,不断明确和完善对好新闻作品标准的认识。好新闻作品应该具备三个主要条件:主题重大、深刻;形式新颖、独特;效果实在、突出。不断研究各种新闻体裁的表现方式。广播电视报纸新闻要召开消息、通讯、标题、图片、文学副刊、时事作品研讨会,探讨最佳内容与形式。提出,消息求纯度,不要广告味和表扬味;通讯求力度,力求打动、激励人;言论求深度,提出新观点,增强说服力;标题求精度,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照片求角度,克服老一套和一般化。不断研究精品生产过程,要“好新闻过好四关”,即策划关、采访关、编审关、推荐关。比如推荐关上注意把握大局,突出特点;在品种上以消息、通讯为主,兼顾其它;在评价上阐明时代意义,指出独特之点,介绍突出效果。攻创好新闻作品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实施配套措施。坚持每日评一优,每月评精品,全年总评。规定上人民日报、新华社、内蒙古日报的稿件实行奖励,提高质量,扩大影响。

文学创作心得体会 篇四

每一个人的人生之路都各不相同,可谓沧桑岁月,淬沥情怀。如似千山万岭,奇峰异彩。大海江河,惊涛波澜。田田绿野,耕耘万代。唯独自己的心田,看似弹丸之地,却连着宇宙的空间,无尽的思绪缠绵。追求梦想的实现,撇下繁花醉香的世界,执着的怀揣信念,一路走向理想的。艰难前沿。

当我走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当我几乎所有同龄的亲朋好友都沉浸在含饴逗孙的乐园中时,我却爱上了我从小就喜欢的文学。当我终于下定决心拿起我的这枝秃笔时,我已是一个双手颤抖的连一个字都不能写的老妪了。但梦想在提升我的信心,科学在滋润着我的理念。我可以用键盘来输入我想和天地万物之间的交流和情感!因为我感到,人是万物之灵,实为天地之心。古代文学精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精辟阐述,“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为三才”。

当一个人被自己的梦想所醉倒时,就会朝日不息的向着那条永无止境的地平线狂奔而去。在那迷人的天地无法吻合的空间中,唯独你可以安躺在宇宙的怀抱,静享着天地带给你那美丽无比的春夏秋冬。你就可以用人类的那种无与伦比的灵性,写出神奇的语言和奏出如似一切自然界中的雨声击磐,鸟鸣夏蝉之韵音。人类之间的情感交流,爱的语言如似琴瑟和弦,感天动地的爱情传说,慈善救赎的真情所在,无不是激励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典范。

但一切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对自己的所爱必须要有执着的理念。因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没有真才实学是难以做到的。世界上没有一件事可以随手而得,天上会掉馅饼?天方夜谭!唯独灯下细读前人的箴言,用心领会其精髓的道理要点,日积月累,可谓十年寒窗苦,收文获益臻呀!

在你想要用文字来描述天玄地黄,天圆地方,日月星辰的光芒时,你才会觉得自己的文才浅薄的去了。但又当你用心领悟到一件事情的真谛时,你可以轻而易举的写下了你的感悟而没有半点阻碍,这就是心的灵感,卓然而立。这也给自己在创作上留下了一条明灼的哲理,那就是刘勰的名言:“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以为易,其难也方来”。

在你能安静的阅读着先祖的文言和清幽雅趣的美丽诗词时,你自然而然的会被他们的文采而醉倒,小楼容我静,才思刚起帆。可谓先人一步前,后人千步远,不读古文诗,人生一世憾。

故此,在我一步一步走向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我仍如似在学的儿童,也一步一步的在追求着我的梦想。又似执鞭下的学儿,斟字酌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深会其义,留存心底。告诫自己,你没有能力高屋建瓴,那就低首耕耘。你没有能力跨度长江大海,你就心怀小溪。慧眼去赏识别人的奇文异彩,伏案斟酌自己的只语片言。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是我最爱看书的时候。窗外月光明瑞,脑海集思涌来,偶闻窸窣之声,如似尊师传言,求学必当磨砺,方能受益匪浅!

这就是我在执着追求梦想的同时,也是我的创作心得和灵感!

文学创作心得体会 篇五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虽历经上下五千年、绵绵日月而不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国粹,更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中国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4、姿态

人可贫,而行为不可猥琐,书不佳,唯姿态不肯让人。字已不佳,更无赴急草率的资笨,更要讲求书写时的姿势,头正身直、臀平足安。

二、读贴

读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书风,从而融会贯通选择,创立自己的风格。实际上,读比临、比写都要多得多。读可以“破万卷”而临摹再多,于几千年累积的优秀碑帖,也不过凤毛麟角,书道中的“厚积”,非同小可。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法临帖,从书写毛笔字的三要素中体味每一笔在这个字中的行气、势度。老师还亲自带我们去岱庙、经石峪考察,观看历代书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虽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是同样的拥有一种气势,磅礴有度,能感觉到是用心写出来的字。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韵。

