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代表**书院毕业班,欢迎*字班的学弟学妹们加入**书院,感谢你们的到来,让我们在探索通识的道路上,一直“不落单,不孤单,不简单”。
今年*月,我作为**学者,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在**大学古典学系的访学,期间我主修古希腊语言、史诗、悲剧和诗歌方面的课程。
我想分享一则经历,来谈谈我对通识教育一个侧面的微小理解。
在我学习“萨福”这一位古希腊女诗人的时候,我的导师给我讲述了“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这个概念。
它最初由一位名叫JackWinkler的学者提出,其主要内容是:一方面,萨福的诗歌里出现了很多对荷马史诗典故的直接或间接引用,这表明她熟知由男性主导的社会价值观;另一方面,她作为女性,也拥有不同于男性的语言方式和思维角度;此所谓“双重意识”。
在我个人看来,萨福的诗歌没有在煽动任何群体之间的敌对。
例如,在一篇残章中,针对“什么是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这个问题,萨福并没有像白雪公主的后妈一样,硬要魔镜说是自己;相反,她的答案是“ὄττωτιςἔραται”,翻译成中文,这意味着“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事,只要是你爱的,都是最美的事物”。
尽管萨福在之后的篇幅中给出了自己的个人见解和经历,但这也只是众多可能中的一种而已,她没有排斥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还有更多的可能,还有更多的空间。
总之,你所爱的,就是最美的!双重意识的终极内涵其实就是包容,它不是以某一个群体为中心,去居高临下地宽容另一个群体,而是承认每一种意识的合理性,让每一种意识都可以得到尊重,从而理解这个世界其实不光是我的,而是我们的。
我想**书院也是一个呼唤“多重意识”的集体。
去年暑假,我去**参加了耕读活动,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第一次卷起裤腿下水田插秧,也走进了工厂流水线和工人们一起做鞋子。
我至今记得已经毕业的***学长给我们读过的一段话,这是上世纪**年代一位**的学长在参加过密云水库劳动后写下的:“从密云归来后,如果深夜突然天降暴雨,我们会夜半惊醒,眼前呈现茅屋倒塌、农民抗洪抢险的紧张场景;如果炎夏之时多日无雨,也会心情沉重,心痛挑水抗旱的贫苦农民——无端地关心千里之外我毫不熟悉的人——这就是在密云水库劳动半年在我们心灵深处投下的那块石头作怪。
朱熹说,平常人是‘一杯水’,圣人是‘大海水’。
我们没有变成圣人,但是,在19**年,在**水库工地,我和我的同学看见了‘大海’,并且将自己的小船驶进了“大海”,而且永远也驶不出来了。
”我想,“无端地关心千里之外我毫不熟悉的人”,就是一种跳出自我的多重意识吧。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23:11: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5106981037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毕业生代表在书院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毕业生代表在书院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