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优秀10篇 建筑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更新时间:2023-06-16 09:01:19 阅读: 评论:0

在各领域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的10篇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是由精心整理的设计论文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篇一

毕业设计是目前高校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进行全面及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总结。因此加强毕业设计工作,对深化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促进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针对目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方面的现状及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工作流和 B/S 模式的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利用工作流技术对毕业设计工作流程进一步探讨,构建合理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基于。NET 平台,使用 MVC 模式,构建一个网上毕业设计管理平台,系统整体架构采用了流行的 B/S 架构,根据实际需求将系统的角色划分为了学生、导师以及管理员三个角色。使用者通过互联网网络浏览器便可以实现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的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开题报告提交、设计过程指导、中期检查、文件资料上传以及下载、答辩申请、毕业答辩结果查询等。不同的角色所具备的功能并不相同,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则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启动本年度的毕业设计任务,并能够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以及进程进行监控,此外还能够对毕业答辩分组进行调节、统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毕业设计工作的工作效率,还提高了管理水平。综述,本课题设计与实现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对于任何高校的毕业设计管理工作都具备非常大价值,不仅能够很好的解决毕业设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还规范了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整个管理流程,此外,还给与了学生、导师以及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极大的方便,使得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大降低,因此具备非常高的理论以及实际应用价值。

艺术设计论文 篇二

数字艺术设计在我国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渗透进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抛弃了传统的手工作图,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表现方式也扩展到了三维、四维,更加人性化、立体化,生命力强,对传统艺术的传播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0引言

数字艺术设计将传统的艺术设计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软件等辅助工具来对艺术进行创造加工,受到人们喜爱。

1何为数字艺术设计

艺术是人类基于对美的追求的伟大创造,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高雅,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体现。随着计算机和各种高科技在人们生活中的发展应用,人类社会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艺术便应运而生。数字艺术中的“数字”二字,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表示数目的阿拉伯数字等,而是来自英文 Digital的中文翻译,即“数字化”的意思。概括地说,数字艺术设计就是将传统的艺术设计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软件等等辅助工具来对艺术进行创造加工,数字影像、数字音乐、多媒体动画等等都可以概括为数字艺术。数字艺术设计的例子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旅游中用数码照相机拍摄照片,去电影院看一场3D电影,用手机浏览精美的图片等等,较为专业的应用还有建筑设计师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设计建筑,漫画家利用计算机来画漫画并对图像进行处理,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效率等等,例子不胜枚举。我国数字艺术设计也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迈入发展的高速时期,渗透进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久的将来,数字艺术设计将成为21世纪我国艺术设计的主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数字艺术设计对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除英语、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之外,还要掌握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流媒体技术、动画原理等等,能够同时具备数字媒体的设计制作和一定的艺术修养,并能运用理论知识完成各类数字媒体的制作、产品开发和艺术设计等实际问题。

2数字艺术设计与传统艺术设计的对比

艺术的主要目的还是表达人们的思想与情感,与世界和他人交流沟通,与传统艺术相比,计算机的应用使得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产品也更加人性化,人们的感情和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与传统的艺术设计相比,数字艺术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设计效率

在进行绘图等艺术设计时,手工过程往往比较费时费力,不仅过程复杂,而且修改也很麻烦,稍有不慎,可能之前做的很多工作都会白费。而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绘图便没有这些烦恼,首先,数字技术对细节的处理更加完美,与传统的艺术设计相比也更加规范,能够大大减少人工作图的错误;其次,手工绘图会受制于设计者的绘画水平,而数字艺术设计则更能体现设计者的思想和专业素质,使得设计者能够更加完美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

2.2数字艺术设计应用更加广泛

数字技术使得各种媒体的表现方式更加多样,也更加适应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众,使得艺术更加人性化,更易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在计算机图形艺术的辅助下,平面设计不再局限于二维空间,而是扩展到了三维、四维,在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方面都给予人们美的享受,也使设计更加立体化。数字艺术的设计与数字技术、文化产业等都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数字艺术的帮助,各种数字产品,例如数字电视、视频音乐等媒体的数字播放器等硬件设施也离不开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传统艺术设计更注重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最终起到纠正人们的行为、从而在无形中影响社会走向的目的,而数字艺术设计则更偏向于物质方面的追求,它融合了艺术与科学,是不同文化、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大杂烩,更加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

3数字艺术设计的具体表现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数字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与传统的艺术设计相比有哪些特点,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数字艺术设计的具体表现。(1)各种数字技术工具例如高像素的数码相机的发展使得数字艺术设计能够做到“以小见大”,非常直观且完整地再现真实场景,当然就更加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除了对真实事物的再现,数字艺术设计还能够表现出设计者脑海中的想象,使得知识、思想的传播更加立体,说服力强,触摸屏等应用的使用也使得参与感大大增强;(2)数字艺术设计不论是在元素的多样性、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对受众感官的刺激性还是视听效果上都具有无与伦比的表现。比如,参观科技馆时的地震模拟、身临宇宙的模拟,都充分体现了数字艺术设计“虚拟现实”的能力;(3)数字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更加惊叹的效果。例如,由梦工厂出品的大热电影《功夫熊猫》,就采用了3D技术与大量中国元素相结合,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构成了世界文化和谐共存的环境。

4总结

数字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相比,它更具有表现力、更加易于传播,对促进文化发展、社会进步有着重要作用。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 篇三

[1]王文锋。珠三角地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住宅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xx

[2]梁玉。广州地铁站域地下街的立体开发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xx

[3]吴志堂。广州商住建筑商业与居住空间关联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xx

[4]徐文君。自然光的运用及启示[D].华南理工大学20xx

[5]董晓毅。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的设计及建设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xx

[6]钟健慧。珠江三角洲集合住宅花园的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xx

[7]何镜堂。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0)

[8]冯琪。高层办公楼电梯系统设计浅析[J].城市建筑。20xx(08)

[9]傅军。初探世博--建筑之表皮[J].上海艺术家。20xx(03)

[10]滕斌。报业印务中心建筑设计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xx

[11]徐海森。基于“三境界”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解读[D].华南理工大学20xx

