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

更新时间:2023-06-29 11:47:46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 他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遵循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即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有着“天下观”文化基因的中国绝不会成为另一个对内文明、对外霸道的“西方”,而是在赓续文化传统、融合“共善”价值又超越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主张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文明理念的创新思想资源之一,中华文明素有“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这既是中华文化内蕴的价值观,更是今日人类文明跃升所需要的价值资源;同时,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在当下世界秩序的激烈变动中愈发闪现出真理的光芒,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精神生活的共同旨趣将有效统合差异化的多元文化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跃升指明方向。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生发于中华文化中的“天下大同”理念、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充分践行于文明互鉴,既彰显民族特色又能深刻观照人类命运的一种现代性文明理念。中华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是“和而不同”以及实践上的整体会通,善于以包容的胸怀看待历史和世界问题,在破除古今中外文化壁垒中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实践的包容性特征。洞察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华文明特点,可以明显感觉其与新一轮全球化气质的高度吻合,并在全球化运动中不断激发其文化创新,也生成了中华民族从坚定文化自信迈向文明自信的时代机缘。 (摘编自范玉刚《从坚定文化自信迈向文明自信——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使命担当》) 材料二: “和”作为儒家文明的人文精神的价值理想,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呼唤和时代精神的精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诸侯和卿大夫都为自己之“私利”,相互叛逆;诸侯国之间亦争权夺利,以至战争征伐,这构成了当时的一个“国际社会”。由于当时诸多政治单位——诸侯国的互动和变迁,其结构相当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体系”。按照此理论架构来审视孔子时代,思想家们对此“国际体系”结构的“礼坏乐崩”的剧烈变动,应做出如何维系稳定秩序的回应,就成为当时儒家、道家、墨家等各家所要思考、解答的首要问题。 儒家主张“礼之用,和为贵”。所谓“和”,就是既冲突又融合,无冲突无所谓融合无融合亦无所谓冲突。以“和”为价值标准,就是在处理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的关系时,要遵循“君子和而不同”的原理、原则,即有“不同”而融合,不因“不同”而结党营私,为害国、家、人与别国、别家、别人。小人反之,“同而不和”,为一国、一家、一人之私利,拉拢别国、别家、别人,结党营私,不顾国家之大局公利,贼害别国、别家别人的利益。这表现了两种不同道德标准和思维方法。 除儒家外,管子、老子、墨子都主张“和”“和合”或“合和”。“和”是当时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这种共识,来自对现实社会的忧患和对未来可能世界的理想。怎样才能“和”?“和”的依据与基础,即“和”之所当然的所以然,便是儒家的“仁者爱人”。道家的自爱而爱泽人人,墨家的“兼相爱”等的人类之爱的人道精神。 这种“泛爱众”的仁爱精神的原理、原则,犹如孔子的“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己与人永远是对峙的,已立己达就不希望人立人达因人立人达可能损害己立已达。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提出“西方文明为顾及自身利益对内应加强团结,放慢裁军速度”“对外应拉拢东欧和拉丁美洲,跟日本和俄罗斯合作,限制儒家与伊斯兰国家的军事扩张,并挑拨儒家社会与伊斯兰社会的歧异,使他们无法联手对付西方”,都是以己立而人勿立、己达而人勿达的中心概念,把立人达人转换为损人贼人,而使立己达己与立人达人对立起来,非此即彼。为维护西方文明、既得利益,美国不惜损害他国、他家、他人的利益。倘若说己欲立而人勿立,己欲达而人勿达,便是亨氏所说西方文明的话,那么,亦有违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在文化多元冲突、多元融合的错综复杂的后冷战时期,价值观念的冲突是导致世界变局和多元冲突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能建构一种以融合各种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文化价值体系,人类便不可能共同面对自然、社会、人际、心灵和文明的五大冲突的挑战,尤其是不能给人类提供各种不同文明间的宽容开放、和平共处的“和境”。这就迫切需要建构一个新的、能融合各种价值观的、能化解五大冲突挑战的文化价值系统。这就是为什么笔者把“和合学”作为 21 世纪的文化战略来建构的原因之所在。 (摘编自张立文《和合学:21世纪文化战略构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下大同”理念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来源之一,有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B.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应如何维系天下秩序成为诸子百家所要思考、解答的首要问题 C.《文明的冲突》中观点既与中国“和”的思想背道而驰,也有违西方平等、博爱思想 D.后冷战时期急需构建一个新的文化价值系统,“和合学”从文化战略高度予以了回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则材料都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为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价值资源。 B.“同而不和”,为一己一家一国私利而不顾天下之公利,将导致己与人之间对立。 C.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华文明特点有助于在新一轮全球化运动中营造和平共处的环境。 D.西方文明主张“己欲立而人勿立,己欲达而人勿达”,与儒家的“泛爱众”对立。 3.根据材料一,中国即使成为世界强国也不会对外霸道的最主要原因是( )(3分) A.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不靠对外扩张。 B.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华文明能够不断生发内在的创新动力。 C.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为人类文明跃升指明方向。 D.中华文明内蕴着“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的传统观念。 4.联系两则材料,谈谈“和”的思想对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意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 答 1.B。“维系天下秩序”与“回应稳定秩序”,偷换概念;儒道墨不等同于诸子百家。 2.D。“倘若说己欲立而人勿立,己欲达而人勿达”是假设。 3.D。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阐述中华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和而不同”及其时代意义。 4.①有助于构建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人类文明新形态。②是文明理念的创新思想资源之一(是今日人类文明跃升所需要的价值资源)。③有利于建构能融合各种价值观的、能化解冲突挑战的文化价值系统。 (4分。答到2点即给满分) 5.先交待“和”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分),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和”思想的具体内涵(2分),最后表明“和”思想的时代意义。(1分)(4分)

本文发布于:2023-06-29 11:4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3bc9938336137f4bf881fff89c7483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