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全市城市书房功能提升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2-27 20:36:57 阅读: 评论:0

全市城市书房功能提升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市布局建设了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城市书房,有效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但在精准服务、市场化运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区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

市委政研室围绕提升城市书房功能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市自2017年起实施城市书房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投用城市书房205座,其中城市区141座、县城64座、总数居全国前列,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藏书107万余册,阅览座席9000余个,持证读者29.7万人,形成了城市区“15分钟阅读文化圈”,但在运营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提供阅读服务不精准。

一是图书更新不及时。

新书供应少,满足不了读者需求,尽管每年市财政拨付120万元图书更新费用,但分摊到200多个书房后,数量十分有限;图书流转慢,城市书房与市图书馆间图书流转较少,仅靠读者自然流转,市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利用不充分。

济南市整合市内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打破了不同行政体制下图书流通的壁垒,实现了图书资源的通借通还。

二是差异化精准供给不足。

对读者需求仅依靠馆情分析仪排行榜数据和意见簿,难以精准掌握读者需求;图书资源配置不精准,没有因地制宜结合书房周边人群特点,针对性地提供图书。

上海市探索“图书馆+书店”模式,读者可在新华书店内,将选中的书籍经书店工作人员当场制作成图书馆馆藏书籍借阅,实现了“你看书、我买单”。

三是开放时间不够灵活。

虽然我市城市书房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但存在开放时间与读者阅读时间错位的现象,有效服务时间少。

四是服务形式单一。

以传统的借阅模式为主,读者只能在城市书房开放时间借书还书,且每人每次最多可借5本。

杭州市通过“城市大脑”APP、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或支付宝搜索“一键借阅”,即可在线完成借书、还书、续借等服务;东莞市实施“我+书房”家庭图书馆项目,参与者最多可借100册图书,并可通过手机平台转借给亲朋好友。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20:3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16775014171024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全市城市书房功能提升的调研报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全市城市书房功能提升的调研报告.pdf

标签:书房   调研报告   全市   功能   城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