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绘画技法: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白描绘画技法简单介绍》,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白描的定义 篇一白描,中国绘画中,以淡墨钩勒轮廓或人物,而不设色者,谓之白描。白描于人物画之重要,见诸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所记:“画人物之道先求笔墨之道,而渲染点缀之事后焉,其最初而要者,在乎以笔勾取其形,能使笔下曲折周到轻重合宜,无纤毫之失,则形得而神亦在个中矣。”仅以线条便能将神态表达臻于完美。白描多半是中锋直悬的线条最难遒劲,故极易见画者之功力。历代画家名手辈出,传派各不相同,最有名之二者:其一,赵孟俯出于李公麟,李公麟出于顾恺之,此所谓铁线描之一系。如马和之、马远,则出于吴道子,此所谓兰叶描,为其二。
此外描法尚有高古游丝描、琴弦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橛头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柴笔描、蚯蚓描等,有依形状而名,有依用笔而名,各具特色。君友会王爱君美术文献记载中国白描画传世最著者,首推北宋画家李公麟所绘的《免胄图》。绘郭子仪免胄见回纥故事,线条遒劲园转,为李公麟画中精品。然而,近代也有白描花卉、鸟兽画出现,白描技法,并不局限在人物画方面而已。
白描手法 篇二不仅可以运用于小说的描写中,还可以运用于散文、诗词的创作中。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在作品中,作者有时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
如峻青的《黎明的河边》
对年轻战士小陈的肖像作了如下的描写:“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作者将战士小陈的体态特征与战斗中留下的伤痕联结起来描写,以突出表现他的勇敢精神。这灰白描的人物肖像,在鲁迅小说中比比皆是,如对阿Q、祥林嫂、闰土等的描述。不仅如此,有时还有白描叙述人物的身世,
例句
《孔乙己》中
对孔乙己身世的介绍:“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作者抓住他“没有进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的性格特点,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惨遭遇。有时,还可用白描手法描述人物对话与行动细节,以表现人物性格。
《三国演义》
“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回中,写曹操担心日后刘备可能成为与他争夺天下的劲敌故意在饮酒之际对刘进行试探,问他谁是当世英雄?刘备此时正寄居曹操处,深怕曹操识破他夺取天下的'雄心,对曹所问,故施韬晦之计,先是推托不知,继而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但当曹操指明:“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他闻言吃了一惊,将手中匙箸,掉落于地。“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借雷声惊心将闻言失箸的缘故
白描作品
白描作品
,轻轻掩饰过去,表现了刘备善于应变的性格。
《湖心亭看雪》
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雾凇……上下一白”一句写出了造化的神奇,天地间举目皆白,“一”用得尤其巧妙,一下子把夜晚里天空、云雾、湖水之间浑然莫辨的壮阔、朦胧而又凝静之美景全景式的展现了出来。“湖上影子……两三粒而已。”一句更是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雪夜之中到处是白茫茫一片,除了雪所见到的湖上的影子只有像一抹印痕的湖堤,湖中的亭子也被映衬的只有墨点一般大了,而作者所乘的小舟以及舟中人更是小得如草芥和米粒一样。这种缩小式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既逼真地写出了凝静中似乎又有些灵动的湖上奇观,同时这种微雕般的小景又与前一句的阔大之景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觉得在这样一个浩渺无穷的冰雪世界,人是何其渺小——真可谓“沧海一粟”啊!对于身处太平盛世的我们在读到此处尚且有如此感叹,那么对于身处明亡清兴朝代更替之时的作者来说不是更有一种人生渺茫的感叹吗?就这样短短两句不但让我们眼前有了一个空旷浩渺、凝静清绝犹如童话一般的冰雪世界。还让人深深地感触到作者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内心无处言说而只好寄情山水的无限情愫。这字里行间留给读者思索的巨大空间如同简练文字所呈现的“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空旷世界,读者可以任意想象和猜度。这就是白描,它不加修饰、不须陪村和烘托,看似俭省朴素实则造成了一片“艺术空白”让读者再去进行二度创造、深层联想,从而品味出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白描概述 篇三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中国白描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之“白描”。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花鸟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绘画画的基础。
写人,直逼人物的灵魂 篇四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染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拼死拼活地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又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平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绝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事情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官家已修仓”一句点到为止,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这正是白描手法在此诗中彰显的魅力。
在古诗词中,白描手法常与工笔联合运用,艺术效果奇佳。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候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平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结语 篇五白描作为中国画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承载的不仅是艺术和文化,更是智慧的升华和回归。它以简单的对比关系、疏密关系节奏关系勾勒出艺术与生活的协调、融合。让中国画的灵魂在白描线性张力下折射出丰富多样的情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白描绘画技法简单介绍》,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本文发布于:2023-06-25 15:5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b6c5728394231904bbfb43c9b6e8ab.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描绘画技法简单介绍【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描绘画技法简单介绍【5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