[12]张乐。广州小洲村传统民居商业化更新策略[D].华南理工大学20xx

[13]陈杰。亚热带地区冷巷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xx

[14]满棠。广州市越秀传统商业区尺度分析及演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xx

[15]叶苑青。综合医院模块化设计的探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xx

[16]黄景添。基于地域特色的广州大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xx

[17]黄乔仑。比亚克·英厄尔斯建筑思想和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xx

[18]陈萍,康锦润。非建筑表皮对造型的影响[J].建筑。20xx(19)

[19]汪光焘。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抓好建筑“四节”--关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几点思考[J].建设科技。20xx(09)

[20]芮建勋,徐建华,宗玮,张振国,陶康华。上海城市天际线与高层建筑发展之关系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xx(02)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 篇四

摘要:质量是产品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获得竞争力最为有效的途径。建筑设计项目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需要把好质量关,只有保障设计质量才能完成更高层次的建筑设计。本文中详细阐述了建筑设计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具体阐述了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获得更好的建筑设计效果。

关键词:建筑设计项目;质量管理;策略

建筑行业近些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这使得建筑设计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度,而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艺术创作及科学技术的结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筑设计项目质量管理关系到最终的产品呈现效果。因而必须对建筑设计项目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采取恰当的措施避免出现质量问题。文章重点论述了建筑设计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建筑设计具有极好的质量保障。

1、建筑设计项目质量管理基础

建筑设计项目质量管理属于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在对其进行管理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要素,就是高效质量管理体系,并且还需要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具体如下:首先,构建组织部门,需要组建法人带头,而对于设计图纸,则需要构建完善审查机构,即法人自主领导,专家进行监督,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监管系统。针对每个项目来说,基本上都是需要专家进行严格审查,让专家予以审查,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确,即提升建筑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为后续建筑设计质量,需要提供相应的质量保障。其次,则需要构建完善规章制度体系,通常包含以下部分:第一,规模体制修订,则需要符合真实状况,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满足使用效果,从而达到预期设计目标;第二,规章体制量化,此时需要借助表格分类的形式,进行综合打分。第三,建筑设计人员,他们需要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设计,鉴定工作原则;第四,后续服务,对于甲方及施工方,他们反馈的信息要予以及时处理;第五,必须要制定详细规划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控制设计质量,在设计完成之后,则需要总结经验。

2、设计项目质量管理流程及处理策略

建筑设计项目质量管理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建筑效果,不仅要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同时还需要设计图纸顺利通过审核,并且交付施工单位使用,达到更高的设计要求。在设计过程中,从计划至分工,从方案到施工图纸,从部分到整体,必须要探索最恰当设计方法,绘制出高质量的设计图纸。首先,项目经理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从整体角度把控项目情况,根据本项目的实际特征,设计管理体制。在整个设计流程中,要按照设计质量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执行,而对于全部设计资料,都必须立即上传至对应信息库,此外,还需要严格审查相应质量环节,不断推敲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根据工程重点及难点,组织总工程师对于设计质量需要严格把控,这样才能保证综合质量得以过关,从而能够完成业主预定目标。其次,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他们需要掌握业务情况,在特定的时候,需要安排设计人员,确保业主设计内容不被忽视,而且能够按照既定目标完成任务。除此之外,项目领导人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功能性作用,对设计项目进行严格把关控制质量观,设计项目需要从整体角度进行严密的规划。而对于设计项目来说,这其中是涉及到众多专业,在交叉运作过程中,必须要周密的安排。只有如此,才能促使组织内部结构协调,从而防止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错误,这不仅能够节省设计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设计效率。

3、设计项目控制

根据上述特征分析,建筑设计项目质量控制策略如下:第一,明确项目管理点。所谓管理点实质上指项目中起到关键点的地方,比如:设计方案图、预算等等,这属于建筑设计质量的关键要素;第二,定岗定位人员时,必须要仔细筛查。在此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质量控制教育,更重要是需要最大限度优化设计人员专业素养,而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企业也需要为设计人员提供更为良好的创新环境,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并且提供晋升的机会,这样他们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彰显他们的优势性,并且具有自身的特点,从而优化设计人员配合。第三,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将会出现全新状况及问题,这必须要获得相关负责人的重视。并且需要提供量化、集成化,再到科技化,除此之外,还需要制定质量控制最高目标,并且要有最低标准,定性标准进行有效的转化,变成定量规定,这样才能具有更好的操作性。第四建筑方案监督设计。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建筑设计方案之后,按照不同专业项目特点,进行优化、分工及量化,再依据细分后的工作任务,进行有效设计。建筑设计方案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需要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规律,采取动态化的方案管理模式。第五,明确职工职能。设计人员是建筑设计项目最主要的实施者,他们对于自身岗位要求,还有技术要求都非常明确,在设计过程中是按照相关设计要求,还有规范等执行,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具有自觉意识,必须要自主及及时进行抽查,以确定设计项目在规范或是具体要求中达到的程度,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项目设计精准度。建筑设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的推行能够促使建筑设计能够具有极高的质量,并且能够推动建筑项目设计更为科学有效。

4、结语

总体来说,建筑设计项目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成设计,并且要满足业主的实际要求,更重要的确保设计整体流程都是在规范内操作,这样的项目设计更具有实际参考价值。文章简要分析建筑设计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以推进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杨红燕,李俊英。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xx,(36):101-102.

[2]王艳军。浅谈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和控制策略[J].商,20xx,(33):7.

[3]郑斌。浅谈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及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12):207.

[4]何立芹。浅谈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的管理要素与控制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20xx,(06):173-174.

[5]沙文军。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xx,(26):386.

艺术设计论文 篇五

摘要: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前提与基础。我国建筑室内设计工作起步较晚,同时发展过程较为艰难,虽然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努力。首先对我国是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然后对其未来进行展望,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回顾与发展

现阶段我国社会与经济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城市化建设也呈现出逐渐加快的趋势,新老城市的建设与美化势在必行。我国政府以及人民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高,这对环境设计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其具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但没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以及理论基础,所以说是一种挑战,而环保与生态的融合更是现代环境设计者所缺乏的重要设计理念,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促进城市生态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有效改善,同时这也是我国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

1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历程

1.1建国初期的建筑装饰设计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经济条件极为艰苦。1949年至1952年属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此期间开展。规模较小是当时项目建设的显著特征,但见效快是其明显优势。我国在五十年代是建筑设计人数仍处于较少阶段,设计力量整体上呈现薄弱的现象。旧中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以及营造厂商是室内建筑设计人员的主要来源,在实际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仅能做到对建筑的简单加固,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美化与设计。建筑项目主体缺乏,整个建筑行业处于未出未起步阶段。

