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党的指导思想包括什么(党的指导思想包括什么内容)

更新时间:2023-06-14 13:42:14 阅读: 评论:0

★入党申请书,又称入党申请报告,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入党申请书标志着申请人经过了郑重思考,向党组织表明自己有入党的志愿和要求,使党组织了解申请人的政治信仰和追求,便于党组织对申请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考察,同时也是党组织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重要依据。每一位要求入党的,都应该认真写好入党申请书。以下是®无忧考网入党申请书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党的指导思想包括什么,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入党申请书频道。

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的全部活动的科学理论体系,是进行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十六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前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性质,经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带领全国人民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首要任务就是要加深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不动摇。每一位要求入党的,都要自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行动。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从事革命、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理论体系,在20世纪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它发展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诞生实现了人类认识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科学的思想理论  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四十年代的西欧。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理论,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每个组成部分又包括若干具体学科和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和必然归宿。三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整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首次把生产关系从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并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全面而深入地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时,对商品、货币、资本和剩余价值等重要经济范畴作了深刻分析,全面论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和斗争的经济根源,指明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正确道路。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论证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学说。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等。科学社会主义直接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整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虽然具有不同的内容、地位和作用,但它们之间却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从哲学方面说,任何学说都有一定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则,提供了揭示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从政治经济学方面看,唯物史观的许多重要范畴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社会形态等和一些基本原理,都要借助于经济学的研究和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不仅以对社会历史规律的科学揭示为基础,更是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剖析为前提的,是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支柱的。从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看,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就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变成了改造世界的哲学,也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得到了提升。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概括和分析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与阶级关系,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伟大作用和历史使命。这种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逻辑联系,是与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历史联系相一致的,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政治与文化各个领域之间的辩证关系。  2.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的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列宁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主义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全面空前地激化,面对新的历史时代特征,在纵横交错的矛盾中,列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其核心是关于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科学分析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列宁指出,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但垄断不完全排除竞争,而是使竞争在垄断组织之间进行,因而使竞争更加尖锐和激烈。垄断并没有消除经济危机,反而使经济危机愈益频繁和严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更加激化。列宁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马克思曾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才能取得胜利。这是根据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结成同盟,共同镇压1848年革命和巴黎公社起义的情况得出的结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情况发生了变化。列宁根据新情况,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在经济落后的国家中的一国或数国内首先获得胜利的理论,并领导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实践,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第二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第三,关于俄国革命的策略路线的理论,特别是新的民主革命理论。  第四,阐明了无产阶级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第五,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建设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总之,列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并得到了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的认同,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各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  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一门科学,要求我们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并且与时俱进,伴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我们更要以高度的自觉性,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讲“坚持”,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理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摒弃了一切唯心主义幻想与形而上学偏见,为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也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根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就是要坚持根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所揭示的关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根据这样的规律性认识提出的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为了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在复杂情况下观察世界、把握大局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必须清醒地看到,近百年来世界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许多观点也在丰富、完善和发展,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仍然是我们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伟大认识工具。其次,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永远不会完结。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马克思主义也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只有以中国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用这样的态度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总之,历史地科学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要像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那样,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今天应坚持的科学态度。

