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材料一:“大巧若拙”是老子为了论证道的自然无为而列举的一个例证。《老子》第四十五章

更新时间:2023-06-29 00:38:54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 “大巧若拙”是老子为了论证道的自然无为而列举的一个例证。《老子》第四十五章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在这段话中,老子提出了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概念:成缺、盈冲、直曲、巧拙、辩讷、静躁寒热。老子辩证地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事物的表象与本质有时完全相反,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欠缺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最充盈的东西看似空虚,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看似弯曲,最灵巧的东西看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看似口讷。清净克服躁动,寒冷克服暑热。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老子的“大巧若拙”,指出了巧与拙的辩证关系。在老子看来,“巧”分为“大巧”和“小巧”。所谓“小巧”,就是刻意使用人工技巧,精心雕琢。老子蔑视“小巧”,认为它是社会祸乱的原因之一:“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老子》第五十七章)正是基于此,他才认为:“五色令人目育,五音令人耳聋。”(《老子》第十二章)老子认为真正的“巧”是“大巧”,然而它却往往以“拙”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与老子关于道的自然无为的思想有关。老子的哲学以“道”为核心,道是宇宙本体,孕育生长了万物,是无所不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同时,“道”又遵循“无为”“自然”的法则运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在老子看来,只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要人为干预,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一切目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大巧若拙”与“道”的自然无为是一致的。在老子看来,真正的“巧”并不在于违背自然规律刻意人为,而在于顺应自然规律和自然本性,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目的,这样看似“拙”,实际是真正的“巧”。 (摘编自姚丹《论“大巧若拙”的美学内涵》) 材料二: 所谓的美在“自然”,即是讲其为素朴纯全之美,自然天成、不强为、无机心、不造作,朴素而不追求浮华。其表现在工艺美术作品之上,即为造物材料的天然性、无毒无害、绿色环保,不逆自然之法。在造型观念上表现为:不违其势、择势而趋、因势造型。在加工技法上,表现为:不违其质、顺其自然之属性。加工技法、成型工艺等皆要以熟练可行之法为之,切不可因技术、材料、工艺的特殊性而限制了工艺美术品的加工制造,限制其自然属性的表露。在其装饰方面,切不可为装饰而装饰,忽视功能本体的重要性;也不可一味地重视功能性,忽视其本身的材料、造型的特殊美感。如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伏虎》石雕,采用一种整体写意的表现手法,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因势造型。虎的身躯借助了石料自然起伏的形态变化。虎身蜷曲的毛皮则是石料天然的纹理,斑纹则运用线刻手法刻出线条明快简练自然,整体气势磅礴,再现了猛虎伏击时的精彩瞬间。 吴鸣的《大语系列》,其创作融合传统紫功造型工艺,运用单纯的划痕纹理来演绎现代性的装饰手法,风格朴素,单纯自然。作者通过再造古典理想,重构象征谱系,使之从精神内涵和审美功用上,真正融入当代文化语境,传达出现代人文格调与现代审美取向。同时这也是艺术家观念更新和技艺重组后的一种升华。这种枯槁朴素之美,表现在工艺美术领域,则更多地涉及对作品精神性的分析。工艺美术作品的功能性与审美性,两者不可分离,但是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性更多的时候需要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时植入其审美理念和行为,营造独特的美学意味。这种美学意味可通过朴素的材质、残旧枯槁的形式来传达其历史性。如非洲刚果(金)米赫姆巴族的木雕作品,其自然稚拙的造型观所传达出了独特的民族工艺特色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这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材质本身的美感相切合营造出了枯槁朴素之美,迎合了人们对历史的神秘、沧桑感的体验回味, 中国艺术推崇老境,老境也是一种拙。也可以这样说,老境是对婴儿般活力的恢复,是对生命童稚气的回归。“老”,在中国美学和艺术中代表一种崇高的艺术境界。