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作文教学的论文 篇1一、对中学生“自主式”创新作文教学的认识
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决定了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精神,新的世纪,竞争激烈,知识爆炸,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是能打破常规,积极发挥主体意识。近几年国家也认识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提出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宜于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实在是一个科学的命题,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可是,我们的教育却违背了“三主论”的精髓:“主体者”的“主动”。教师的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的领导。由于教师过分主动,压抑了“主体者”的主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沉睡在四周禁闭的“铁屋子”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现实是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写作教学,随意性大,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中,虽有几篇好作文,但总体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学生作文要么人云亦云,缺少自我;要么内容空洞,胡编乱造;要么词汇贫乏,错别字连篇。作文是反映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境地依然尴尬。步入这种难看处境的原因是作文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最根本的就是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让学生真正表达自己的思想,发挥自己的见解。因此,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提高中学生“自主式”创新教学应该是当前中学生作文教学的首选突破口。
二、对中学生“自主式”创新作文教学的探究
1、探究的内容
“自主式”创新写作教学与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课程写作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写作;写作英才的发现和培养等。
2、探究实施策略
本课题以自主探究为作文理念,以学生生活感悟为基点,以课堂作文教学为中心,以课外阅读和练笔为两翼,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放飞学生的心灵世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提出了“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正如叶圣陶所说:“要我手写我心。”因此,应该把握好作为写作主体的不同心理,以及在不同状态下的心理特征。“自主式”创新作文追求学生写作的最好心理状态,尽力寻找学生写作的最佳兴奋点,并努力使学生在有兴趣写作的时候写作,尽可能让他们有自由写作的空间,激活写作才思,发扬他们的写作激情,培养写作兴趣。
(2)实现作文教学的开放
写作是最具开放性的,但传统的作文教学拘泥于书本,往往先传授作文“套路”给学生定规矩,使学生失去“自主性”,开放的作文教学,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而是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进多彩的生活空间,积极指导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阅览,开阔视野,不但开放空间,还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创设民主化、立体化的思维场景和和谐的思辨氛围,放开学生手脚,张扬学生个性,拓宽写作空间,写出新意作文。
(3)提创作文的全程指导
“自主式”创新教学作文就要将写作指导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包括写前、写时和写后,写前指导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准备写作的材料和培养构思能力,写中指导主要是指教师在作文过程中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它能发现学生作文的不足,比写后写前更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另外,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给学生提供鲜活的经验,提高作文指导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写后指导一般是指批改和讲评,教师认真组织讲评,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并对每篇作文给予热情的鼓励,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4)建立新的作文批改模式
传统的批改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都是老师批改,二是写作周期长,作文数量不足。作为“自主式”创新作文教学,强调学生作文的主动研究精神,采用多种批改方式。除教师有选择地重点批改外,让学生自批或互批,更多地是让学生把文章发到校园网或中学生网站上,大家一起来评论,提高作文水平。
另外,还应自主开展深入广泛的文学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在阅读中提升文学素养,在阅读中仿写经典文本。创造多元开放的文学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老师、周边环境、生活对话,培养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生活。创建真实的文学活动,成立班级文学兴趣小组,学生自主作文,自编刊物,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学专题活动,参加各种正式的作文比赛,在报刊发表文章,培养文学英才。
作文教学的论文 篇2在加强学生语文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作文教学,因为它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认为在学生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诱导,启发等教学方法,使各种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下面谈几条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激发诱导作文兴趣
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直观的心理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教师首先要方法新,把学生兴趣集中在欢乐情景中、玩耍中、游戏活动中、直观中,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诱导学生的作文兴趣,最常用的方法有:
1.根据学生爱受表扬的特点,充分肯定学生优点,多给学生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写作文前,有意带学生多参观、游玩,精心安排一些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真正地感到快乐,同时诱导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3.让学生们听故事,讲故事,以诱导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激发诱导口述能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主要途径
学生口述能力的培养是打开作文教学的钥匙,因为作文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语言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心灵的展示。把一件事很完整的口述下来,就能写下来。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口述能力方面,教师要下大功夫,常用的方法有:
1、先诱导学生口述身边发生的真事,逐步要求语言流畅,句子通顺、完整。
2、进一步要求学生再复述,教师诱导,激发学生搞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3、最后让学生复述此事的时候,要加上自己的看法。
4、让学生把自己最后的复述写下来。
5、教师先总结口述作文,再写作文,是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途径。
三、让学生积累作文语言
学生丰富的语言,是作文层次清楚,结构严禁,内容生动的基本条件。如果语言不丰富,写出来的文章枯燥乏味,不生动、不感人,更没有创新意识。因此必须让学生做到:多背优美词句,多看优秀范文,多写心得体会。只有这样,日积月累,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提高。另外,教师也可以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报刊和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要求他们边读边圈点勾划,记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真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四、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让学生留心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参观、观察自然风景,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读有关知识资料,积累作文素材。
五、传授基本写作方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指导学生怎样读题、审题、确定中心。指导学生怎样去搜集材料、选择材料。指导学生如何布局谋篇。指导学生怎样用恰当的语言去表达。指导学生如何修改文章。这些最基本的方法掌握了,就能激发其写作的兴趣。
六、评讲作文、诱导学生作文的兴趣
评讲作文要多鼓励,多表扬。评讲作文要纠正错误,但语言要婉转。评讲作文要全面细致。评讲作文时,对共性问题要集体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反复设想、反复评价。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诱导,激发兴趣至关重要,应该成为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条主要途径、主要方法。
作文教学的论文 篇3【摘要】
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叙真事,诉真情,以情感人。
【关键词】
作文 生活 辩证关系观察思考真情
一、引言
人们常说: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作文又何尝不是这样。
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朱熹说得更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永远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脱离了生活,学生的作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无病呻吟。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是作文。但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观察,擅长发现,用心思考,积累有方,受到感动,表达真情。
二、细心观察,发现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
作文要写得真实,观察必须准确;
作文要写得具体,观察必须细致;
