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类建档扫除“盲点”。
完善卫健、公安、综治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精神障碍患者排查摸底、动态筛查、研判预警,并按照病情轻重、社会危害程度等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根据评估等级逐一建立“三色”动态管理档案。
建立高风险患者档案,将具有严重暴力倾向或曾实施暴力行为、已对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精神障碍患者,标注为“红色”高风险等级;建立中风险患者档案,将具有明显暴力倾向、发病频率较高、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精神障碍患者,标注为“黄色”中风险等级;建立低风险患者档案,将病情相对稳定,无明显暴力倾向,不会对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轻微精神障碍患者,标注为“蓝色”低风险等级。
截至目前,分别建有红色档案13个、黄色档案85个、蓝色档案1272个。
二、是分类救治破解“难点”。
将“红色”高风险患者和其他符合条件的患者送往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并按照每人2740元/月的标准,全额承担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
针对“黄色”中风险患者和经住院治疗后病情明显减轻的患者实行居家治疗,落实居家监护补助;组织乡(镇)卫生院和精神病专科医生季体检、月回访,免费开展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积极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秩序。
健全“蓝色”低风险患者随诊机制,采取半年免费体检、季度回访病情的方式,组织乡(镇)卫生院、村(居)卫生所对患者进行疏导康复,并在春夏等易发病季节实施重点关注监测,有效防止患者病情加重、发生现实危害。
2022年以来,累计收治住院患者410人/次,发放医疗、生活等补助1000余万元,发放居家监护补助10.74万元,回访4000余人/次。
三、分级管控疏通“堵点”。
落实“三对一”管控,针对治疗出院后仍需居家治疗的“红色”高风险患者,落实“属地乡(镇)干部+村(居)警务助理+法定监护人”三方联合管控体系,坚持干部季走访1次、警务助理月走访2次以上,及时掌握患者动态、落实管控措施,严防因管理缺位引发的肇事肇祸。
落实“二对一”管控,针对“黄色”中风险患者,落实“属地村(居)警务助理+患者亲属”联合管控措施,坚持月走访2次以上,及时更新患者信息、研判患者病情,实现动态管理、精准管控。
落实“一对一”管控。
依法落实“蓝色”低风险人员法定监护人或近亲属的监管责任,签订监护协议、明确权利义务、落实管控措施,引导监护人配合做好医疗机构病情回访、监督患者按时服药、照顾其生活起居等工作,实现服务管理“不漏一人、不漏一户”。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6:46: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5379821075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情况汇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情况汇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