1.2改革开放时期的建筑室内设计

1.2.1建筑室内设计的恢复与发展

1978年国民经济建设逐渐开始复苏,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沿海地区,例如深圳以及广州等地属于改革开放较早的区域,在不断进行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始提高对建筑设计的重视程度。因其港澳信息以及市场优势较强,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开始展开对大型公共建筑的建造与设计,在这种大趋势大背景之下,许多现代装饰装修工程以及土木建筑工程应运而生,对时代的发展与需求进行有效的满足。这种趋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发展与影响,最终实现该类公司全国范围内建立的现象出现。这属于我国建筑设计刚刚起步的阶段。

1.2.2建筑室内设计的探索与竞争

根据相关调查与研究显示,我国建筑装饰主要由建设系统、轻工系统以及经贸委系统共同组成,现阶段我国有已有该种类型的公司上万家,共有十余万工作人员从事该项工作。其中不乏有专业经验的老设计师,不仅具有专业的知识结构,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成功实现对一些成熟作品的创建。

1.2.3建筑室内设计的规模与壮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对国外设计师的优秀作品进行引进,上海的波特曼大酒店、北京建国大饭店以及凯宾斯基大酒店都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建筑室内设计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朝阳产业。国内外设计师呈现出流派纷呈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建筑室内设计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我国大部分设计人员还是存在整体素质较低的现象,引起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基础教育与系统的培训,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也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我国建筑室内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阻碍作用。

1.3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艺术设计

1.3.1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建筑环境的发展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逐渐提高对生存环境的重视,同时展开对开持续发展的不断追求。物质水平的提高与改革开放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加快的同时一定伴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国内与国外之间频繁的交流对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城市广场以及建筑全体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这促使室内建筑师的工作不在局限于工程项目之内,而是面临全新的系统工程。传统的设计工作只需要对环境设计意识进行满足,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需要实现对是生态理念以及人文设计等的有机结合,同时该项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人为因素。

1.3.2可持续发展下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随着跨世纪的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化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得到共识,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正是在世纪之交的背景下,从建筑室内设计中脱颖而出的。其基本设计理念,就是从单纯的产品意识向环境生态意识的转换。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中,处于协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重要位置。环境艺术设计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设计,其核心的理念就是创造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2004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举办并发起的首届“为中国而设计”大奖赛和高峰论坛,全国设计精英与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一些年轻新锐的优秀设计师也在此活动中脱颖而出,并对中国奥运会建筑与环境设计、北京国家大剧院城市景观环境建设、上海浦东新机场环境设计、深圳万科第五园和长城脚下的公社居住环境概念设计及全国大型城市的主体广场和景观大道的生态环境设计等产生诸多影响。此期,中国的环境设计师开始了把国际化水平作为追逐的目标。特别是在后奥运时代来临之时,中国当代建筑将以中国精神表达中华文化,而过渡到将中国智慧融入到当代建筑环境之中。

2展望

回顾过去,中国的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经历了建国初期“十大建筑”装饰风艰难起步、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下室内设计的曲折探索、反思前行的生态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大发展的历程。如今,设计将成为人类对未来追求生活、生存质量需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同时融入了文化。探索本土设计的发展,形成有时代精神和文化特色的设计发展趋势,即“继承、创新、发展”将是未来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与取向。如何全面理解、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问题,是时代赋予环境艺术设计师的使命与责任,并在承担这一使命过程中,推进中国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文化的发展。为此提倡绿色低碳设计,与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风景园林师通力配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再生能源,以人为本,按照生态美学要求,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城市广场、建筑环境、人居环境、园林景观以及工作娱乐休闲场所等进行空间、形态以及人为环境的综合设计,营造和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活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健,马奥洋,瞿义。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9):95.

[2]刘志民。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简述[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258.

[3]刘平。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6(8).

艺术设计论文 篇六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是20xx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服饰文化认同量表的构建 》。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基于文化认同理论,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有机结合,探讨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的心理社会机制,构建传统服饰文化认同度的理论模型。

开发适应于测量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的量表,为探究国民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现状提供理论依据,为从消费者层面做关于服饰文化的实证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

通过研究了解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认同现状,帮助中国风格服装品牌企业和设计师准确地把握大众对传统服饰文化的认知和态度,为设计师设计出能够迎合大众需要的 中国风格 的服装提供参考数据。通过调查了解大众对传统服饰文化情感上的依赖度和行为倾向,为营销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供帮助。

通过对国人传统服饰文化认同量表的制定过程,了解国人对传统服饰文化的认知程度和态度,能够以此为依据通过以后的实证研究为化解文化认同危机提供行之有效的办法。

通过传统服饰文化认同量表的开发了解国人对传统服饰文化认同度,为开发消费者乐于接受的产品,尽快找回中国人自己的服装风格,抢占服装市场做准备。

发现传统服饰文化研究的空白点,以新的视角研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通过探索服饰文化认同的测量工具,使关于服饰文化的研究由理论上升到实证研究的阶段,使以后的研究更加精确和系统,更加有说服力。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特点、表现形式等内容进行整理,找出本研究中认同的对象。参考认同的相关研究和测量维度,通过开放式访谈和阅读文献搜集测项,并经实地调研而后数据分析筛选题项,构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度测量模型。

以测量模型为工具测量认同现状及特点,并依据认同度进行市场细分。

论文共分为5章,附有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及论文的结构与研究框架进行简要阐述。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献对论文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通过文献的研究对本论文的认同对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概念及与其有关的理论加以阐述,对认同及文化认同的定义及相关理论进行概括,由此得到论文的理论支撑。

第三章是测量模型的构建,主要是通过文献摘录、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编制量表并通过因子分析构建测量的模型,最后进行信效度的检验,完善量表结构。

第四章是量表的应用研究,主要是通过量表的大范围实测,检验量表的实测效度,并通过描述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度的总体特点与差异。最后通过聚类分析,根据不同的认同特点给每类人命名,并分析其背景特点、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认知差异、对中国风格服装的消费行为特征、闲暇活动和媒体特征,形成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度为标准细分的市场。

