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肩膀》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28 22:57:57 阅读: 评论:0

肩膀 王愿坚 西天,一抹晚霞正在消退;远处丘陵的后面,淡淡的雾气慢慢地升腾起来。通信员小秦望着前面茫茫的草地,皱起了眉头。现在,整个草地空荡荡的,看不见火光,听不见人声。他摸着肩上的扁担,愁烦地想:“要不是它,也许早就赶上队伍了。”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把扁担换了个肩,又吃力地向前走去。 这副担子,是两个钟头以前落到他的肩上的。 还是刚过正午不久,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他在离队处理伤口返回时走错了方向。当他顶风冒雨在烂泥里奔跑的时候,猛地撞到了这副担子上。这是两个不大的木箱,被棕绳紧紧地捆在一根小竹扁担上,里面装着不多的药品、纱布和几件医疗器械。就在担子前一米多远的泥塘里,它的主人——一位中年红军战士牺牲了,小秦摘下他那顶小小的八角军帽,默默地注视着这位没走完长征道路的烈士,含着眼泪,挑起了这副担子。 起初,这一切是那么简单:担子,是战友留下的革命财产,必须挑上它。因此,他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一定能挑着它赶上队伍,走到宿营地。但是,当他走了两个小时以后发现,坚持下去越来越困难了。再加上寒冷和饥饿一齐袭来,他头晕得天旋地转,浑身一点儿劲也没有了。 就在这时,他脚下被草根一绊,猛然摔倒了。他歪坐在地上,望着在眼前是动的水草、矮树和那对木箱,心想:“不行了,我是挑不动啦!就在这里歌一会儿。只一会儿……不要紧的,反正后面还有部队,反正……”这么一想,他觉得浑身的骨头架子都散了,那抓着扁担的手一松,倒了下去。 朦胧间,听见有人在说话。小秦用力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正在一个人的怀里躺着呢。他仰脸望去,只见这位已经不年轻了。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宽阔的额角上刻着几条深深的纹路。尤其吸引他的,是那两道平直的一字眉下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醒了!”那微微一笑,那双眼睛更温和、更慈祥了。他向旁边的战士问道:“做好了没有?” “好了,”一个背着驳壳枪的战士端着一个小搪瓷碗走过来。 那位老接过碗,放在嘴边试了试,又轻轻地吹了吹,然后慢慢送到小秦嘴边。碗里,是加上青稞面粉煮的野菜汤。小秦吃着却是那样香甜。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那位老亲切地问道:“小鬼,你怎么掉队啦?”小秦吃着菜汤,简要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说。 “对,那是一个好战士啊!”老深情地点了点头,“小鬼,你也是个好。看!你接过来,又把它挑了那么远。”得到了老的夸奖,小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可是,”老亲切地摸着小秦的臂膀,又问了,“你为什么不继续往前走了呢?” “我,我想歇歇。”小秦坦白地说。 “噢,想歇歇?”老指了指木箱,“那么,这东西怎么办呢?” “这……”小秦觉出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了,他嗫嚅着说,“我一点儿劲也没有了……” “不!”老收敛了笑容,慢慢地摇了摇头,“你有劲,知道吗?你有很多很多的劲。” 小秦不解地望着这位老。老没再说什么,他把小秦扶着站起来,然后拿出了一架望远镜。老把望远镜拿在手里,调整了一下距离,然后递给了他。 小秦把镜子举在眼前,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望去。草地顿时变得清晰起来,就在夜幕垂下的天际,现出了点点火光。他高兴地跳着叫起来:“篝火!” “对,那里就是今天的目的地。”老把一只大手搭在小秦肩头上,轻声地说,“篝火后边是什么地方呢?” 小秦仔细地看了半天,摇了摇头:“我看不见了。” “看不见吗?”老笑了,“那里,是草地的边边。再往前,是陕北革命根据地——那里,就是我们明天、后天的目标。” “陕北?” “对,陕北”老深情地重复了一句,“党中央带着红一方面军,去年就到了那里。现在,毛主席正等着你,等着我,等着我们大家呢!”他那双搭在小秦肩头上的大手按得更重了,“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着我们去做啊!” 小秦觉得这些话,像只看不见的大手,在推着他,拉着他,向一个新的天地前进,他放下望远镜,激动地望着这位老。 “小鬼,要鼓起劲来,继续前进!要知道,将来,革命的将来,属于你们,也依靠着你们哪!” 话,一下子钻进了这个小红军战士的心,引起了他深沉的思索。 就在他想着的工夫,们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上路了。那位老弯腰抄起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他挑着担子,迈开大步在队伍前头走着,那魁梧的身躯和宽阔的肩膀那么结实,那么健壮。仿佛就靠这个坚强的人的带动,整个队伍才走向前去。 这时候,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迎面跑过来,向那位老敬了个礼,又朝小秦这边跑来。 小秦不禁向干部问道:“前头那个挑担子的是谁呀?” “嘿,你这小鬼!”干部笑了,“那是我们的朱总司令啊!” “啊,是他?!”小秦怔住了。他连忙拔腿向前跑去,紧紧地抓住了扁担。 “我说你有劲嘛!”朱总司令爱怜地摸了摸小秦的肩膀,把扁担搁上去,“好,挑着吧!肩膀,挑重担子的肩膀,就是在前进的路上磨出来的!” 小秦挑着担子,望着朱总司令那健壮的背影,踏着前边的脚印,大步走着。就在这时,他明白了:这副担子本来就是属于他的。现在是他的,将来也是他的。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和茹志鹃的《百合花》都塑造了小通讯员成士的形象,他们虽然性格、经历不相同,但都有极大的革命热情。 B. 小说开头写小秦挑扁担已经非常吃力,“叹了口气”表现出他担起扁担之后的愁烦和后悔之意,但他仍能努力向前走。 C. 小秦吃那碗野菜汤“狼吞虎咽”,吃得非常香甜,这既能表现出此时小秦已经饥饿至极,又能够反映长征路上的艰苦。 D. 小秦只从望远镜里看到了远方的篝火,并没有看到草地边和陕北,但是这三个目的地层层深化了他对革命目标的认识。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的景物描写点明故事的时间和天气状况,说明了当时环境的恶劣,也烘托了小秦饥寒交加之下内心的忧虑。 B. 小说运用倒叙手法,交代了小秦遇到这对装着医疗物资的木箱的经过,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 C. 小说运用了多处心理描写,写出了小秦从起初的勇挑重担到后来的不能坚持而松懈,最后重燃革命斗志的过程。 D. 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构成了这个革命故事的主体,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8. 小说以“肩膀”为题,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 9. 茹志鹃的《百合花》表现了革命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具有人情之美,王愿坚的小说也是如此。请结合本篇小说简要分析。 答 6. B .“‘叹了口气’表现出他担起扁担之后的愁烦和后悔之意”错误。结合“他摸着肩上的扁担,愁烦地想:‘要不是它,也许早就赶上队伍了’”可知,他叹气是因为没赶上队伍而愁烦,没有后悔之意。 7. B.“小说运用倒叙手法”错误。交代小秦遇到这对装着医疗物资的木箱的经过是“插叙”。 8. ①意蕴丰富。表面指的是通讯员小秦和朱总司令的肩膀,实际象征担负起长征和未来革命重任的肩膀。 ②揭示主题,表明坚强的年轻战士必将接过长征的重担,完成未来革命的重任。 ③凸显人物,突出表现文中人物勇挑革命重担的形象。 ④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 ①小秦脱帽含泪作别牺牲的红军战士,表现出对战友去世的痛惜之情。 ②朱总司令怀抱晕倒的小秦,亲自喂他野菜汤,又自己挑起扁担,表现了革命领袖对战士的关怀爱护之情。 ③朱总司令引导小秦重燃革命斗志,表现出革命领袖对战士的鼓励和教导之情。 ④小秦知道了朱总司令的身份后,又勇敢上前把扁担接了回来,表现出战士对革命领袖的崇敬爱戴之情。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22:5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8a5e4abeb136a2d206b8d3e0184eb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肩膀》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肩膀》阅读答案.pdf

标签:肩膀   答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