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这一重要部署,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的鲜明态度,也是对领导干部纪律建设提出严之又严、全面从严的更高要求。
严于律己,内含着中华民族一种内在的优秀、优良的品德。
在古代严于律己最早出自宋朝陈亮,他在《谢曾察院启》一书中说道:“严以律己,出而见之事攻;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严于律己就是严格地约束自己,放手一搏时就要有所作为;心怀子民,你的所在所为都是关于治国之道的。
这是最早宋朝陈亮的书中提出的。
严以律己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一、严于律己,要心存敬畏。
最早追溯到明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习近平总书记很多次讲话当中都用到这个古语。
偶有逾矩,就是作为一个善者,也不能出大格。
就是偶尔出现了,但是也不能出大的问题。
孔子也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心存敬畏,就是行有所止,意味着为人做事要学会敬重和畏惧,要有底线意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心有敬畏,畏谁呢?党员干部要 “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群众,让手中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其实归根结底就要敬畏人民。
二、严于律己,要手握戒尺。
所谓“戒尺”,“戒”就是警戒,惩戒;“尺”就是尺度,规矩,法纪。
党员干部手握戒尺要做到严于律己,心中就不能没有一把戒尺,就是不能没有“戒”,没有规矩、没有底线,不能没有尺。
时刻手握戒尺,心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
这个正、归、止就是这个戒尺。
手握戒尺,就是心有所畏,畏人民;言有所戒,有规矩;行有所止,有准则。
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归结起来就是不以物惑,不要因为物质的利益而蛊惑自己,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做到“三戒”:思想有戒,就是想法有规则,有遵循;行为有戒,就是行为、言谈举止,有常规,有正道;追求有戒,就是信念坚定,有理想,有高远的目标。
怎样才能够做到呢?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经常要对自己进行反省、检视、审视,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表率。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8:17: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5434711083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严于律己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严于律己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