第五章是结论,简要概述论文的四个结论、创新点及局限。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本研究为了保证量表的鉴别度,缩小年龄大的人群的比例,因此量表的适用性受到限制,未来的研究应该通过深度访谈,根据年纪大的人特点,添加一些有区分度的题项,扩大量表的适用范围。题项的搜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本研究时间的限制,搜集题项的范围不够广泛,题项不够多样,未来集合不同人的见解和资源,以小组形式去编制量表、完善量表结构会更好。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 篇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作为资源消耗大国的我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资源问题。建筑行业是资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必须重视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降低能源消耗,使建筑设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获得一个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资源利用高的建筑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绿色、舒适的生存生活环境。本文对节能建筑的含义以及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原则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节能建筑设计中的具体措施,以供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建筑设计

引 言:在建筑领域,巨大的建筑能耗产生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当今建筑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在当前我国能源危机日益突出、建筑能源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矛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进行全面的节能设计已成为建筑设计的趋势。

1 节能建筑概述

建筑能耗包括建造能耗与使用能耗两大部分。建造过程中的能耗,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建筑设备的生产和运输以及建筑施工和安装中的能耗;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包括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使用期内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家用电器、电梯和冷热水供应等的能耗。

建筑节能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包括房屋建筑本体技术、房屋建筑用材料产品、房屋建筑热环境用设备等各方面的节能。建筑节能设计应是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建筑质量和室内环境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积极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率。建筑节能范围包括了空调、采暖、炊事、热水供应、家用电气、照明等方面的能耗。因此,节能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点。

2 节能设计的原则

2.1 应当因地制宜,不可照搬照抄。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所受到的气候环境、水文地质以及人文地理条件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节能建筑设计过程中在设计时应当立足于实际,根据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节能设计方案。

2.2 应当合理地引入新技术工艺。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当多引入高科技技术手段,以保证建筑的低能耗与高舒适性,加强各单项新技术之间的相互配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2.3 加强对节能设计方案的全面分析。节能建筑本身是一个整体,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其全生命周期,要保证在该建筑结构正常服役期间,维护费、建设投资等指标都能维持在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上,以免出现额外的大数额使用费用。

2.4 要注意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完美契合。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技术指标的要求和施工质量的问题,而且还要满足人们应用该建筑结构的艺术需求,因此在具体的节能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将其使用功能与外观的视觉要求统一起来,从而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契合。

3 节能建筑设计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观念意识的提高,我国对节能建筑设计越来越重视,相关的设计标准也在逐渐完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节能建筑设计的现状并不容乐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量也在逐渐的增加,并没有根据国家相关的标准做好节能设计。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中的能源消耗量还是比较大的,比如,我国的建筑采暖耗热量主要来自外墙、屋顶、外窗、等,但是外墙消耗量是相同条件发达国家的4到5倍,屋顶所造成的能源消耗量为发达国家的2.5到5.5倍,而外窗大致为1.5倍到2.2倍,从总体耗能量上来看,大约是西方国家的3到4倍。

4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具体措施

在建筑节能设计的两种方式中,由于主动式建筑节能设计技术性高而且复杂,维护工程浩大、投资成本高,并不适用于普通住宅建筑。而被动式建筑节能方式不仅投资成本低、低技术化,也能合理运用建筑资源与环境资源,更加经济化与生态化,是一种高效、低耗、低污的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为此,下面将详细分析被动式的建筑节能设计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鉴于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势,也可将其称之为低技术化的建筑节能方式,实施过程中就是通过建筑学方式,在总平面、平面、刨面及细部节电上的设计,合理地引导自然通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4.1 引导自然通风

通过节点设置引导建筑自然通风,可通过总平面设计、室内空间设计两个方面来实现。其中,总平面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如何运用建筑体型的方向性和室外环境设计,来到达合理引导自然风流的效果。

(1)建筑体型设计

建筑体型设计中主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扭曲平面、尖劈平面、通透空间、开放空间。扭曲平面:就是通过体型设计增大主导夏季风向的外表面,有效改善建筑吸风面的风环境;尖劈平面:与扭曲平面相对应,通过“尖劈”的形体设计主导冬季风向,由于这种情况下的设计避免了与冬季主导风向形成垂直关系,有效消弱了冬季寒流带来的不利影响;通透空间:在每层建筑中设置适当高度的天窗,可利于疏通室外风流,夏季通风将非常好;开放空间:就是在建筑中适当地设置掏空空间,既利于疏导室内通风也利于释放过大的室外风流。

(2)室外环境设计

室外环境设计主要考虑如何开敞空间、利用自然空调、合理设置植被位置、利用构造物达到节能、低耗的效果。开敞空间:尽量设置南向的开敞空间,以便在冬季争取更多的日照,在夏季更加的通风;利用自然空调:所谓的自然空调就是利用合理的植被设置而达成的。在建筑南侧可以设置水面植被,利用水体蒸发所带来的能量改善微环境的炎热条件,同时这种设置也可以在冬季强化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吸收更多的热量;合理设置植被位置:在室外环境设计中通过合理地设置灌木乔木位置,在引导南侧风向进入建筑室内的同时,在北侧也起到一定的屏障效果;利用构造物:就是灵活利用挡风墙和导风板等构造物,并适当结合绿化设计,引导夏季风流、阻挡冬季寒流。 4.2 太阳能利用

当前,太阳能利用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探讨建筑节能设计这一话题时太阳能利用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在低技术化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太阳能利用与主动式建筑节能设计有所不同,在该种设计方式下的太阳能利用,主要是以合理构造为基础,通过巧妙的构造设计使太阳能直接被利用,在这一过程中做到低技术、低成本、低消耗,实现建筑节能、低耗。下面将切实分析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下的太阳能利用方式。

(1)通过直接受益式系统利用太阳能

在直接受益式系统中,利用导光板、蓄热墙体等构造物直接利用太阳。利用设置合理的导光板将更多的光线反射进室内,使建筑更好的采光和采暖。蓄热墙体一般为混凝土、砖等制成,在白天储存大量的太阳能,晚上则可将能量释放在室内,以供暖,减少冬季制热所消耗的能量。

(2)通过对流环路式系统利用太阳能

为了形成对流环路式系统,首先将构件维护部位设置成双层壁面,形成封闭的空气层,然后将各部分的空气层连成一种循环系统,使其在太阳能辐射产生的热力作用下,依靠“热虹吸”作用产生对流环路。在对流环路式系统中,可通过储热体加热空气,然后利用对流循环系统中流动的空气加热室内墙体,满足室内环境对温度稳定的需求,以实现太阳能供暖。

(3)通过附加日光系统利用太阳能

附加日光系统一般都建在建筑南向缓冲区,如阳台、小门厅等。在阳台这类南向缓冲区内设置更多的透明玻璃,形成一个比较透明的空间,在其中安置一定数量的储热体吸收太阳能,部分用于储存,部分直接进入室内用于改善室内环境,为人们居住提供更为舒适度的条件。

5 结束语

随着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加深,人们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其中建筑设计也在走绿色道路,节能环保设计越来越成为很多建筑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方式之一,节能建筑将成为今后建筑设计的主打方向。为此,我们应深刻认识到节能设计的重要性,从自身出发、从实际出发,设计出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相适应的设计,努力使建筑能耗最低化,提高能源利用率,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曹毅然。 建筑物体形系数与节能关系的探讨[J].住宅科技,20xx,(04).

