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天地造化,日月精华,孕育了神州的山河大地;
广土众民,毓秀钟灵,创造出灿烂的五千年文化。
国学经典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字字珠玑,内涵深厚,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和智慧的源泉。其意韵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经典中包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志和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为人原则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聪明智慧。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传统经典的诵读活动现正在海内外蓬勃兴起,大江南北书声朗朗,长城内外热潮滚滚。太古清音喜又闻,道德昌明今胜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践行《弟子规》,与古人居;诵读《三字经》,与老子谋。为此,少先队发出倡议:
一、热爱国学,亲近经典。在小学阶段系统接触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的经典著作,包括成语接龙、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千字文等美文名篇,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熏陶、诵读、理解,从而在少年时期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文化的巅峰上,长大之后就可以领略“一览众山小”的精神境界。因此在本学期里背诵至少5篇喜爱的优秀经典诗词,写一篇读后感。
二、让读经典,诵经典成为我们学习的一部份,坚持与同学,家长分享交流读经典的快乐与心得。
三、做到储蓄经典国学,培养文明行为。从自己开始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远离自私,远离冷漠,让经典的忠、廉、孝、爱、义、恭、礼、智、信、让等理念在校园、家庭、社区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传颂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
同学们,积极响应我们的倡议,积极投身到经典书籍的诵读活动中来吧!让我们行动起来,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师,诵读经典美文,塑造金色童年,传播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持不懈!
正文 篇二正文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
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代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
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
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倡议书格式 篇三水是生命之源,是万事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有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事实上,全世界的淡水只占所有水资源7%,而可以饮用的淡水只有0.8%,世界80个国家正面临着水危机,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17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施,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的水。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属于水资源紧缺的国家。目前全国2/3的大中城市面临缺水,水危机已经严重制约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不足始终困绕着、无时不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我国于20xx年1月颁布新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为创建节水型城市,建设节约型校园,提高节水、保水意识,我们向全体教职员工和广大同学发出倡议:
一、充分认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节水意识,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对国民经济建设及居民生活稳定的重要性,在全校形成“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的良好氛围。
二、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科学的用水态度和合理的用水方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勤俭节约,杜绝“跑、冒、漏、滴”等现象的发生。
三、用水时避免大开水龙头,减少水的流量,要使用脸盆洗脸、洗手。用完水后要及时拧紧水龙头,避免长流水现象。
四、节约淋浴用水,缩短淋浴时间。坚持使用节水设备,鼓励职工对节水技术、节水器具进行研究改进。对于用水量较大的绿化及生活用水提倡一水多用,分质使用,将水耗降至最低。
五、依靠科学提高对水资源的充分、反复的利用率。
六、遇到有浪费水资源现象,及时制止;发现水管有漏水现象,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3篇《倡议书格式范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本文发布于:2023-06-25 00:1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2cea48d88ed6d9c5dde8c62fb9637d2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倡议书格式范文精选3篇(倡议书格式范文精选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倡议书格式范文精选3篇(倡议书格式范文精选3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