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英语诗人:走入中国艺境》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29 12:09:23 阅读: 评论:0

作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石雕、山水画等中国艺术品在海外有许多欣赏爱好者。对文化交融现象极为敏感的英美诗人常常透过本土语境去解读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应该说,他们在文化交融过程中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威廉·叶芝钟爱中国的“天青石雕”。70岁生日时,叶芝收到一块中国乾隆年间的天青石雕。面对友人赠送的礼物,他灵感迸发,一年后发表了一首题为《天青石雕》的诗歌。中国学者早已经从这首诗探知叶芝与东方的关系。面对这尊展示悲剧、艺术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关系的艺术品,《叶芝诗集》译者傅浩先生认为“叶芝既肯定西方艺术对待悲剧的英勇,也向往东方艺术对待悲剧的超然态度”;广西民族大学张跃军先生认为“《天青石雕》是一首以文字为载体,蕴涵了浓厚道家思想的典型的中国山水画风格的读画诗”。 在《致多萝西·威尔斯利论诗书信集》中,叶芝直言“这首诗几乎是近年来所作的最好的作品”。是什么使这位引领20世纪英语诗坛的爱尔兰诗人如此评价这首诗?这与当时叶芝所处的时局和艺术的功能关系密切,正如张跃军先生指出:“在20世纪30年代硝烟四起的欧洲,人类文明再次面临崩溃的边缘,叶芝尝试着从东方文明中寻找西方现代社会的出路。”面对动荡的局面时,社会通常召唤一位悲剧式的英雄人物,将人们带出困境,这就解释了为何叶芝首先在本诗中去勾勒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典型人物:“所有人在扮演各自的悲剧,/有阔步向前的哈姆雷特,有李尔,/那是奥菲利亚,那是考娣莉;/可是,若终场来到,/大布即将落幕,/若配得上剧中的显要角色,/就不会说台词时哭泣。/他们懂哈姆雷特和李尔的快乐;快乐改变着所有的恐惧。/所有人都曾追求、发现和丧失快乐;/谢幕;极乐之光照进头顶:/悲剧达到极致。”由此可见,在危难时刻叶芝仰仗西方的悲剧艺术去弥合人类的悲伤。 面对悲剧,如果说“绝望中英雄般的呐喊”堪称是西方逾越悲痛的一种手段,那么东方应对悲剧时的“恒定”姿态也是一种良药,这正是诗人在观察这尊中国石雕时获得的感悟。在这块石雕上,隐约可以看到中国雕刻家雕刻的山峦、庙宇、树木、小径和正要登山的隐士和弟子:“天青石上刻着俩中国人,/身后还跟着第三个人;/他们头上飞着只长腿鸟,/那是长生不老的象征;/第三位无疑是个仆人,/随身携带着一件乐器。”无须详细描述,叶芝经过简单勾勒就展示出一幅典型的中国印象。 “恒定”即长寿与定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寿经常与世外桃源中具有仙风道骨、驾驭仙鹤的居士联系起来,用以形容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淮南子·说林训》有记:“鹤寿千岁,以报其游。”叶芝笔下的“长腿鸟”无疑就是这种带来长寿意蕴的仙鹤。从他以往作品来看,叶芝心中的确有一种逃离喧嚣、安居于清静之地的愿望,如他时而踏上“因尼斯弗里小岛”,时而“驶向拜占庭”。在本诗中,叶芝仿佛转移到东方神秘的圣山间。诗人宛如旁观者,在记录“注视整场悲剧”的居士们的同时,也似乎听到“悲悼的曲风”:“每片因颜色消退的石头,/每处偶然的裂缝或凹陷都像河道或是一场雪崩,/或是依然下雪的险坡,/尽管李子树或樱枝无疑/熏香了半山腰那小凉亭,/那些中国人仍向上攀爬,/我乐意想象他们坐在那;/在山峦之上,天宇之上,在那里注视着整场悲剧。”在雪崩和险坡这种逆境之下,石雕中的中国人没有像诗人所想的那样坐在山腰的凉亭内注视着整场悲剧。令他吃惊的举动来自那些无视充满裂缝或凹陷的石头继续选择向上攀爬的中国人。在攀爬过程中,诗中的人物不仅有迎难而上的意志,还有弹奏悲悼曲艺的乐观态度。 与西方悲剧观不同,叶芝理解的东方并不是只关乎悲喜和胜负,更多的是长寿的心态和坚韧的精神。作为完美的“他国”形象,中国在叶芝心中象征着“恒定”的存在。《天青石雕》也被赋予了东方所特有的思想,当提到“东方永远有自己的解决办法”时,叶芝实则已经肯定了中国在处理动荡事件时的可取之处。 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展览中,很多中国的绘画、陶瓷、玉雕和书法,都以极高的地位吸引着观众。时至今日,日本仍收集了很多宋代名画。据斯奈德记载:“在十二世纪的南宋时期,当中国北部落入契丹人手中时,长江下游的城市成了落难艺术家和学者的避风港。日本禅宗和商人非常欣赏其中的一些画家。中国人以画换日本剑,用以击退北方入侵者,以至于现在很多这个时代的绘画都保存在东京。” 面对蕴含异域文化的艺术品,诗人们很容易睹物思“情”。除了叶芝与斯奈德,还有凝视“希腊古瓮”而联想到“美与真”关系的济慈,以及观赏中国名画“潇湘八景”而创作《七湖诗章》的庞德,他们无不从中寻得宝贵的灵感。