[2] 郑晟。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研究[J].山西建筑。20xx,(06).

[3] 张 生。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外墙外保温技术探讨[J].科技风,20xx,(04).

艺术设计论文 篇八

摘要

非艺术类学生在中国学习艺术设计专业是一种普遍现象,如何提高这类学生的设计水平,达到行业要求,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教学的实际经验,分析了该类生源的综合能力现状,提出了各高校在开办专业时的观念导向,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以为非艺术类生源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寻找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关键词

非艺术类;生源;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自20世纪后期我国开始引进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有了飞跃性的进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扩张,在进入 m.haozuowen 21世纪后的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1,2]。艺术设计专业已成为高校办学的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以往只有艺术类院校开办的专业,现在很多普通高校也都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这使得教育主体和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艺术设计的生源也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很多本科院校都有文理考生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情况,在专科院校这种现象更为普遍。部分院校为保证招生规模,在艺术设计招生计划中加入了文理考生,我们在这里把这部分学生称为“非艺术类生源”[3]。对于非艺术类学生学习艺术设计专业及其相关的课程,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育者,都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几个方面剖析对非艺术类学生的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

1非艺术类学生的综合能力现状分析

非艺术类学生由于没有美术基础的教育经历,在审美层次和动手能力方面与艺术类学生有很大差距,相比较而言,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空间想象能力[4]。而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则表现为思维逻辑能力上更缜密,比较周到细致。两者对比优劣势很明显。在构成、色彩和计算机软件操作上,艺术类专业学生比较有优势,他们在造型能力、色彩处理、画面的控制等方面,由于考前受到系统的美术基础训练,对于一个设计方案的处理更显得得心应手一些,对画面的处理具有一定的自我诊断能力,从而较容易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往往缺少这种自我诊断能力。而在文化课、材料加工工艺方面,非艺术类的学生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2类学生在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非艺术类学生习惯于逻辑思维,而艺术设计要求的是发散性思维,所以给新生上的第1节课就是要谈谈两者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

2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办学特色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顺应社会需求,以培养适应用人单位要求,具有设计、管理、服务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非艺术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传统艺术院校的培养模式几乎一致,根本不具备多学科教育的特点,更不符合非艺术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层次学生的现实情况[5]。如何根据非艺术类学生特点,找出卓有成效的培养模式,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挑战性的课题。笔者认为,不同的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办出具有特色的专业来,尤其是具有艺工结合和多学科交叉优越资源的综合性大学,可以依据生源背景的多样性,文、理、艺皆有的特点,培养出厚基础、宽专业、综合素质全面的设计人才。有些多学科综合性大学是在近几年大学合并和学科调整中建立艺术设计专业或设计院系的,这些学校有着雄厚的学科基础和高水平的研究条件以及良好的品牌资源,为培养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型艺术设计人才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为此,多学科性大学应该先有重点地做强1~2个有本专业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后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可以办出具有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品牌。

3关于教学的几点思考

3.1引导兴趣,强化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以绘画造型能力为基础的学科,其设计与制作都必须以一定的造型能力基础为前提,对于非艺术类学生来讲,这一课必须在基础教学阶段就补上,然而在这一教学环节上让从来没有拿过画笔的学生来画画,并非一件易事。首先是学生没有养成从绘画的角度来观察物体的习惯,其次,由于学生已经从高中阶段进入大学,学习的心态也产生了很大变化,没有过去升学的压力,如果方法不得当,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如何在这个方面找到突破点,笔者认为,首先兴趣的培养是个很重要的环节,兴趣是一个技能掌握的推进器,只有培养对设计的兴趣,水平才会达到一定的高度,其次是对艺术的认识,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进行基本的构成训练,最后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掌握。这3方面对非艺术类学生从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是很好的突破点。

3.2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

非艺术类学生善于理性思维,而且长期的文、理科的学习模式已养成了习惯,感性认识能力很差,对造型艺术的感觉几乎没有。这就要求教育者在进行基础课教学的时候对基础课程内容、教学思路及课程设置做适当的调整,基础课

的授课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动,以加强基础课之间的联系,注重交叉与融合;在认识方式上注意借鉴与比较;在表现形式上注重再现与现实;在方法手段上注重过去与现代的衔接,不拘一格。把基础教育中理论知识部分和与之有关的事务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方法训练将他们设计编排成套,以课题形式展现,对训练中的知识资源,内容、介质、技法进行有效地编排,从而体现课程的实质与表现机能,强调学生对设计过程的体验,加强教学环节的衔接与整合,多方位多角度地讲授课程,以综合多样的教学方法介绍课程内容,加大艺术欣赏的比例。艺术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视觉艺术,仅靠教师的叙述来让学生体会思想不太可能,只有将经典作品与现实意义用立体的手法展现给学生,介绍创作过程及创作环境,才有可能被学生吸收。必要时可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设计人员进校讲课或举办讲座,传授给学生一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3.3提高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意思维

对于非艺术类学生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意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创意思维的培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千篇一律。设计需要实践,非艺术类学生在进行创意思维训练时,应该符合这类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在基础教学中加入创意训练,让学生在非常放松的环境中,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再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完全放开。安徽农业大学在非艺术类学生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中加入了《设计思维》这门课程,从观念和方法上进行引导,通过几年的实践,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首先分析、综合设计作品使学生对设计作品,有自己的认识,在认识中重新整理、组合成新的作品,在整理、组合中设计意识得到升华;最后再让学生投入到实际的设计创作中,通过收集素材,对素材整理,找到设计的切入点[6]。经过这3步的训练,非艺术类学生在设计意识、创意过程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3.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弥补非艺类学生动手能力的不足

