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以后,见距截稿日期仍有富余,便重新学习文体、文种规范,参考例文格式,从课题实际问题入手,从具体实例纵向分析。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此篇论文最后获得当年省级调研比赛征文二等奖。
恰巧,上周又传来消息,今年的调研论文又获得二等奖。
两次事实皆证明“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道理,在攀登写作之峰的途中,仍要认真总结,深刻反思,查找问题,百炼成钢。
借此机会,理科生来简要谈谈自己这几年开展调研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感触,欢迎大家进行批评、斧正。
第一把:精准审题,把握立意
调研课题基本是上级单位下发一个红头文件,表格中罗列出20-30个重点调研课题,涵盖“人才引进、员工培养、企业文化建设,党组织发展、党员党性发挥、‘三严三实’好方法、‘两学一做’好经验,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领域。
其实无论何种题材,波及哪块领域,其固定格式和用途,基本大相径庭,相差微小。
文章致胜的关键则在于:内容是否接地气,问题归纳是否犀利,意见建议是否可行。
今年,有幸担任了调研文评审组组员,认真学习了近220篇文章,有的文章确实让人拍案叫绝,自叹不如。
但也有的,审题不明,逻辑不清,错误很明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跑题”。
可能大家认为调研文的课题是“话题”而非“命题”,而在我看来并非如此,调研工作本身就是一件耗时长,挖掘慢,撰写难的苦差事,如果把握不好课题导向的脉搏,很容易跑偏、跑远、跑错,出现词不达意,重难点混淆等低级错误。
所以,对于自己的选题,务必要吃透、悟透、钻透。
我前几年撰写的都是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方向的课题,一个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与员工成长的关系研究》,一个是《企业的责任意识调查研究》。
这两个课题涉及面较广,内容涵盖多,调研量大,我则采取较为简单的框架结构,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企业问题提出后又应当怎样做?这种框架虽然老套,但是基础刚劲、扎实,也能顺畅的阐述课题定义、必要性,从而理性透晰问题,反映自我观点,提出应对之策。
当然,这样可能导致篇幅过长,但只要做到框架清晰,标题简洁,提炼精准,成文也将是一个不太差的文章。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4:35: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5301431064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调研工作取得实效必先磨亮这“四把利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调研工作取得实效必先磨亮这“四把利斧”.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