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文物修复师这个有点冷门的职业突然成为
更新时间:2023-06-29 12:21:07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
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文物修复师这个有点冷门的职业突然成为大家推崇的对象。儒雅睿智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喜提“故宫男神”称号,吸引越来越多的网友想去故宫拜师学艺。
2020年8月30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津在成都参加活动,分享故宫修钟表的那些事。当他展出一小段宫廷钟表修复完成之后的视频时,清脆悦耳的报时声音,潺潺流水的仿真造型,让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向大国工匠致敬。
1977年,王津来到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从事文物钟表修复与保护工作,站在第二代钟表修复师徐芳洲先生的工作台前,摸索着使用对方留下的工具,王津静下心来,对抗时间在钟表上留下的痕迹,成为一个“修复时间”的“魔法师”。
择一事,“钟”一生。王津在多个演讲中这样概括自己的职业生涯。工艺繁复的钟表,钟爱一生的职业,同时,用坚持、匠心和技艺与时光抗衡。用43年的岁月,坚持做一件事——修复钟表,传承技艺。王津的工作是与时间为友,静下心后,慢慢就不觉得枯燥了。“透过文物,你可以看见前人的匠心精神,也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兴衰更迭。”王津说。
从事钟表修复工作39年之后,2017年,因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儒雅睿智的王津突然“走红”,不仅出门经常会被人认出,还收到了录制综艺节目的邀约。不过,王津对自己的“走红”非常淡然:“谢谢大家的喜爱,故宫的文物比我更加吸引人,吸引大家的是我手里的钟表,那是几代人修复的成果。”
43年来,王津修复的各类文物钟表多达300多件,其中馆藏钟表一级文物数十件。在王津看来,钟表修复比较枯燥,要想修好一件馆藏古钟,耗时少则两个月,多则一年,只有真正喜爱这项事业的人,才可能耐得住寂寞。“首先要热爱这份工作,其次就是要心细。我们特别想做得精益求精,把文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清理到最干净,让它延年益寿,再过200年还能看到它。”这是王津对自己的职业要求。打碎的齿轮要一点点组装,锈住的零件要用煤油一点点浸泡,把每一道工序、每一次修复都做到极致,让时光留下痕迹的钟表重新绽放光彩。王津和他的徒弟们用时光对抗时光,用极致、坚守致敬前辈的工匠精神。
英雄关羽还有败走麦城的时候,修复大师是否有修复不成功、很挫败的经历呢?王津回答“目前还没有”,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到他自信的微笑。有人这样形容王津看着钟表跳动时的笑容:那是一个人看着丰收的稻田时的喜悦。
(摘编自曾洁《故宫男神王津:“修复时间”的“魔法师”》)
材料二: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不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刻印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从焊接大师艾爱国到精密加工大师刘湘宾,从无线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大师张路明到航天科技特级技师徐立平,一位位高技能人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共同培育形成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他们身上蕴藏的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褒扬工匠情怀,厚植工匠文化,引领劳动者在本行业和本领域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人民日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材料三: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节选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标题“故宫男神王津:‘修复时间’的‘魔法师’”,既生动形象地点明了王津的职业,也突出了他的卓越贡献。这体现了通讯标题重视价值性消息的特点。
B. 材料一最后写王津没有失败的修复经历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是为了多角度塑造王津的匠人形象。
C. 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决定力量,他们身上蕴藏的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
D. 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疗治社会的浮躁风气、短视心态,有利于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津热爱自己的工作,他特别想做得精益求精,把文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清理到最干净,让它延年益寿。
B. 王津的突然走红,直接原因是他手里的故宫钟表,那是几代人修复的成果。
C. 劳动者需要在长期学习中,培育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D.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仅注重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和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更注重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
3. 下列事例不能用来论证材料二观点的是( )
A. 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先人们为后人留下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规。同仁堂所生产的各种中成药享誉海内外。
B. 一线技术工人潘从明练就一项独门绝技,在浑浊的液体中用一双眼睛就能甄别和捕捉那些若隐若现的稀有贵金属。
C. 来自无锡国家电网的一线技术工人何光华率领团队攻克“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解决了电缆检测的行业难题。
D. 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
4. 材料一是人物通讯,材料二是新闻评论,它们同属新闻作品。新闻作品中皆有事实材料,请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事实材料在表达特点和表达意图上的不同。
5.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工匠精神”的内涵,给材料一中的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100字)
答
1. C . “决定力量”错。原文“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是“重要力量”。
2. A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直接原因是他手里的故宫钟表”错,原文“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文物修复师这个有点冷门的职业突然成为大家推崇的对象。儒雅睿智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可见王津突然走红的直接原因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的热播。
C.“在长期学习中”错,材料二第一段“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可见“是劳动者在长期实践中”。
D.“不仅……更……”前后逻辑颠倒。材料三是“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应将前后两句话倒过来。
故选A。
3. 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ABC都涉及到“工匠精神”,而D黄文秀属于扶贫干部,强调的是她的“奉献精神”。
故选D。
4. (1)材料一是人物通讯,材料是对典型事例的详细描述(或细节描写),用来凸显人物形象品质。
(2)材料二是新闻评论,材料以概括为主,用来证明观点。
5. ①以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王津事迹及崇高精神。
②诠释工匠精神内涵(至少要涉及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执着坚持,一丝不苟”中的两点)
③语言得体优美、用语亲切,饱含深情
示例:王津,一名古钟表修复师,为故宫工作40年,钟表修复达二三百件。他“择一事,终一生”的工作态度,见证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他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执着坚持,一丝不苟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风貌。他无愧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的称号。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一: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文物修复师这个有点冷门的职业突然成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一: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文物修复师这个有点冷门的职业突然成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