三、创作

在临帖与读贴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字体创作具有自己风格书法作品,通过书法表达一种心声。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再进行对帖临习,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

文学创作心得体会 篇六

一、俯身而观是文学创作的矿藏

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记录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一段话,“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在范稳老师的《小说创作》这堂课上,用写作就像在大地上找矿一样来为我们阐述小说创作之道。回想自己最初的创作之路,使得自己更加感同身受。我的祖父解放前为了讨生活从建水老家到个旧走厂,我家几代人的喜怒哀乐“围着矿、绕着山”,四世同堂便是我写作的最初的源泉,让我从回忆与发现中找到创作的途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的重心偏离。让自己写作遇到瓶颈,除了写作技艺和知识局限之外,更主要的还是腰弯得不够,没有俯下身子细微去发现生活中的“富矿”。

二、善钻研,做有思想的“笔杆子”

文艺创作者可以算作一柄笔杆子,但是锋芒之后无米下锅是青年文艺创作者的“硬伤”,要如何才能保证创作的激情与质量源源不绝,善于钻研是解决之道。

怎样钻研?范稳老师在课堂与我们分享到,小说创作中其中一项便是发现探索式,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便是这个类型的代表。他在欧洲见证了西班牙内战,创作了《丧钟为谁而鸣》,在非洲探险,创作了《乞力马扎罗的雪》,在古巴创作了20世纪最出名的小说《老人与海》。在他看尽世间百态,其实正是不断扩大了学习的范围与空间。立足自身,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破万卷书,提笔之时才会文思如泉涌。在学习之余更需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之美,发现群众中更加有特色的东西。

其次还需多思考,勤动脑。创作首先思考、定主题、列提纲、多修改,再定稿。就如绘画一般,画一个人首先要明确他的性别,性别确定以后就要画出他的骨架,整个主题就初步成形,但是要赋予它鲜活的生命力,需给予他血肉和灵魂,不然就只是一副空架子,血肉和灵魂有了后,又要想让他漂亮一点于是就需要化个妆、穿上漂亮的衣服妆扮一下,这样就更有内涵更漂亮。写文章亦是如此,需要用心的加以修饰和妆扮。

再者要多写,勤动笔。“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口若悬河之才,对于写作都没有捷径,必须苦练写作之功,才会有成就之日。于我最初创作之时而言,写出来的东西没有营养,我便在思考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一段时间之后成效便十分显著。俗话说“事不经不懂、脑不用不灵、笔不练则疏”,只有多练多写,才会越写越顺,越写越有感觉。

最后还要多思多悟,感受文字的魅力。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文字却是人对人情感的表达,内心的一种诉说,情感的一种表述,古代有多少诗人用文字来表达感情的寄托,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屈原决然投江,写下"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爱国的激情牵动着通古至今多少闻名中外的华夏子女的心。鲁迅弃医从文的决绝,是因为爱国节操的驱使,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使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他用文字唤醒中国的民族意识;他以笔代刀,令魔鬼无处躲藏;他以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依然振奋人心。但文字的魅力绝不止于此,从古至今,文字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昭显出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字又作为时代文化演变的一种媒介,更是不容置疑的一种凭据。

三、勤总结,从自己的缺点入手

总结是一门学问,同时也是文艺创作者要进步最坚实的基础。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潜心钻研水文,设计建造了“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泽被后世。楚霸王项羽自矜其功,直到四面楚歌时仍执迷不悟,发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叹;而汉高祖刘邦清醒自知,将“所以取天下”的原因归结为“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

在吴然的课上,吴然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他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的艰辛历程,在他成长的过程当中,勤于总结便是吴然老师成才的秘籍心法之一。自我总结,要敢于直面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心理学中认为,当人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之时,会本能地选择逃避或推卸,以拒绝痛苦情感的折磨。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长此以往,只会踟蹰不前、能力退化。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

本次培训圆满落幕,于我自己学习的脚步将永不停止。我作为一名业余文学爱好者,想要取得开启文学之门的钥匙还任重道远。我将潜心聚力,用崭新的姿态在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

文学创作心得体会 篇七

我们的微电影拍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落下了帷幕。成果已经向大家展示过了,令我们感到高兴的是,老师和同学对这部微电影的反映还不错,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那么多天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教训,以后多多注意:

第一,就是剧本创作,我们本来打算直接翻拍网上反响比较好的微电影,这样就会省去创作剧本这一步,但是因为超越经典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弄不好就成了被人吐槽的狗血剧,所以我们不想铤而走险。这部微电影的灵感来源于网上很火的一个段子,名为《大四毕业前要做的三十件事》,我们选取了其中的几件事和关于校园爱情的片段,作为我们这部剧的剧本。因为我们也即将面临毕业,毕业生的种种心情我们能够感同身受,这种类型的剧应该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第二,关于影片的时长,很多刚接触微电影拍摄的编剧或者导演都会把故事想的很长,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因为时间越长,工程量越大,资金消耗也是成正比的,对于观众来说,如果剧情不够吸引人,那么时间越长观众反而会越排斥,所以,我们认为,刚开始在没有商业投资的情况下,最好是5-8分钟就可以了,最长也别超过10分钟。我们这部剧就是控制在5-8分钟以内的,浓缩的才是精华。