然而,与“老”相对的则是“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嫩到老的一个过程,技术技巧亦然。老境意味着成熟和天全、绚烂和厚重、苍茫和古拙。这种老境之美,在工艺美术领域,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历史感和沧桑感,但这种历史感和沧桑感能使作品焕发出盘然的生命力。 当然,自然之美、枯槁之美、老境之美表现在工艺美术领域均有其独特的面貌,但对它们的再认识有助于今后相关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与革新,也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当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为传统文化植根于现实生活提供了一个参考。 (摘编自郭明《浅析“大巧若拙”的工艺美学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提出“大巧若拙”,初衷并非一个论点,而只是作为论证道的自然无为的论据。 B.在老子看来,事物的表象与本质是完全相反的,最完满的东西看似欠缺但作用不减。 C.“老境之美”蕴含了厚重和古朴的意味,这可能是它富有生命力,值得推崇的原因。 D.体现自然之美的工艺品在加工过程中,必须以表现自然属性为前提,不可随意限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老子“自然无为”思想中,他认为人只能顺应自然规律,没必要也不能采取实际行为。 B.材料一中对《老子》内容的多处引用,作为论据,既直观展现老子观点,也增强说服力, C.材料二中举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伏虎》石雕的例子,论证了造型观念和装饰方面的观点。 D.吴鸣的《大语系列》和非洲刚果(金)米赫姆巴族的木雕作品,有着相类的美学追求。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作品内容最不能体现“大巧若拙”工艺美学思想的一项是( ) A.齐白石的《六虾图》线条简洁,画面只是运用墨的浓淡调节构造,在朴素中见出活力。 B.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枯树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怪石似快速旋转,呈现出生命力。 C.根雕大师张德和的作品《沉鱼》,利用一段纹理扭曲的藤条阐释了“美”的间接含义。 D.超写实主义油画领物冷军作品《小唐》,画作纤毫毕现、精细入微,让人叹为观止 4.材料一第二段引用了《老子》中的五个句子来论证观点,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五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5.下面两图是某艺术家的漆木器作品,请你结合文本分析,他的作品是如何体现“大巧若拙”工艺美学思想的? 答 1.【答案】B 【解析】“事物的表象与本质是完全相反的”错误,原文是说“表象与本质有时完全相反”,并非任何时候都是相反的,表述过于绝对。 2.【答案】A 【解析】“他认为人只能顺应自然规律,没必要也不能采取实际行为”错误,原文是说“只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要人为干预,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一切目的”,可见“不要”非“不能”,因此选A项。 3.【答案】D 【解析】冷军的人物肖像作品《小唐》,用笔极为细膩,“纤毫毕现、精细入微”,不能体现大巧若拙的工艺美学思想。A项中的齐白石《六虾图》侧重体现枯槁之美,B项苏轼的《枯木怪石图》侧重体现老境之美,C项张德和的根雕《沉鱼》侧重体现自然之美。 4.【答案】①一、二句是对“小巧”的否定,三、四、五句是“大巧”的表现,两组之间构成对立关系。(2分)②通过“正基于此,他才认为”可以推断第一句与第二句是因果关系;(1分)③三四句与第五句是分述与总说的关系。(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答案】①漆木器因势造形,加工顺应自然属性,体现了大巧若拙的自然之美。②漆木器外表粗犷,风格朴素,单纯自然,并能引发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回味,呈现了大巧若拙的枯槁之美。③漆木器具有历史感和沧桑之感,斧凿的痕迹,保留下加工的力量,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体现了大巧若拙的老境之美。(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文发布于:2023-06-29 00:3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7e43c84a9260637a1f18fc99719213f.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一:“大巧若拙”是老子为了论证道的自然无为而列举的一个例证。《老子》第四十五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一:“大巧若拙”是老子为了论证道的自然无为而列举的一个例证。《老子》第四十五章.pdf

标签:老子   大巧若拙   例证   十五章   自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