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2021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10篇(如何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更新时间:2023-06-26 18:42:26 阅读: 评论:0

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尚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朝着胜利的方向不断前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10篇,希望大家喜欢。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到底、继续扩大开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具有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从理论依据来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____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等四个方面凝练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才能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船始终破浪前进。

从历史依据来看,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历史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壮大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同舟共济,共同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97年来的历史就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也是紧紧依靠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取得一个个胜利的历史。

从现实依据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所取得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特别是党的__大以来,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总的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汲取智慧,使党得到人民充分信赖和拥护,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了强大力量、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体现了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____说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可以说,“阅卷人”是坚守人民立场的生动表达。在新时代,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体制机制弊端,找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基石。离开了人民的支持,共产党人就会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离开了大地母亲一样,失去力量。只有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获得不竭动力。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没有旁观者,也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都应当发出自己独特的光和热。也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才能集众智、汇众力,解决“新长征”途中绕不开的拦路虎、搬开前进路上大大小小的绊脚石。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就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把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落到实处,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善于把从人民群众中产生的好的想法和做法加以吸收、利用。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把从群众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想法和做法加以推广和检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实践证明,越是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越要善于按照人民群众的切身要求和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来完善政策主张,越要善于集纳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为深化改革夯实坚实的群众基础。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并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同时指导人民开展新的实践,就一定会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2

自监察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重大的组织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举措,是中国推进法治反腐的重大里程碑。

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__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监察法的颁布实施,就是将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通过法律把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机制固定下来。改革后,党对反腐败斗争的领导,由原来侧重“结果领导”转变为“全过程领导”,确保党牢牢掌握反腐败斗争的领导权,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监察体制改革前,影响反腐败工作成效的原因主要有:行政监察范围过窄,大量公职人员游离于监察范围之外;反腐败机构众多、力量分散、职能重叠,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对公职人员的日常监督不够,公职人员违反国家法律但尚未触犯刑法的职务违法行为成为监督的空白。此次改革,以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为主线,推进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体制变革、结构优化和制度创新。

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改革后,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反腐败决策指挥体系更加集中、资源力量更加优化、手段措施更加丰富,实现党内监督逻辑和国家监督逻辑有效融合和互补。

实现对监督对象的全覆盖。党内监督实现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监督全覆盖,国家监察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全覆盖。

实现对履职行为的全覆盖。为了解决对党员和公职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督空白,纪检监察机关突出日常监督,实现对“违反党纪”“职务违法”“职务犯罪”行为监督全覆盖,实现党的纪律、监察法、刑法三者的有机衔接,管住了“好公职人员”到“阶下囚”的广阔地带。

实现对监督领域的全覆盖。监察法规定了“最强阵容”的派驻监督制度。派驻或派出的范围不仅包括本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和单位,而且包括街道、乡镇、不设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区、企业、高校等。监察机构、监察专员对派驻或者派出它的监督机关负责,不受驻在部门的领导,具有开展工作的独立地位,有效地保证了监督权威。

独立的国家监察机构

根据宪法规定,监察委员会是人大选举产生的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监察权的本质是独立的监督权。要强调的是,监察委员会是专门负责监督的国家机关,而不是全面监督公职机关和公职人员的机关,监察委员会并未包揽监督权。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最高监督权。监察委员会的权力由权力机关授予并受权力机关领导和监督,其职权范围由权力机关以宪法或法律限定。

监察机关的监督对象仅仅是“人”而不是“单位”,监察法明确规定,各级监察委员会“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而“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则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

监察法规定,监察委员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监督是监察委员会的基本职责。监察机关是“监督机关”而不是“办案机关”,首要任务是代表党和国家,依照宪法、监察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监督所有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行为,确保公权力不被滥用。监察机关的“监督”与党内监督中的“监督”都强调日常监督检查,具有相通性。

调查是监察委员会的核心职责。调查的内容包括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行为和职务犯罪行为,既管“违法”又管“犯罪”,管住“好公职人员”到“阶下囚”的广阔领域,这与之前检察机关的反贪污、反失职渎职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处置是监察委员会的重要职责,方式包括:作出政务处分,进行问责,将调查结果移送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提出监察建议等。

健全统一决策、一体化运行的执纪执法机制

监察机关行使的是侦查权还是调查权?根据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行使的是调查权,而非侦查权。调查权与侦查权有本质不同。