非艺术类学生大部分没有美术功底,这对于艺术设计教学是非常不利的,但是这并不能证明非艺术类学生就不能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当今世界是一个科技的世界,对传统的设计教学理念要进行改革,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弥补非艺术类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的特点。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从而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弥补手绘能力的不足。

3.5专业教学和企业实现零距离

传统设计教学的实践课程大都是课堂练习或在实验室中训练,忽略了社会实践的环节,学生很难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致使教学与社会实际严重脱节。因此,在实践环节上要选择企业 、工厂、设计单位合作,进行模拟或实际的设计—生产—销售训练,大幅度增加实践课时,对一些抽象的理论放在实践中解决,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的过程。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通过教学方式和企业实现了零距离接触。

4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无疑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非艺术类学生的艺术设计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使非艺术类学生更加具有竞争力。

5参考文献

[1] 袁清。非艺术类院校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漫谈[J].大众文艺,20xx(13):148-149.

[2] 孟庆英。非艺术类高职高专素描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报,20xx(2):147-148.

[3] 裘晓红。基于非艺术类生源的造型基础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信息,20xx(23):252-253.

[4] 林升粱,庄建文。如何提高非艺术类广告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J].广告教育,20xx(1):97-98.

[5] 卢盛继。谈Photoshop课程在非艺术类专业中的教学方法[J].职业教育,20xx(1):190-191.

[6] 管士骏。谈室内设计专业非艺术类招生学生的教学[J].中国教育导刊,20xx(2):59-60.

艺术设计论文 篇九

摘 要:三维构成主要研究立体形态如何在三维空间中组合构成。目前数字化已经是设计领域的必备手段, 不仅广泛应用于实体空间的立体构成研究, 还实现了虚拟空间的立体构成探索。本文主要对游戏动漫设计领域中三维构成的数字化应用路径进行总结并对设计的空间、动态变化等拓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数字化; 三维构成; 游戏动漫; 应用路径;

1、数字化三维构成概念与应用

1.1 数字化三维构成概念

三维构成即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真实的世界里, 任何空间、形体等, 都包含着点、线、面的组合, 不同的构成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立体。三维构成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并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任何三维造型除了包含形态要素, 还包含色彩、肌理材质等要素, 这些要素也是三维构成所包含的内容。

目前三维构成的思路广泛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 例如传统的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装潢设计等领域, 而电脑辅助设计已经是目前最主要的设计手段。作为三维构成研究, 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 如三维设计类软件辅助构成三维形体, 也能通过3D打印等方式把数字化的三维模型实物化。而目前新兴的媒体视觉艺术、动画游戏设计等, 完全就是虚拟的三维世界。在这些数字化互联网等领域, 三维构成就是数字化的。因此, 可以这样说, 数字化三维构成主要研究电脑辅助立体构成和数字虚拟立体构成。

1.2 数字化三维构成应用优势

传统的立体构成设计受制于现实, 有一些局限性。首先, 立体构成设计先要在二维的纸面上绘制设计草图, 而立体形态本身是在三维的空间里构成的, 但这种草图绘制是会产生三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翻译过程, 部分制约了人的想象力。其次, 在进行立体构成设计过程中, 常需要对形体进行反复尝试推演, 传统的手工设计方法会耗费大量时间完成制作, 没有更多精力去设计思考。再次, 受制于生产工艺和材料成本的限制, 很多工艺复杂的造型和材料昂贵的质感也难于实现。

应用数字化方法来完成三维构成, 就能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优势, 迅捷虚拟实现三维形体, 大量演算推理三维结构的不同组合, 不受限制的实现各种材质视觉呈现, 从而轻松解决上述问题, 也拓展了三维构成设计的思路。

2、游戏动漫艺术设计中的数字化三维构成应用路径

2.1 游戏动漫中的三维构成

游戏动漫主要有二维和三维两种类型。对于三维游戏动漫, 不论是模拟真实还是虚拟幻想的空间, 都可以把空间和形体概括为点线面的组合。这些元素按照不同的美学规律, 可以构造出不同节奏美感的造型。例如写实风格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系列, 里面的各种中式建筑所呈现出来的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感, 都是三维构成的形式法则在指挥。而虚拟幻想的空间, 其三维构成的创新拓展更加广泛。还有许多简约风格的游戏动漫, 例如最近流行的手机小游戏《跳一跳》里每个基石都是立方体、圆柱体等基本的几何体, 而他们之间的相对关系又构成了一个大的空间, 如何呈现正是三维构成研究的领域。

对于二维动漫游戏, 虽然不是每个空间每个造型都可以用3D的方法再呈现, 但它们很多也是把三维立体的空间和形态用二维的视角来呈现, 例如很多被称为2.5D的游戏, 就是用三维软件先把场景或者角色做出来, 然后选取一个视角用二维的方式渲染呈现, 作为游戏的背景, 再把带有三维动画效果的角色放在场景里活动。2.5D游戏多利用2D的sprite来模拟出3D环境, 免去纯3D图像出来所涉及的大量计算工作, 从而使模拟出来的立体图像得以更快显现。以游戏《德军总部3D》为代表, 看似立体的画面全由演算法构成, 和多边形技术没有任何关系。这是用二维的图形图像算法解决三维的形体在固定视角的视觉呈现, 也是数字化三维构成不同于传统立体构成的特点之一, 即虚拟的三维构成。并非需要实物真的做出来, 只要能让人视觉观感是真实的就可以。三维形体就可以用数字化的方法模拟出来, 三维造型的各种构成, 可以借助数学公式等方式来设计。还特别要指出有一种矛盾空间的研究, 即二维画面上是合理的空间, 实际三维空间是无法实现的。例如《纪念碑谷》这款游戏, 里面借鉴了著名荷兰版画家埃舍尔的视错空间画作《观景楼》、《瀑布》等等, 其基本要素是著名的没有尽头的“彭罗斯三角形”。这些为数字化三维构成的创新开拓了不同的方向。

游戏动漫的三维造型虽然只是在视觉上呈现, 但是也有色彩光感和材质肌理感受, 仍旧需要把这些要素用软件表现出来。尤其材质肌理触感, 是需要用视觉的观感来模拟真实的触感。因此, 三维构成的结构形态、色彩光感、材质肌理几个要素, 都在数字化的游戏动漫世界里有数字化呈现。

