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材料一:我们把“五四”以来形成、目前仍十分流行的《诗经》研究范式称为现代诗经学或现代

更新时间:2023-06-29 11:26:26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 我们把“五四”以来形成、目前仍十分流行的《诗经》研究范式称为现代诗经学或现代诗学。它的特点是把《诗经》只做诗讲,对于其中篇章和其他的爱情、婚姻、家庭、劳作、军事题材的诗有什么区别,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普遍说明不够不透甚或阙如。事实上,《诗》在历史上是以“经”的形式而非以“诗”的形式发挥其作用的,《诗》首先是“经”,其次才是诗。今天应当给它一个“经”的定位,这其实也是恢复它原有的地位。 作为“经”和作为诗区别甚大。“经”是维系中华文明的精神世界及其发展脉络的基本文献。《诗经》作为“经”在历史上起的作用是教化,及培养人的温柔敦厚的中正性情,这叫“诗教”。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可谓是对《诗》作为经的作用的最早最精练的说明。《礼记》记载:“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经》通过比喻、联想等文学手段感发人的心志情意,使人从美的情感体验上升到善的理性认知,在性情、人格与精神境界方面得到塑造。把《诗》作为“经”就是把它作为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统、文明传统的典籍对待。 《诗经》是中华文化重德传统的一个重要源头。《论语》讲“为政以德”。《大学》三纲领第一条就是“明明德”。在儒家文化中,道德具有照耀和温暖天下的作用。那么,“明德”“明明德”的概念来自何处 《大雅·皇矣》有“帝迁明德”“予怀明德”,当是“明德”的来源。此篇又有“其德克明”一句,《尚书·尧典》也有“克明俊德”一句,这两个“明”都是动词。“明明德”当为“克明”与“明德”的结合。从历史线索来看,从上古先秦到汉唐宋明,“明明德”的思想一以贯之。 从“经”的角度看,通常被视为表现手法的赋、比、兴,其实是反映人的存在方式的手法。《行苇》开头“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四句,若只作修辞上的兴看,便索然无味;若作“经”看,则韵味浓郁。兴类似电影中由远渐近、渐近,然后出现人的镜头的表现方式,通过自然场景引出人,透露出人存在于自然、与自然具有关联的内涵。《毛诗》即认为,此段表达了“周家忠厚,仁及草木”的道德。郑玄提出:“仁,爱人以及物。”贾公彦解释道:“云‘仁,爱人以及物’者,仁者内善于心,外及于物,谓若《行苇》诗美成王云‘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是爱人及于苇,苇即物也。”孔颖达说:“作《行苇》诗者,言忠诚而笃厚也。言周家积世能为忠诚笃厚之行,其仁恩及于草木。以草木之微,尚加爱惜,况在于人,爱之必甚。”古人把《诗》作为经,引申出“仁,爱人以及物”的哲学命题,把仁者“爱人”推进到了爱自然,这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义是巨大的。可是,这些丰富内涵在现代诗学中几乎是看不到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09月24日11版乔清举《论<诗经>“经” 的意义》 材料二 《诗经》是“诗”,是原始先民的古老歌谣集;而作为“经”,《诗经》更有着建构、传承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主流文化精神与意识形态的意义。钱穆说:“故向来经学家言《诗》,往往忽略其文学性,而以文学家眼光治《诗》者,又多忽略其政治性。遂使《诗》学分道扬镳,各得其半,亦各失其半。”郑振铎把《诗经》注疏比作“重重叠叠的瓦砾”,认为必须扫除,而《毛诗序》“是一堆最沉重、最难以扫除,而又必须最先扫除的瓦砾”。不可否认,《毛诗序》《郑笺》以经学论《诗》,过于强调诗篇的政治性,的确压抑了诗歌的文学特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下,这样的解读方法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毛诗序》《郑笺》自觉担负起了传播儒家伦理、和谐人际关系、重建社会秩序的历史责任,将先秦儒家所崇尚、所宣传的礼乐教化贯穿于诗解之中,伴随着《诗》的传播而行使“化下”“刺上”的双重职能。《郑笺》偏重美刺、多有附会的解诗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偏离了诗歌本身的审美属性、表现内涵,如今看来也未免迂腐牵强;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郑笺》对《诗经》文本的这种“误读”“曲解”恰有其必然成因与重大意义,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特质、中国人的精神品格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 年10月23日11版边家珍、徐瑛子《作为“经”的<诗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现代诗学只关注了《诗经》“诗”的特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诗经》是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统、文明传统的典籍。 B.《诗经》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源头之一。《大学》中“明明德”的思想就来源于《诗经》的大雅,这种思想几乎贯穿各个历史时期。 C.把赋、比、兴仅仅看作某种修辞,有时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如果从“经”的把它当作反映人的存在方式的手法,就会更有韵味。 D.古人能从《诗经》中引申出“仁,爱人以及物”的哲学命题,进而把仁者“爱人”推及爱自然,这些内涵在现代诗学中很难看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认为,《诗经》借助比喻、联想等文学手段,可以使人从美的情感体验上升到善的理性认知,得到人格塑造。 B.孔颖达评述《行苇》-诗时由“小”见“大”,认为如果对微小的草木都能加以爱惜,对于人就一-定会更加仁爱。 C.作为“经”而存在的《诗经》,超越了原始先民古老歌谣集的功用,对中国主流文化精神与意识形态有着建构意义。 D.两则材料都对《诗经》及相关研究著作的内容有所引用,这既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也丰富了文章内容。 3.下列对材料- -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选文开篇用下定义的方式,解说了什么是现代诗经学,随后指出了它存在的缺憾。 B.《尚书尧典》有“克明俊德”一句,可以佐证《尚书》是沿用了《诗经》的说法。 C.第四段用电影的渐近镜头来解说《行苇》中“兴”的手法,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D.选文采用并列结构,全篇以“应当恢复《诗经》原有‘经’的地位”为中心论点。 4.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分析《无衣》一诗的诗教内涵。(4分) 5.郑振铎把《诗经》注疏比作“重重叠叠的瓦砾”,认为必须扫除。对此,材料二是如何进行辩证地阐释的 (4 分) 答 1.B 原文说“《诗经》是中华文化重德传统的一个重要源头”,而选项偷换概念变成“传统美德的源头之一”。 2.D 材料二没有引用《诗经》的内容。 3.C(A项没有下定义。B.《大雅 皇矣》是“明德”一词的来源,但并不能证明是《尚书 尧典》“克明俊德”的来源。D.“并列结构”说法有误,) 4.①忠君爱国的思想(顾全大局、崇高无私的品质) ②团结友爱的情谊 ③同仇敌忾、共御外侮、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4分) 5.①既承认《毛序》《郑笺》以经学论《诗》,压抑了诗歌的文学特性;又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下,这样的解读方法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 ②既承认《郑笺》解诗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偏离了诗歌本身的审美属性、表现内涵,又能从历史的眼光来看,《郑笺》对《诗经》文本的这种“误读”“曲解”有其必然成因与重大意义。(每点2分)

本文发布于:2023-06-29 11:2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2eeef30dd2386c6fcf808c8fca676d8c.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一:我们把“五四”以来形成、目前仍十分流行的《诗经》研究范式称为现代诗经学或现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一:我们把“五四”以来形成、目前仍十分流行的《诗经》研究范式称为现代诗经学或现代.pdf

标签:经学   范式   诗经   材料   现代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