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不但表现在文艺作品中如此,世界观的总倾向表现在一个文艺作家身上也是如此
更新时间:2023-06-28 23:49:39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
不但表现在文艺作品中如此,世界观的总倾向表现在一个文艺作家身上也是如此。它不是几句抽象的口号教条所能表现出的,要看他的具体的一言一行。一个作家总有一种倾向,这种倾向是他毕生生活经验、文化教养和时代风尚所形成的。它总是思想和情感交融的统一体,形成他的人格的核心。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文艺的“风格就是人格”。例如就人格来说,“忠君爱国”这个抽象概念可以应用到屈原、杜甫、岳飞、文天祥和无数其他英雄人物身上,但是显不出这些大诗人各自的具体情况和彼此之间的差异,也就不能作为评价他们的文艺作品的可靠依据。在西方,“人道主义”这一抽象概念也是如此。文艺复兴时代,法国革命时代,帝国主义时代,乃至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都宣扬或者肯定过人道主义,但是具体的内容意义各不相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文艺领域里反对教条和公式化、概念化,反对用概念性思想来指导、约束甚至吞并具体的形象思维。文艺作品要有理,理不是概念而是事物的本质或客观形势本身发展的倾向。还应指出,文艺不但要有理,而且要有情,情理交融的统一体才形成人格,才形成真正伟大的文艺作品。这种情理交融的统一体就是黑格尔所说的“情致”。别林斯基在他的文艺论文里也发挥了黑格尔关于“情致”的学说。近年来苏联美学界和文艺批评界有片面强调理性而蔑视情感的倾向,我们也跟着他们走,有时甚至超过他们,这是应该纠正的偏差。提“倾向性”似比提“思想性”较妥,因为在决定倾向之中,情感有时还比思想起更大的作用。最显著的例子是音乐。“四人帮”肆虐时曾掀起过对“无标题音乐”的批判,因为据说“无标题”就是否定思想性。对此,德国伟大音乐家休曼的话是很好的驳斥:批评家们老是想知道音乐家们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他们对所谈的问题往往十分没有懂得一分;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人们不再追问我们神圣的乐曲背后隐喻着什么意义;你且先把五度音程辨认清楚吧,别再来干扰我们的安宁!
隐喻的“意义”便是“思想”。思想是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而音乐本身不用语言文字,它只是音调节奏起伏变化的艺术。音调节奏起伏变化是和情感的起伏变化相对应的,所以音乐所表达的是情感而不是只有语言文字才能表达出的思想。托尔斯泰在《艺术论》里强调文艺的作用在传染情感,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不但在音乐里,就连在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里最感动人的也不是概念性思想而是生动具体的情感。以莎士比亚为例,你能从他的哪一部作品里探索出一些概念性的思想么?确实有些批评家进行过这种探索,所得到的结论不过是他代表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道主义精神,更具体一点也不过像英国美学家克·考德威尔所说的,莎士比亚在政治倾向上要求英国有一个能巩固新兴资产阶级政权的强有力的君主。就是这些概念使你受到感动和教育吗?就我个人来说,我至今还抓不住莎士比亚的思想体系,假如他有的话。在读他的作品时,首先是他所写出的生动具体的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性格,其次是每部剧本里,特别在悲剧里,都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强烈的爱和恨,强烈的悲和喜,强烈的憧憬和怅惘,强烈的讽刺和谑浪的笑傲,这些因素使我感到振奋,也使我感到苦闷。振奋也好,苦闷也好,心总在跳动,生命总在活跃地显出它的力量,这对于我就可心满意足了。
总之,文艺是情和理的统一,是形象和思想的统一,创作或评价文艺作品都不能顾此失彼。
(摘编自朱光潜《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材料二:
尽管文艺思维借助形象以显现,作为思维方式,它与哲学的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区别,但文艺思维并不排斥理性,也不应该完全排斥理性。人类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规律,同样适用于文艺思维。实际上,情感与思想难以分离。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和态度,其中就表现出主体的思想和立场。正如毛泽东所说,“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抗日战争中我国人民之所以恨日本侵略者,是因为他们侵入我们的国土,还烧杀掳掠中国人民。这种恨的情感正是人们透过种种现象认识到敌人的本质而产生的。怎么能说文艺作品表现这种情感就没有理性思维呢?