2.2 数字化三维构成常用软件方法

数字化三维构成, 主要是用电脑辅助设计方法来模拟立体的空间和形体。首先要用到三维建模软件, 有maya、3Dsmax、Rhino、Zbrush等, 里面的poly (多边形) 建模, 就是由点、线、面来形成体积, 完成形态的构成。而里面的材质、灯光模块, 则是色彩和材质肌理效果的实现。很多时候要把实物用3D扫描仪扫描建模或者反过来把数字化的三维模型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实物, 这里就需要用3D扫描软件和3D打印机辅助软件, 以及配合数字化三维模型修改的上述三维软件。当然, 对于二维画面来表现三维形体, 还辅助使用Photoshop、AI、等软件表现色彩肌理, 绘制不同视角造型等。

对于动态的三维构成, 还要用到动画制作软件、特效软件如AE等, 还有游戏引擎软件如Unity、Unreal Engine等。这些又增加了时间轴向, 三维构成具备了流动节奏美感。对于二维动画游戏, 可以用二维呈像数字化方法来模拟三维的形体, 还能实现矛盾空间的视觉呈现, 这些设计要借助数学公式, 需要用到脚本语言如MAXScript等。

2.3 游戏动漫艺术设计的数字化三维构成路径

利用电脑辅助三维构成设计, 可以跳过传统的路径, 不用草图、和草模, 直接用三维构思的空间思维, 用三维软件把所想表达出来。数字化三维形体塑造和空间构架在建模比实物草模制作要快, 便于反复修改, 而且不受材料限制, 可以尽情发挥。同时, 三维软件可以结合程序脚本语言, 对造型的排列、重复、渐变等空间规律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 创造出数字美感韵律的构成。因此, 数字化三维构成方法节省了设计表达所需时间, 也不需要实际使用材料, 既提高了设计的速度, 也拓宽了设计思路。

游戏动漫本身就是数字化的, 在设计制作过程中, 已经用数字化的方法来实现三维空间和形体了。因此, 在设计各种风格的产品作品时, 从开始的原画脚本设定, 到三维场景、三维角色、三维道具等内容的制作完成, 整个设计思路都是按照数字化的方法来完成, 这样省去了实物样品制作的中间过程, 可以不受材料费用、物理力学等限制, 只要观众和玩家认可, 就能够在虚拟的世界里制作出来。三维造型的色彩光感还有肌理质感, 通过材质设定绘制和灯光渲染等路径来实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动画和游戏都要有一个简模测试, 即在角色模型等制作过程中, 由导演和动画部门先用简单的形体代替场景中的房屋、道具、角色等等, 然后设定动画和镜头变化, 即用三维构成的语言来设定后期完整动画的空间格局和形体运动, 这也涉及到三维构成的动态变化, 使其在时间的维度上得以发展, 区别于传统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固定的三维空间形体。

对于二维动画、游戏, 还有模拟三维结构和形态的另一种设计思路, 例如之前提到的2.5D游戏。这可以更加发挥数字化的优势, 创造出不可能实现却又好似真实的三维形态结构, 如矛盾空间。这是用三维立体思维再借助二维图形图像数字规律这条路径来创造更多的模拟三维构成。

对于游戏动漫的周边产品设计, 如今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样品制作, 将实物展示变得便捷。运用3D打印技术, 原画设计师们的设计可以制作出来, 曾经的概念图现在变为实物模型, 尤其是复杂造型设计都能实现。还有数控切割、数码雕刻等方式, 可以创作多种材质的周边产品和艺术品。这些都是数字化三维构成应用于动漫游戏周边产品设计制作的有效路径。

3、结语

数字化三维构成已经普遍应用于游戏动漫设计的各个环节, 设计过程也是三维构成的创新创作过程。数字化方法的三维构成设计也为设计开拓了更多的发展轴向, 例如动画制作时时间轴向上的形态变化。

参考文献

[1]田培。立体构成数字化教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 20xx.

[2]沈时。浅析3D打印技术对立体构成教学的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xx (01) .

[3]于舒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字化立体构成教学的启示[J].艺术科技, 20xx (07) .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 篇十

摘要 荆楚文化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随着社会发展与变迁,荆楚风格建筑的特点与设计方式与楚地周边的建筑风格相互影响,逐渐变得难以识别。该文通过对宜昌龙泉古文化街的设计思考,研究了荆楚建筑特色,探索了荆楚风格建筑设计思路与新地域主义理念的关系,并提出在设计实践中以新地域主义理念为依托的荆楚风格建筑设计方法。

关键词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龙泉镇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处于“鄂西生态旅游圈”的地理核心,东北部紧邻当阳,是远安三国文化旅游区,西北部有神农旅游区,南部紧邻清江土家旅游区包围,是宜昌旅游轴线上重要一环。龙泉古文化街则是龙泉镇重要的旅游资源,其建筑特色应成为旅游的重要吸引力,而商业模式与地方文化的有机整合将是项目保持活力的保障。以文化底蕴深厚龙泉镇为依托,龙泉古文化商业街采用荆楚风格的设计理念,并融合当地的酒文化,保证了建筑特色的吸引力,让人产生认同感,引起共鸣,充分展示了建筑设计中荆楚风格与新地域主义理念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

1.项目概况

龙泉古文化街位于龙泉集镇中心区,规划设计范围为临河路与柏林河西岸之间,包括了从小鸦陆沿临河路向北延伸大约900m的滨水带。其总用地面积56520m2,总建筑面积65685m2(含地下面积),其中商业建筑面积58811m2,文化陈列馆6874m2(含地下面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建筑层数位1~3层,局部有一层地下室。在设计中将具有“巴楚”地方特色的建筑形象与当地特有的酒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将沿临河路结合滨水空间打造了一条功能复合,生机勃勃的商业步行街。在这条600m长的步行街中布置了一系列珠联璧合,含蓄典雅的中式庭院,使其成为串联街坊空间的节点,将制酒工艺与民俗特色活动分散置于其中,人们消费购物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景观。建筑平面采取“下店上坊”的布置形态,创造一种体验式的消费模式,使游人在了解龙泉酒文化的过程中自然地完成消费行为。沿着悠长折转,时宽时窄的街道空间漫步,令人梦回千年,醉留龙泉。采用荆楚风格能使商业街在与周边密集的荆楚文化旅游区相呼应的同时保留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充分利用了地理优势带来的人流效应。龙泉古文化街将成为提升龙泉镇旅游业吸引力的有效动力,在提升城镇形象与地位、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的同时,为城镇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龙泉在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设计理念源起