作文要写得深刻,观察必须透彻。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是,材料不会自己送上门来,而是需要人去认真观察、寻找、发现。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才能获得写作素材,提笔作文时就不会如一副对联所写: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横批:写不出来。因此勤于观察,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观察习惯,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观察要选准对象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有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有大自然的珍奇,也有人间的真情;有塞外的海市蜃楼,也有江南的小桥流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观察的对象,作文的素材,不一而足。
2.观察要掌握方法
观察是讲究方法的,是有方法的,掌握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①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有步骤地、按照一定顺序地去观察事物。才能观察得既全面又细致。
②观察不能单一地运用视觉走马看花,要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角觉、味觉、嗅觉等器官,进行细致地观察。
③观察事物要注意观察的`角度和事物的特征。有的还须反复长期地观察。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3.观察要养成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观察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成为一个有心人,对周围的人、事、物感兴趣,去注意它、了解它。
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靠的是真正明确观察的意义与作用,靠的是对观察感兴趣,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靠的是观察后的成就感,靠的是教师、同学、家长的经常鼓励和支持……
4.要善于发现美
罗丹有句名言: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干世界,无奇不有。闲暇时多看看周围,无论是花花草草,还是人情世故,只要用心,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耐人寻味的美。
就像古代的张岱一样,要不是他深夜到湖心亭看雪,他哪里知道“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所以说,并非缺少美,只是它们不为人知罢了。
景色美是一个方面,然而,美不只是指景色美,它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心灵美。如黑龙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杭州英雄司机吴斌等,他们都是当代的活雷锋。
三、用心思考,善积累
有些人对生活进行了不少观察,但却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景等)的观察中,缺乏强烈而深刻的感受,没有用心地去思考。把观察到的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感动读者。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中第一道练习要求观秋景,写一段200字的短文。题目中有这样一句话:“记录你的观察与思考。”如果单记录你的观察,那只不过记流水账而已,没有深度,没有力度,没有波浪,没有涟漪。恐怕连你自己都不愿读、不愿看。唯有用心思考,才能画龙点睛,妙笔生花。
除了要用心思考外,还要善于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今中外有不少积累的佳话。
古有“积叶成书”的佳话,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他积累资料的办法是一只奇妙的“瓦罐”。他曾在松江隐居过,那时,他一边参加农业劳动,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在树荫下捋摘树叶,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将这些“树叶”放入家中的瓦罐里。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十年竟积累下十几大罐。后来,他就用这些积累的资料写成了一部共有三十卷的巨著《南辍耕录》。
今有文坛神童邱华栋的成才佳话,邱华栋在20多年的创作中,一路闪着光走来,书籍始终伴随着他的成长。他边走边读书,边读书边观察,边观察边发现,边发现边创作,边创作边读书。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一个修养扎实、积累丰厚、敏锐智慧的作家就炼成了。
老舍先生说得好: “你要仔细观察身边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征,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文字的表达能力,要天天记,养成习惯。刮一阵风记下来,下一阵雨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中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样的积累,就写不出丰富的文章。”
四、以情感人,抒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是为了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要说真话、实话,表达真情实感。初中生目前的作文现状是:害怕写作,作文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感情,我手写我心,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叙真事,诉真情,以情感人。
五、结语
最后,我以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俊鸣写给学生的评语来作结: “观察,每天都要从生活中发现新的、美的东西;思考,每天都要形成一点新的思想,自己的思想;写作,每天都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警句。”
作文教学的论文 篇4摘要:
目前农村的学生不会作文,怕作文的现象很严重,针对这现象提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农村 作文教学 积累 特色 防写
本人1997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农村教语文,多年来,对于农村作文教学颇有感触。农村的作文课一般为两课时。对作文教学无非是“写前指导——学生构思——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这样的模式。教师根据每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先做些简单指导后,学生再构思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苦思冥想,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最终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内容雷同,人人都觉得写作文难,使作文成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学生称写作文为“狼来了”。怎样才能让他们自己说:“狼来了,我不怕”呢?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农村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们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农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写日记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 认真观察,写出农村特色
提醒农村中学生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1)观察农村自然景物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田野、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用记录手册的形式、最经济的笔墨勾勒出所见的景色,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体验农村田园生活
体验就是积累农村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实际农村生活经验或经验不丰富,写出来的东西常常不切实际,干巴巴的,甚至言之无物。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上山放牛、砍柴割草,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稻谷,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如很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锄草、割稻的劳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3)收集农村经典谚语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这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又如“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讲的是动物的各种行为可以预报天气。学生通过收集这些丰富的农村谚语,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4)观察农村飞速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倡构建新农村,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科技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厂矿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5)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
农村的美可以说是没有污染的,是全天然的,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农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认识到“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欣赏农村自然美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又要在方法上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发现,如何欣赏,如何积累,如何表达。作文教学要紧密地结合农村生活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这是解决农村学生作文无从下手的根本所在。
(6)写农村特色日记
日记是一种写作基本练习,有人把日记叫做“生活素描”,或“实地写生”。它是一种写作准备,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细节,细节是作文的命脉。没有细节,作文就干巴无味。但细节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而是来自生活。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地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语文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另外,农村生活中的人物谈吐、风俗、家常、串门、风景等都是日记的内容。这样,一篇篇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日记便跃然纸上。
本文发布于:2023-04-21 09:4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3a5cdd93f6d35c912b3fc509c8a1d1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