主体不同。侦查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的专有职权,而宪法、监察法、刑事诉讼法均未赋予监察机关侦查权。

手段措施不同。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检察机关特定的强制性措施,特别是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种“强制措施”。此次改革并没有将上述强制措施转移至监察机关。目前监察法赋予监察机关的12项措施,都是之前纪检监察机关在实践中使用、比较成熟的手段。改革后,纪检监察机关没有增加新的权限,而是将之前使用的手段纳入法治轨道,接受法律约束。从该意义上讲,此次改革后,纪检监察机关不仅没有所谓的“扩权”,反而是“限权”。

对象不同。侦查的对象是普通的刑事犯罪嫌疑人,而调查对象是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调查的内容是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

适用范围不同。侦查程序是刑事诉讼的初始程序,而根据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并不参与诉讼活动,仅负责调查,查明涉嫌职务犯罪的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由检察机关行使批捕权、公诉权、审判监督权等法律监督权能。

根据党中央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实质就是一套人马、双重职责,纪检监察机关既是执纪机关又是执法机关,必须对内实现纪法贯通,对外实现法法衔接。

实现纪法贯通,关键是优化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流程,实现执纪审查与依法调查有序对接、相互贯通,推进纪检监察一体进程。当前要重点理清信访举报、线索处置、初核、立案、审查调查、党纪政务处分、移送起诉等环节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强化对每个环节的监督制约,健全内控机制,严防“灯下黑”。

实现法法衔接,关键是实现监察机关与司法执法机关相互衔接,监察程序与司法执法程序有序对接。当前要进一步明确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具体案件管辖权,健全公安机关对监察机关调查行为的配合机制,完善检察机关对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的审查、公诉机制。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调查权司法控制机制,严防调查权滥用。

此外,要推进监察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尽快制定监察官法,对监察官的职责、义务和权利、任职条件、任免、等级、考核、奖惩、申诉控告等作出明确规定。

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3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民造福,用得不好或滥用就会滋生腐败,危害党和人民事业。__指出:“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接受党和人民监督。这就需要加快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有效运行。

加强党内监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风问题、腐败问题与权力相关联,大都是权力运用缺乏监督结出的恶果。__强调,党内监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党的__大以来,我们党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经验,把纪律挺在前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强化依规治党,扎紧制度笼子,党内监督取得重大成果。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有机统一,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完善执法监督。行政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赋予行政机关管理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障其依法正确行使,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为此,就要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防止行政权力运行中的腐败,预防和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权威。其中,重点是强化行政机关对执法活动的自我监督,贯彻实施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促进政府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按照中央部署,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有效减少执法者的自由裁量权和寻租机会。提高对行政执法过程的监督管理水平,督促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不断提高执法为民思想、依法办案能力和执法文书质量。

增强监督合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构建监督体系,意味着各种监督方式相互联系、有效结合、有机运转,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强大监督合力。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种监督方式之间要相互贯通,包括信息畅通、体制机制有效衔接。比如,加强党内监督、国家机关监督、司法监督的协调配合;搭建多渠道信息平台,实现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信息互通。各种监督方式形成联动、增强合力,必将构筑起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屏障,提高监督效率,增强监督实效,把所有公权力都关进制度笼子,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于为人民谋利益,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4

__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根本引领和科学指南。深入学习贯彻__强军思想,对于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__强军思想是强军兴军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__强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植根于新时代强国强军实践沃土结出的理论硕果,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是引领我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战略支撑的科学指南。

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强战略支撑的科学引领。__强军思想既重视打造民族复兴的战略支撑,又重视防范被诱入军备竞赛的泥潭,使强军兴军始终运行在正确轨道上。一方面,__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高度警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高度警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被打断的危险,要求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战略支撑。另一方面,__也高度警惕西方大国设置战略陷阱诱使新兴国家开展军备竞赛、最终拖垮追赶者的故伎重演。他多次引用先哲“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名句来警醒人们,强调要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从而有效防范超越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需求、盲目追求军事发展的错误倾向。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我们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理论逻辑和人民军队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__强军思想把传承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本源与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推向新的高度。从传承本源来看,__强军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军事问题,坚持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建军治军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充分吸纳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精华特别是中华兵学智慧,坚持人民军队为了人民、扎根人民、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强调“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力量”。从创新发展来看,__强军思想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创造性地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判断、新的理论概括、新的战略安排,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和强军的奋斗目标、建设布局、战略指导、必由之路、强大动力、治军方式、发展路径等重大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打造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军事力量的思想武器。__强军思想把建设强大人民军队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统一起来,确保强大的人民军队既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支撑,又是造福人类的积极力量。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进行深刻调整,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在这个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破解世界性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__强调:“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表明,无论人民军队多么强大,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军力的日益强大,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而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障,是人类文明进步力量的增长。