2.1新地域主义与荆楚风格

地域性是建筑的一种基本属性,它概括了建筑与所在区域之间的所有联系,这种联系覆盖了建筑的各个方面,贯穿了建筑发展的全过程。新地域主义作为一种富有当代性的创作倾向,其实来源于传统的地方主义。新地域主义不等于一味地仿古或做旧,它并不是一种确定的建筑风格,而是当代建筑创作力求在地方性与全球化之间找到平衡的设计追求。荆楚建筑曾在历史上留下灿烂的文化篇章,其代表性建筑章华台,曾多次被诗人歌颂。楚人将“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凝聚在建筑中,使荆楚建筑在许多方面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现代荆楚建筑风格设计要充分挖掘荆楚历史建筑中被保存下来的建筑符号,寻找建筑与当地气候、环境、习俗的关系,追寻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脉,并将建筑功能与造型设计相结合,体现荆楚建筑“大气、兼容、张扬、机敏”的人文精神,展现荆楚建筑“庄重与浪漫、恢宏与灵秀”的美学意境,突出荆楚建筑风格特征。

2.2基于新地域主义提出荆楚风格建筑的设计要点

①“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将人的舒适性作为设计的出发点,积极保护和发掘各地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②荆楚风格建筑设计尊重地域文化。结合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地域差异性与风格独特性。③以现代的设计语言融合本地区建筑特点来创作荆楚建筑。反对千篇一律的国际式风格,借助当地材料并吸收当地技术使建筑具有场所感。④荆楚风格建筑设计顺应自然环境,在自然山体和湖泊水域基础上提取出主要的景观元素,合理引入不同层次的开敞空间,实现人工与自然的融合。⑤荆楚风格建筑应和谐宜居,考虑当地夏热冬冷,降水充沛等气候特点,有意识的组织通风和遮阳。

3.整体设计思路

整体设计的原则是突出古文化街的“商业文脉”“酒业文脉”和“自然文脉”。“商业文脉”——引用古街的建筑形式,运用新地域主义的手法保留荆楚文化的建筑特点,给游人一种置身于历史画卷的感官体验。“酒业文脉”——以稻花香的历史为背景,引导游人进入作坊参观制作流程,宣传和推广酒文化。“自然文脉”——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烘托自然闲适的商业氛围,吸引游人驻足。根据整体设计原则将龙泉古文化街将滨江带规划为“一带,两轴,四节点”。其中,“一带”指的是滨水景观绿化带,规划出景观带可以充分利用地块的自然优势,将水面和对岸的景色引入到项目内部,同时引入江风,改善整个地块的气候条件;“两轴”分别为横向的商业文化轴和纵向的企业文化轴,两条轴线形成了古文化街的文化框架;同时在横向的商业文化轴上均匀分布着4个节点,各种结合了巴蜀特色和当地酒文化的活动以及建筑集中分布在这里,引导着游人进行游览和购物(图2~3)。

4.建筑设计思路

4.1注入酒文化的内涵在酒类的发展历史中,“前店后坊”就是中国酒业最古老、最传统的一种经营模式。临街建房前院为店,用以产品售卖,后院更大的空间为生产作坊,这也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缩影。这种集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前店后坊模式不仅拉近了消费者与生产车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距离。在建筑剖面设计中借鉴了“前店后坊”的传统居住模式,并加以微调,形成了一种与商业街寸土寸金特性相适应的“上店下坊”的商业模式(图4)。

4.2注入荆楚风格

利用高台基、深出檐、美山墙、巧构造、精装饰、红黄黑等手法突出荆楚地域风格(图5~8),同时也结合了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些新的诠释。例如,设计中将建筑底部夯土成台,不仅协调了场地高差,也起到了很好的防水成效,同时使建筑结构比例完整,保证室内干燥和汛期房屋安全,建筑整体的气势也更加沉稳大气。再如,山墙设计中采用了最具楚风特点的“云墙”,圆润的呈波浪形的轮廓与水景相呼应,含蓄地将荆楚地区的水文化融入到建筑中,展示了建筑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另外在色彩的使用上,红黄黑隐喻了楚国崇尚的图腾颜色。结语荆楚文化与新地域主义结合的表达方式受到地理因素、人文环境、历史文化、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影响。并不是两类文化元素的简单叠加组合,而是要从现实情况出发,深入到文化的来源、进程、情感等内在因素中去找寻深层的共性所在,并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表达出这种共性。龙泉镇古文化街的设计中,从荆楚文化和新地域主义的本质出发,思考了两种理念的表达方式。吊脚楼、传统坡屋顶、高耸的角楼、给人很强的环境代入感、从建筑造型体现出巴楚文化;最能体现酒坊文化的“前店后坊”经过改良并与商业街的条形组合方式相结合,完美的与功能相适应;景观节点与灰空间的设置,把两条文化轴连接起来,实现文化的融合。这也启示建筑师,建筑文化的表达要在充分考虑地域特征与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自的文化内涵,融合彼此的文化符号,创造出一个多元的、有活力的根植于地方文化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晓。新楚风建筑形式探讨[J].华中建筑,20xx(4):14-15+23.

2王彦辉。新地域主义建筑及其设计实践——以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作品为例[J].建筑与文化,20xx(9):70-73.

3侯夏娜,郑力鹏。传统商业街区的多义真实观念与实践[J].南方建筑,20xx(5):93-98.

4柯敏。梦回“前店后坊”的宋代老街——屯溪[J].中华建设,20xx(10):42-45.

5刘金钟。浅论建筑意境美的构思[J].华中建筑,1994(3):1-5.

6吴荔,邓蜀阳。地域建筑与酒文化——沱牌曲酒酒文化体验中心特色风貌设计[J].福建建筑,20xx(11):28-3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这10篇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是来自于的设计论文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本文发布于:2023-06-16 09:0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40c0f697b244aad10e98efdaed3966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建筑设计毕业论文优秀10篇 建筑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建筑设计毕业论文优秀10篇 建筑设计毕业设计论文.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