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院校定向+企业自培”模式,让产业工人“专”起来一是建立职业院校定向培养模式。
由校地共同出资,与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建立人才培养渠道,同江西服装学院共建“苏区新长征班”,北京服装学院在县设立分院,让学生在一流院校进行学习深造。
支持企业与县职业中专、服装学校、新长征技工学校等职业院校合作,县职业院校纺织服装专业相关学生占比近40%,开设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服装产业工人培养力度不断加大。
2021年,县各职业院校为全县培养服装服装产业工人5378人,开展全县技能提升行动和企业用工预备制培训14期、服装技能培训5期,培训学员近1600人,打造一批符合企业要求、素质过硬的工人队伍。
二是建立企业内部自我培养模式。
支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内部培养的方式,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如,赢家时装公司成立赢家大学制造学院,通过“春蕾、夏阳、秋枫、冬雪”的四季培养工作机制,持续进行人才培养、代练和输出,2021年组织培训42场,培训员工1560人次;赣州兴雪莱服装有限公司成立兴雪莱商学院**分部,每月安排特聘老师到**公司开展专项培训,为公司持续提供高素质人才技术支持。
二、打造“名师带徒+技能竞赛”平台,让产业人才“涌”出来一是创新“名师带徒”传帮带模式。
发挥劳模、五一劳动奖章、工匠、技术能手、业务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现场讲、项目带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
如,省五一劳动奖章朱琴勤和优秀职工刘志彬通过自身技术优势,对企业和班组的优秀人才言传身教,带队比赛等方式,培养优秀徒弟300多人。
二是打造建功立业平台。
发挥劳模(工匠)等优秀产业工人技术引领带头作用,开展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职工命名先进操作法”评选等活动,打造罗晓茂劳模创新工作室、李石林工匠创新工作室等一批平台。
广泛开展“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解决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创新难题,2021年以来,共收集归纳先进操作法95项,创造经济价值1050万元。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1:01: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5173051046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情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情况.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