二、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革命长期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党的七大以来,对毛泽东思想学习和宣传中的经验教训,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了新的论述和概括。决议提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第826页。1982年党的十二大对上述概括的第二句话作了补充,加了“建设”两字,变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是迄今为止对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性的概括。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主要说明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本源和特点。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主要说明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则在毛泽东思想中的体现,说明只有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才属于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个人的作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之间的关系。  弄清毛泽东思想的涵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进行了完整概括和系统论述。决议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理论概括为六个方面: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决议进而把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精辟地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并把它的丰富内容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决议对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新概括,为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和重点。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科学地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据邓小平提出的指导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充分的论述,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革命的胜利,可以说就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思想政治基础。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开始了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虽然发生了严重的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小平在1979年曾总结说:“三十年来,不管我们做了多少蠢事,我们毕竟在工农业和科学技术方面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也就是说,有了一个向四个现代化前进的阵地。……总之,我们还是建立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物质基础。”《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232页。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新飞跃和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西方与中国、传统与现代两大矛盾。如何处理这两大矛盾,是发展中国文化的艰巨任务。在这方面,毛泽东不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洋为中用”的口号,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西方文化向中国文化的转变;而且提出了“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口号,实现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从而解决了这两大矛盾。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在毛泽东思想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在全国人民中得到了广泛的发扬,使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中国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东方大国,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遇到了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从未遇到过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些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并对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中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因此,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重大发展,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以外,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教育和培养了整整一代人;它还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准备,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经验和借鉴,邓小平理论和它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也就没有邓小平理论。历史证明,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历的三大伟人之一,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中国思想理论发展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东方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的基本方面有三个,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学习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是学习它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学习它的活的灵魂。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本质上是个哲学问题,即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给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反对实际工作中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特别是在同党内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地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在自己全部活动中的创造性的运用,是党长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苦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所在。在党的奋斗过程中,依靠这一原则,中国共产党解决了革命过程中的许多问题。独立自主地领导革命和建设,就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认识本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的必然结论和要求。因此,离开了实事求是,就没有独立自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倘若没有独立自主的精神,一切听命于他人,盲目迷信外国经验,照抄照搬外国经验,跟着外国指挥棒转,那就不可能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在这方面,王明教条主义尤为典型。因此,离开了独立自主,同样也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互相渗透、相互依存、融为一体。邓小平曾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在这三方面中,实事求是是基础,更为根本,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过去是我们的事业取得巨大胜利的基本理论,今后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的许多重要著作,仍然是我们必须经常学习的,因为这些著作中包含着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当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新的问题,是没有现成答案的。这要靠我们结合新的实践,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要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依据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一些新的理论原理,作出一些新的理论概括,充实和丰富既有的结论。总之,要解决现实社会主义的许多问题,就需要我们把实践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初步的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党把这个理论称之为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我们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必须在深刻理解和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上下功夫。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强调: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前提。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文化*”结束之后,中国向何处去,这是一个重大历史关头。面对“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邓小平支持和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大讨论,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尤其是1978年12月13日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面对国内政治风波和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严峻考验,中国今后的路怎么走?改革开放要不要坚持下去?这又是一个重大历史关头。针对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模糊认识,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再一次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实践中应提倡实事求是,不要照搬本本;提出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强调“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75页。这篇重要谈话,成为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两篇“宣言书”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们的产生表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思想前提的。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党才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总结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论,并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理论观点,形成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四大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同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又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事实表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动力。  第三,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每一部分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所要解决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邓小平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了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传统观念,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新的科学解释,从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第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进行理论、制度、科技等方面创新。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他要求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这是对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历史进入21世纪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我们要大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以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带领全党所从事的全部实践活动和理论创新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而作出这一概括的根据在于: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因此,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就必须深刻理解这四个“新”。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一科学概括,深刻揭示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所达到的新的理论层次和思想境界。  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整体推进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邓小平理论在许多方面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连贯性。  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人民群众的新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总结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中国新时期的实际出发,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使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第二次飞跃。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丢“老祖宗”。邓小平在继承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又创造性地分析、研究、解决新时期出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视野,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第一,在继承基本原理时赋予其许多新的含义,丰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内涵。例如,在哲学基础方面,邓小平是“实事求是”这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的最直接的继承者和坚持者,但他又不是一般地重复“老祖宗”的话,而是在继承和坚持的同时为它增加了许多新内容。他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历史地位,首次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完整的表达,首次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联系起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  第二,勇敢地抛弃过去的某些陈旧的观点,依据新的实际,作出新的结论,推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中,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分离的。后来,从列宁、斯大林到毛泽东虽然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某种不可分割性,但在理论上的基本观点仍然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邓小平则以实践为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胆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这既是对传统理论的重大突破,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三,从实际出发,提出全新的理论观点,充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例如,以“一国两制”的方式来实现祖国统一的创造性构想,就是在“老祖宗”的学说中未曾有过,完全属于邓小平独创的思想。邓小平还把这一构想推广到解决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冲突上,这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展是一项重大的创新。邓小平正是在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中,一方面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又促进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一个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都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认识成果。虽然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不同,但从本质上看,它们又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因为邓小平理论在基本立场、思想基础、政治方向这些方面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保持着高度一致性。因此,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十五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开拓创新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的五年”。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继续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3.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问题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阐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中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都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创造。但是,由于没有经验,建国之初,我们在经济、政治体制方面,也曾经照搬了苏联的模式。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和苏联建设中的错误后,毛泽东也感到必须正确对待苏联经验,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因此,他经过调查研究,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和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但是,由于毛泽东拘泥于某些现成的模式,没有真正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试图通过搞政治运动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从而使“左”的错误越来越严重,直至发生了“文化*”那样长期的、全局性的错误。这些理论上的失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正是在吸取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理论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疑难问题,得出了许多科学的结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总之,二十多年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四、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一个历史性贡献。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我们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阶级基础在增强,群众基础在扩大。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对此作了充分论述。把握这些内容,要着重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十六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推动这项工作,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2003年6月,中央印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为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重要辅助材料。2003年6月8日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对落实这一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胡锦涛于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本质要求和学习贯彻中应当坚持的科学态度,深刻阐明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讲话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指导性,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纲领性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需要。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这一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第二,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十六大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以下三个重大课题。一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二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三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能否始终解决好这三个重大课题,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方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第三,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充分认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战略意义。  3.切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以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要把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活动,同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同时抓好全党全国人民的学习,抓好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干部群众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  第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上下功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种精神动力。正是由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仰,我们党才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正是由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坚定信仰,我们党才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真理、是科学。在未来的征途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强大精神支柱,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倍加珍惜,作为科学的真理认真学习运用,作为根本指导方针长期加以坚持,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全面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理论上下功夫。科学的信仰来自于深入的学习。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十六大报告和党章,学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论党的建设》和《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等重要著作。要在研读原著的基础上,认真学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和邓小平著作结合起来,同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中央重要文献结合起来,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现实的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切实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领会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要系统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的丰硕成果;要系统掌握这一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要系统掌握这一重要思想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的一系列新阐述、新思想。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自觉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运用是更重要的学习。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既要体现在深入学习上,更要体现在贯彻落实上;既要有认识上的新提高,更要有运用上的新成果。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坚持用这一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坚持用这一重要思想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效。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主动查找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方面的差距,抓紧研究解决影响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动查找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抓紧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主动查找执政为民、服务群众方面的差距,抓紧研究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主动查找干部作风方面的差距,抓紧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对事,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实践。对人,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

本文发布于:2023-06-14 13:4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7b9f9092349c6a40f83bad97a854eb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党的指导思想包括什么(党的指导思想包括什么内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党的指导思想包括什么(党的指导思想包括什么内容).pdf

标签:指导思想   内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