__强军思想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军事指导理论

__强军思想包含“十个明确”,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大气磅礴、思想深邃,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科学军事理论体系。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做到融会贯通,切实把握其思想精髓和精神实质。

深刻把握人民军队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在__强军思想中,具有先导性地位的重要思想就是明确强国必须强军,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我军在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即我军必须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为拓展我国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全军要强化使命担当,增强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提升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能力。

深刻把握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__强军思想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在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是对我军建设目标的新概括新定位,阐明了全面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引领,为全军官兵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不断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深刻把握强军兴军的关键要害。强军目标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科学把握要害,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__强军思想明确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明确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明确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必须加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这三个方面决定着军队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军队生死存亡。建军治军抓住这三个方面,就抓住了要害,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只要紧紧扭住这三个方面向实践深化,就能带动强军事业蓬勃发展。

深刻把握强军兴军的实践路径。任何战略谋划都必须有科学的实践路径,通过正确的战略布局和行动纲领才能转化为实践。__强军思想明确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全面提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明确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必须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统筹推进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明确现代化军队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就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指导理念、战略布局、必由之路、驱动引擎、法治保障和国家战略,为全军官兵推动强军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既要把握好各项工作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又要把握好战略重点。当前,特别要在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新型军事管理体系、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新型军事训练体系、新型军事人才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军民融合发展体系上下功夫、见成效,以体系建设的重点突破带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的整体跃升。

__强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

党的__大以来,__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我国由大向强发展关键阶段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军事斗争准备规律、战争指导规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认真学习强军思想,可以深刻感悟到贯穿其中的哲学智慧,尤其是大气磅礴的战略睿智、精妙缜密的思维方法。这是__军事辩证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__强军思想的精髓,也是__强军思想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实现重大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__深刻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当代世界格局及其发展态势,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作出新的精辟概括:“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矛盾特征,指明了实现和平的前提和关键是能战。只有能战,和平才有坚强保障和强大后盾。

全面与重点兼顾的辩证法。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一个整体,注重全面建设是我们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__强调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和军民融合,确立“五个更加注重”的军队建设发展战略指导等,这些都体现了以全面的观点抓建设谋发展的思想。在抓重点上,__强调要坚决听党指挥,要能打仗、打胜仗,要保持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三条决定着军队发展方向。建军治军抓住这三条,就抓住了要害。

坚守底线与开拓创新的辩证法。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__既注重设定最低目标、守住底线,又科学确立奋斗愿景,提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坚守底线,就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强化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立足最困难、最复杂的局面,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想细想全,加紧练兵备战,确保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能扛得住、应付得了,确保一旦有事能上得去、打得赢。开拓创新,就要深刻认识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一项具有很强开拓性的事业,必须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否则就难有大的发展、大的作为。要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方法、新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各项建设。

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5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代名词。____指出,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红船精神”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党时就具有的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今天,虽然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仍然需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动力之源、胜利之基和价值之魂。

1、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动力之源

首创的核心要义在于创新。首创精神深刻揭示了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科学认识。____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进步、要发展,须臾不能离开创新,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结果只有落后挨打。中国近代以来兴衰沉浮的历史,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此予以了明证。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对于我们党及党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紧密结合,创造出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才能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根本任务,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取得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人民实现由站起来向富起来的伟大转变。历史进入新时代,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初步实现了中国人民强起来的历史夙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没有先例可循的伟大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走好这条道路,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拥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之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它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新时代,面对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党必须赓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进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2、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推进伟大事业的胜利之基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动体现。奋斗精神充分诠释了主体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尽管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客观规律,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的发展,人的自觉的活动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反映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就是要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基础上不懈奋斗,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不断奋斗进取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奋勇向前,谱写出一部彪炳千秋的光荣史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久经战乱重建家园的历史重任,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艰苦奋斗,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通过艰苦奋斗,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党的__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可以说,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没有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一项极其艰巨的系统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时代熔铸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全党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确定的蓝图,按照“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迈向“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推动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推进伟大事业的价值之魂