第三,关于演员,人物,和角色,前期在研究剧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角色的设置,这个对于微电影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一般电影里面,我们都会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物都是很重要的,不会出现一些无关紧要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

同时又贯穿在整个故事情节里面的,这些是需要大量的创作时间来进行研究的,那么我们在拍摄微电影的时候,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各个人物个各个角色,每个角色的心理状态等,所以只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那么就是尽量避免多余的角色,角色越精简,对于微电影的操控性来说越能实现,另外,对于独立制片来说,也没有多余的资金去请专业的演员,如果都是自己的朋友在演戏的话,那么都不是专业的,如果角色越多,风险就会越大,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可能就是因为演员表演不到位而浪费了好的剧本,到最后只能叫烂片了。

第四点,就是后期剪辑,人们都说,后期剪辑就是第二次创作,这个也很重要,千万不要拖泥带水,如果一个剪辑没有搞好,那么会破坏整部戏的,所以,微电影的剪辑也至关重要,微电影切记,该删除的镜头就删除,不要心疼,控制节奏才是最关键。

微电影的拍摄,如果想在资金条件不充足,同时又想做的专业的话,那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靠剧情取胜,突出人物情感;第二,控制人物数量,谨慎处理台词,每句话都要精挑细选,废话一定不多说,第三,录音一定要好,要不然微电影的档次就会下降,一部电影的声音直接体现制作团队的专业水平。而且声音好,观众才会容易入剧情。第四,后期剪辑一定要注意节奏,一个厉害的剪辑手关键就是用自己的思维去控制整部戏的节奏。

文学创作心得体会 篇八

写小说的如果没有厚实的散文写作基础,那他是写不好小说的;即便小说的故事不错,但语言不行,人物也立不起来,人物形象就不会鲜明生动,就难以达到艺术的高度。

写诗要有冲动,深思熟虑反而写不出好诗,写诗的时候不必考虑什么技巧,不必在文字上刻意雕琢,那样会弄巧成拙,越来越不像样子,反而把诗写坏了。写诗的确需要心灵原始的那种冲动,激情这种东西不是任何时候都来找你的,过了这个村没有那个店,所以不要等,不要认为自己的诗思还不那么成熟,等成熟就晚了,就捕捉不到生活中的诗意和写诗的感觉了。

写散文与写诗不同,写好散文一定要有生活的底子,生活的底子越厚实,生活的经历越丰富,散文的写作范围越广阔,越有的可写;诗歌的写作却截然不同,不要求你有多么厚实的生活底子,生活经历还是越简单越好,越有利于写诗,经历越丰富,思想越复杂的人反而不容易成为诗人,单纯是成就一个诗人的基础。诗人的头脑要单纯,心灵要纯真,激情要火热,太复杂的人成不了诗人,也写不出诗来。

不要以为散文比诗好写,其实散文是最难写的了,写诗是瞬间的冲动,诗思在脑子里一闪而过,关键在于抓住灵感,不要让灵感错过,错过了就难以找回,也就没有感觉了,这种感觉是不可复制的,无法重复。写一首诗并不费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往往是一蹴而就,甚至几分钟就可以写好一首诗。但写好一篇散文那是要有耐心的,也是最磨思想磨文字的,也是最能够显露作者的文字功力的。

一篇散文写得究竟怎么样,不在于文字的花哨,而在于语言的质朴、自然,在于情感的真诚、坦荡,不矫揉造作,在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通过你的文字让读者走进你的内心深处,同你一起感动。我想一篇散文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也该是一篇不错的散文了。

散文是能够见识作者文字功底的一种文学体裁了,也是其他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随笔杂文等的写作基础;如果连散文都写不好,我看写其他体裁的东西也未必能够写得好,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纵观现代文学大家,他们有不少都是写散文的高手。像茅盾、巴金、老舍等,他们都有散文名篇面世。

写小说的如果没有厚实的散文写作基础,那他是写不好小说的;即便小说的故事不错,但语言不行,人物也立不起来,人物形象就不会鲜明生动,就难以达到艺术的高度。现在写长篇小说的不少,特别是网络上的很多小说在语言上都不过关,很多作者文字水平很差,这就影响了原创小说的质量。其实很多长篇小说的质量远不如散文的创作,真正在网络上显示作者创作实力和文学功底的不是写小说,而是写散文的。这是事实。比如散文在线的不少作者就让我们看到了这种令人欣喜的发展势头。所以当代的散文创作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以上内容就是t7t8美文号为您提供的8篇《文学创作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3-06-25 03:2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428a0027235be7aa5efa663080678ec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学创作心得体会8篇(文学创作心得体会8篇文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学创作心得体会8篇(文学创作心得体会8篇文章).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