文艺是情、意、象的统一,也是真、善、美的统一。在人类历史的进步中,优秀的文艺都体现出情真、意善、象美的特点。思想和情感不但是文学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也是文学艺术的审美愉悦性得以产生的要素。如果说,艺术形象是文学艺术作品的美的形式,那么,思想和情感便是文学艺术作品的美的内容。人们对文艺的审美判断不仅在于作品的形式美,还必然包含真伪的认识价值判断和善恶的精神价值判断。虽然真和善的东西并不都表现为美,但美是以真、善为前提的。假的和恶的东西则很难被人认为美。假和恶只有被作家、艺术家审美的光照揭露和鞭挞,才能在艺术作品中转化为美。而真与善,只有通过美的艺术形象的表现才能格外感人,格外使人动心,使人受到春雨润物般的熏陶和感染。这是文艺作品胜于、区别于纯思想性的哲学或伦理著作的所在。情真、意善、象美不仅需要作者和受众对感性形象生动的感受,也需要作者和受众理性思考的判断。文艺作品除具有艺术性外,还具有思想性,其原因正在这里。
(摘编自张炯《高度重视文艺的思想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的“风格就是人格”,所以一个作家的倾向是思想和情感交融的统一体,形成他的人格的核心。
B.在决定倾向之中,情感的作用远远超过思想的作用,可见文艺作品中“情感”比“思想”更为重要。
C.音乐是音调节奏起伏变化的艺术,所表达的是情感,音调节奏起伏变化是和情感的起伏变化相对应的。
D.文艺是真、善、美的统一,善是以真、美为前提的,所以人们对文艺的审美判断不仅在于作品的形式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列举“忠君爱国”“人道主义”等抽象概念,阐述了在文艺领域里要反对教条和公式化、概念化。
B.材料一引用休曼的话驳斥了音乐“无标题”就是否定思想性的观点,认为片面强调理性而蔑视情感的倾向需要纠正。
C.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话引出了我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恨的情感,表明文艺作品在表现情感的同时也有理性思维。
D.材料二将文艺思维与哲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对比论述,强调了文艺思维并不排斥理性,也不应该完全排斥理性。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恩格斯认为,要用对现实的真实描写去克服思想上的各种偏见,作家的创作才可能真正取得成功,产生更优秀的作品。
B.列夫·托尔斯泰忠实地描绘了当时俄国农民革命中农民的矛盾状态和情绪,被列宁称为农民革命的“一面镜子”。
C.黑格尔强调“情致”,即情理交融的统一体;别林斯基在他的文艺论文里还发挥了黑格尔关于“情致”的学说。
D.莫言的《红高粱》《檀香刑》《蛙》等小说虽然有一定的魔幻色彩,但其叙写的人物与故事仍然来自现实生活。
4.对文艺的思想性的看法,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括。(4分)
5.马克思曾批评德国剧作家拉萨尔的“最大缺点”是“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要求他“更加莎士比亚化”,“用最朴素的形式恰恰把最现代的思想表现出来”。请结合材料一对马克思的说法加以解说。(4分)
答
1.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项,因果倒置,“一个作家的倾向是思想和情感交融的 统一体,形成他的人格的核心”不是结果,而是原因;B项,“情感的作用远远超过思想的作用”说法绝对,原文 是“因为在决定倾向之中,情感有时还比思想起更大的作用”;D项,“善是以真、美为前提的”不合文意,原文 是“但美是以真、善为前提的”。
2.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进行判断的能力。“材料二将文艺思维与哲学的思维 方式进行对比论述,强调了……”分析不当,材料二只是指出文艺思维与哲学的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区别,并 没有进行对比论述,也不是强调“文艺思维并不排斥理性,也不应该完全排斥理性”,而是强调“文艺思维借助 形象以显现”。
3.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材料一主要观点是“文艺是情和理的统一,是形象和思想 的统一,创作或评价文艺作品都不能顾此失彼”,D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
4.①同:两则材料都认为文艺要有情有理,是形象和思想的统一。②异:材料一侧重于反对用概念性思想来指导、约 束甚至吞并具体的形象思维。超然客公众号 材料二侧重于强调要高度重视文艺的思想性。(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内容异同点的能力。首先梳理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内容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最后整合并分点作答。
5.①文学里最感动人的不是概念性思想而是生动具体的情感。作品要写出生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强烈的情 感,达到情和理的统一、形象和思想的统一。②马克思反对拉萨尔让人物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要 求他学习莎士比亚,通过具体形象将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 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一:不但表现在文艺作品中如此,世界观的总倾向表现在一个文艺作家身上也是如此.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一:不但表现在文艺作品中如此,世界观的总倾向表现在一个文艺作家身上也是如此.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