____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概括为“红船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从理论实质来说,奉献精神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所有阶级社会最终将过渡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这里的各尽所能其实就包含着奉献的深刻内涵。奉献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为国家统一、民族发展、人民幸福作出巨大奉献的人物层出不穷,史不绝书。正如鲁迅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其灵魂深处既浸润着数千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同时又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华民族具有的根深蒂固的奉献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包含和推崇的奉献精神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实现了完美结合、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历史。正如____指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前赴后继,艰苦奋斗,默默奉献。

值得指出的是,奉献精神既是一种高尚的思想情操,同时也是一种平凡的力量,它包含着不同的层次,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在国家、民族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慷慨赴义,是一种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也是一种奉献。

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涵养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就要坚持人民立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幸福。

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顺应人民的期待,发挥人民的干劲,我们党才能获得最深厚的勇气,党的事业才能获得最磅礴的伟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的领导者、伟大工程的建设者、伟大事业的推动者、伟大梦想的实践者,必须始终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尚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朝着胜利的方向不断前进。

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6

“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红船起航,梦想起飞。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的起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将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作为党的革命精神之源,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当代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彰显出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强大生命力,闪耀着熠熠生辉的璀璨光芒。

一叶红船在风雨飘摇中扬帆起航

“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这一“大”与“小”的对比,生动折射出一个政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红船逐浪,路在何方。重任在兹,谁与担当?一群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同学少年”回应人民和历史的召唤,于悠悠小船之上发出了划破天际、响彻大地的最强呐喊,肩负起自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使命,自此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寻找光明的摆渡人。

大党之大,首先在于气魄大。这个气魄,突出表现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灵魂,是动力之源。“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众多思潮中经过反复比较、分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面对“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的论调,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破敢立,创造性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重要探索,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把握中国国情和世界大势的基础上,在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得更加精彩。“常新者方能常青”。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昭示世人的是:所有的道路都不是既成的、固有的,从来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历史脉络,寻找发展规律,引领时代大潮,提供了“历史地来考察斗争形式”的“伟大的认识工具”。

沿着红船开辟的航道劈波斩浪不断奋进

历史大潮汹涌澎湃、奔腾向前。面对行进途中的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人不畏惊风恶浪、急流险滩,始终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勇往直前。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是胜利之本。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最艰苦、最曲折的时期,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怀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始终前赴后继、义无反顾、接续战斗,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乘风破浪,以济沧海。从南湖起航到越过长江天险,党带领全国人民用28年的时间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胜利驶向了彼岸。

“梦想可期,蹉跎难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如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为新的重大挑战。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艰难时刻,面对探索前无古人的事业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挫折。

面对“马克思主义失败论”“社会主义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等各种唱衰中国的言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砥砺前行,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党带领全国人民用68年的时间,把一个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团结统一、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行程万里始终承载不变的初心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红船精神”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承载。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就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是执政之基。中国共产党明确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以全体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为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96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始终依水行舟,与人民风雨同舟,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从党的一大到十九大,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红船初心一以贯之,坚定如磐。

“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里的关键词语,贯彻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最终在党的十九大形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二百多次提到“人民”,处处强调着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导向和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总体人民观,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人民情怀、人民哲学,具有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逻辑必然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特质的展现,与“红船精神”的理论表达具有内涵一致性和精神延续性。只要我们党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只要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代引路人引领复兴巨轮驶向光辉彼岸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追寻党的根脉。在南湖革命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言之谆谆,意之殷殷:“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相伴相生,寄托着党的初心,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大潮中,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系列伟大革命精神,无不能从“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中追根溯源。“红船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党建理论的重要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底色,是一座体现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神丰碑。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我们要深刻认识“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时代意义及永恒价值,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红船不朽,跨越时空,既是对历史的回望,又是对未来的展望。“红船精神”一头连着党的根脉渊源,一头指向更为广阔的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新的奋斗征程,不知还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克服多少艰难险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红船精神”永远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它所包含的首创、奋斗、奉献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被注入新的内涵、得到新的阐释。新征程上,我们要汲取“红船精神”的力量,做“红船精神”的弘扬者和践行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新时代引路人的引领下,推动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7