(摘编自陈浩然《英语诗人:走入中国艺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海外也有欣赏爱好中国艺术品的人,比如一些英美诗人就常常透过本土语境解读中国文化,这对文化交融具有一定的影响。 B.友人赠送的天青石雕刺激了威廉·叶芝的创作灵感,叶芝创作并发表了诗歌《天青石雕》,这首诗显示出叶芝与东方的联系。 C.叶芝观察中国石雕时发现了面对悲剧时东西方的不同态度,他认为东方的“恒定”姿态是一种良药,甚至超越了西方。 D.叶芝的诗句中记录的“注视整场悲剧”的居士们,面对“雪崩和险坡这种逆境”,他们仍具有迎难而上的意志和乐观态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芝直言《天青石雕》是他所作的最好的作品,他尝试从东方文明中寻找西方现代社会的出路,借以挽救面临崩溃边缘的人类文明。 B.叶芝首先在诗中勾勒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典型人物,体现出叶芝在面对动荡局面时,依然会用西方的悲剧艺术去弥合人类悲伤。 C.“恒定”意味着长寿和定力,在叶芝心中中国是象征着“恒定”的存在,叶芝赋予《天青石雕》东方所特有的思想,如长寿、坚韧。 D.本文作者陈浩然围绕“走入中国艺境的英语诗人”,以叶芝及其创作的《天青石雕》为例详细论述,略述斯奈德、济慈等,详略得当,论述清晰。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倒数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法国卢浮宫为挽回游客减少的颓势,举办了“维米尔和他的时代”特展,一段时间之内一票难求。 B.人们惊奇地发现,古蜀遗址出土的金面具竟与古埃及、古希腊和美洲古代文明中的金面具“撞脸”。 C.大英博物馆两年前将中国明代山水画《秋林读书图》立体化的尝试,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D.在欧洲,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喜爱中国瓷器,在凡尔赛宫建造“瓷宫”,特别收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 4.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 5.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天青石雕》是一首以文字为载体,蕴涵了浓厚道家思想的典型的中国山水画风格的读画诗”的理解。(4分) 答 1.C(“甚至超越了西方”无中生有,原文表述是“面对悲剧,如果说“绝望中英雄般的呐喊”堪称是西方逾越悲痛的一种手段,那么东方应对悲剧时的“恒定'姿态也是一种良药”,但没有说哪种态度更好。) 2.A(“叶芝直言《天青石雕》是他所作的最好的作品”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是“叶芝直言”这首诗几乎是近年来所作的最好的作品””。) 3.D(文章倒数第二段主要阐述了“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展览中,很多中国的绘画、陶瓷、玉雕和书法,都以极高的地位吸引着观众”。A项,体现的是博物馆为吸引游客采取的一些措施;B项,体现的是中外文化的一些相似之处;C项,体现的是博物馆进行的一些文化创新行为;D项,体现了中国瓷器在西方吸引了一些观众,符合文章倒数第二段的观点。) 4.①运用引用论证:如直接引用傅浩先生的观点“叶芝既肯定西方艺术对待悲剧的英勇,也向往东方艺术对待悲剧的超然态度”,对《天青石雕》进行评价;②运用举例论证:列举斯奈德、济慈等来论述“面对蕴含异域文化的艺术品,诗人们很容易睹物思“情””。(每点2分,意对即可) 5.①《天青石雕》融入了中国山水画的特性:石头、裂缝、凹陷、河道、雪崩、小凉亭、隐士、弟子与长腿鸟等,描写具体可感,成为“自然”以及美丽画面的一部分。②《天青石雕》蕴涵道家思想:李子树和樱枝,改变了周围冷酷的环境和现实,三个中国人虽然身处“悲剧化的场景”,仍能处之淡然与超然。与上一节仙鹤的经典象征呼应,它期待修仙、飞升,以打破现实的束缚和肉身的局限,获得长寿乃至永恒,这些都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每点2分,意对即可)

本文发布于:2023-06-29 12:0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204f0efe9eaf7a36f1dfa4ac1ea8e8e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英语诗人:走入中国艺境》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英语诗人:走入中国艺境》阅读答案.pdf

标签:英语   中国   诗人   答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