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诗教与美育——从唐弢先生的一道试题说起》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29 05:42:35 阅读: 评论:0

唐弢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鲁迅研究)专业博士生入学试卷中出了这样一个问答题:根据孔子对诗歌的一贯论述,你以为“思无邪”的美学意义如何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什么影响 唐先生认为,孔子的影响遍及各个方面,包括文学:“虽然李斯碑铭、老庄哲学、屈宋辞藻乃至佛经故事,都曾浸润及于文学,但孔子及其门徒的影响却是主要的。”他此处提出的问题是:关于孔子的诗教,人们历来只从道德、伦理和政治的角度诠释,而不知道更重要的是应从美学上去研究和解释。他甚至进一步认定:“思无邪”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根本。换言之,孔子的诗教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关美育的思想。美学、美育是从西方传入的现代概念,在孔子的时代,美与美育不是现代人所理解的所谓自主的领域,孔子自然不会如此使用,唐弢在他论鲁迅美学思想的长篇论文中曾对此有清晰的说明,但他还是提出了从审美的角度理解孔子思想的问题。如何理解这一点 孔子说“绘事后素”,即先有白底为质,然后可施五彩;犹言人有美质,后可有文饰。子夏由此推论礼也是后起之事,深得孔子之心。这不是暗示了绘画之美与礼乐的关系吗 孔子对于音乐的判断也同样植根于此。他认为,温柔敦厚之诗教是伦理和政治的根基,它所欲达至的是尽 善尽美之状态,但牵涉国家安危的声之善恶、乐之邪正,首先需要从音乐、舞蹈和色彩的形态中把握,审美问题不是蕴含其中吗 雅乐与郑声之别在美丑之间,也在善恶之间。美与善相关,但这是不是说美可以等同于善呢 不尽然也。对孔子而言,尽美未必尽善,美不同于善,却又外在于善,构成善的依托。没有美的形质,善无以呈现。孔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因乐而起之美感存乎其间。他认为《韶》 尽美尽善,《武》尽美而未尽善。朱熹解释说,舜与武王皆为圣人,然而舜的德行是随顺谦让的自性,他继承了尧所禅让的帝位,所以“揖逊而有天下”;而武王之德却是反过来,他是用武力讨伐纣王而得天下。舜乐、武乐皆美,唯有《韶》为尽善尽美,《武》虽尽美而未尽善,足见美与善并非一事,且美和善也都有次第之分。因此,美不仅存在于与丑的对立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不同层次之间。朱子的这一注解为解释美的独特性和美的不同类型留下了空间,但对孔门儒学而言, 美的独特性不是孤立的特征,美与善相互匹配才是最高境界,故朱子曰:“善者,美之实也。” 在孔子的评价中,值得细细品味的是“尽”字:孔子没有说不善而美或不美而善,却通过暗 含的褒贬说明未尽善而可以尽美。至于未尽美是否可以尽善,孔子未言及,但按照朱子“善”为 “美之实”的解说,善是更高的、体现于声容之声的实质,从而美是通达尽善尽美之境界的阶梯 或前提。如果没有声之雅正、乐之和谐、舞之精准、玉帛之精美、纹饰之绚丽,礼乐秩序又从何谈 起 这不只是“有意味的形式”,而且是善的形态,其形式必然是美的,故明郝敬《论语详解》认为,乐之文涉及可观可听之形式,乐之情则在可观可听之形式中内蕴清明广大之内核。尽善、尽美之乐合二而一,是文情一体的最高境界。 (摘编自汪晖《诗教与美育——从唐弢先生的一道试题说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从审美的角度来理解,孔子的诗教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美育的思想。 B. 子夏在孔子启发下,悟出礼乐如绘画以白底为质然后可施五彩,这是后起之事。 C. 在孔子看来,美与善是不同的,美是善的外在的依托,善借助美的形质得以呈现。 D. 按照朱烹的解释,武王靠武力而不是德行得天下,所以《武》虽尽美而未尽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唐弢出的一道博士生入学试题谈起,引出孔子的诗教具有美学意义的观点。 B. 文章引用孔子和子夏关于“绘事后素”的谈论及孔子对音乐的判断,剖析其中的审美问题。 C. 文章引用孔子对《韶》《武》的对比评价和朱烹的解释,论证美、善并非一事且有次第之分。 D. 文章由孔子评价中的“尽”字和朱熹“善”为“美之实”的解说,推出善是尽善尽美的最高境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唐弢先生认为,相较于道德、伦理和政治的角度,从审美的角度研究孔子的诗教尚存在学 术研究的空白, B. 朱熹对于孔子对《韶》《武》善、美评价的解释,为后人在此基础上去深入研究美的独立性和 不同类型提供了一定的思考依据。 C. 孔门儒学认为美的独特性不是孤立的特征,即美、善是不能相互脱离而存在的,对美的研 究不能脱离对善的研究。 D. 孔子通过暗含的褒贬说明未尽善而可以尽美,他虽然没有提到未尽美可否尽善的问题,但 按照朱熹的解说,未尽美也可尽善。 答 1.解析: 曲解文意,孔子并未主动启发子夏,是子夏在听了老师对于“绘事后素"之后自己得到了启发。 答案:B 2.解析:A. “引出孔子的特教具有美学意又的见点“相;C.丰体错解,不是美、善"有次第之分”,而是美、善各自有次第之分;D.无中生有。“善事尽善尽美的最高境界”原文无据。 3.解析:移花接木,“对美的研究不能脱离对善的研究”不是孔孟儒学的观点。 答案:C。

本文发布于:2023-06-29 05:4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2c7b5216a756ba9f1cb22b3c99c0c0f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诗教与美育——从唐弢先生的一道试题说起》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诗教与美育——从唐弢先生的一道试题说起》阅读答案.pdf

标签:美育   试题   答案   教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