“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大事变的见证者。我们党从红船诞生,从红船出征,从红船走向辉煌。”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李颖说,红船昭示初心,红船承载使命,红船孕育了伟大的“红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深刻内涵的“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源头。“红船精神”和此后的许多伟大精神,前后相接,汇聚成超越时空、具有永恒魅力的精神族谱。在这些伟大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我们党带领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红船精神”中凝神、聚力,做到不忘初心,不忘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中国现代政党史教研室主任张卫波指出,“红船精神”中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实际上反映了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的确需要大力弘扬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唯有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红船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虎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这也决定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思考和研究以“红船精神”发端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既可以知道我们党为什么会由弱到强,也可以明白我们党在当代以至世世代代为什么能。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应该以高度自觉去认识、传承和发展党的伟大精神,把它们世世代代传下去。

“红船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杨明伟表示,“红船精神”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特质,被赋予了极强的现实生命力,深深地融入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学习领会“红船精神”,可以增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开天辟地、翻天覆地干大事的勇气,可以增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团结奋斗的情怀。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可以鼓舞我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可以鞭策我们进一步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不断为人民谋幸福,完成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党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8

中国共产党沿着红船的航向,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上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求民族独立、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从此使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对此,毛泽东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董必武在故地重游中欣然命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使四海翻腾,五岳震荡。我们党从这里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中国共产党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在惊涛骇浪不断的革命大潮中,红船在升腾,共产党人的信念也在升腾。当初,党的“一大”会议在白色恐怖中召开,由上海转至嘉兴,在南湖红船上完成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之后,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靠的还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不管风吹浪打,不怕急流险滩,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船劈波斩浪、不断奋进。

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9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红船精神”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立的革命精神。宣讲家网是全国独家高端报告视频智库、首家专业理论网站,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辅导受众学习科学理论,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宣讲家网的编辑,如何把弘扬“红船精神”同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结合起来?我认为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通过学习深化认识、通过思考加深理解,以理论武装头脑,使“红船精神”成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具体来说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用功: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这就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要有创新意识,要有首创精神。创新是基层党员干部必不可缺的能力,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思维不能在原地踏步,不能被各种框架束缚,要敢于进入先辈未敢涉足的领域、盲区、禁区,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形势、用新的思路推动工作、用新的机制和办法解决问题。因此在工作中,基层党员干部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想方设法的去排解工作中的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建设,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思想、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基层党员干部在坚定信念的指引下,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放在心上,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攻坚克难,精准发力,真做实干。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立党为公真心干,执政为民实打实,这是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当前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从来都不是空泛的、抽象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历史。“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誓言。基层党员干部应该始终秉持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扎根基层、亲民为民,于平凡与细微中诠释公仆意识。

基层党员干部应该把弘扬“红船精神”变成日常行动,从微笑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做起,解决群众的每一个诉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落实为民服务办实事,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于细微处弘扬“红船精神”。

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10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它不仅记载了党的光辉历史,还蕴含着早期共产党人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英雄顽强、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等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翻阅《红船精神》,通过一群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为建设新中国而做出的一系列历史事件,那些艰难但辉煌的历史画面连绵不断地浮现于眼前,让我为之震撼。“红船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党的先进性之源,是指引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红色基因。习总书记高度概括“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一概括精炼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上世纪20年代诞生、发展、壮大至今的动力之源、胜利之本、政德之基,是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强大精神支撑。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铸就伟大的人民。“红船精神”成就了伟大的党,成就了伟大的国家,成就了伟大的人民。“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党的创建者们在建党实践中所展现的首创、奋斗和奉献精神,而在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革命精神中,也无不贯穿着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告诉我们,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红船精神”都将永不过时。现今,红船精神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迈向小康、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各行各业转型改革的指路明灯。

“红船精神”反映了我们党的先驱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我们党领导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应对当时的时代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而形成的,它们既在斗争中形成又不断推动着党的先进性建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红船精神”始终发挥着精神之源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党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力量。2021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10篇相关文章:

本文发布于:2023-06-26 18:4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9c9f0908a35d9a6fd0d14fac2c2cb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1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10篇(如何大力弘扬红船精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1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10篇(如何大力弘扬红船精神).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